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兴
目的:评价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时78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97个椎间盘(L3/413个、L4/5 65个、L5S119个),在X线监视下行经皮穿刺,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采用Williams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0个月(14~36个月).疗效评估结果为优13例(17%),良48例(62%),可15例(19%),差2例(3%),优良率为79%.VAS疼痛评分,术前7.0~9.2分,平均(8.2±0.5)分:术后3 d 0.0~7.3分,平均(3.5±0.8)分;术后12个月1.0~8.5分,平均(4.2±1.0)分.术后3 d及术后12个月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能有效地缓解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徐晖;邓德礼;肖立军;陈文贵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腹主动脉缩窄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并研究其时左心室肌JAK/STAT通路的影响.方法:取32只9周龄SD大鼠,环扎其腹主动脉,制成高血压大鼠模型;术后4周将手术大鼠分为心肌肥厚组,丹参酮高、低剂量组和缬沙坦组.另取8只行假手术(假手术组).测量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SBP)、室间隔厚度(IVS)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大鼠JAKI和STAT3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肥厚组的SBP、IVS、LVMI以及JAK1、STAT3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丹参酮高、低剂量组上述指标(除SBP外)均较心肌肥厚组明显降低.结论:JAK、STAT的表达在心肌肥厚的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丹参酮ⅡA有可能是通过干预JAK/STAT通路而逆转左室肥厚.
作者:严丽;梁黔生;雍永权;李永胜;郑智;杨光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头位难产是难产常见因素之一,其中又以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多见.它可使产妇疲劳、产程延长、手术产机会增加,产后出血率增大,对母儿影响较大.徒手旋转胎头胎儿持续枕横位在头位难产中发生率高,是产科中常见胎头位置异常之一.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对分娩的初产妇120例行改变体位和徒手旋转胎头的方法.产程进展顺利,胎儿胎盘娩出顺利,产后出血不多,现报告如下.
作者:练惠琴;刘晖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患者女,27岁,初产妇.现孕32周.孕24周时超声检查胎儿无异常.近半个月体重增加3 kg来医院行超声检查.双顶径8.0 cm.头皮下组织水肿,颅骨光环呈双环征,头皮厚0.7 cm,股骨长6.2cm,胸腔内可见液性暗区深1.5 cm.腹壁厚0.6 cm,羊水大深度10.2 cm,四肢皮下水肿厚0.5 cm.
作者:张欢;王海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常见的小儿恶性实体瘤,来源于未成熟的胚胎细胞,也即是胚胎时期未分化的干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某些调控机制障碍,引起组织分化延滞或停顿,组织分化不良而导致肿瘤发生.
作者:刘胜勇;王忠荣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刚开始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年轻的激情似乎永不会凋落,我们意气风发.很快,现实却活生生刺痛了我们同样脆弱的神经.
作者:黄秋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1997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88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护理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患者均采用术前积极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妥善的术后护理,除1例发生流产、2例早产、1例伤口感染外均恢复顺利,获得痊愈.结论:重视妥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促进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术后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肖琴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聚集,血小板血栓形成,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键.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终共同通路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其抗血小板作用更彻底.
作者:姚友杰;王景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运动平板心电试验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原因,以探讨运动平板心电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6例运动平板心电试验阳性,但CAG正常的患者静息时的血浆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水平,并随访3年后结合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危险因素组(组Ⅰ)ET水平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组(组Ⅱ)和对照组[(75.6±13.9)ng/L vs (35.7±7.5)ng/L和(33.4±5.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P<0.001;t=13.8,P<0.001);组Ⅰ NO水平明显低于组Ⅱ和对照组[(31.1±7.7)μmol/L vs(41.2±5.4)μmol/L和(42.5±5.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9,P<0.001;t=6.41,P<0.001).随诊3年后组Ⅰ确诊冠心痛7例,其中心肌梗死2例;组Ⅱ和对照组无一例确诊冠心病.结论: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运动平板心电试验阳性,虽然CAG正常但极可能存在因内皮功能受损所致的心肌微血管循环功能障碍,可视为冠心病危险信号.这类患者应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定时随诊,每半年至1年重复运动试验,以早期发现冠心痛.
作者:萧伟懿;沈志明;谢剑芬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冠心病患者常规行颈部彩超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58例,分为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 ms/d)和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 mg/d),共服药6个月,观察用药前、治疗后6个月时血脂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各种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6个月后,TG、TC、LDL-C、IMT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而HDL-C呈显著性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6个月后,TC、LDL-C呈显著性下降(P<0.05),IMT下降及HDL-C的升高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之间比较,40 mg/d阿托伐他汀较10 mg/d更能显著性降低TC、LDL-C水平及IMT(P<0.05),但升高HDL-C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高剂量组中有1例患者于4个月时出现肝脏转氨酶轻度增高.复查后未达到正常值的2倍.结论:10 mg/d的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强度是不够的;而长期服用40 mg/d的阿托伐他汀,可以在安全及有效调脂的基础上,稳定并消退脂质斑块.
作者:王同汉;陈宁;靳利利;刘征彦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肩周炎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方法:肩周炎患者300例.分成B、F两组,B组仅用丙泊酚,F组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分别记录各组患者从注药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呼之睁眼时间、能回答问题时间、术后VAS评分.结果:F组患者的呼之睁眼时间及能回答问题时间均长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F组和B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静脉麻醉下进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使用芬太尼并不能减少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反而延长了术后唤醒的时间.
作者:周建华;王祥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儿童远视性弱视矫正后近视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3~12岁的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惠儿,经散瞳验光配镜,矫正视力均≤0.8,确诊后每半年复查1次,每年散瞳验光1次,随访期末矫正视力≥0.9,共138例(276眼).随访期5~12年.结果:中度远视屈光度下降慢,轻度和高度屈光度下降较快.轻、中、高远视3组病例的初诊年龄和观察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远视度数低的患儿容易发生近视.结论:在矫正远视性弱视的同时应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陈少芳;项道满;凌士奇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从猪肾中纯化γ-谷氨酰转肽酶(GGT),并对其稳定性、互通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制备国产GGT参考物建立基础.方法:使用冷丙酮沉淀、硫酸铵处理及层析的方法从猪肾中纯化提取GGT.采用非加速试验方法观察其稳定性,并用国际临床化学协会推荐的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分别对不同基质中的目的蛋白进行测定,根据两者偏离方向和大小与新鲜人血清是否一致判定其互通性.结果:目的蛋白经SDS-PAGE电泳呈单一条带,其GGT特异性比活为150 U/mg.-20℃T在人工基质中保存至少6个月无酶活性损失.高中低不同活性浓度的目的蛋白测定结果未偏离出由多份人血清样本预测的95%置信区间.结论:从猪肾中纯化得到的GG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比活,在人工基质中稳定性和互通性良好.
作者:吴南;夏昌宇;徐国宾;夏铁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作者:王善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妇科手术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ASA 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分为P组n=25)和S组(n=25),P组采用肌注哌替啶50 mg镇痛,总剂量不超过100 mg/d.S组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负荷剂量为舒芬太尼10 μg+生理盐水10 mL静脉注射,背景剂量为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输注速度为1.8~2 mL/h,自控剂量为2~3 mL/h,锁定时间30 min.分别于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2和3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放免法测定血浆胃动素含量.同时记录各时点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S组患者于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及第2天的血浆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而术后第3天已经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而P组血浆胃动素水平3 d内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显著低于S组水平(P<0.01).S组术后第1天与第2天恶心呕吐发生率高,第3天发生率显著低于前2 d(P<0.01),其变化与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变化时间一致(P<0.01).P组术后3 d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显著低于S组(P<0.01).结论: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可增加妇科手术患者血浆胃动素的分泌,这可能是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机制.
作者:李斌飞;张志刚;程周;梁敬柱;解小丽 刊期: 2008年第13期
血液灌流是血液借助体外循环,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容器(灌流器)中,通过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方法[1].其对有机磷中毒具有良好的疗效.HA型一次性使用无菌血液灌流器为300 mL大孔吸附树脂,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吸附谱广,特异性强,治疗有机磷中毒效果确切,疗效迅速,疗程短,治愈率高.我科应用新型树脂灌流器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世界性疾病.近年其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2],重症哮喘占哮喘患者的20%,提高危重哮喘的救治成功率是降低其病死率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救治的10例重症哮喘患者的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王责臣;王英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16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仪器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6例不完全川崎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结膜充血和口唇潮红、皲裂,而颈淋巴结肿大、皮疹、手足硬肿出现率相对较低.血液检查除血小板明显升高外,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血沉常明显升高,多有轻度贫血、白蛋白降低,肝酶及心肌酶升高也较为常见,同典型川崎病实验室检查相符,冠状动脉损伤多为轻度扩张,未见有重度扩张的病例.治疗转归方面没有比典型川崎病有更严重的倾向.结论:结膜充血,口唇潮红,肛周潮红脱屑,冠状动脉改变,脏器损伤,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血沉明显升高,轻度贫血,白蛋白降低,肝酶及心肌酶升高,以上表现可作为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以减少对该病的漏诊及误诊.
作者:陈波;邹外一;王峰;郑瑞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我院为20例重度肺气肿患者实施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减容手术,手术中应用聚乙醇酸材料[管状型聚乙醇酸(PGA)奈维]加固钉夹缝合器切除肺气肿组织,术后在减少漏气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则明;张建海;任哲;梁诚之 刊期: 2008年第13期
先天性无阴道或阴道闭锁、男性假两性畸形以及变性手术(男→女)等均需实施阴道再造.早在1817年Dupuytrein就采用单纯的会阴造穴法进行阴道再造.之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皮片移植法、腹膜移植法、羊膜移植法、膀胱黏膜移植法、带蒂皮瓣(如腹壁皮瓣、腹股沟岛状皮瓣、阴股沟皮瓣、脐旁皮瓣、阴茎皮瓣、阴囊皮瓣、阴唇皮瓣等)移植法等多种阴道再造的手术方式.
作者:仲海燕;赵耀忠 刊期: 200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