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肖丽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特需服务患者对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调查每月医疗服务满意度.结果:每月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特诊中心患者对服务满意度在90%以上.结论:综合提升口腔护理服务水平有利于满足患者牙科服务需求.
作者:叶慧铭;吴少娟;黄晓虹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报告在三尖瓣下移瓣膜成形术中应用自体心包重建隔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合并隔瓣发育不良的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患者,应用自体心包重建发育不良的瓣叶,同时环缩扩大的瓣环及折叠房化心室,并修补合并的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结果:15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出院前超声检查显示三尖瓣无或少量反流.随访2~50个月,复查超声显示无反流9例,少量反流5例,中~重度反流1例,心功能Ⅰ级6例,心功能Ⅱ级8例,心功能Ⅲ级1例.结论:在三尖瓣下移瓣膜成形术中应用自体心包重建隔瓣可以获得满意的早期和中期疗效.
作者:孙明;严中亚;卢中;吴一军;雷虹;郑理;孙云;朱正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应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应用耳内镜以同种异体健康颞肌筋膜或自体脂肪组织作鼓膜修补术,治疗33耳鼓膜穿孔.结果:有31耳鼓膜穿孔愈合良好且听力提高比较满意,穿孔愈合率为93.9%(31/33).结论:应用耳内镜完成鼓膜修补具有操作更直接方便、愈合率高、并发痘少、节省费用等优点,值得临床上广泛开展及推广应用.
作者:纪业江;陈穗俊;龙桦;陈梅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间的关系,寻找判断脓毒症预后的可靠监测指标.方法: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CLP组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以术后0、3、6、12、24和48 h为观察点,观察各组大鼠术后活动、进食、竖毛、腹泻、眼球凹陷、呼吸等情况;活杀取血测定血浆IL-6、ICAM-1水平,并观察腹腔肠管扩张、充血、腹水、病灶包裹、肺表面充血等情况.结果:CLP术后大鼠血浆IL-6、ICAM-1水平于术后3 h开始即明显升高,分别于术后6、24 h达到高峰:CLP术后6 hIL-6、ICAM-1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间相关系数为0.929、0.920(P<0.01),而术后48 h相关系数分别为0.136、0.852(P=0.52,P<0.01).结论:脓毒症大鼠血浆ICAM-1水平与脓毒症大鼠严重程度明显正相关.
作者:夏炎火;姚华国;邵义明;张媛莉;梁小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单纯七氟醚麻醉用于宫腔镜手术时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60例为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均以诱导浓度为6%~8%七氟醚和5 L/min氧流量,快诱导麻醉,连续观察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潮气量(MV)等指标,记录麻醉前、术中、术毕即刻各项监测数据.结果:患者术中SBP、MAP均下降,较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DBP、SpO2、MV、RR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七氟醚作为一新型吸入麻醉药,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较小,诱导和苏醒过程迅速、平稳.
作者:郭学文;李平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蛋白mRNA表达与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采用逆转录巢式PCR分别检测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37例肝硬化患者中21例为代偿期,16例为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67%(14/21),HBV DNA含量为(4.3±2.1)×10<'6> copies/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率为14%(3/2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88%(14/16),HBVDNA含量为(5.1±3.4)×10<'7> copies/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率为56%(9/16).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率为5%(1/20).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V DNA与肝硬化患者肝脏病变进程密切相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表达与肝脏损害相关,二者可作为肝硬化病情进展的评价指标.
作者:许鸣;张智;张珍;李泽泳;李亚红;付延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经HLA-氨基酸残基配型(Res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对13例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较高的患者按照美国UCLA组织配型中心所确定的中国汉族人Res配型标准进行供、受者筛选,以常规方法进行肾移植,术前未行血浆置换.结果:13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超急排斥反应;9例术后5 d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术后1个月内各出现1次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23%),1例经甲基强的松龙,2例经OKT3治疗后逆转;1例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经血液透析过渡后,于术后3周肾功能逐渐正常.按Res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个位点错配分别为1例(8%)、3例(23%)、7例(54%)和2例(15%),明显高于传统HLA六抗原配型结果.结论:Res配型可以显著提高供受者相配率,对缩短等肾时间,减少移植肾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建国;杜鹏;罗永康;黄启福;段斌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在适当的麻醉深度控制下对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过程的影响,评价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择期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1组)及靶控输注组(T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记录麻醉开始前、诱导后、腹腔穿刺时、气腹建立后、手术结束时、拔管前、拔管后5 min等各时点的脑电指数,记录诱导期血压(SBP、DBP和MAP)、心率、呛咳、插管反应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烦躁、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Ⅰ组诱导时血压下降程度高于T组,SBP<90mmHg的发生率高于T组(P<0.05),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T组(P<0.05).T组患者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比Ⅰ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丙泊酚静脉靶控麻醉的诱导及术中控制更为平稳,苏醒质量上要优于后者.但丙泊酚靶控的适浓度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纪健;李正;朱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痛(HIE)在螺旋CT表现及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临床确诊的HIE患儿的螺旋CT资料及临床资料,两者分度间行一致性分析.结果:97例中,临床分度轻度30例,中度59例,重度8例;CT检查5例未见异常,CT分度27例轻度,54例中度,11例重度.新生儿HIE CT征象主要为颅内大小不一的低密区、脑室受压变形及各种类型的颅内出血.CT分度和临床分度存在一定一致性.结论:螺旋CT头颅检查在HIE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喻宁芬;张又祥;邓礼;肖雪;陈英;于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患者男,70岁.因间歇性肉眼血尿10个月收入院.查体: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CT报告:右输尿管占位性病变并右肾积水.膀胱镜检查:见右输尿管壁内段明显隆起,管口有1 cm新生物坠出,菜花状,余未见异常.
作者:孔繁山;范勇;高保华;蔡伟力;丁志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通过测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以探讨OSAHS患者的肝损害及总胆汁酸(TBA)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OSAHS患者以及28例单纯鼾症和30例健康成人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统一检测血清中的TBA和肝酶中的AST、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结果:OSAHS组患者血清中TBA水平(16.5±4.8)μmol/L,显著高于单纯鼾症组、健康对照组(P<0.05),OSAHS组ALT(29.5±12.2)U/L、AST(30.7±12.6)U/L、γ-GT(37.2±14.6)U/L,与单纯鼾症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鼾症组和健康对照组TBA、AST、ALT、γ-GT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OSAHS组患者TBA阳性率100%,肝酶阳性率16.7%.结论:TBA在OSAHS患者与单纯鼾症和健康成人血清中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说明OSAHS患者存在肝损害,检测TBA是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较肝酶更敏感.
作者:罗国仕;涂明利;刘玉全;唐以军;刘先军;熊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17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出血者(出血组)32例、无合并出血者(无出血组)85例,另选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4项血小板参数,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PT和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组的PT和血小板参数与无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PT和血小板参数变化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出血情况,可作为肝硬化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潭枫;符永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经验,观察近期疗效,分析影响术后美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在2001年6月至2006年11月间对48例临床单发、肿瘤直径小于3.0 cm、触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行肿块局部广泛切除或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除手术,术后给予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65个月,局部无复发转移,美学效果优良率97.9%.结论:保乳手术使早期乳腺癌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和满意的美学效果,可以作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丘禹洪;周颉;傅建民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血液净化(CBP)对猪创伤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细胞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小型猪13只,分为对照组(n=7)和实验组(n=6).实施二次打击建立MODS模型,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CBP治疗,监测实验动物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实验组动物CBP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教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TNF-α、IL-6水平分别为(173.37±15.64)pg/mL、(146.46±79.64)Pg/mL,较对照组的(198.81±17.07)pg/mL、(183.38±103.47)pg/mL降低(P<0.05),而VEGF水平为(29.66±2.26)pg/mL,较对照组的(18.55±3.53)pg/mL升高(P<0.05);实验组动物生存率(83%)高于对照组(29%)(P<0.05).结论:早期应用CBP技术,可以降低血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弱炎症反应,有利于VEGF的表达,降低创伤引起MODS的病死率.
作者:周飞虎;王秀英;宋青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加深对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的认识.方法:对9例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上多表现为肾炎性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血尿常见,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和肾小管间质受损程度是影响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预后的重要因素.口服常规激素无效,采用甲基泼尼松龙配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总有效缓解率78%,完全缓解4例(44%),部分缓解3例(33%),无效2例(22%).结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预后差,危险性高,早期开展和重视肾活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病情、延缓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红;高岩;熊小燕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行OGTT试验,比较54例T2DM伴NAFL患者和48例T2DM不伴NAFL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T2DM伴NAFL组BMI、TC、TC、LDL-C、F-INS、P-INS、HOMA-IR显著高于不伴NAFL组(P<0.05);△I<,30>/△G<,30>低于不伴NAFL组(P<0.05),TG及HOMA-IR均为NAF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T2DM伴NAFL患者,具有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早期相分泌受损更严重的特点.
作者:徐小华;吴锦丹;谢晓竞;马建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应用不同浓度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后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情况,并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成功进行子宫肌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加入浓度为10、1000 ng/mL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促进细胞增殖.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浓度为0.1 ng/mL时轻度促进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加入浓度为1000 ng/mL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促进胞核内PCNA的表达(P<0.05).结论: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可刺激体外培养肌瘤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倪一青;孔娜;韩素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观察Hero 642机用镍钛根备系统对弯曲根管预备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135例患者共205个有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弯曲根管,分为两组,实验组103个采用Hero 642镍钛根备系统,对照组102个采用不锈钢K锉进行根管预备,两组均采用常规侧向加压法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后的X线片比较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的效果,术后随访半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对135个患牙根管充填后拍摄牙片及观察术后反应,实验组根管成形及充填满意率91.2%,术后急性反应率为1.5%.对照组满意率65.7%,术后急性反应率为11.9%.经X<'2>检验进行分析,两组根管成形及充填满意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急性反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镍钛器械Hero 642根备系统预备弯曲根管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邱敏坚;余梓东;廖军晖;郑美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异常磷酸化与大鼠步下抑制性回避反应的关系.方法:用30只健康大鼠进行电跳台学习记忆训练,按记忆成绩之好坏均分为两组,然后以其海马组织为材料,用免疫印迹技术来研究大鼠海马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与大鼠跳台学习记忆成绩的关系.结果:免疫印迹显示,在一次性步下实验中记忆保持能力降低的大鼠海马内tau蛋白的苏氨酸残基231/丝氨酸残基235位点的磷酸化(相对光密度,0.55±0.22)比对照组(0.29±0.08)高90%(P=0.0006,t检验);进一步分析tau蛋白在上述位点磷酸化与实验大鼠步下潜伏期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呈高度的逆相关关系(r=-0.866,P<0.001,n=30.双侧检验).结论:成年鼠海马tau蛋白特定位点的过度磷酸化可能影响其记忆的保持,具体机制有待阐明.
作者:陈亦刚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评价胫腓钩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7年7月,应用LINK胫腓钩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5例(胫腓钩组),应用螺钉治疗Weber-C型骨折惠者15例(螺钉组).根据术前X线片判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程度,经术中探查证实;胫腓钩组于下胫腓联合平面置钩,钩住腓骨,固定于胫骨上.螺钉组于下胫腓联合平面自腓骨向胫骨钻骨隧道穿3层骨皮质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结果:30例患者获得24~36个月随访(平均32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胫腓钩组优14例,良1例,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螺钉组中优11例,良1例,可2例,差1例,3例发生断钉.结论:胫腓钩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能有效地复住和固定,并能提供下胫腓微动关节的生理功能.
作者:陈临炜;吴剑彬;余可和;丁健;柏晓安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