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晖;邓德礼;肖立军;陈文贵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结石(IHL)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64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的情况.结果:64例患者中依据病情选择性行手术治疗,术后结石残留率6.25%,无手术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后保持胆汁引流通畅,全身和局部应用有效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均逐渐痊愈.结论:胆管探查取石引流术、胆肠吻合内引流术和肝切除术联合使用是治疗IHL较为理想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宋向晖;陆路;阳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由人CMV引起的,在我国相当普遍,且大多数是在幼年时期发生.虽然,大多数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期和有免疫抑制的个体会引起严重疾病.本文对我院自2003-2007年住院收治的CMV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吴佩琼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冠心病患者常规行颈部彩超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58例,分为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 ms/d)和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 mg/d),共服药6个月,观察用药前、治疗后6个月时血脂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各种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6个月后,TG、TC、LDL-C、IMT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而HDL-C呈显著性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6个月后,TC、LDL-C呈显著性下降(P<0.05),IMT下降及HDL-C的升高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之间比较,40 mg/d阿托伐他汀较10 mg/d更能显著性降低TC、LDL-C水平及IMT(P<0.05),但升高HDL-C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高剂量组中有1例患者于4个月时出现肝脏转氨酶轻度增高.复查后未达到正常值的2倍.结论:10 mg/d的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强度是不够的;而长期服用40 mg/d的阿托伐他汀,可以在安全及有效调脂的基础上,稳定并消退脂质斑块.
作者:王同汉;陈宁;靳利利;刘征彦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争的效果.方法:采用导弓式上颌(牙合)垫矫治器49例:下颌塑料联冠斜面导板矫治器12例;2×4矫治技术37例;上颌固定矫治器,下颌附(牙合)垫的活动矫治器29例;上、下颌固定矫治器,口内放牙争板15例;其他,咬撬法3例,FR-Ⅲ型矫治器3例,乳尖牙调磨2例,快速扩弓加前方牵引1例.结果:疗程短半个月,长41个月,平均8个月.结论:根据牙列情况、畸形程度及不同的发育阶段,尽可能选择高效、简便、短时的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可取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作者:吴士群;陈旗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患者女,53岁.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质硬,无压痛.近半年肿物增大较快,如核桃大小,遂于2006年7月3日入住我院普外科.体格检查:T 36℃、P 84次/分、R 20 次/min、BP112/82mmHg.神清,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黏膜无出血.胸廓对称,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 cm可触及,质硬.
作者:林叶;吴穗晶;杜欣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16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仪器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6例不完全川崎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结膜充血和口唇潮红、皲裂,而颈淋巴结肿大、皮疹、手足硬肿出现率相对较低.血液检查除血小板明显升高外,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血沉常明显升高,多有轻度贫血、白蛋白降低,肝酶及心肌酶升高也较为常见,同典型川崎病实验室检查相符,冠状动脉损伤多为轻度扩张,未见有重度扩张的病例.治疗转归方面没有比典型川崎病有更严重的倾向.结论:结膜充血,口唇潮红,肛周潮红脱屑,冠状动脉改变,脏器损伤,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血沉明显升高,轻度贫血,白蛋白降低,肝酶及心肌酶升高,以上表现可作为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以减少对该病的漏诊及误诊.
作者:陈波;邹外一;王峰;郑瑞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HO-1的诱导荆钴原卟啉(CoPP)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分别进行干预处理后,建立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再灌注后心肌形态变化,检测HO-1基因在大鼠心肌的表达情况,测定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前使用CoPP进行预处理,可以诱导HO-1 蛋白的表达上调;HO-1蛋白表达上调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坏死,提高心肌组织中SOD含量并降低MDA的含量.结论:CoPP诱导的HO-1过表达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坏死,从而减轻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其主要机制与抗氧自由基有关.
作者:陆卫华;陈晓娟;彭森;杨剑虹;唐忠志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分析2006年5月至2007年6月我院健康体检人群的肝内胆管结石患病情况,并了解其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整个参检人群的肝内胆管结石患病率,并进一步按年龄及性别分层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归分析.结果:(1)共检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 360例,患病率为4.0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63%,女性为5.77%(P<0.05).20岁以上人群,各年龄段肝内胆管结石患病率均以女性高于男性(P<0.05).随年龄增加,患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发病高峰在60岁以上人群.(2)体质指数、胆囊炎、糖尿病、乙肝病毒感染等均进入回归方程,相对危险度依次为9.598、6.114、7.589、6.923.结论:人群中肝内胆管结石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肝内胆管结石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张筱辉;伍啟杨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总结我科近期41例应用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形术(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配合术前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护理,强调术后体位的重要性.结果:全部患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安全,便捷,手术创伤小,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漏斗胸手术效果令人满意.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映红;杨翠芹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妇科手术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ASA 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分为P组n=25)和S组(n=25),P组采用肌注哌替啶50 mg镇痛,总剂量不超过100 mg/d.S组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负荷剂量为舒芬太尼10 μg+生理盐水10 mL静脉注射,背景剂量为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输注速度为1.8~2 mL/h,自控剂量为2~3 mL/h,锁定时间30 min.分别于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2和3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放免法测定血浆胃动素含量.同时记录各时点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S组患者于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及第2天的血浆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而术后第3天已经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而P组血浆胃动素水平3 d内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显著低于S组水平(P<0.01).S组术后第1天与第2天恶心呕吐发生率高,第3天发生率显著低于前2 d(P<0.01),其变化与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变化时间一致(P<0.01).P组术后3 d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显著低于S组(P<0.01).结论: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可增加妇科手术患者血浆胃动素的分泌,这可能是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机制.
作者:李斌飞;张志刚;程周;梁敬柱;解小丽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患者常因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排尿不尽,排尿困难而影响生存质量,手术治疗是其好的根治办法,我科自2004-2006年对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了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我们加强了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其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早日康复争取了时间,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曾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调查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4-2006年培养分离出的609株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病原菌构成比中,大肠埃希菌占16.6%、肺炎克雷伯菌占15.8%、白色念珠菌占15.4%.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敏感的药物分别为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对真菌敏感的药物是两性霉素B.结论:医院感染以上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所占的比例大,真菌感染比例较之略低.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病情,及时做病原菌检测,结合药敏结果,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何凯茵;肖光明;王琦;宋伟南;陈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促胃肠道动力药莫沙比利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素乱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1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促胃肠道动力药莫沙比利(治疗组)或谷维素(对照组)口服,同时予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结果:促胃肠道动力药莫沙比利与谷维素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疗效差异有显著性.促胃肠道动力药莫沙比利能明显改善症状,对胃肠道症状的有效率,饱胀为87%,餐后不适为90%,恶心呕吐有效率为85%.上腹痛/烧心感有效率为63%,便秘有效率为67%.而对照组症状改善明显不如治疗组.结论:促胃肠动力药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
作者:李忠文;陈重;廖晓征;杨华章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sh risk human papiUomavirus DNA,HR-HPV DNA)负荷量在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AS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年龄在其分流中的意义.方法:对44例细胞涂片诊断为ASC的患者进行年龄分析和HR-HPV DNA负荷量检测,并在阴道镜下进行活检.以病理结果为终确诊依据.结果:ASC的病理确诊中包含各级宫颈病变甚至宫颈癌.年龄与ASC后病理诊断的病变级别成正相关(r=0.373,P=0.000),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较严重的可能性越高.HR-HPV DNA负荷量与病变级别也成正相关(r=0.528,P=0.000),HR-HPV DNA负荷量随着病变的加重也相应增加.HR-HPV DNA负荷量结合年龄对ASC不同病理级别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年龄<30岁ASC患者HR-HPV DNA负荷量在0~0.9 pg/mL间预测只有3.2%几率患CIN 2或以上病变,年龄>50岁HR.HPV DNA负荷量>100 pg/mL的患者患CIN 2或以上病变的几率可高达96.0%.结论:HR-HPV DNA负荷量结合年龄在ASC分流中有重要的意义,可指导其临床干预方案.
作者:钱德英;黄惠英;岑坚敏;陈观娣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世界性疾病.近年其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2],重症哮喘占哮喘患者的20%,提高危重哮喘的救治成功率是降低其病死率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救治的10例重症哮喘患者的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王责臣;王英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培他司汀联合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58例VBI眩晕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静滴培他司汀20 mg,葛根素500 mg,对照组每日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复方丹参20 mL,疗程为2周.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TCD、血液流变学改善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培他司汀联合葛根素治疗VBI眩晕效果显著.
作者:谢少斌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加长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合并同侧股骨中上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加长型PFN治疗股骨转子间合并同侧股骨中段骨折22例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28个月(平均19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髋内翻并发症.根据HS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6%.根据LEM下肢测量评分,平均为80分.结论:加长型PFN操作简便,抗旋转性能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合并同侧股骨中上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梁锦峰;朱肖奇;陈荣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回顾总结我院普外科自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总收治成人肠套叠病例17例,现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方寒柳;林晖;林俊琼 刊期: 2008年第13期
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我院为20例重度肺气肿患者实施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减容手术,手术中应用聚乙醇酸材料[管状型聚乙醇酸(PGA)奈维]加固钉夹缝合器切除肺气肿组织,术后在减少漏气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则明;张建海;任哲;梁诚之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治疗以及患者坚持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稳定期COPD患者117例,随机分为4组,其中Ⅰ组32例、Ⅱ组26例、Ⅲ组20例、Ⅳ组39例.Ⅰ组患者不进行康复训练,Ⅱ、Ⅲ、Ⅳ组分别进行1、2、3次或3次以上系统的呼吸康复训练.各组观察训练前及6个月后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和生存质量评分(SGRQ评分)的变化.结果:经康复训练组患者的FEV1、FEV11%预计值以及FEV1/FVC下降有明显的延缓,同时SGRQ分值有明显升高,Ⅱ、Ⅲ、Ⅳ组优于Ⅰ组(P<0.005),参加康复训练依从性好的Ⅲ、Ⅳ组优于Ⅰ、Ⅱ组(P<0.05).结论: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明显延缓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和提高生存质量,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是影响康复训练效果的因素.
作者:张国林;陈练;林少姗;杨路敏;邱秋裕 刊期: 200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