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8~35岁单纯性肥胖者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与QT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万里凯;YANG Su-ping;张琴

关键词:肥胖症, 颈动脉, 内中膜层厚度, QT离散度, 相关
摘要:目的:研究18~35岁单性纯肥胖者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对107例18~35岁成人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按BMI值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肥胖组,采用超声仪时两组成人颈动脉进行检测,检测QT离散度,分析两组间颈动脉IMT与QT离散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IMT、QT离散度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组QT离散度增大者IMT异常检出的相对危险度增加,两者有明显相关关系(OR=17.85,P<0.05).结论:18~35岁成人单纯性肥胖者QT离散度增大与IMT异常检出有一定的关联性,QT离散度可作为单纯性肥胖者早期监测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指标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吉非替尼治疗Ⅳ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33例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Ⅳ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经过至少1次化疗无效的Ⅳ期耐药NSCLC患者33例,应用口服吉非替尼250 mg口服,每天1次,1粒/次,服药3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33例Ⅳ期耐药NSCLC患者中均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完全缓解1例(3%),部分缓解11例(33%),稳定9例(27%),无变化1例(3%),进展11例(33%),有效率为36%,疾病控制率为63%.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1例患者死于重症间质性肺病变(3%),痤疮样皮疹28例(85%),皮肤瘙痒31例(94%),四肢关节疼痛9例(27%),腹泻25例(76%),食欲减退29例(88%),大部分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并且停药后多可自行停止.结论:吉非替尼治疗Ⅳ期耐药NSCLC肯定有效,能较好地缓解疾病相关症状,毒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作者:胡凤琼;林金容;张莉国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艾素与长春瑞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艾素(国产泰素帝,docetaxel,DOC)联合顺铂(cisplatin,DDP)与长春瑞滨(vinorelbine,NCB)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u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方法: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的83例晚期NSCILC患者分为艾素联合顺铂组(DP组)和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组(NP组),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其中DP组加例,NP组43例,每个受试者均接受两个及以上周期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DP组为41%.NP组为3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进展生存期DP组为6.2个月,NP组为5.6个月(P>0.05).Ⅲ~Ⅳ度白细胞下降率DP组为18%,NP组为37%(P<0.05).结论:DP方案和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肯定且相似,但DP组严重的骨髓抑制低于NP组,患者更易耐受DP方案化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新宁;温宗秋;刘魁凤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微管相关蛋白1B和突触素I在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了解FMR1基因(脆性X智力低下1号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B(MAPlB)的改变是否与突触异常有关,MAP1B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是否通过调节突触数量的改变起作用,以探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成年基因敲除(KO)组、成年野生(WT)组、新生KO组、新生WT组4组,每组10只,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AP1B及突触素I(synapsin I,SYN)的分布和表达.用图像分析仪分别对大脑皮质、海马及小脑DAB显色的平均光密度值(MOD)进行采集,分析不同基因型及不同年龄组MAPlB与SYN在各脑区MOD值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成年KO组及新生KO组小鼠各个脑区中MAP1B与SYN的改变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FMR1基因敲除小鼠MAP 1B与SYN的表达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提示MAP 1B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不是通过调节突触数量的改变起作用的.

    作者:韦朝霞;易咏红;孙卫文;苏涛;邓维意;廖卫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宫颈分泌物FFN、IGFBP-1及宫颈Bishop评分对足月妊娠临产时间的预测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分泌物胎儿纤连蛋白(FFN)、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BP-1)及宫颈Bishop评分进行足月妊娠,临产时间的预测,旨在寻找一种简便、快捷、客观、有效的预测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72例孕妇进行宫颈分泌物FFN、IGFBP-1检测及宫颈Bishop评分,并不给予任何干预等候自然临产.结果:随着宫颈成熟度的增加,宫颈分泌物IGFBP-1、FFN阳性率逐渐升高,宫颈成熟度与宫颈分泌物IGFBP-1、FFN阳性率呈正相关.FFN在预测分娩发动时间上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1.3%、83.3%、95.5%、71.4%.而IGFBP-1的是86.7%、76.9%、92.9%、62.5%,宫颈Bishop评分是86.5%、66.7%、82.1%、73.7%.结论:宫颈分泌物FFN、IGFBP-1不仅反映宫颈成熟度,也反映子宫下段的生理变化过程,可作为产程发动的指标.选择宫颈分泌物FFN或IGFBP-1联合宫颈Bishop评分进行分娩预测,可大大提高分娩预测的准确性.

    作者:朱宇;管华;黎敏球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脑安胶囊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脑安胶囊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住院40岁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人群,在一般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安胶囊,通过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CVHI)比较治疗前后血管血液动力学各指标变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结果:脑安胶囊治疗组2年后脑血管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大血流速度(Vmax)明显增高,外周阻力(RV)、特性阻抗(Zcv)、脉搏波波速(WV)、动态阻力(DR)和临界压(CP)明显下降,脑卒中发病率显著低于时照组(P<0.01),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安胶囊能有效改善脑血管功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作者:HUANG Sheng-li;黄昭穗;LIU Kai-yuan;余桂翔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医护人员慢性疲劳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慢性疲劳的影响因素,预防慢性疲劳的发生.方法:抽取某市三甲医院医护人员101名,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慢性疲劳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进入躯体疲劳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的因素有性格和情绪,进入脑力疲劳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强迫症,进入疲劳总分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的因素有情绪和性格.结论:预防医护人员慢性疲劳的发生,要以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为突破口,通过医院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维护来实现.

    作者:XIONG Chan-ge;陈晓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观察钠模式和超滤模式联合应用对透析中低血压的作用.方法:收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透析中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20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进行相关因素的比较,并观察标准透析和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低血压组透析中超滤量增加(P<0.05),血钠、血浆白蛋白降低(P<0.05),血尿素氮和肌酐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超声心动图的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压组左室肥厚、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与标准透析相比,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发生低血压的例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老年尿毒症患者透析中低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JIANG Li-ping;黄雯;MENG Xiu-yun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尿路结石96例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96例复杂性尿路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共行118次手术,均行一期穿刺取石,10例行2次取石,6例术后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结石清除率84%,其中2例并发输尿管穿孔,1例感染,均保守治愈,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治疗复杂性尿路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出血少、可反复操作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该类病例较好的手术方式.

    作者:徐立胜;蔡辉勇;任有才;陈克俭;何淑娟;查仕方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CXCR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XCR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胆管癌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CXCR4和VEGF蛋白在35例胆管癌标本、10例正常胆管标本中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中CXCR4的阳性表达率为54%(19/35),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7%(27/35);在正常胆管组织中未检测到CXCR4和VEGF的表达.癌组织中cxcR4和VEG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5,P<0.05).CXCR4和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与否、复发关系密切,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无关.结论:CXCR4和VEGF在胆管癌中高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与胆管癌的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

    作者:霍胜军;TANG Hui-huan;魏伟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心脑血管事件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死亡率高,但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出现下降趋势.

    作者:高红伟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超前镇痛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小儿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B组于麻醉拔管后缓慢静注凯纷1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C组以生理盐水5 mL缓慢静注,注药时间均为2 min.观察术后1、2、4、8、12、24 h疼痛评分:凝血功能异常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A组也明显低于B组(P<0.05).3组各时点均无呼吸抑制、凝血功能异常发生,3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较术后应用能有效减轻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急性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小儿术后镇痛.

    作者:曾睿峰;NI Yu-Fei;王建光;LI Jun;连庆泉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核素肺灌注显像对血压正常伴右室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症溶栓疗效的评价

    目的:运用核素肺灌注显像对血压正常伴右室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肺血流灌注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准确和直观的客观依据.方法: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抗凝组,在治疗前后均行肺灌注显像.应用半定量法计算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ercentage of pulmonary defect score,PPDs)和灌注改善百分数(percentage of pulmonary improve score,PPIs).治疗前、治疗后7~10 d及25~30 d的PPDs分别记为PPDsD0、PPDsD10和PPDsD30.各组PPDsD0与PPDsD30之差、PPDsD0与PPDsD10之差、PPDsD10与PPDsD30之差分别记为PPIS、PPIsl1、PPIsI2.结果:溶栓组、抗凝组PPDs在治疗后均随时间显著降低(P<0.001);溶栓组PPIsI1明显大于抗凝组;两组PPIsI2无明显差异.在整个观察期间(治疗后1个月),溶栓组PPIs明显大于抗凝组.结论:溶栓治疗较单抗凝治疗能够更加迅速而持续地改善肺栓塞患者的肺血流灌注,应用肺灌注显像可以准确地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肺血流变化.

    作者:FENG Yong;张汝森;HU Ying-jian;何红园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鼻唇沟任意型皮瓣在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鼻唇沟任意型皮瓣在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9例鼻唇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切除后的缺损应用上方蒂、下方蒂或侧方推进型鼻唇沟任意型皮瓣进行修复.结果:9例皮瓣转移修复后均成活,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鼻面部外形恢复满意.结论:鼻唇沟任意型皮瓣应用于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手术切除后修复结果满意.

    作者:钟文伟;黄锦葵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军队疗养员亚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军队疗养员亚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军队疗养院322名疗养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军队疗养员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67.7%,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生活环境、睡眠习惯、身体锻炼、个人信仰等.结论:军队疗养员亚健康状态发生率相当高,主要应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睡眠时间、保持心理健康等措施采改善健康状况.

    作者:边强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口服联合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改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图像质量及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口服联合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FIA)增强在抑制胃肠道高信号及腹部小血管高信号中的作用,改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图像质量以提高对胰胆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在体外及临床实验的基础上,选取2 mL静脉用Gd-DTPA配制成100 mL浓度为0.01 mol/L的稀释液作为佳浓度和容量的MRCP口服用胃肠道阴性对比剂.对21例疑有胰胆管病变的患者行联合口服及静脉注射Gd-DTPA增强后10min行MRCP检查,分析增强前后胰胆管及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21例患者口服联合Gd-DTPA增强MRCP图像上,来自胰胆管树背景上的小血管信号影以及胃、十二指肠内潴留液高信号被明显抑制,肝脏和胰腺实质信号强度显著降低,使得胰胆管树各解剖结构的对比度提高,显示更加清楚,图像质量较口服联合Gd-DTPA增强前明显改善.结论:对于明确或高度怀疑有胰胆管病变的患者,口服联合静脉注射Gd-DTPA增强能抑制胃、十二指肠内潴留液的高信号以及胰胆管树背号上的小血管信号,能进一步改善MRCP图像质量,结合动态增强T1WT能为胰胆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帮助.

    作者:陈翼;ZHAO Yun-hui;许乙凯;WANG Gui-sheng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善得定及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对比

    目的:评价善得定、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AGVB)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00例肝硬化并AGVB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善得定、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记录两组的止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善得定和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均能有效控制AGVB,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78%,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和善得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善得定和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AGVB的疗效、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但起效时间不同,可酌情选用.

    作者:熊华联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菌群分布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下呼吸道菌群分布特点、细菌耐药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行痰一般茵及真菌培养,确定菌种后进行药物体外敏感检测.结果:检出致病菌209株,其中G-杆菌(74.2%),真菌(16.7%),G+球菌9.1%.药敏试验显示:阿米卡星敏感性高(72.3%),头孢唑啉低(21.6%).结论: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下呼吸道致病菌以G-杆菌分布高,真茵次之.丁胺卡那药物的敏感性高,可以作为老年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许岩;宋晓东;朱红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个别前牙缺失过渡性粘接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及总结前牙粘接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及美学修复的经验.方法:近5年对161例青少年前牙缺失患者采用粘接固定义齿进行过渡性修复,分析脱落原因及评价其美学效果.结果:前牙经粘接固定义齿修复后,美学及临床效果满意,能维持至永久修复.失败病例修复体脱落时间集中在粘接后3~6个月,下中切牙多见,脱落界面位于牙釉质和粘接剂之间.对于缺牙间隙过大或过小者,上前牙应当严格要求中线对称,形态可与对侧同名牙略有出入.下前牙则形态与时侧牙同名牙对称,中线可略偏移.结论:在不制备辅助固位形的情况下,青少年前牙采用粘接固定义齿修复效果良好,能起到间隙维持作用,是较好的过渡性修复方式,且能防止两侧金属翼板脱落时间不一致而导致的龋坏.

    作者:潘杏兰;周少云;庄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3种不同方法治疗牙龈瘤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治疗牙龈瘤的效果.方法:将249例牙龈瘤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手术并拔除患牙(A组)、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B组)、切除瘤体并局部注射平阳霉素(C组)的治疗方法,对3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和12~24个月后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C组在治愈率和复发率上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切除瘤体并局部注射平阳霉素的方法既保存了患牙,又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牙龈瘤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唐震宇;张伟一;汪海峰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体检人员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晕针的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对108例静脉采血出现不同程度晕针症状的患者,针对诱因进行心理护理和临床处理.结果: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对症处理,本组108例病例完全恢复,无发生后遗症和意外事故.结论:通过对体检晕针患者进行正确、及时诊断及对症处理,可避免静脉采血晕针病例意外事故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瑞珍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