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颖;李公信;李志梁;刘映峰;陈霞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假性肠梗阻(IPO)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临床少见的SLE合并IPO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符合SLE诊断标准,并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X线检查证实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SLE合并IPO临床上少见,易误诊或漏诊,而且SLE合并IPO者病情常较重,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早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杜红卫;马大庆;吴红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儿童牙科的临床工作中,患儿不能好好地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是儿童牙病的一个特点,乳牙牙髓炎会产生疼痛,使患儿更难与医生配合,选择一个操作简便、快捷、疗效好的治疗方法治疗牙髓炎是必要的.
作者:杨跃煌;徐菊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脑钠素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脑钠素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60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随脑钠素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尤其是死亡和心力衰竭发生率随脑钠素水平的增高而显著增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素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心肌梗死后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
作者:李协;钟建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泽泻提取物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家兔谷胱甘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乙醇热回流提取泽泻浸膏.将健康雄性家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泽泻组.蛋氨酸皮下注射法建立HHcy血症动物模型,干预组灌喂泽泻提取物.8周后检测血液中总的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cy)、谷胱甘肽(glutathione)、总胆固醇(tote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结果:(1)模型组和泽泻组血浆中tHcy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2)模型组的血谷胱甘肽水平较正常组有轻度下降(P<0.05),泽泻组血谷胱甘肽水平明显上升,与正常组及模型组之间差异具极显著性(P<0.01);(3)3组TC和TG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泽泻提取物能够使HHcy血症家兔血谷胱甘肽水平增加,而对血脂正常家兔的血脂水平影响不明显.
作者:李开军;张力华;薛存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卡氏肺孢子虫可导致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患者死亡,极度影响人类健康.为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笔者就临床实验室中肺部针刺吸引灌洗液直接沉淀涂片镜检牛检测到卡氏肺孢子虫的1例报告如下,以期指导临床医生对疾病做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使病人的病情得到及时控制.
作者:符玉文;张卫云;孙朝晖;朱爱辛;林德伟;罗剑;杨至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活性物质间的关系.方法:提取冠心病患者血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ACE基因多态性.紫外吸收法检测血ACE活性,放免非平衡法测定血中血管活性物质[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浓度并做相关分析.结果:80例冠心病人ACE基因I/D多态性DD型27例.DⅠ型39例.Ⅱ型14 例.正常对照组80例,DD型12例,DⅠ型42例,Ⅱ型26例.冠心病人DD型分布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Ⅱ型分布显著减少,不同ACE基因型患者其血中ACE活性、AngⅡ、ALD、ET及NO浓度差异有显著性.相关分析发现冠心病组ACE与Ang Ⅱ、ALD、ET浓度相关.结论:在研究人群中.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是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遗传标志,ACE基因的这种多态性能显著地影响血清ACE水平,冠心病患儿ACE活性与AngⅡ、ALD、ET浓度相关.
作者:杨丽霞;石燕昆;王先梅;齐峰;郭传明;郭瑞威;任丽;李明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患者男,82岁,主因5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上腹腹壁下肿物.无疼痛、发热、盗汗,皮肤无破溃.
作者:鲁传冬;黄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各病理状况对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并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组儿童进行血清cTnI、CK-MB测定.A组为健康儿童54例:B组为一般状况可的非心血管疾病患儿53例;c组为病情稳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例;D组为急性心肌炎患儿14例.结果:A组cTnI值均<0.25μg/mL,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CK-MB升高1例(1.9%).A、B、C组cTnI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B组cTnI升高1例(1.9%),CK-MB升高9例(16.9%);C组cTnI均不升高,CK-MB升高1例(8.3%);D组cTnI升高11例(78.6%),平均值较A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cTnI可用来诊断儿童心肌损害.无心血管系统受累的患儿cTnI值不升高.心血管系统以外的疾病可影响CK-MB值.
作者:姜剑斌;秦双梅;郑孝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胸腔积液不多见,常被误认为是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所致,治疗上侧重于纠正心衰,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本文将我们遇到的3例心肌梗死后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菅颖;李公信;李志梁;刘映峰;陈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患者男,76岁,干部,因多饮多食消瘦3+年.左足底鸡眼术后感染6+个月,于2003年7月23日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3+年,服消渴丸.
作者:马昌义;袁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取大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38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存活33例(87%),死亡5例(13%),随访存活患者,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评分),Ⅱ级10例(26%),Ⅲ级15例(39%),Ⅳ级5例(13%),V级3例(8%).结论:对早期高血压脑出血量>30 mL并发脑疝患者应尽早行大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于出血量<30mL或形状不规则破入脑室者应在严密观察下行保守治疗,>24 h后行小骨窗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可降低致死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郭伟;王莉莉;向进;吕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4例castleman病的诊治经过.结果:4例术前均误诊为淋巴结结核.手术后病理学诊断为castleman病.其中透明血管型(局灶)、浆细胞型(多中心)各1例,混合型(局灶)2例.结论:castleman病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学,准确可靠,简单易行.
作者:倪正义;周蜜;许俊;曹峰;汤中文;张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对心脏骤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抢救的非外伤心脏骤停患者90例.进行常规复苏措施后,观察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素及氨茶碱快速静注,对照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素.所有病例均配合胸外按压直至心跳活动恢复或终止后放弃.结果:观察组心电活动的恢复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主循环恢复方面,观察组患者12 h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但24 h存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联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素对心脏骤停的治疗优于单纯使用肾上腺素.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作者:杨起鹏;梁俊雄;吕博文;张剑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肝脏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O例正常肝脏及10例肝癌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研究β-G mRNA在不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β-G mRNA的PCR扩增产物在正常肝脏及肝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产物大小一致,均为422个bp,但凝胶成像系统扫描灰度值显示二组β-G mRNA相对表达含量分别为1.71±0.32和5.24±1.1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通过检测不同肝脏组织中β-G mRNA的变化,将对肝脏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为;杨波;张弘;周文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中耳积液中,纤维蛋白含量较高,极易造成中耳粘连,且粘边一旦形成,即不可逆[1].
作者:汪级木;晋小祥;鹿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内皮功能不全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并探讨不同荆量氯沙坦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对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不同影响.方法:分别对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测定基础血浆ET值和血浆中NO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氯沙坦小剂量组与较大剂量组,治疗8周后.再次测定ET值和血NO值.结果:血浆中ET、NO含量随着心衰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与Boston心衰积分(BSS)呈正相关(P<0.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05);经抗心衰治疗后两组患者ET、NO显著降低(P<0.01).其中较大剂量组治疗后ET、NO较小剂量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内皮功能损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较大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显著降低ET、NO,更好地改善心力衰竭.
作者:刘洋;宋浩明;邓兵;赵明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患者男,25岁,体重65kg,ASAⅡ级,术前诊断为胆总管外伤性狭窄,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胆总管重建术.
作者:苏冬梅;隋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拜新同分别联合北京降压0号或海捷亚治疗老年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的疗效及对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83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3组,拜新同组(A组,n=28,拜新同30 mg,1次/d),拜新同与北京降压0号合用组(B组,n=28,拜新同30 mg,1次/d,北京降压O号1片,1次/d),拜新同与海捷亚合用组(C组,n=27,拜新同30 mg,1次/d,海捷亚50 mg,1次/d).3组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及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B、C组降压总有效率相当,其对随测血压、24 h动态血压的控制疗效接近;B、C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A组;3组治疗前后心率及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拜新同与北京降压0号或海捷亚合用降低老年ISH均有较显著且相似的疗效,与单用拜新同比较效果更好.
作者:肖明生;黄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老年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术后自控镇痛(PCA)与传统的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对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40例在全麻下行胃底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老年患者,术前检查肺功能正常,分为肌注哌替啶组(D组)和病人自控镇痛组(PCA组).D组患者术后感觉疼痛时肌注哌替啶镇痛,PCA组由病人或家属自行静注吗啡镇痛,每次间隔时间至少15 min.术后回病房即刻,4、8、12、24、48 h进行随访并记录镇痛评分、SpO2、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及不良反应等.术后7 d随访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0~48 h比较,两组SpO2差异无显著性,PCA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或P<0.01).术后7 d肺部并发症D组有2例,而PCA组无一例(P<0.01).结论:静脉PCA用于肺功能正常的老年胃底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后镇痛,对SpO2无影响,镇痛效果明显.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传统的肌注哌替啶方法,是一种用于老年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手术后镇痛更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任波;徐晨;董刚;赵新;严锦;任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加深对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的认识.以期使患者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及合理恰当的治疗.方法:总结1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皮质醇节律消失,尿游离皮质醇明显升高,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均支持库欣综合征的诊断.患者手术后病理提示为增生的垂体组织,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一般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亦不被抑制.结论:库欣综合征确实是一难诊难治疾病,通常的诊断方法有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率,需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本病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正确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需多科室的密切合作才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姜兰叶;钟历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