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文;谢守珍;唐瑛;王晶;连俊红;杨李;陈枝岚;吴超英;王泽华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肺功能的变化.方法:20例符合ALI/ARDS诊断标准的机械通气病人作为肺损伤组(ALI组),同期机械通气而无肺损伤病人20例作为对照组(NALI组).入选同时记录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呼吸机参数、血气指标.结果:本研究4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人中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10例(25.0%),其中ALI组7例(7/40,占病人的17.5%),NALI组3例(3/40,占病人的7.5%),本组病人死亡7例(占17.5%),其中ALI组死亡5例(占12.5%),NALI组死亡2例(占5.0%),所有死亡病例均并发MODS.ALI组肺顺应性(Cst)、氧合指数(PaO2/FiO2)与NALI组比较明显降低,而肺内分流(Qs/Qt)明显高于NALI组(P<0.01).发生ALI的病人机械通气参数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末正压(PEEP)明显增高,与NAL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小儿SIRS/MODS早期监测肺功能的改变,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ALI,阻止MODS的发生、进展,对降低危重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剑珲;曾其毅;陶建平;杨镒宇;洪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研究异搏定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异搏定处理组,每组30只.通过结扎大鼠左颈总动脉1 h,然后再灌注.异搏定处理组腹腔注射异搏定1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分别检测1、6、12、24、48、72 h各时段大鼠视网膜内的细胞凋亡,每时段大鼠各5只.结果:再灌注后,细胞凋亡主要出现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大鼠视网膜在再灌注6 h逐渐出现细胞凋亡,12 h逐渐增加,24 h细胞凋亡达到高峰,偶尔在外核层可见凋亡细胞.然后细胞凋亡逐渐减少,但是,到了术后72 h,仍然可见视网膜内有细胞凋亡,而异搏定可以减少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异搏定可以抑制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发生,对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国栋;游志鹏;袁援生;李燕;茶雪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在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感染导致听力损失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新生小鼠颅内注射病毒法建立MCMV感染动物模型,测定2周龄小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采用RT-PCR检测耳蜗组织HMGB-1 mRNA表达,均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比较.结果:ABR,病毒组(28.42±3.03)dB,对照组(15.66±0.38)dB(t=3.042,P<0.01).HMGB-1 mRNA,病毒组2.372±0.193,对照组0.754±0.322(t=7.537,P<0.01).结论:HMGB-1可能通过维持并加重内耳的迟发性炎症,成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听力损失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
作者:程苾恒;闻良珍;张英;李丹;王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选用经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5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选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患者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患者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提供较多的心率和心律变化资料,适用于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能明显提高其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作者:岑梅珠;黄林贤;胡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M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影响.方法:T2DM患者分为MS组和非MS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FFA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T2DM合并MS组较对照组FFA明显升高[(0.60±0.26)mmol/L vs (0.45±0.22)mmol/L,P<0.01],较T2DM不合并MS组FFA也升高[(0.60±0.26)mmol/L vs (0.51±0.22)mmol/L,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血浆FFA水平.结论:T2DM合并MS人群空腹循环FFA水平明显升高,FFA水平受TG、BMI等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卢玉;王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早期发现、确诊并正确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糖尿病的诊断、分型、病情的进展、并发症的判断及预后都与实验室检查密切相关.检测项目的科学选择及检测结果的正确评价都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对临床工作中的常用糖尿病的检测指标作一介绍.
作者:吴永华;张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喋呤加AP方案治疗骨肉瘤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心理护理、保护性隔离、基础护理、血小板减少护理、饮食等护理措施及按医嘱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抗生素、输注成份血等,治疗大剂量甲氨蝶呤+AP方案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结果:32例通过加强护理无一例患者因为骨髓抑制出现感染性发热和出血.结论:通过本护理措施及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抗生素、输注成份血等综合处理,可以大大减少Ⅳ度骨髓抑制的并发症.
作者:史阳湘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galectin-3(Gal-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214例甲状腺手术标本中Gal-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Gal-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2.6%,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28.1%)、腺瘤(41.8%)及甲状腺炎(12.9%).结论:Gal-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特异指标.
作者:吴文君;许岚;刘晓;朱圣炜;刘国萍;孙荣超;杨树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脉造影病变特征,为制定干预策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78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33例)与非ST段抬高组(45例),均行冠脉造影.分析其病变特征,包括病变范围、钙化病变、侧支循环等.结果:病变范围、钙化病变、侧支循环、弥漫性长病变等的发生率,非ST段抬高组高于ST段抬高组;血栓形成及完全闭塞病变则相反;偏心性病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ST段抬高的ACS血管病变复杂,多是病变慢性进展的结果;而ST段抬高的ACS血管病变本身并不一定很复杂,但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作者:彭万军;林斌;林文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三项结果,探讨其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尿IgG、ALB、β2-MG水平,并同时检测尿常规及血清肌酐水平.结果:在尿蛋白正常组中,尿IgG和β2-MG的阳性率分别为2.8%和28.2%;在尿白蛋白升高组中,上述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62.1%和71.2%;同时,血清肌酐值在两组中不同,尿白蛋白升高组高于尿蛋白正常组;此外,在尿白蛋白升高组中,随着尿中IgG的出现,血清肌酐值相应地升高.结论:尿蛋白三项能弥补单纯尿蛋白定量检测的局限性,更准确地反映糖尿病肾病的本来面貌,当尿中ALB处于正常范围时,β2-MG检测能反映肾小管损伤情况;当尿中ALB升高时,IgG检测能反映肾小球损伤的程度,并对肾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唐晓虹;尹良红;聂立红;蔡启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可溶性凋亡配体相关蛋白(rhTRAIL)和顺铂联用对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无协同增效作用.方法:将24只荷人A549肺腺癌BALB/CA-nu裸鼠随机分成4组,(1)阴性对照组;(2)rhTRAIL组(1 μg/mL,隔日1次×8次);(3)顺铂组(1.5 mg/kg,每周2次×4次);(4)联合用药组(rhTRAIL 1 μg/mL,隔日1次×8次+顺铂1.5 mg/kg,每周2次×4次).分别测量瘤重、瘤体积,计算肿瘤生长指数和抑瘤率,并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的毒副作用和病理形态结构.结果:阴性对照组肿瘤生长指数为7.63±2.01,而rhTRAIL组和顺铂组分别为4.15±1.04和4.37±0.93,联合用药组则减低至1.69±0.37.rhTRAIL组、顺铂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6.8%和30.3%,联合用药组则增高达69.5%.rhTRAIL组、顺铂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和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各组裸鼠的毒副作用轻微,治疗前后体重无明显变化.结论:rhTRAIL、顺铂均可抑制A54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rhTRAIL和顺铂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rhTRAIL有望成为-种重要的生物制剂应用于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作者:张梅春;赵子文;刘朝晖;曾军;何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肺功能表现,并就其异同作一比较.方法:测定69例结缔组织病患者的常规肺功能,其中RA组39例,SLE组30例,并设64例非吸烟健康人作对照组,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RA组和SLE组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通气量之CO弥散量(DLco/VA)、残气容积与肺总量之比值(RV/T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皆有显著性(P<0.05),RA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大通气量(MV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RA组DLco与TLC、RV正相关(r=0.35,P<0.05和r=0.43,P<0.05),SLE组DLco与TLC、RV正相关(r=0.40,P<0.05和r=0.43,P<0.05).结论:结缔组织病患者肺功能损害以弥散功能为主,肺功能检测可以作为结缔组织疾病肺部受累早期的诊断标准,也可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杜宏春;钟韵;李志平;郭禹标;黄建强;彭丽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妊娠的顺利进行有赖于母体内环境的稳定,特别是胎盘局部的正常免疫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一种重要的Th2类细胞因子,参与Th1/Th2在妊娠期的生理性改变,如促进胚胎植入、维持母胎耐受.但在体内调节紊乱时,异常表达的TGF-β可能通过抑制滋养细胞的侵入致使螺旋动脉重铸障碍,从而参与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近的研究还发现,TGF-β在肾脏局部的作用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蛋白尿产生有一定联系.
作者:金桂芳;邹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笔者于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对47例多发性跖疣患者采用0.2%5-氟尿嘧啶热溶液外泡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霞;赵洪波;鲁英;任海燕;翁燕荣;陈玉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囊性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先天性疾病.胚胎时期颈囊发育成淋巴系统的过程中,部分淋巴组织发生迷走,并形成囊性水瘤,多发生于颈部,其次是腋窝、胸壁和腹股沟处.我科2003年6月收治1例,诊断为颈部巨大囊性水瘤并感染,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映红;翁盛贤;严小玲;张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70岁.因结肠癌肝转移行结肠癌根治术入院.术前患者一般情况可,既往健康.体格检查:血压150/80mmHg,心率68次/min,体重59 kg.辅助检查示ECG正常,胸片示右膈改变考虑膈下脏器病变所致,B超示肝多发实质性占位,电解质、血常规均正常.入室后予咪达唑仑4 mg、阿曲库铵40 mg、芬太尼0.2 mg、异丙酚8 mg诱导后行器官插管.术中以异丙酚300 mg/h、雷米芬太尼1mg/h、阿曲库铵40 mg/h麻醉维持.术中患者血压偏高,心率60~90次/min,予乌拉地尔25 mg静注,效果欠佳,稍后予尼卡地平5 mg静注、曲马多50 mg静注.手术时间3 h,术后血压再度升高,予乌拉地尔25 mg静注.
作者:文立明;陈功;翁浩;张小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单腔深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单腔深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48例(细管组),并与传统胸导管闭式引流45例(粗管组)在基本临床资料、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细管组气胸的总治愈率为91.7%,与粗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腔深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法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P<0.05).结论:应用单腔深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安全、简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张天托;叶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心脏标测中单极和双极心内电图的异同.方法:12例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接受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多导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窦性心律下体表心电图和冠状静脉窦(CS)单极、双极心内电图(分别为CS1、CS2和CS12、CS223),比较振幅、时限和局部激动时间的异同.结果:单极电图和双极电图的心房A波振幅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单极电图的心室(V)波振幅高于双极电图的V波振幅(P<0.05).单极电图的A波和V波的时限均明显大于双极电图的A波时限(P<0.05).单极电图和双极电图中局部激动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心脏标测中双极和单极电图的振幅和时限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的联合应用能够提供关于局部激动和远场电位的互相补充的信息.
作者:周益锋;郭继鸿;许原;李学斌;张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儿男,5个月.因阵发哭闹伴呕吐16 h,血便1次来诊.就诊前16 h患儿无诱因阵发哭闹,期间呕吐胃内容物两次,非喷射性;来诊时解黏液血便1次,量少.患儿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神倦乏力,心肺无异常,腹胀、软,肝脾不大,未触及明显包块,肠鸣音亢进.予补液扩容后行空气灌肠.立位腹平片见中腹部软组织肿块影,中腹部、右中、右下腹见充气扩张肠管,结肠未见空气.空气灌肠显示降结肠软组织肿块影向近端推移至左上腹约相当于横结肠位置停止,逐渐加压未能复位.套鞘较松弛,套头呈分叶状.空气灌肠过程中突发心跳骤停,即行心肺复苏,约半小时后出现自主室性心律.患儿呈深昏迷,无自主呼吸,血压测不出,唇周肢端紫绀,双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消失,腹胀,呈板状腹,肠鸣音消失.
作者:梁穗新;郭予雄;钟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恶性胸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胸腔化疗的疗效.方法: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尽胸腔积液后注入卡铂联合四环素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另一组采用引流并注入四环素的方法治疗(对照组),观察其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3,P<0.05);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胸腔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高、简单、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赖善福;张惠光;易娇娇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