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增生症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难点分析

王丽姣;宋彩萍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糖尿病,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我科前列腺增生症伴糖尿病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围手术期的护理难点.方法:2000年7月至2006年7月,我科共收治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3例,经尿动力和神经肌电图检查,其中有4例合并有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考虑为糖尿病性神经末梢病变所致,不宜行TUVP术.其余99例患者经充分术前准备,行TUVP术.结果:1例术后因高血糖出现应激性溃疡,低血糖1例,2例出现迟发性大出血,尿路感染1例,尿道狭窄1例.经相应处理后,均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全身情况差,心身症状异常严重,术后极易发生感染、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并发症,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前应做好心理护理,积极控制血糖,术中术后监测血糖、血钾,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和相关健康教育的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顺利度过恢复期的重要保证.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胃穿孔、多囊肾1例

    患儿男,1/2 h,胎龄40+3周,剖腹产娩出,体重4 400 g,Apgar评分1 min 10分,羊水Ⅱ度浑浊,无脐带绕颈及窒息,娩出后痰多不易吸出于2005年10月25日上午9点40分由产科转入NICU,母妊娠期间正常,无服药史.查体:T36.5℃,P 150次/min,R 50次/min,发育成熟,营养及反应佳.皮肤细嫩,胎脂丰富,胎毛较多.头形正常,头围34 cm,前囟平软,颅缝分离3 mm,无头颅血肿.轻度鼻翼煽动,面部及口唇轻度紫绀,颈软,胸围33 cm,胸廓对称.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粗,较多位置固定湿啰音,三凹征阳性.心率138~165次/min,心律规整.腹部无膨隆、无胀气,脐部无渗出物,肠蠕动正常.肝脏右肋缘下2 cm.脊柱四肢发育正常,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正常,外生殖器正常.

    作者:陈少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手工制作组织芯片在HPV原位杂交中的应用与体会

    组织芯片亦称组织微阵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其具有高通量、可比性强等优点,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由于组织阵列仪价格昂贵,限制了组织芯片在临床广泛应用.在实践常规病理工作中,我们在无芯片制作仪情况下,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原理反复多次摸索,得到了一种简易可行的手工制作方法,并用于本科室开展多的HPV原位杂交实验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体会如下.

    作者:黄卡特;杨开颜;张虎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辛伐他汀改善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作用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改善效能.方法:选择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分成辛伐他汀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均以苯那普利每日10 mg或缬沙坦每日80 mg为基础进行血压控制,如血压控制不佳则每日加用双氢克尿噻12.5 mg,辛伐他汀组另加用辛伐他汀每晚20 mg,观察期为4个月.治疗前后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采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血压降低的同时LVMI、血清PC Ⅲ浓度及血浆BNP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血清PCⅢ浓度和血浆BNP浓度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而LVMI的降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F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同时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宋于康;林文辉;王齐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痛致心律失常ST-T改变1例

    患者男,68岁,因上腹部疼痛2 h入院,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0余年,未进行规则治疗.2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伴放射痛;且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大汗淋漓,有濒死感.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史及家族史.体检:体温37℃,P 60次/min,血压105/65 mmHg,神清,痛苦面容,颈软,胸廓无畸形,心界无扩大;腹平,腹肌稍紧张,上腹部剑突下压痛明显,反跳痛(可疑);无其他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心电图示:(1)房性心律(心室率约为60次/min),(2)早期复极综合征,未排除超急性前壁心肌损伤,(3)左心室高电压(Rv5=3.5 mV);肌钙蛋白:阴性;心肌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6 U/L(参考值为0~40),磷酸肌酸激酶(CK)130U/L(参考值为10~120),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1 U/L(参考值为3~30),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都在正常范围内,AST、CK、CK-MB稍升高.入院后静脉用硝酸甘油、雷尼替丁等药后,症状无改善.腹痛较剧烈,予以吗啡静推半小时后疼痛消失.复查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大致正常心电图.与前图比较QRS波与T波振幅明显下降.其后复查心电图,心肌酶未见异常.

    作者:林连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囊外摘除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简称超乳三联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囊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10余年患青光眼白内障在我院行超乳三联术62例(62眼)和囊外三联术60例(60眼)患者的资料,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散光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超乳三联术组散光明显低于囊外三联术组(P<0.05).手术并发症超乳三联术组少于囊外三联术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乳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囊外三联术.

    作者:邓显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长托宁与阿托品全麻前给药对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长托宁和阿托品全麻前给药对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于麻醉前30min分别肌注长托宁和阿托品0.5 mg.观察用药前、诱导前、插管后即刻、拔管前及拔管后即刻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及呛咳、躁动、拔管后不适回忆例数.结果:长托宁组于插管后即刻、拔管后即刻的MAP、HR、RPP明显低于阿托品组(P<0.05).阿托品组于插管后即刻、拔管后即刻的MAP、HR、RPP明显高于用药前的基础值(P<0.05).与阿托品比较,长托宁能有效降低插管拔管时呛咳、躁动等副反应的发生率(P<0.05).结论:长托宁0.5 mg于麻醉前给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国鹏;肖昭扬;吴涛;郭维嘉;安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椎管内阻滞麻醉和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椎管内阻滞麻醉与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两种方法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89例产妇用椎管内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椎管内阻滞组),114例产妇用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进行镇痛(GT-4A组),并取同期110例未干预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3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羊水情况、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1)镇痛效果比较,椎管内阻滞组与GT-4A组均有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产程时间比较,椎管内阻滞组和GT-4A组的第一产程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二产程时间椎管内阻滞组高于GT-4A组和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比较,椎管内阻滞组和GT-4A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椎管内阻滞组的产钳助产率高于GT-4A组及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4)羊水及新生儿情况,3组分娩时羊水性状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管内阻滞麻醉与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两种方法用于分娩镇痛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的副作用.但椎管内阻滞麻醉对人员配置及医院的医疗设备要求较高,难以在基层医院全面开展,而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无创,操作简单方便,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甘露醇静滴所致Ⅱ度静脉炎31例

    甘露醇是一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脱水剂,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治疗,以达到降颅内压的作用.甘露醇为高渗类药物,刺激性强,对局部静脉损伤严重,轻者有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其疼痛可自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向远处放射,重则引起无菌性静脉炎,表现为自穿刺点沿静脉上行10~30 cm皮肤发红、炽热感,血管壁增厚,弹性消失,呈硬索状[1].我院对31例因20%甘露醇静脉滴注导致Ⅱ度静脉炎的患者使用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惠文;丘宇茹;黄碧萍;刘娟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93例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相符性、治疗效果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CIN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采用LEEP对93例CIN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采取前瞻性分析及随访.结果:术后7~21 d出血多于经量1倍以上、需回院止血治疗者占5.4%(5/93).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者占37.6%(35/93);其中病理诊断级别下降者占20.4%(19/93);诊断级别上升者占14.0%(13/93);病理诊断浸润癌者占3.2%(3/93),作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切缘阳性(即切缘仍见CIN病灶)2例,占2.2%(2/93).术后半年复查无CIN者占97.8%(88/90),术后半年内复发CINⅡ1例.93例患者中术前作HPV-DNA检测者61例,其阳性率为73.8%(45/61);对术前HPV-DNA阳性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89.5%下降至正常.结论:LEEP治疗宫颈CIN安全有效,HPV-DNA检测由于其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高,在CIN的诊断中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但其定量的多少与CIN级别的高低不成正比,可用于术后疗效判定及作为随访监测的手段.

    作者:徐一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156例

    目的:探讨采用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方法:针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用M胆碱受体阻断剂、α受体阻滞剂为主,另选用钙离子阻滞剂及盐酸黄酮哌酯,或加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治疗156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结果:156例患者中治愈102例(65.4%),好转54例(34.6%).结论: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满意.

    作者:李辉;王伟高;王荣江;钟欢;邵四海;俞彬;陈晓农;汤健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周龄组的C57BL小鼠多巴胺神经元对MPTP敏感性的对比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不同周龄的C57BL小鼠多巴胺神经元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的药物敏感性差异,探讨其差异的机制是否与热休克蛋白70(HSP 70)不同表达相关.方法:将4~6周龄及15~17周龄的C57BL小鼠给予MPTP造成帕金森病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3,4-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中酪胺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及HSP70的表达.结果:15~17周龄小鼠在MPTP造模后纹状体中DA、DOPAC、HVA的含量,黑质中的TH阳性细胞数和HSP70的表达含量均明显低于4~6周龄模型组(P<0.05),而两个周龄的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15~17周龄的C57BL小鼠对于MPTP的敏感性明显高于4~6周龄小鼠,HSP70的表达量不同可能是造成敏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作者:舒丹;何金彩;陈江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性栓塞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众所周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性栓塞(TACE)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TACE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肝癌患者过去的生存状态,但总体来看,其远期生存率仍不能令人满意.这一方面,固然与肝癌发病隐匿、生长迅速,就诊时绝大多数已处于中晚期有关;另一方面,也与TACE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和缺点有关.为了进一步发挥TACE的作用,提高肝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笔者就目前TACE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总结如下,以期对同道们有所帮助.

    作者:陈晓明;罗鹏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静脉导管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44例

    为探讨胸腔内静脉导管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笔者对44例大量气胸患者采用该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9例均为大量气胸患者,其中男73例,年龄14~88岁,平均44.7岁;女6例,年龄19~33岁,平均32.0岁.气胸位于左侧46例,右侧30例,双侧3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23例,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25例,继发于肺结核者15例,肺癌8例,矽肺5例,间质性肺病3例.分成治疗组44例,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气胸均经X线片和(或)胸部CT证实.

    作者:姜琳琳;张汝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鼻烟窝皮瓣修复虎口和拇指背侧皮肤缺损12例

    我院2003年5月至2005年11月用鼻烟窝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虎口和拇指背侧皮肤缺损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52岁.一期修复9例,二期修复3例;拇指背侧皮肤缺损7例,虎口处皮肤缺损5例,鼻烟窝皮瓣面积小为2.5 cm×6.0 cm,大面积为4.0cm×12.0 cm.

    作者:周黎明;王晓峰;章伟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溶栓的研究进展

    血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早期使用酶性溶栓疗法,国内外目前多用尿激酶(UK)、组织纤溶酶(t-PA).对酶性溶栓药物的使用,强调治疗窗,如脑血栓一般要求在发病后6 h内使用,还由于酶性溶栓药物可引起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随着对超声波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不断深入,近年对超声溶栓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根据超声波作用特点,超声溶栓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已较成熟的导管介入超声溶栓术,低频高能超声通过导管的能量传送直接在血管内消融血栓;另一方面是体外治疗性超声(ETUS)辅助溶栓,将超声探头置于血栓形成处相对应的体表部位,超声头不接触血栓,经皮发射超声,经过水囊、机体组织或骨骼等媒介传递,聚焦于血管内血栓,同时联合溶栓酶和(或)微泡声学造影剂介导消融血栓,目前认为可以增强药效并减少并发症,近年来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发展迅速.本文现将超声溶栓的机制和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周小煦;王晓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致出血43例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3例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合并出血的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PT-INR)值范围内导致出血的相关病因.结果:43例服用华法令合并出血的病例中,16例(37.2%)所测PT-INR在2.0~3.0的目标值内,并且7例患者INR<2.0;进一步检查发现这23例患者基本都合并有不同的易促使出血的疾病或诱因.结论:服用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发生出血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PT-INR值,还决定于自身潜在的疾病等相关因素;临床应用华法令时应因人而异地调整剂量并决定其抗凝强度.

    作者:李永胜;沈迎念;王进;万磊;赵波;廖永德;郑智;刘文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治进展

    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是指X线摄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无骨折、脱位的一类特殊颈脊髓损伤.因为对该病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认识不清楚,临床上的漏诊、误诊与误治、错治屡屡发生.自1982年Pang等[1]将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列为一类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以来,对此类损伤已有很多的分析和探讨,特别是近来MRI检查的应用和普及,对此类的损伤有了更有进一步的认识.现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晏雄伟;邵增务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作者声明

    作者:姜天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纤维喉镜下脉冲Nd:YAG激光治疗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纤维喉镜下脉冲Nd:YAG激光治疗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的疗效及其优越性.方法:采用表麻纤维喉镜下脉冲Nd:YAG激光治疗声带小结66例、声带息内31例.结果:66例声带小结中治愈59例,治愈率为89%;3l例声带息肉治愈28例,治愈率为90%,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纤维喉镜引导下脉冲Nd:YAG激光治疗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具有手术简便、病人痛苦小、术后反应轻、无喉水肿出现、恢复快、经济、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罗永志;方琦;何建波;刘香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妊娠期瓣膜置换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回顾总结5例妊娠期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5例行瓣膜置换术的妊娠期患者的麻醉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例患者术中死亡;2例行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剖宫产术,胎儿以及母体均存活;1例行瓣膜置换术,胎儿继续妊娠至足月后行剖宫产;1例手术后胎儿死亡,数日后死胎娩出.结论:妊娠期心血管手术以及麻醉对于母体以及胎儿风险极大,合理的麻醉处理有助于母体耐受心血管手术和胎儿的存活.

    作者:王晟;郭晓纲;罗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