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雨雄;范锐斌;唐良秋;陈宝峰
目的:探讨胆总管十二指肠低位开窗式大口吻合术治疗老年胆道再生结石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自1995年以来.笔者通过改进手术操作方法,对老年胆道再生结石的17例患者行胆总管十二指肠低位开窗式大口吻合术,并且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全组手术经过顺利,操作简单,通过加强囤手术期及伴发病的治疗,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随访1~11年无逆行感染、盲端综合征及结石再发.结论:胆总管十二指肠低位开窗式大口吻合术治疗老年胆道再生结石病具有良好的近、远期效果.
作者:张建宇;傅颖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国人接受肾脏-胰岛序贯移植的可行性,分析临床应用免疫抑制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 型糖尿病性尿毒症患者1例,在10个月内先后接受1次肾脏移植和2次胰岛输注,肾脏移植于右侧髂窝,胰岛经门静脉系统注入肝脏.术前应用抗胸腺球蛋白(ATG)或Campath-1H诱导治疗,术后联合应用骁悉、雷帕霉素和低剂量普乐可复预防排斥反应.随访期间现察血清肌酐、血糖水平及其排斥反应、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肾移植后移植肾恢复顺利.功能正常,血肌酐维持在66~87 μmol/L,治疗期间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次胰岛移植期间移植肾功能稳定.第一次胰岛输注后,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由术前54 IU/d降至18 IU/d,C肽水平升高,第二次输注后,胰岛素用量进一步降低,现为12 IU/d,随访16个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正常水平,未发生低血糖及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初步结果显示国人行肾脏-胰岛序贯移植是可行的,所用免疫治疗方案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刘永;范昱;包尔敦;邱建新;秦燕;谭建明;唐孝达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 djsease,PD)是人类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主要系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大部分变性坏死,导致纹状体系统神经递质多巴胺水平下降,不能正常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所致[1].
作者:黄寅;杨拯;曾理;张晓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检查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病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下肢动脉,包括髂动脉、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足背动脉.对其中16例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并与MSCT结果相比较.结果:MSCT结果表明41例患者(64.1%)存在下肢动脉病,与DSA结果符合率高达97.5%.结论:以DSA为金标准,MSCT评估动脉病变有较高准确性.MSCT是一种准确、无创的诊断糖尿病周围动脉病的可靠方法.
作者:丁胜;赵湜;陈燕浩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争的效果.方法:采用导弓式上颌(牙合)垫矫治器49例:下颌塑料联冠斜面导板矫治器12例;2×4矫治技术37例;上颌固定矫治器,下颌附(牙合)垫的活动矫治器29例;上、下颌固定矫治器,口内放牙争板15例;其他,咬撬法3例,FR-Ⅲ型矫治器3例,乳尖牙调磨2例,快速扩弓加前方牵引1例.结果:疗程短半个月,长41个月,平均8个月.结论:根据牙列情况、畸形程度及不同的发育阶段,尽可能选择高效、简便、短时的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可取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作者:吴士群;陈旗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例1,患者女,41岁,因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于2004年10月在我院外科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规则给予全身化疗2个周期,方案为多西他赛(泰索帝)140 mg第1天单药化疗.
作者:林志仁;周宇;吴斌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对患者血脂、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78例ACS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38例),随访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12周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期间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氟伐他汀在ACS早期应用可在改善血脂异常、抑制炎症反应的同时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好.
作者:邓宏伟;刘伟波;李启锡;林珍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是尽旱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以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流.然而早在1974年Kloner等[1]就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在解除心外膜血管阻塞之后心肌却很少或无血流再灌注的现象,并命名为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NR).1985年Schofer等[2]用双核素扫描技术先证明了NR也出现在人类冠状动脉血栓溶解之后.1986年Bates等[3]报道了冠状动脉造影时NR与梗死动脉中异常的前向造影剂充盈缓慢相关联.此后,大量的研究论证了NR与各种心脏事件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的相关性[4-5].
作者:乔青;张荣林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E1(PGE1)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8例DPN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予甲钴胺500 μg+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32例,用PGE1 100μ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500μg+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记录患者治疗后主观症状和体征的改变以及肌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GE1联合甲钴胺是治疗DPN安全有效的药物.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熊华联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了解45岁以上各年龄段空腹血糖(GLU)和尿酸(UA)水平及其升高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用酶法检测体检者空腹UA水平,用氧电极法检测GLU水平.结果:各年龄组GLU、UA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男、女的UA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男性UA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的UA异常率、空腹GLU受损率及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增长.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增加,并高于其他报道.
作者:李凤华;张丽萍;方堃;杨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世界性疾病.近年其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2],重症哮喘占哮喘患者的20%,提高危重哮喘的救治成功率是降低其病死率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救治的10例重症哮喘患者的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王责臣;王英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剖宫产再次手术的风险.方法:就我院2007年间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及非瘢痕子宫剖宫产各120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新生儿娩出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瘢痕子宫再次手术风险大,出血量,手术时间较长.
作者:蒋柳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比较低剂量培哚普利/吲哒帕胺复合制剂(百普乐)与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和治疗反应率及安全性.方法:共入选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52例,对照组48例,分别应用百普乐(培哚普利2 mg+吲哒帕胺0.625 mg)1次/d和培哚普利4 mg 1次/d,连续治疗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4.2%(49/52)与83.3%(40/48),试验组主要副作用为咳嗽[9.6%(5/52)],而无首剂低血压反应和高钾血症.结论:培哚普利/吲哒帕胺复合制剂有良好临床降压效果,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泽民;李衡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头位难产是难产常见因素之一,其中又以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多见.它可使产妇疲劳、产程延长、手术产机会增加,产后出血率增大,对母儿影响较大.徒手旋转胎头胎儿持续枕横位在头位难产中发生率高,是产科中常见胎头位置异常之一.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对分娩的初产妇120例行改变体位和徒手旋转胎头的方法.产程进展顺利,胎儿胎盘娩出顺利,产后出血不多,现报告如下.
作者:练惠琴;刘晖 刊期: 2008年第13期
血液灌流是血液借助体外循环,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容器(灌流器)中,通过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方法[1].其对有机磷中毒具有良好的疗效.HA型一次性使用无菌血液灌流器为300 mL大孔吸附树脂,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吸附谱广,特异性强,治疗有机磷中毒效果确切,疗效迅速,疗程短,治愈率高.我科应用新型树脂灌流器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配合西瓜霜喷剂局部治疗干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来我院治疗的干槽症患者119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时照组59例.两组在清创后,观察组给予明胶海绵粘取双黄连粉和西瓜霜粉刺的混合粉剂置于拔牙创内,对照组的牙槽窝内严密填塞碘仿纱条.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和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和治疗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双黄连粉联合西瓜霜喷剂局部治疗对干槽症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适用于临床上推广.
作者:翁春辉;叶志佳;陆笑;陈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评估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行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患者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22例)和单纯全麻组(B组,20例),两组诱导用药相同.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体温、尿量、血糖、中心静脉压,分别于麻醉前、气腹5 min后、气腹20 min后、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 4个时间点记录HR、MAP、PETCO2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在气腹5 min后和气腹20min后,HR和MAP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术后唤醒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应激反应轻,术后清醒快且术后躁动发生率低.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刘一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单纯化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毒性反应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随诊资料完整的初治及卡氏评分≥70的舳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化疗组45例和放化联合组35例,其中同期放化疗6例.夹心放化疗12例,序贯放化疗17例.放射治疗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完成.结果:(1)单化疗和放化疗联合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远期疗效比较,放化联合组的中位生存期,1、2、3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两组患者主要毒副反应发生于消化道和造血系统,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可提高1、2、3年生存率,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淳;包永星;朱海鹏;李兆勇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八年前,经历了可怕的高考,带着期望与憧憬,我选择了检验医学这个专业;三年前,经历了激烈的求职竞争,带着无奈和迷茫,我进了医院检验科,做起了一名普通的检验科医生.
作者:hzdlj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3M Filtek Z250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4例,共342颗患牙,分为Z250组171颗和FX组171颗,观察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结果:Z250组修复楔状缺损成功率96.5%,FX组成功率为88.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3M Filtek Z250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
作者:熊霆 刊期: 200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