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治进展

晏雄伟;邵增务

关键词:外伤性, 无骨折脱位型, 颈髓损伤, 异常脊髓损伤, 影像学检查, 颈脊髓损伤, 治疗情况, 特殊类型, 放射影像, 综述, 诊断, 应用, 误治, 误诊, 普及, 漏诊, 临床, 病因
摘要: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是指X线摄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无骨折、脱位的一类特殊颈脊髓损伤.因为对该病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认识不清楚,临床上的漏诊、误诊与误治、错治屡屡发生.自1982年Pang等[1]将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列为一类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以来,对此类损伤已有很多的分析和探讨,特别是近来MRI检查的应用和普及,对此类的损伤有了更有进一步的认识.现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麻醉病人术中用氯胺酮对术后自控镇痛静脉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病人术中用氯胺酮对术后自控镇痛静脉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子宫全切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n=20)和B组(n=20).分别在硬膜外阻滞成功后静脉泵注氯胺酮-丙泊酚和丙泊酚镇静.术后经静脉行病人自控镇痛.分别记录术后24 h内每6 h镇痛药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在术后6、12 h内镇痛药用量小于B组,18、24 h内两组用药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氯胺酮-丙泊酚术中镇静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引法;汤蓓蕾;胡小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辛伐他汀改善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作用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改善效能.方法:选择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分成辛伐他汀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均以苯那普利每日10 mg或缬沙坦每日80 mg为基础进行血压控制,如血压控制不佳则每日加用双氢克尿噻12.5 mg,辛伐他汀组另加用辛伐他汀每晚20 mg,观察期为4个月.治疗前后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采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血压降低的同时LVMI、血清PC Ⅲ浓度及血浆BNP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血清PCⅢ浓度和血浆BNP浓度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而LVMI的降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F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同时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宋于康;林文辉;王齐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强的松对肾病综合征患儿身高及骨龄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的松治疗对激素敏感的非频复发的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的身高及骨龄的影响.方法:从临床上选择经强的松治疗的对激素敏感的非频复发的INS患儿(INS组)19例,分别监测其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身高和骨龄,并测算其生长速率(GV)、预测成年终身高(PH)和骨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BA)].以同期儿保科门诊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INS组强的松治疗前各参数平均值,GV为(6.63±1.42)cm/年,PH为(166.88±7.20)cm,HtSDS(BA)为-0.91±0.83.治疗后各参数平均值,GV为(6.93±1.71)cm/年,PH为(167.05±8.78)cm,HtSDS(BA)为-0.83±0.67;各参数值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对照组1年后各参数平均值,GV为(6.72±1.85)cm/年,PH为(167.20±8.02)cm,HtSDS(BA)为-0.704±0.93,与INS组治疗后各参数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强的松治疗对激素敏感的非频复发的INS患儿的身高和骨龄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卢立肖;张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骨科下肢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sufentanil)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骨科下肢手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副作用的差异.方法:60例ASA Ⅰ~Ⅲ级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分为舒芬太尼PCIA组和PCEA组.PCIA组和PCEA组同为舒芬太尼100 μg+生理盐水100 mL.持续流量2 mL/h,自控流量0.5 mL/15 min.手术缝皮时分别从静脉和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预充量5 μg连接镇痛泵.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PCEA组在4、8、24 h各时段疼痛评分明显高于PCIA组(P<0.05),但该组除48 h外,各时段镇静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舒芬太尼运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PCIA比PCEA有更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

    作者:胡杰;李军;黄志莲;连庆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呼吸道异物患儿,分为羟丁酸钠(γ-OH)对照组(对照组,n=30),静注γ-OH、氯胺酮复合麻醉,瑞芬太尼观察组(观察组,n=30),泵注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观察麻醉过程中患儿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血压、心率在麻醉后各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观察组患儿的血压、心率较对照组平稳,且观察组惠儿的苏醒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γ-OH、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比较,泵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效果更确切、平稳,苏醒快且苏醒质量好.

    作者:彭亮明;张志意;张国强;刘艳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长托宁与阿托品全麻前给药对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长托宁和阿托品全麻前给药对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于麻醉前30min分别肌注长托宁和阿托品0.5 mg.观察用药前、诱导前、插管后即刻、拔管前及拔管后即刻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及呛咳、躁动、拔管后不适回忆例数.结果:长托宁组于插管后即刻、拔管后即刻的MAP、HR、RPP明显低于阿托品组(P<0.05).阿托品组于插管后即刻、拔管后即刻的MAP、HR、RPP明显高于用药前的基础值(P<0.05).与阿托品比较,长托宁能有效降低插管拔管时呛咳、躁动等副反应的发生率(P<0.05).结论:长托宁0.5 mg于麻醉前给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国鹏;肖昭扬;吴涛;郭维嘉;安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囊外摘除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简称超乳三联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囊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10余年患青光眼白内障在我院行超乳三联术62例(62眼)和囊外三联术60例(60眼)患者的资料,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散光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超乳三联术组散光明显低于囊外三联术组(P<0.05).手术并发症超乳三联术组少于囊外三联术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乳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囊外三联术.

    作者:邓显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156例

    目的:探讨采用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方法:针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用M胆碱受体阻断剂、α受体阻滞剂为主,另选用钙离子阻滞剂及盐酸黄酮哌酯,或加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治疗156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结果:156例患者中治愈102例(65.4%),好转54例(34.6%).结论: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满意.

    作者:李辉;王伟高;王荣江;钟欢;邵四海;俞彬;陈晓农;汤健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7例23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对5例椎体骨转移性肿瘤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穿刺至病灶部位,将骨水泥(PMMA)注入病灶.结果:28个手术穿刺部位均成功,术后全部达到止痛效果.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1 d下床活动,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安全可行,适用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的良、恶性肿瘤,具有强化椎体、镇痛作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尾加压素Ⅱ诱导培养心肌细胞肥大及对p-p38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诱导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及对p-p38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1 d龄乳鼠心肌细胞,用相差显微镜计数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细胞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细胞体积,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免疫沉淀法并p38试剂盒测定p38活性,Western-blot测定p-p38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Ⅱ能显著提高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细胞体积、心肌细胞蛋白含量、蛋白合成速率,同时显著提高p38活性和p-p38表达.结论:UⅡ可以诱导离体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机制与促进p38活性、上调p-p38表达有关.

    作者:王琼;王汉;沈晓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腔镜保守治疗异位妊娠62例

    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于腹腔镜异位妊娠保守手术中加用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共62例,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年龄19~36岁,平均27.2岁,未产妇40例,经产妇22例,均有生育要求,要求保留输卵管.有明显停经史56例,阴道流血60例,下腹痛51例.B超示宫内未见孕囊,附件区有包块,盆腔积液.血HCG>500 mIU/mL.术前诊断异位妊娠,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1.2 手术器械采用德国STORZ内窥镜及电视摄像监视系统,CO2气腹机,高频电凝装置等.

    作者:高缨;周建国;范睿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

    尿失禁是目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患之一[1],其中分娩方式及相关因素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日益受到广大妇产科医师的重视.本研究通过问卷或电话调查的方式对部分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施君;李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脂肪组织功能的研究进展

    在过去的20多年中,肥胖症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迅速增长.全球体重超标者[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体重指数(BMI)≥25kg/m2为超重,BMI≥30kg/m2为肥胖.中国定义BMI≥24 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超过10亿.与肥胖症密切相关的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和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不断上升.科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对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脂肪组织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作者:韩昌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作者声明

    作者:姜天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排龈线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的应用

    楔状缺损为临床常见牙体病,多采用光固化树脂或玻璃离子体水门汀充填修复[1].楔状缺损为位于唇颊侧牙颈部的硬组织缺损,缺损部位多可达龈缘以下.充填修复的质量对牙及牙周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近2年来我科应用排龈线在楔状缺损充填前进行排龈,使缺损部位充分暴露,充填效果满意.

    作者:丁林盛;陈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晚期产后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大出血行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行双侧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超选择插管进入出血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或)条栓塞.结果:所有出血血管均来自子宫动脉,全部栓塞成功.2例出现下肢感觉异常伴活动不便,经临床积极治疗后,均在2个月内基本康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4年均无复发.结论:晚期产后大出血行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具有止血快、疗效确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国祥;黄新宇;严晓星;汪和平;陈基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葛根素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42例(42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在给予常规吸氧、降眼压及扩张血管等治疗的同时,应用葛根素0.3 g溶于注射用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15 d为1个疗程,并在疗程前后分别利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观察眼底血管灌注情况,同时检查视力及视野,了解其治疗前后的改变情况.结果:入院当天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32例表现为充盈缺损,10例表现为充盈迟缓;治疗后,32例表现充盈缺损的病例中,21例(66%)完全再通,9例(28%)部分再通,2例(6%)无变化;10例充盈迟缓的病例治疗后动脉充盈前期为(1.7±0.75)8,动脉完成充盈循环时间为(1.8±0.41)s,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视力在对数视力表中提高4行以上者有18例(43%),提高2行以上者38例(90%);治疗前后的90°视野平均敏感度差异有显著性(t=5.431,P<0.001).结论:葛根素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有较好的疗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朱远军;金敏;高宗银;杨为中;胡燕飞;郝绮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早期肠道营养对烧伤病人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肠道营养对严重烧伤病人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19例临床烧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道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测定伤后1、4、8、14 d血浆内毒素及肠道通透性(L/M)的改变.结果:血浆内毒素在伤后1 d后大多数时相点EN组均显著低于PN组(P<0.01),L/M值在伤后4、8 d EN组显著低于PN组.结论:早期肠道营养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内毒素入血,较好地维护了肠黏膜屏障功能,早期肠道营养优于静脉营养.

    作者:陈忠勇;汪仕良;余斌;黎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家兔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更符合临床的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实验模型.方法:用自制的球囊在硬膜外压迫家兔脑组织,比较不同解压速度后动物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病理改变.结果:解压速度快可产生硬膜下血肿,动物神经损伤及病理改变较严重;解压速度慢,则未见产生硬膜下血肿,动物神经损伤及病理改变较轻.结论:此模型可以复制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重要临床特征,对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基础研究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敏东;杨应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胃穿孔、多囊肾1例

    患儿男,1/2 h,胎龄40+3周,剖腹产娩出,体重4 400 g,Apgar评分1 min 10分,羊水Ⅱ度浑浊,无脐带绕颈及窒息,娩出后痰多不易吸出于2005年10月25日上午9点40分由产科转入NICU,母妊娠期间正常,无服药史.查体:T36.5℃,P 150次/min,R 50次/min,发育成熟,营养及反应佳.皮肤细嫩,胎脂丰富,胎毛较多.头形正常,头围34 cm,前囟平软,颅缝分离3 mm,无头颅血肿.轻度鼻翼煽动,面部及口唇轻度紫绀,颈软,胸围33 cm,胸廓对称.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粗,较多位置固定湿啰音,三凹征阳性.心率138~165次/min,心律规整.腹部无膨隆、无胀气,脐部无渗出物,肠蠕动正常.肝脏右肋缘下2 cm.脊柱四肢发育正常,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正常,外生殖器正常.

    作者:陈少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