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会英;高岩
目的:探讨卵磷脂络合碘片对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维生素B族,微循环改善剂如羟苯磺酸钙,活血化瘀中药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随访2个月.观察视力及眼底黄斑水肿程度、视网膜渗出出血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视力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黄斑区及视网膜情况亦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改善视功能,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利.
作者:蔡克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泽泻提取物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家兔谷胱甘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乙醇热回流提取泽泻浸膏.将健康雄性家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泽泻组.蛋氨酸皮下注射法建立HHcy血症动物模型,干预组灌喂泽泻提取物.8周后检测血液中总的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cy)、谷胱甘肽(glutathione)、总胆固醇(tote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结果:(1)模型组和泽泻组血浆中tHcy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2)模型组的血谷胱甘肽水平较正常组有轻度下降(P<0.05),泽泻组血谷胱甘肽水平明显上升,与正常组及模型组之间差异具极显著性(P<0.01);(3)3组TC和TG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泽泻提取物能够使HHcy血症家兔血谷胱甘肽水平增加,而对血脂正常家兔的血脂水平影响不明显.
作者:李开军;张力华;薛存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4例castleman病的诊治经过.结果:4例术前均误诊为淋巴结结核.手术后病理学诊断为castleman病.其中透明血管型(局灶)、浆细胞型(多中心)各1例,混合型(局灶)2例.结论:castleman病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学,准确可靠,简单易行.
作者:倪正义;周蜜;许俊;曹峰;汤中文;张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行机械呼吸病人的护理研究,观察在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时,进行合理、有效、安全的吸痰和湿化对呼吸道解剖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住本院ICU的49例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病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吸痰管进入气管套管12 cm.吸痰前向气管内滴入3 mL生理盐水;一组为实验组,吸痰管进入气管套管18 cm,并在吸痰前向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8 mL,观察病人在吸痰前后的心率、心律、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气道阻力,同时对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撤机时间、上机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痰前5 min、吸痰后10 min的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不明显,两组之间也无明显差异,但两组气道阻力变化明显,吸痰后10 min对照组气道阻力下降值为(12.9±5.3)cmH2O/(s.L),实验组为(20.2±7.8)cmH2O/(s.L),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生VAP对照组16例(64%),实验组10例(4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两组痰中带血发生例数对照组9例(36%),实验组3例(12%).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13.3±8.2)d,实验组(11.6±4.3)d,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O.05),气管切开留置时间对照组(20.2±10.4)d,实验组(13.3±7.5)d,P<0.01;撤机失败对照组8例(32%),实验组3例(12%),P<O.05.结论:气道充分湿化并深部吸痰有利于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清理,缩短吸痰间隔时间,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机体缺氧,减少VAP的发生.
作者:姜东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喉显微激光手术的大危险性在于激光击穿气管导管引起气道燃爆.高浓度氧气遇激光照射会引起燃爆.为确保喉显微激光手术的安全.国外此类手术中普遍采用抗激光专用气管导管和喷射通气技术.
作者:孙丽娜;邵景汉;马逸俊;高伟峰;陈建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血管内皮为衬贴于血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多年的研究证明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开始,内皮功能障碍扮演了重要的始发角色.
作者:冯健怡;李自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 000[1].ADPKD主要在中年以后发病,临床表现为肾脏皮、髓质可有多个液性囊肿形成和增大,约50%患者在60岁左右发展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要反复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ADPKD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如发生肝囊肿、颅内动脉瘤、心脏瓣膜异常等[2].
作者:黄锦;刘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胸腔积液不多见,常被误认为是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所致,治疗上侧重于纠正心衰,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本文将我们遇到的3例心肌梗死后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菅颖;李公信;李志梁;刘映峰;陈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老年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术后自控镇痛(PCA)与传统的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对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40例在全麻下行胃底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老年患者,术前检查肺功能正常,分为肌注哌替啶组(D组)和病人自控镇痛组(PCA组).D组患者术后感觉疼痛时肌注哌替啶镇痛,PCA组由病人或家属自行静注吗啡镇痛,每次间隔时间至少15 min.术后回病房即刻,4、8、12、24、48 h进行随访并记录镇痛评分、SpO2、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及不良反应等.术后7 d随访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0~48 h比较,两组SpO2差异无显著性,PCA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或P<0.01).术后7 d肺部并发症D组有2例,而PCA组无一例(P<0.01).结论:静脉PCA用于肺功能正常的老年胃底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后镇痛,对SpO2无影响,镇痛效果明显.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传统的肌注哌替啶方法,是一种用于老年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手术后镇痛更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任波;徐晨;董刚;赵新;严锦;任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对心脏骤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抢救的非外伤心脏骤停患者90例.进行常规复苏措施后,观察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素及氨茶碱快速静注,对照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素.所有病例均配合胸外按压直至心跳活动恢复或终止后放弃.结果:观察组心电活动的恢复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主循环恢复方面,观察组患者12 h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但24 h存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联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素对心脏骤停的治疗优于单纯使用肾上腺素.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作者:杨起鹏;梁俊雄;吕博文;张剑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Prenehyclidine hydroehloride,商品名为长托宁)是我国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具有选择性胆碱受体拮抗作用,可有效避免阿托品(atropine)产生的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且药效长而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袁力勇;戴体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LDDSE)与心肌造影(MCE)检测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2例有心肌梗死病史.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MCE前后及不同剂量LDDSE下室壁动力与灌注变化以及心肌存活性的情况.结果:MCE检出存活心肌的节段数稍高于IDDSE,IDDSE/MCE评价节段性心肌存活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8%(23/26)、89%(16/18)、87%(39/44).结论:MCE和LDDSE均可以评价心肌存活.两者联合应用将提供简便、安全、可行的新途径,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林转娣;宋明才;麦子杰;汤庆;陈毓菁;李建辉;郑隆权;覃丽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研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转染含癌胚抗原(CEA)片段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后所诱导的特异性T细胞对直肠癌细胞株LOVO和SW480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抽取HLA表型为A11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体外培养,使用含CEA片断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未成熟DC.诱导特异性T细胞.检测体外培养的DC和CTL活性,并使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CTL)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转染或未转染的体外培养的成熟DC高表达CD40、CD86、IL-12,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高表达IFN-γ;转染后DC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可有效识别并杀伤HLA-A11阳性的LOVO细胞.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DC,不明显改变DC表型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功能,可诱导自体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含CEA片断的腺相关病毒转染DC诱导自体细胞毒性T细胞对LOVO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DC疫苗可以作为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有效补充.
作者:黄浩;吴自勤;尤长宣;罗荣城;Yong Liu;Paul L.Hermonat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已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内毒素复制SIRS大鼠.实验分3组,即正常对照组、SIRS组和PTX组.用ELISA的方法检测各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IRS组大鼠TNF-α和IL-6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SIRS组比较.PTX组大鼠TNF-α和IL-6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PTX可明显抑制SIRS大鼠的炎症反应.
作者:魏刚;刘德红;陈伟峰;孟新科;吴华雄;郑晓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症状、心电图(ECG)、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 vs 76.7%,P<O.01)及ECG总有效率(90.0% vs 73.3%,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后血浆黏度[(1.87士O.26)mPa.s vs(1.27±0.38)mPa.s,P<O.01]、红细胞压积[(O.48±0.30) vs(0.32±O.21),P<0.01]和纤维蛋白原浓度[(4.49±O.34)g/L vs(3.28±0.37)g/L,P<0.01]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对照组用药前、后上述各项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减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特别是临床和ECG显效率突出,药物不良反应少,可用于冠心病的辅助治疗.
作者:王晓君;黄文增;徐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曾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该病由特殊类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临床特征为急骤起病,常伴发热.
作者:张怀强;张桂玲;李树军;李树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急性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MRI表现.结果: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好发于脑叶浅表部位,多呈分叶状、不规则状,有多发性、复发性等特点,MRI GRE序列可发现多发性斑点状低信号灶.结论: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在临床上及MRI表现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临床作出诊断.
作者:方向军;谭理连;肖平;朱仁勇;梁长虹;黄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分离溶血葡萄球菌对8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及多重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使用琼脂稀释法测定8种抗菌药对63株溶血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采用D试验检测大环内酯类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MLSB耐药),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2006年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利奈唑胺抗菌活性高,敏感率为100%,MIC50/MIC90为2、2μg/mL;其次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均为98.4%,MIC50/MIC90分别为1、2μg/mL和2、4μg/mL;红霉素、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抗菌活性较差,耐药率为66.7%~77.8%,大环内酯类诱导型MLSB耐药占23.8%,多重耐药的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占64.5%.结论:我院新生儿分离溶血葡萄球菌多重耐药率高,应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控.
作者:潘小梅;吴伟元;刘碧云;吴劲松;卢月梅;李文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术前经动脉新辅助化疗对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对24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行l~2个疗程动脉新辅助化疗.经评价后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并以同期行同种手术的45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结果:在完成动脉化疗后总体缓解率为79.2%,24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均获得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机会.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淋巴结转移率上与同期行相同术式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术前行动脉新辅助化疗后可以缩小宫颈肿瘤体积,改善宫旁浸润情况,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切除率,同时可减少淋巴结转移及消除亚临床病灶,有利于改善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韩凤琼;何援利;彭冬先;杨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取大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38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存活33例(87%),死亡5例(13%),随访存活患者,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评分),Ⅱ级10例(26%),Ⅲ级15例(39%),Ⅳ级5例(13%),V级3例(8%).结论:对早期高血压脑出血量>30 mL并发脑疝患者应尽早行大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于出血量<30mL或形状不规则破入脑室者应在严密观察下行保守治疗,>24 h后行小骨窗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可降低致死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郭伟;王莉莉;向进;吕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