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限于全程输尿管的移行细胞癌1例

孔繁山;范勇;高保华;蔡伟力;丁志波

关键词:输尿管, 占位性病变, 膀胱镜检查, 肉眼血尿, 静脉曲张, 新生物, 肾积水, 间歇性, 肠鸣音, 壁内段, 无压, 收入, 隆起, 患者, 管口, 肝脾, 腹壁, 查体, 菜花, 报告
摘要:患者男,70岁.因间歇性肉眼血尿10个月收入院.查体: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CT报告:右输尿管占位性病变并右肾积水.膀胱镜检查:见右输尿管壁内段明显隆起,管口有1 cm新生物坠出,菜花状,余未见异常.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痛(HIE)在螺旋CT表现及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临床确诊的HIE患儿的螺旋CT资料及临床资料,两者分度间行一致性分析.结果:97例中,临床分度轻度30例,中度59例,重度8例;CT检查5例未见异常,CT分度27例轻度,54例中度,11例重度.新生儿HIE CT征象主要为颅内大小不一的低密区、脑室受压变形及各种类型的颅内出血.CT分度和临床分度存在一定一致性.结论:螺旋CT头颅检查在HIE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喻宁芬;张又祥;邓礼;肖雪;陈英;于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4例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发病率的80%,其预后较差,一般中位生存期不超过8个月.近年来随着紫杉醇等新一代抗癌药物的临床应用,疗效有所改善.国内外多次有多西他赛治疗肺癌的报道,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我院2007年1-12月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4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酪氨酸激酶ETK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ETK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技术对196例肺组织标本(包括鳞状细胞癌44例、腺癌56例、小细胞肺癌71例、正常肺组织25例)ETK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织中ETK阳性表达率为54.4%,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4.1%和44.6%,小细胞肺癌为74.6%,ETK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NSCLC(P<0.05),鳞癌和腺癌细胞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ETK为阴性.结论:ETK可能参与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的发病,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分子标记物,ETK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分级可能无相关性.

    作者:陈平莲;郭琳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STAT3反义寡核苷酸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

    目的:探讨STAT3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HepG2细胞体外培养,人工合成并硫代修饰STAT3 ASODN,通过脂质体转染进入HepG2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程度,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RT-PCR检测细胞中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TAT3 ASODN各浓度组时HepG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结论:STAT3 ASODN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

    作者:吴明彩;蒋明;毕富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234例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总结种类,分析原因,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34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起搏器囊袋出血(血肿)3例,起搏器切口裂开1例,电极脱位或微脱位3例,电极断裂2例,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源性晕厥1例,电池耗竭导致心室停搏2例.结论:提高对心脏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种类的认识,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定期随访,友时发现与处理并发症,可避免引起不良后果及医患纠纷.

    作者:陈霞;刘加麟;李正茂;李凯;娄金荣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

    目的:探讨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的准确性.方法: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58例(58眼),其中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者42眼,分别用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接触式A超测量眼轴长度,使用IOL-Master内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术后医学验光检查患者屈光状态.结果: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0.50 D者为28.2%,≤±1.00 D者分别为42.1%;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0.50 D者为42.0%.≤±1.00 D者为63.O%,x<'2>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术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可提供较精确的测量数据.当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时,人工晶体度数测量误差较大.

    作者:孙刚;李文生;陈彬;王新丹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抗炎作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压力和化学反射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抗炎作用时患者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和化学反射敏感性(ChRS)的影响.方法:将71例AMI患者分配至常规组(阿托伐他汀20 mg/d,n=36)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40 mg/d,n=35).分别在入院时、用药后7 d及14 d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血脂水平、BRS值、ChRS值及所有不良反应.结果:7 d及14 d时,两组hsCRP、IL-6水平较入院时均有明显降低;7 d及14 d时,强化组较常规组的hsCRP、IL-6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有显著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7 d及14 d时强化组BRS值、ChRS值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改善:常规组仅于治疗后14 d时BRS值、ChRS值有显著改善;与常规组相比,强化组治疗后BRS值、ChRS值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干预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能更早地明显改善AMI的BRS、ChRS值.

    作者:卢青;丁世芳;蒋桔泉;陈志楠;龚志刚;李志刚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Res配型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经HLA-氨基酸残基配型(Res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对13例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较高的患者按照美国UCLA组织配型中心所确定的中国汉族人Res配型标准进行供、受者筛选,以常规方法进行肾移植,术前未行血浆置换.结果:13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超急排斥反应;9例术后5 d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术后1个月内各出现1次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23%),1例经甲基强的松龙,2例经OKT3治疗后逆转;1例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经血液透析过渡后,于术后3周肾功能逐渐正常.按Res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个位点错配分别为1例(8%)、3例(23%)、7例(54%)和2例(15%),明显高于传统HLA六抗原配型结果.结论:Res配型可以显著提高供受者相配率,对缩短等肾时间,减少移植肾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建国;杜鹏;罗永康;黄启福;段斌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长期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长期双腔留置导管(permanent dual lumen catjeter,PDLC)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作为血管通路的效果及常见并发症.方法:我科白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共行PDLC留置术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63.31±12.26)岁,均通过颈内静脉留置,术后拍摄胸片确定导管位置.以尿素氮清除指数Kt/V为透析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结果:使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带涤纶套双腔留置导管经颈内静脉入路,12例经右侧,1例经左侧,平均使用7.8(2~14)个月.常见的并发症有导管内血栓形成或血流不畅2例14次,发生率4.58例次/1000导管日;感染1例2次,发生率0.65例次/1000导管日;出血1例3次.13例患者的平均Kt/V值1.27±0.22.结论: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的患者和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内瘘手术的患者来说,PDLC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透析效果.如果处理得当,并发症也比较少.

    作者:肖龙;古英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输卵管宫角植入治疗输卵管近端堵塞性不孕31例

    目的:探讨输卵管近端堵塞性不孕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经输卵管碘油造影及腹腔镜诊断为双侧输卵管近端堵塞,余输卵管部位通畅的31例患者为对象,行输卵管宫角植入术.结果:31例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输卵管完全通畅26例,通而不畅3例,不通者0例.随访至今宫内妊娠24例,妊娠率达77%,异住妊娠1例,自然流产者1例,未孕5例.结论:排除其他不孕因素,输卵管近端堵塞性不孕患者,采用输卵管宫角植入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作者:钟华;蒙俊;李晶晶;贺红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在适当的麻醉深度控制下对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过程的影响,评价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择期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1组)及靶控输注组(T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记录麻醉开始前、诱导后、腹腔穿刺时、气腹建立后、手术结束时、拔管前、拔管后5 min等各时点的脑电指数,记录诱导期血压(SBP、DBP和MAP)、心率、呛咳、插管反应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烦躁、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Ⅰ组诱导时血压下降程度高于T组,SBP<90mmHg的发生率高于T组(P<0.05),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T组(P<0.05).T组患者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比Ⅰ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丙泊酚静脉靶控麻醉的诱导及术中控制更为平稳,苏醒质量上要优于后者.但丙泊酚靶控的适浓度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纪健;李正;朱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对肛管、直肠解剖生理研究的深入,对痔的概念也有了进一步认识.自20世纪70年代Thomson提出肛垫学说之后,很多学者的研究使其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发展.目前认为,肛垫是由肛管内黏膜、血管、纤维支持结构共同构成的正常解剖结构,起着维持肛门自制的功能,当其发生病理改变而出现临床症状时才可称为痔或痔病(hemorrhoids disease).

    作者:赵燕;崔彦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原发性高血压与压力反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压力反射敏感性(baroreflex sensitivjity,BRS)是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慢性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

    作者:杜唯佳;陈杰;王祥瑞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在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的表达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的表达变化.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周、12周模型组及对照组.用链脲佐菌素复制出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于第4、12周后测体重和血糖,并取下颌下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及FasL表达变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平均光密度值(MOD).结果:大鼠下颌下腺内有Fas及FasL表达,分布于颗粒曲管、纹状管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胞质及部分细胞核内.对照组呈Fas及FasL弱阳性,4周模型组多呈中等阳性,部分呈强阳性:12周模型组大多呈强阳性.与对照组比较,4周、12周模型组各级导管上皮细胞内Fas及FasL MOD值均增高(P<0.01).结论:大鼠下颌下腺内Fas及FasL表达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强,可能在糖尿病时下颌下腺组织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伍雪芳;吴学平;贾雪梅;金晓梅;彭彦霄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三种孕激素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应用不同浓度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后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情况,并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成功进行子宫肌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加入浓度为10、1000 ng/mL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促进细胞增殖.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浓度为0.1 ng/mL时轻度促进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加入浓度为1000 ng/mL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促进胞核内PCNA的表达(P<0.05).结论: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可刺激体外培养肌瘤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倪一青;孔娜;韩素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术中超声在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采用术中超声观察颅脑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探讨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11例颅脑肿瘤患者在手术中接受了术中超声检查,以确定肿瘤的位置、手术切除范围及切除术后是否有肿瘤残余.结果:术中超声清晰地显示了肿瘤的部位、形态及回声,11例患者全部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均未损伤颅脑功能区.术后病理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瘤5例、胶质增生1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转移性肿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论:术中超声作为一种实时、无创、简便的辅助检查方法,可帮助手术医师确定肿瘤的部位及边界,避开功能区,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作者:孔文韬;张炜炜;邱君斓;黄玉杰;王斌;杨咏波;蒋智明;沈袆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氯霉素局部用药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的疗效

    研究表明宫颈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炎、盆腔炎、不孕症的发病存在相关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妇产科工作者在不断研究宫颈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本文对宫颈支原体感染的200例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解颖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5例临床分析

    笔者在2005-2007年间共对5例6眼过熟期白内障施行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例6眼,其中男2例3眼,女3例3眼.年龄78-85岁,平均82.2岁,晶体呈乳白色混浊,坐位或站位时可见棕黄色的晶体核沉于囊袋下方,随体位变化而移动,有3例可见前房闪辉呈五彩颜色,前房较深.

    作者:毛肖丽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卡维地洛对慢性重症心衰患者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时慢性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塑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CHF患者43例,均接受常规CHF治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治疗组在常规CHF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率减慢,LVEDd、LVESd、LVEF和LVMI改善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可显著逆转心室重塑,明显改善CHF患者心脏功能,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杨应军;朱建峰;刘幼根;陈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典型特点为细胞遗传学出现特异性Ph染色体,Ph染色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出现频率仅为3%~5%,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升高,至成年时达到20%~30%,年龄超过50岁者甚至高达50%[1-2].

    作者:李妍;邱录贵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