学术投稿

假如我是护士长

韦莲素

关键词:
摘要:鄙人喜欢做梦,估一些异想天开的白日梦,越是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梦,就越执着.因为难以实现,所以就去梦里体味她的美丽.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干床训练和弥凝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儿童原发性遗尿症(PNE)的临床特点和观察弥凝和干床训练治疗PNE的疗效.方法:对112例确诊为PNE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后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并通过弥凝、干床训练和合并治疗3种不同方案治疗PNE患儿3个月,治疗结束时观察其疗效.结果:遗尿对9~13岁组患儿社交活动的影响明显大于5~8岁组患儿(χ2=23.71,P=0.000),有统计学差异.多数患儿夜间不能自行起床排尿.3组治疗有效率和完全反应率总体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0,P=0.003;χ2=14.653,P=0.001).合并治疗有效率(89.6%)高于单纯干床训练组(54.2%)和单纯弥凝组(75.0%).两者合并治疗完全反应率(79.2%)高于单纯干床训练组(33.3%)和单纯弥凝组(65.0%).结论:多数PNE患儿缺乏夜间排尿控制技能,可能存在睡中觉醒障碍.干床训练和弥凝合并治疗PNE有效率高于单一治疗,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邓会英;高岩;叶红;邓颖敏;钟桴;杨华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感染现状分析与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的感染现状,相关因素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251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抽取血液检测HBsAg与抗-HCV.结果:血液透析有手术史患者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手术史者(P<0.05),但抗-HCV阳性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输血史与无输血史血液透析患者其抗-HCV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HBsAg阳性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的感染率高,输血史与手术史是主要因素,其次与透析器及血液管道复用有关.应加强透析过程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输血次数.

    作者:杨慧芳;俞建芬;张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正畸治疗失败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正畸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30例经各类口腔医疗机构正畸治疗结束、中断或正在治疗的失败病例的原始资料及就诊时采集的资料,根据其特点及失败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0例治疗失败患者中,Ⅱ类错<牙合>多,共17例,占57%,其中深覆<牙合>患者严重.原因主要为支抗丧失、活动矫治器制作与应用不规范及诊疗计划的失误.结论:正畸治疗失败原因多种多样,以支抗丧失为常见.

    作者:查玮;李崴;何玉林;赵云富;姜晓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KIDD血型抗体引起疑难配血的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疑难配血中KIDD血型抗体的鉴定.方法:3例KIDD抗体阳性的患者1~3,应用Dynal血型鉴定凝胶卡鉴定血型,用PEG+抗球蛋白法试验检测效价,并行尿素溶血试验.结果:发现患者1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采用谱细胞证实患者体内含抗-Jk3(抗Jka/Jkb),尿素抵抗实验阳性:患者2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患者体内含抗-Jkb;患者3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患者体内含抗-Jka;患者2、3的尿素抵抗实验均为阴性.结论:患者1体内存在抗-Jk3(抗Jka/Jkb),血型为稀有血型Jk(a-b-).患者2、3由于多次输血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导致主侧配血凝集.

    作者:夏文杰;叶欣;罗广平;戎霞;陈扬凯;付涌水;丁浩强;邓晶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泪为谁而流

    一直以来,松以为自己是深爱护理这个专业的,虽然辛苦,虽然累,可是当看见自己经辛苦思考得出的发明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时,心中那种快乐无法言表,当解决了那三次插尿管的病人的小便问题时,松的脸上笑开了花,真的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当松自制的小便器解除病人的痛苦和家属的体力消耗时,那种快乐简直像中了奖.有时候感觉自己真的有点菩萨心肠,一直认为能给人提供一点帮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自己也愿意去做这些事情,认为自己会一直爱护理,一直奉献自己的爱到退休.

    作者:青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和完善护理服务文化.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住院的3 94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 920份.结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主动巡视、有序安排治疗工作、加强交流、及时服务、出院前宣教等护理工作不满意.结论:通过调查.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调动主动巡视病房的意识与积极性,工作流程采取个性化,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健康教育采取个性化等护理对策才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俞惠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布托啡诺用于减轻阑尾手术中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减轻在硬膜外阻滞下行阑尾切除术时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90例,分成布托啡诺组(B组)和氟芬合剂组(F组),每组45例.B组在切皮时注入布托啡诺0.04 mg/kg,F组注入氟哌利多0.05 mg/kg、芬太尼0.02 mg/kg.观察给药前5 min、后5 min及手术探查时患者HR、MAP、SpO2及牵拉反应情况,术中患者的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瘙痒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F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较B组更为剧烈.呼吸抑制发生率更高.头晕、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镇静效果及对牵拉反应的减轻效果两组间基本无差异.结论:布托啡诺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减轻阑尾手术时的牵拉反应.

    作者:丰浩荣;许鹏程;王祥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936T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936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173例(糖尿病肾病组),2型糖尿病非肾病患者123例(糖尿病非肾病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936T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糖尿病肾病组与糖尿病非肾病组相比,CT和TT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5),并且发现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糖尿病肾病组显著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CT和TT基因型与糖尿病肾病有相关性(OR=2.532,95% CI=1.486~4.315,P=0.001).同时目前的结果也表明CT和TT基因型对糖尿病肾病的血脂指标有影响.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非翻译区C936T基因多态性可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在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丹丹;王国英;王晓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62例不同期别食管鳞癌和52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比较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上皮及不同类型、期别食管鳞癌中HIF-1α表达的差异.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较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显著增加(P<0.01),且HIF-1α的表达在不同食管癌组织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HIF-1α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相关.HIF-1α有可能作为判定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多杰;彭开桂;沈学明;江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 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对糖尿病无肾病组3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2例、糖尿病明显肾病组20例患者进行血清Cys C、血清肌酐(Cr)、尿mALB/Cr含量检测,与2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作对照.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明显肾病组尿中mALB/Cr、血清Cys 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糖尿病无肾病组(P<0.01).糖尿病无肾病组尿中mALB/Cr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中mALB、血清Cys C含量在糖尿病肾功能早期损伤中变化较明显.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带状疱疹伴神经痛误诊4例分析

    带状疱疹伴神经痛比较多见,但在带状疱疹未出现皮疹之前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笔者遇到4例带状疱疹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茹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钛(BNP)水平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AMI患者119例,分为再灌注组78例,未再灌注组41例.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24 h、48 h、7 d、14 d、28 d血浆BNP浓度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入院后第3~4天、第28天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它的变化量(ALVEF).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 h、48 h、7 d、14 d、28 d再灌注组BNP浓度显著低于未再灌注组(P<0.01);入院第3~4天两组患者INEF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第28天再灌注组LVEF和ALVEF显著高于未再灌注组(P<0.01).结论:再灌注治疗能显著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改善左室功能.

    作者:刘彬;周胜华;黎荣山;杜优优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是由许多微效基因累加作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1994年Morrison等[1]首先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BMD)密切相关,认为根据VDR基因多态性可以预测BMD,这引起了国际上广泛重视,为骨质疏松分子病因学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目前已筛选出许多对BMD有遗传决定因素的候选基因.其中与受体有关的基因包括:VDR基因、雌激素受体(ER)基因、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钙敏感受体基因、降钙素受体基因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也有与细胞生长因子、激素、基质蛋白有关的基因,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1、甲状旁腺激素基因、Ⅰ型胶原蛋白基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白介素-6、白介素-1 受体拮抗剂和骨钙素(BGP)基因等.至1997年12月已公布涉及到骨质疏松的候选基因至少有近70个.当前国际上受关注的3个候选基因是VDR基因、ER基因和Ⅰ型胶原蛋白基因[2].

    作者:朱慧锋;王珠美;王维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喘息性疾病并肾脏损害患者尿NAG的检测

    近年来喘息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以引起肾脏损害,常规的肾脏损害指标如血尿素氮、血肌酐(Cr)难以发现早期肾损害,若异常时往往病情已较重.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早期发现肾损害方面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NAG的测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喘息性疾病检测尿NAG报道甚少,笔者对96例喘息性疾病的住院患儿检测尿NAG及Cr,以探索喘息性疾病尿NAG及C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旭;章国忠;涂芳芳;李显取;彭乃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目的:探讨采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我院采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15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95 min,术中出血10~20mL,术后引流量110~280mL.无手术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操作孔切口延期愈合8例,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36个月,无气胸复发.结论:两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洪映;翁毅敏;蔡松旺;李昀;张健;谷力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低钠血症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在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筛选出低钠血症病例,按病情轻重、出血及梗死部位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低钠血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重型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轻、中型者(P<0.05),轻型与中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丘脑卒中低钠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卒中(P<0.005),丘脑出血与梗死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钠血症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与病情轻重及病变部位有密切关系,早期重视并及时纠正低钠血症,可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

    作者:裴红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妇科手术致膀胱、输尿管损伤12例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导致膀胱、输尿管损伤的原因及诊治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2例妇科手术操作所致膀胱输尿管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对12例病例的临床分析发现,妇科手术所致的泌尿系统损伤以膀胱损伤较为常见,约占75%,其中67%发生在全子宫切除术中,输尿管损伤多发生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术中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得当,预后较好.结论:妇科手术导致膀胱输尿管损伤是较少见的,但并发症较为严重.术前全面检查、熟练掌握盆腔局部解剖关系、严格操作规程是预防术中损伤的关键.

    作者:杨菊芳;马利国;张金玲;谢红;张立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丙泊酚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封堵术,术前用阿托品0.02 mg/kg,入导管室后建立静脉通道,予丙泊酚1.5 mg/kg,瑞芬太尼1 μg/kg诱导,继以丙泊酚50 μg/(kg·min)持续泵入.连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观察呼吸幅度的变化及有无呼吸道梗阻,造影检查封堵的即刻效果.结果:麻醉后心率、血压较麻醉前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无明显下降,丙泊酚诱导迅速、作用平稳、术后苏醒快、苏醒期副作用少.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持续泵入丙泊酚可安全地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中的麻醉.

    作者:王庆久;孙学玉;曹庆博;徐传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注射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力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分别采用乌司他丁注射剂治疗,监测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静态顺应性(Cs)、动态顺应性(Cd)和吸气阻力(Ri)变化,并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水平.结果:乌司他丁治疗显著降低患者Ri、PIP、Pplat、Pm、PEEPi水平,显著增高Cs、Cd水平,并使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SOD、GSH及TAO水平显著提高.结论:乌司他丁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状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减轻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向镜芬;杨祥;曾峰;刘杰雄;潘桂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青霉素的特殊不良反应

    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10%,其中常见的是过敏性休克.可发生于静滴或口服青霉素之后,可表现为速发型或迟发型,也可发生于皮试阴性之后.使用高浓度青霉素时尚可引起浅静脉炎、脑病或腹痛、呃逆等腹部症状.但其他不良反应尚未普遍知晓.

    作者:苗兴旺;刘玉梅;杨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