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珲;曾其毅;陶建平;杨镒宇;洪婕
目的:探讨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有效的内科治疗途径.方法:对643例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375例已形成包裹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取合理抗结核、积极抽胸水、必要时胸内注药、使用激素等措施.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围门诊期的前15 d是包裹形成的关键时期(P<0.005),其中351例(93.6%)包裹性胸膜炎患者达到临床痊愈.结论:除了采取综合治疗外,治疗时间宜足够长,建议以12个月为宜,必要时可延长时间至胸水消失.
作者:曹青山;王改;王金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结核抗体IgG和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结核抗体IgG采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ADA采用酶比色法,同时对107例结核性胸膜炎和45例非结核性(主要为恶性肿瘤)患者的胸水进行检测.结果:结核抗体在结核性和非结核性胸水中阳性率分别为45.8%和20.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5.8%和80%;ADA在结核性和非结核性胸水中分别为(64.2±22.8)U/L和(19.5±10.9)U/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若以ADA>45 U/L为诊断结核阳性界值,则两组阳性率分别为91.6%和11.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6%和88.9%.若以结核抗体和ADA均为阳性判断,可明显提高特异性.结论:检测患者胸水中结核抗体和ADA活性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聚莲;谭耀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住院病人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梅毒在住院病人中的存在现状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住院病人中梅毒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14例梅毒患者中有显性梅毒28例、先天梅毒5例、后天隐性梅毒163例、先天隐性梅毒1例、神经梅毒17例;住院患者中梅毒病人数逐年增多;隐性梅毒在大于60岁年龄段患病人数较其他年龄段多;隐性梅毒分布于外科、内科、皮肤科、妇科等9个科室,神经梅毒则分布于神经科、皮肤科.结论:住院病人中梅毒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隐性梅毒在住院患者中数量多、分布较广.因此,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进行常规梅毒筛查是及早发现隐性梅毒并防止其传播及减少职业性感染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
作者:黎志刚;曾仁山;杨捷;吴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m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睡眠呼吸疾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患病率为4%.OSAHS的主要改变之一是由于缺氧引起的睡眠结构紊乱.本文总结了我院近来3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睡眠结构变化,对其睡眠结构及其与年龄、体重指数(BMI)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作者:陶维华;魏永莉;王凌伟;韩雪梅;邱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病,HD)又称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为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第二位.尽管对HD的病因学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对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仍然是国内外学者的热门话题.近年,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应用,尤其是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HD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目前较一致的观点是:HD是具有多基因遗传特性的先天性发育畸形,胚胎早期阶段微环境改变及遗传学因素在巨结肠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即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此外,病毒感染、肠壁缺血等因素也参与该病的发生.本文就HD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未德成;王忠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cute mutifocal cerebral hemorrhage,AMCH)病例的系统分析,探讨其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7例AMCH患者的病因、CT影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本病的病因组成、病灶分布特点.结果:1例患者为弥漫性全脑多发脑出血病灶,余26例出血灶57个.出血病灶为基底节区29个,丘脑10个,其他分布于脑叶、小脑、外囊、脑干.病因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性AMCH多,其他病因包括脑淀粉样血管病、抗凝治疗、血液病.意识障碍21例,双侧肢体瘫痪22例.结论:AMCH的发病机制多样,高血压动脉硬化可能是本病常见的病因.常见出血部位是基底节区,其次是丘脑.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及双侧肢体症状为明显.
作者:曲辉;赵性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广东省不同地区的急性胰腺炎(AP)病因和发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梅州市人民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2 386例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P占住院总数构成比、性别、分型、病因、预后、住院费用等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沿海地区AP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33%,山区地区占0.18%(P<0.05);在2 386例AP患者中,病因构成比为胆石症49.0%,酗酒10.1%,高脂血症5.2%.沿海地区胆石症比例明显高于山区地区(P<0.05),山区地区高脂血症、酒精相关AP比例高于沿海地区(P<0.05);两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比例及病死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沿海地区AP的发病率较高,病因以胆囊炎胆石症为主,山区高脂血症、酒精占病因比重高,但两组预后无显著差异.
作者:黄耀星;贾林;杨琪玫;杨壁辉;王胜炳;王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儿男,5个月.因阵发哭闹伴呕吐16 h,血便1次来诊.就诊前16 h患儿无诱因阵发哭闹,期间呕吐胃内容物两次,非喷射性;来诊时解黏液血便1次,量少.患儿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神倦乏力,心肺无异常,腹胀、软,肝脾不大,未触及明显包块,肠鸣音亢进.予补液扩容后行空气灌肠.立位腹平片见中腹部软组织肿块影,中腹部、右中、右下腹见充气扩张肠管,结肠未见空气.空气灌肠显示降结肠软组织肿块影向近端推移至左上腹约相当于横结肠位置停止,逐渐加压未能复位.套鞘较松弛,套头呈分叶状.空气灌肠过程中突发心跳骤停,即行心肺复苏,约半小时后出现自主室性心律.患儿呈深昏迷,无自主呼吸,血压测不出,唇周肢端紫绀,双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消失,腹胀,呈板状腹,肠鸣音消失.
作者:梁穗新;郭予雄;钟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妊娠的顺利进行有赖于母体内环境的稳定,特别是胎盘局部的正常免疫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一种重要的Th2类细胞因子,参与Th1/Th2在妊娠期的生理性改变,如促进胚胎植入、维持母胎耐受.但在体内调节紊乱时,异常表达的TGF-β可能通过抑制滋养细胞的侵入致使螺旋动脉重铸障碍,从而参与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近的研究还发现,TGF-β在肾脏局部的作用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蛋白尿产生有一定联系.
作者:金桂芳;邹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及中青年肺结核各自的临床特点,针对老年肺结核的特殊性,提出相应的诊断策略.方法:选择89例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患者及同期住院60岁以下中青年肺结核患者124例,从肺结核临床表现、痰菌检查、胸部X线特点、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结核菌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X线胸片特征及病灶类型不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老年肺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发症多、易误诊、痰涂片找结核杆菌阳性率高,是重要的传染源之一,故临床医师应掌握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马为;赵子文;赵祝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诱发了严重的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其中呼吸系统真菌医院感染越来越严重.随着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真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为此,本研究对2003-2005年呼吸系统分离出的81株念珠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为医生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温朝阳;刘运周;李健业;赖会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82例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人均按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营养支持及必要时予糖皮质激素和呼吸兴奋剂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后红细胞比容、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好转,治疗组症状改善的时间为(5±2)d,住院时间为(10±2)d,对照组症状改善的时间为(8±4)d,住院时间为(15±6)d.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可使患者红细胞比容降低,降低血液黏稠度,PaO2明显提高,PaCO2明显降低,症状改善的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娟;吴耀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慢性皮肤溃疡治疗比较困难,一般药物疗效不佳.我们应用40%硫酸镁与苯妥英钠粉局部外用配合全身用药治疗慢性溃疡,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进红;杨秋莲;李春玲;王新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规程临床应用可行性,建立本实验室安全有效支气管激发规程以及临床与肺功能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提高实验诊断的安全性、准确性.方法:对照组来自本院医学院校和护校学生30例,平均年龄18.8岁.气道高反应性(BHR)组来自呼吸病房和专科门诊疑有哮喘未确诊者,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共202例,平均年龄38.62岁.仪器为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药物气溶胶支气管激发试验装置.测定参数为呼吸总阻抗、中心阻力、周边阻力、用力肺活量一秒量,药物为磷酸组织胺,规程为2浓度6步法.结果:疑似BHR受试者共855例次,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426例次(占49.8%),激发阴性429例次(50.2%),对照组激发阳性2例(占7%);BHR组的FEV1较基础值下降20%时的组织胺累积浓度为0.465 mg/mL(PC-20FEV1),PC-20FEV1与呼吸总阻抗、周边阻力曲线交叉点分别为PC+180Zrs、PC+200Rp;BHR组呼吸阻抗剂量-反应曲线斜率及敏感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55例受试者当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32例试验结果隔周进行重复试验符合率94%(30/32),7例与日本chest气道过敏仪对照符合率100%,8例规范药物治疗1年先后停药后复查均阳性.结论:小剂量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规程临床应用是可行的、安全的,经济成本低,采用肺功能多项指标和临床综合评估可以提高实验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试验过程中肺部呼吸音的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安全性,重视病史可以辅助病因诊断.
作者:赵明华;凌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部分(PACI)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PACI型脑梗死患者51例分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降颅压、扩管、溶栓、抗凝、控压、降血脂及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1.2~1.8 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3次,连续应用14 d.在入院时、90 d后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应用SPSS 11.5软件对以上结果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纳洛酮对同一脑梗死亚型的预后是否存在影响.结果:两组的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及吸烟史等差异均无显著性,但第90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洛酮能减少PACI型脑梗死致残率,减轻其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并且安全性高,未发现副作用.
作者:黄艺洪;由行;廖全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4例HFRS患者按病情分为轻、重两组,其中轻症组18例,重症组16例,另取2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组.采自不同病期的血标本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1β,IFN-γ及ICAM-1用ELISA法检测,并同期检测血小板和肾功能.结果: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轻、重症组血清IL-1β、IFN-γ和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INF-γ与血尿素氮呈一致性变化趋势,而与血小板的变化方向相反.结论:HFRS急性期血清IL-1β、IFN-γ、ICAM-1含量增加是全身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也是引起毛细血管渗漏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对症治疗,恢复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可望改善本病的预后.
作者:任金华;孙志坚;张东军;马志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吸气肺活量对肺气肿病例重新进行评级的影响.方法:对68例初步诊断为肺气肿的病例进行吸气肺活量测定,计算其组成部分深吸气量(IC)和补呼气量(ERV)值.利用已测的功能残气量(FRC)值,计算出残总比(RV/TLC)值,重新进行肺气肿评级.结果:68例拟诊肺气肿病例,经吸气肺活量重新评级后,原重度肺气肿的有4例转为中度肺气肿;原中度肺气肿的有6例转为轻度肺气肿;原轻度肺气肿的有6例转为正常.共有16例发生级别改变,占24%.结论:使用吸气肺活量进行肺气肿评级,虽然对肺总量影响不大(P>0.05),但是由其计算出来的残气量值却明显偏低(P<0.01),从而使RV/TLC值较呼气肺活量计算出的要低,避免了RV/TLC的假性升高,能更准确地作出肺气肿的评级.究其原因,与吸气肺活量得出较低的ERV值、患者操作方便等因素有关.
作者:严英硕;周燕斌;郭禹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可溶性凋亡配体相关蛋白(rhTRAIL)和顺铂联用对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无协同增效作用.方法:将24只荷人A549肺腺癌BALB/CA-nu裸鼠随机分成4组,(1)阴性对照组;(2)rhTRAIL组(1 μg/mL,隔日1次×8次);(3)顺铂组(1.5 mg/kg,每周2次×4次);(4)联合用药组(rhTRAIL 1 μg/mL,隔日1次×8次+顺铂1.5 mg/kg,每周2次×4次).分别测量瘤重、瘤体积,计算肿瘤生长指数和抑瘤率,并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的毒副作用和病理形态结构.结果:阴性对照组肿瘤生长指数为7.63±2.01,而rhTRAIL组和顺铂组分别为4.15±1.04和4.37±0.93,联合用药组则减低至1.69±0.37.rhTRAIL组、顺铂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6.8%和30.3%,联合用药组则增高达69.5%.rhTRAIL组、顺铂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和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各组裸鼠的毒副作用轻微,治疗前后体重无明显变化.结论:rhTRAIL、顺铂均可抑制A54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rhTRAIL和顺铂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rhTRAIL有望成为-种重要的生物制剂应用于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作者:张梅春;赵子文;刘朝晖;曾军;何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肺功能表现,并就其异同作一比较.方法:测定69例结缔组织病患者的常规肺功能,其中RA组39例,SLE组30例,并设64例非吸烟健康人作对照组,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RA组和SLE组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通气量之CO弥散量(DLco/VA)、残气容积与肺总量之比值(RV/T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皆有显著性(P<0.05),RA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大通气量(MV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RA组DLco与TLC、RV正相关(r=0.35,P<0.05和r=0.43,P<0.05),SLE组DLco与TLC、RV正相关(r=0.40,P<0.05和r=0.43,P<0.05).结论:结缔组织病患者肺功能损害以弥散功能为主,肺功能检测可以作为结缔组织疾病肺部受累早期的诊断标准,也可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杜宏春;钟韵;李志平;郭禹标;黄建强;彭丽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自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37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劳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