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许继波

关键词:高血压, 患病率,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调查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家庄社区3 998名在职和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查体,资料完整的人群3 884例,无应答率2.9%,其中女1 122例,男2 762例,年龄20~95岁,平均(58.8±10.2)岁.结果:(1)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为28.7%,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33.6%vs 26.6%,P<0.05);(2)40岁≤年龄≤59岁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高(32.5%);(3)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吸烟、锻炼为男性高血压前期有关;腰围(W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女性高血压前期有关.结论:(1)我国北方煤矿工人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为28.7%;(2)BMI、FPG、hs-CRP及吸烟为男性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WC和LDL-C为女性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西替利嗪片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西替利嗪片联合应用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126例确诊为常年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西替利嗪片(联合组)46例,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单药A组)40例,西替利嗪片(单药B组)40例,观察2周,并对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记分比较.结果:联合组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达94%,单药A组为78%,单药B组为70%,联合组明显优于单药A、B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西替利嗪片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

    作者:徐伟;徐海峰;白素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口腔综合治疗台的高速手机和三用气枪细菌污染调查

    目的:通过调查某大型口腔医院口腔综合治疗台高速手机和三用气枪水路常见口腔细菌的污染情况,了解高速手机和三用气枪细菌污染的现状和进一步改进消毒措施的必要性.方法:广州市某大型口腔医院的口腔综合治疗台的入水口、三用气枪和高速手机水样.该大型口腔医院有80台口腔综合治疗台进行细菌种类检测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在这些水样中.检出的主要细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和放线菌.在入水口以放线菌检出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用气枪的菌落数高于高速手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出水时段水样的细菌数不同.三用气枪水样的细茵数量在第一个2 mL分布多,而第二个2mL次之,第三个2 mL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H=2.551,P=0.279);高速手机在不同时段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有细菌污染,其中三用气枪的污染比高速手机严重.

    作者:陈晓春;徐平平;柯雪梅;陈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曲尼司特对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大鼠肾脏TGF-β1、Ang Ⅱ及col Ⅲ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尼司特(tranilast,TNL)对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大鼠血清及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Ⅲ型胶原(ColⅢ)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NL治疗组、安博维治疗组.采用低盐饮食加CsA 20 mg/(kg·d)灌胃的方法建立CsA慢性肾毒性肾脏模型.观察TNL对大鼠肾脏病理及肾组织Ang Ⅱ、TGF-β1、Col Ⅲ的影响.结果:TNL能下调CsA慢性肾毒性大鼠血清及肾组织中Ang Ⅱ的水平及肾组织TGF-β1、ColⅢ在肾脏的表达.结论:TNL可能通过抑制Ang Ⅱ、TGFβ1及Col Ⅲ的表达而发挥其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刘其锋;李莎莎;罗志娟;陶冶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ICU病区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的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ICU病区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茵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使用VITEK系统鉴定细菌,K-B法作体外药敏试验.并统计分析ICU病区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ICU病区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以鲍曼不动杆茵(29.18%)和铜绿假单胞菌(27.67%)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2.27%)和肺炎克雷伯菌(11.87%).不同系统的感染,其细菌种类有所差异.结论:引起ICU病区术后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进行病原茵耐药性监测是非常必要的,临床用药要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耐药菌的增加.

    作者:胡海清;周庭银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核素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愈合后形成的一种超过原始损害边缘,向周围正常组织不断扩张的结缔组织,呈瘤样增生,是机体对组织损伤产生的病理性修复反应,以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沉积为特点.瘢痕疙瘩有时会对生活造成不便,产生痛痒感,影响局部的功能和美观,尤其是暴露部位,Bock等[1]还详细评估了瘢痕疙瘩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瘢痕疙瘩虽然历史久远,但在治疗方面仍然是医学上的难题之一.放射性核素在治疗瘢痕疙瘩上有其独特的效果,具有方便、经济、可携带的优点,射线损伤小,尤其适合小儿和青年,安全可靠.现将其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赵晓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瓣膜置换术中左心房损伤的防治体会

    目的:探瓣膜置换术中左心房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经验.方法:1993年12月至2007年6月,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480例,其中行主动脉、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120例,均从右房、房间隔径路行二尖瓣置换,发生左房不同部位、不同程度损伤25例,均在心脏复跳、停循环后发现,并先在直视下从心外膜直接修补,18例成功,7例在重建体外循环下从心房内修补.结果:本组25例患者,18例直接修补成功,7例在重建体外循环下从心房内修补,其中1例于术后第2天死亡.结论:损伤出血其临床表现隐匿,尤其是左房后壁、左房顶部出血,往往在心脏复跳、停机以后发现.所以在停机拔管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各个心脏切口有无出血,若发现出血在心脏跳动下直接修补有困难,应果断再次停循环从心房内修补.

    作者:周耀洪;尚文军;吴功志;吴亦志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肺结核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肺结核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分析电泳图谱六条区带的改变,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法国SEBIA公司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对标本进行电泳分析,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血清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清总蛋白(TP)水平有所下降(P<0.05),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下降(P<0.05).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6条区带中有4条区带的比率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ALB区带所占比例有所下降,a1、γ区带有所升高(三者均P<0.05),a2区带明显升高(P<0.01).虽然?β2比例有轻度增高,β1区带轻度下降(均P>0.05),但其与正常人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结核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可有明显改变,联合检测血清TP、ALB水平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有利于全面了解肺结核患者的血清蛋白成分变化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作者:何菊芳;董梅;匡铁吉;孙彬;孟祥红;雷红;吴纯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KIS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检测KIS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旨在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85例原发NSCLC患者和56例对应转移的淋巴结中KISS-1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图像分析方法测定其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结果:(1)KISS-1在I~Ⅱ期NSCLC、无转移NSCLC、原发灶中的表达分别高于Ⅲ~Ⅳ期NSCLC、有转移NSCLC、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P<0.05);(2)MMP-9在鳞癌、肿瘤直径≤3 cm NSCLC、I~Ⅱ期NSCLC、无转移NSCLC、原发灶中的表达分别低于腺癌、肿瘤直径>3 cm NSCLC、Ⅲ~Ⅳ期NSCLC、有转移NSCLC、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P<0.05);(3)KISS-1与MMP-9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23,P<0.01);(4)KISS-1蛋白高表达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20.9%)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2.4%)(P<0.01),而MMP-9高表达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4.7%)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19.0%)(P<0.05).结论:KISS-1的弱表达和MMP-9的强表达可能与NSCLC的转移有关,两者的失衡可能是造成转移的一个原因.

    作者:常延河;张艳敏;李迥;袁宝军;郑素芹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h 1/Th2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辅助性T(Thelper,Th)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这两种变化之间的关系,为AA的诊断及疗效预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AA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Th1和Th2细胞;RT-PCR法测定AA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用EUSA法测定再障患者血浆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AA患者Th1/Th2显著失衡,Th1细胞显著增多,Th1型细胞因子IFN-γmRNA的阳性表达率和血浆IFN-γ浓度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AA患者Th1细胞百分数分别与IFN-γmRNA相对表达强度(RV)和血浆IFN-γ浓度呈正相关;,Th1细胞百分比、IFN-γ mRNA的RV及血浆IFN-γ的浓度在比值倒置型与比值超高型患者体内相近且均高于比值正常型患者.结论:Th细胞亚群失衡,Th1细胞数量增多及功能亢进可能是AA发病的重要免疫机制之一:Th1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相互作用是AA患者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CD4+T或CD8+T细胞相对变化可能是Th细胞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后的外在表象.

    作者:张强;翟志敏;李庆;张爱梅;徐修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胎盘植入产前超声检查20例体会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常因产前不能明确诊断造成产后大出血以致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诊断的20例胎盘植入病例,探讨其超卢声像图特征,分析漏诊原因,尽可能在生产前作出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美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改良Millard法同期鼻畸形整复矫治双侧唇裂46例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和鼻畸形同期整复的手术要点.方法:随机选取46例双侧唇裂(伴/不伴腭裂)患者,应用改良Millard法进行唇裂整复,术中解剖复住口轮匝肌,重建口轮匝肌环;恢复干湿唇交界线的连续性,重建唇珠形态.同期初步矫正鼻畸形,延长鼻小柱.结果:患儿术后上唇瘢痕近似于人中嵴;唇红缘、干湿唇交界线连续、协调、对称,唇红丰满,上下唇、鼻底宽度协调,鼻小柱延长明显,鼻尖形态满意.结论:改良后Millard法可一期完成双侧唇裂和鼻畸形整复.术中便于同期行鼻畸形早期整复,能有效地初步纠正鼻畸形,手术效果理想.

    作者:崔颖秋;王洪涛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肿瘤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对肿瘤免疫机制的不断研究,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试验主要集中在应用有效的提呈肿瘤抗原给特异性T细胞的方法(如DC疫苗),或体内、体外用刺激性细胞因子如IL-2、IL-12或IFN-ot来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或过继性输入体外大量扩增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但临床总体效果不佳,主要原因之一是肿瘤机体内存在有免疫耐受机制.

    作者:王贵强;周业江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脑卒中391例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基层二级中医院治疗脑卒中的佳模式.方法:对39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早期的针灸、康复治疗,住院期间的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出院后1年内的电话随访及督促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出院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巴氏指数,出院后的卒中复发及继续治疗情况.结果:出院时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其中334例患者巴氏指数达到75分以上,生活基本自理,占85.4%,157例患者达到100分,生活全面自理,占40.2%.出院后1年内卒中复发者8例,占2.0%,均为脑梗死复发.356例患者病情平稳且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均能坚持遵医嘱治疗,定期到社区医院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变化,并逐渐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占91.0%.结论:这种具备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的针灸、康复治疗、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及督促治疗等几方面的治疗模式,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残疾程度,并能够明显减少卒中复发率.这种治疗模式适合于基层二级医院,尤其是基层中医院,可能更适合我国的国情,从而改变基层农村脑卒中的诊疗现状.

    作者:张龙生;王新燕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观察冠心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接受国产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植入国产DES(37例患者共65处病变)或金属裸支架(BMS,26例患者共32处病变)治疗并接受临床随访9个月.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靶血管重建).全部统计分析以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操作成功标准,未发生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在9个月的随访期间发生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差异无显著性,而国产DES组的复发心绞痛和靶血管重建方面较BMS组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国产DES对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MS.

    作者:苏伟民;杨荷霞;陶莉;张建勇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血小板单采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探讨血小板单采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2例次血小板单采术治疗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进行护理及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血小板单采治疗前患者平均血小板水平为(1 398±217)×109/L,单采治疗后为(936±185)×109/L,下降约1/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采治疗护理要点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先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良好的循环压力和流速,术后应观察出血情况.结论:血小板单采术能迅速、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小板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卢映红;吕秀燕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α-2b干扰素致严重皮肤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

    我科于2007年12月12日收治1例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应用a-2b干扰素治疗第3天出现严重皮肤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及对症处理,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俊英;马淑英;王新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胎儿不规则心律的超声观察与预后分析

    目的:总结胎儿不规则心律的产前超声表现,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及胎儿预后.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3例不规则心律的胎儿进行研究,回顾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结合产后随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产后新生儿均存活.产后心律恢复正常的为89例(86.4%);出生后持续存在心律失常现象的为14例(13.6%).其中窦性心律不齐6例;偶发室性早搏2例;偶发房早5例(其中伴动脉导管未闭1例),频发房早伴偶发二联律、并有房间隔缺损者1例.结论:大多数胎儿不规则心律的预后良好,多数可自行消失.超声多普勒是检测胎儿不规则心律的主要方法.

    作者:马星;刘宁;刘书海;刘文瑞;王鹏;郝振民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家庄社区3 998名在职和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查体,资料完整的人群3 884例,无应答率2.9%,其中女1 122例,男2 762例,年龄20~95岁,平均(58.8±10.2)岁.结果:(1)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为28.7%,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33.6%vs 26.6%,P<0.05);(2)40岁≤年龄≤59岁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高(32.5%);(3)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吸烟、锻炼为男性高血压前期有关;腰围(W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女性高血压前期有关.结论:(1)我国北方煤矿工人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为28.7%;(2)BMI、FPG、hs-CRP及吸烟为男性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WC和LDL-C为女性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

    作者:许继波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阻生齿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颌阻生齿拔除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因为下颌阻生齿不仅有阻生方向不同,还存在阻生程度、位置和阻生本身形态等各种差别.因此,手术的方法及难度有异,术后的反应及并发症也较多.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采用高速涡轮钻法拔除下颌近中阻生齿286例(286颗患牙),发现拔牙后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术时短,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军;张小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慢性缺血性ST段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分析心电图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讨论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0例有临床症状而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静息心电图、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统计冠心病患者中有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的阳性率,心电图有慢性缺血性ST段改变患者冠心病的比例,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患者器质性心脏病的阳性率.结果:静息心电图阳性的20例中,冠心病有7例(占35.0%).冠心病30例患者中.常规心电图阳性者7例.静息心电图阳性20例中,有心脏结构改变的有16例.结论: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中只有少部分静息心电图出现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静息心电图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大部分与心脏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静息心电图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并非冠心病的特异性改变,更不能作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依据.

    作者:范良军;刘倩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