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冬梅;隋波
目的:对羟基脲联合吡柔比星+阿糖胞苷(T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髓性白血病(HAML)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采用该方案治疗患者后观察其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20例HAML患者接受羟基脲联合TA方案诱导化疗1个疗程,7例完全缓解(35%),7例部分缓解(35%),总有效率70%.血液学毒性主要是骨髓抑制,WBC<2×109/L平均持续时间为13 d,感染发生率85%,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为主.非血液学毒性轻,患者基本能耐受.结论:采用以羟基脲联合TA诱导化疗方案治疗HAML,完全缓解率较高,毒副作用可以耐受,费用相对经济,不失为治疗HAML的优选方案之一.
作者:周淑娟;宋奎;曾辉;陈方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乳腺囊肿病与油性聍聍及腋臭的关系.方法:375例患者行乳腺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检查,同时查询患者有无油性耵聍和(或)腋臭;其中87例作了组织病理学对照.结果:375例行乳腺FNAC检查的患者中,211例诊断为乳腺囊肿病,其余164例为乳腺增生、纤维腺瘤、乳腺癌等.211例乳腺囊肿病中有油性耳者143例(占67.8%),有腋臭者为115例(占54.5%);而164例其他乳腺疾病中有油性耳者33例(占20.1%),有腋臭者28例(占17.1%)(P<O.001).87例乳腺疾病FNAC检查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结果基本符合.结论:有乳腺囊肿病者腋臭和(或)油性耵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有其他乳腺疾病者.
作者:许欣;胡维维;陈凤兰;梁英锐;李广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血清微量元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92例患者包括30例冠状动脉痉挛患者,27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利用ICP-AES法测定其血清微量元素.以34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钡、硼、硅水平在冠状动脉痉挛、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均偏低(P<0.05或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钼比其他组均高(P<0.05).结论:血清钡、硼、硅水平下降可能与稳定型心绞痛及冠状动脉痉挛有关,而血清钡、硼、硅水平下降及钼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关.
作者:刘荣;向定成;何喜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假性肠梗阻(IPO)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临床少见的SLE合并IPO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符合SLE诊断标准,并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X线检查证实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SLE合并IPO临床上少见,易误诊或漏诊,而且SLE合并IPO者病情常较重,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早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杜红卫;马大庆;吴红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隐翅虫皮炎是由于接触隐翅虫体液而引起的毒性皮炎.皮疹为条索、斑片状水肿红斑.长2~10 cm,边界清楚,或有不规则排列的丘疹样小脓疮,剧烈灼痛及灼痒感.
作者:高强;程树军;梅新;黄志平;师学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索恶性胸腔积液内科治疗的佳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例病例均以中心静脉导管接简易负压吸引瓶进行闭式引流,待胸腔积液引流完全后,3组分别注入顺铂、高聚生或高聚生加顺铂,每周2次,重复4周,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引流后高聚生组、顺铂组以及高聚生+顺铂组3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3%、42%和88%,两药联合疗效明显优于两药单独治疗.而高聚生和顺铂单药注入两组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两药联合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其毒副作用无增加.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后以高聚生加顺铂联合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创伤小、简单方便、疗效好、毒副作用小.适合在临床推广利用.
作者:周凤丽;毕筱刚;张天托;饶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紧急手术中的应用,大限度地降低病人的痛苦.方法:将300例紧急手术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150例,A组运用舒适护理,B组应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两组舒适度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处理,A组舒适度显著高于B组(P<O.01).结论:舒适护理运用于紧急手术病人,提高了病人的舒适满意度,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报告8例弹力纤维瘤,做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文献复习,了解该肿瘤的特点.结果:肿瘤多位于肩胛下区,可单发或双侧发生.镜下由大量胶原纤维及异形弹力纤维组成,弹力纤维呈串珠状、锯齿状排列,或呈球状、碎屑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8例vimentin均阳性,SMA、desmin、S-100、P53均阴性.结论:弹力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点.
作者:吕小梅;杨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对心脏骤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抢救的非外伤心脏骤停患者90例.进行常规复苏措施后,观察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素及氨茶碱快速静注,对照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素.所有病例均配合胸外按压直至心跳活动恢复或终止后放弃.结果:观察组心电活动的恢复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主循环恢复方面,观察组患者12 h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但24 h存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联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素对心脏骤停的治疗优于单纯使用肾上腺素.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作者:杨起鹏;梁俊雄;吕博文;张剑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COPD患者40例,按超声心动图测定的肺动脉压的结果分为COPD肺动脉高压组(A组)20例,COPD肺动脉压正常组(B组)20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者(C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法检测3组微量全血血小板活化特异性分子标志物GPⅡb/Ⅲa复合物(PAC-1)、P选择素(CD62P)在血小板表面的阳性表达的百分率.结果:3组的PAC-1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95±4.54)%、(4.84±1.70)%、(3.95±O.39)%,A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显著高于C组(P<0.05).3组的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2.91±4.32)%、(6.55±2.48)%、(3.69±O.77)%,A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在A组,血小板PAC-1阳性表达率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r=0.75,P<0.05),同时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与肺动脉压也呈正相关关系(r=0.79,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与COPD肺动脉高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作者:黄华庆;周燕斌;刘东红;高炎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1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脑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和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对照组按脑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效果评价指标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因人而异的护理,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矛盾,早期发现并快速纠正可能引起脑组织损害进一步加重的因素,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林佩玉;董亚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肝脏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O例正常肝脏及10例肝癌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研究β-G mRNA在不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β-G mRNA的PCR扩增产物在正常肝脏及肝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产物大小一致,均为422个bp,但凝胶成像系统扫描灰度值显示二组β-G mRNA相对表达含量分别为1.71±0.32和5.24±1.1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通过检测不同肝脏组织中β-G mRNA的变化,将对肝脏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为;杨波;张弘;周文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游离甲状腺素(FT4)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取Bayer、德普和自制不同水平的质控物,以及39例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在4种不同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拜尔Acs180、拜尔CENTAUR240、强生VITROSECI、德普immulite-1000)上进行FT4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同水平的质控物和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FT4测定结果在各检测系统的组问差异均有显著性(P<O.01),各检测系统FL4测定结果的可靠性系数α接近1,各检测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以强生VITROS ECI作为目标检测系统,对其他检测系统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拜尔ACS180、拜尔CENTAUR240临床均可接受、德普immulite-1000临床部分可接受.结论:4个检测系统测定FT4结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存在部分不可比性.当同一实验室同一检验项目存在两个以上的检测系统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胡珺;黄宪章;徐宁;庄俊华;张秀明;梁伟雄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Prenehyclidine hydroehloride,商品名为长托宁)是我国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具有选择性胆碱受体拮抗作用,可有效避免阿托品(atropine)产生的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且药效长而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袁力勇;戴体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患者男,82岁,主因5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上腹腹壁下肿物.无疼痛、发热、盗汗,皮肤无破溃.
作者:鲁传冬;黄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AT1受体)体相关蛋白(ATRAP)对AT1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增殖和新构建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转染,将[3H]胸腺嘧啶掺入测定DNA合成、动物实验和外科程序.结果:[3H]胸腺嘧啶掺入测定显示,ATRAP cDNA转染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与pcDNA转染的VSMCs比较,过度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有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过量表达的ATRAP中含磷或不含磷的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抗体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组织病理学观察,过量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结论:过度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ATRAP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在VSMCs中的AT1受体介导的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的后期激活.
作者:张毅;张凌;李震;何惠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我院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HbH病、G-6-PD缺乏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刁友涛;曾抗;周再高;孙乐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内皮功能不全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并探讨不同荆量氯沙坦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对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不同影响.方法:分别对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测定基础血浆ET值和血浆中NO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氯沙坦小剂量组与较大剂量组,治疗8周后.再次测定ET值和血NO值.结果:血浆中ET、NO含量随着心衰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与Boston心衰积分(BSS)呈正相关(P<0.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05);经抗心衰治疗后两组患者ET、NO显著降低(P<0.01).其中较大剂量组治疗后ET、NO较小剂量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内皮功能损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较大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显著降低ET、NO,更好地改善心力衰竭.
作者:刘洋;宋浩明;邓兵;赵明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SC)中的早期变化,以及低分子肝素干预的影响.方法:80例ASC忠者分为非ST段抬高的ACS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两组,另外选取26例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及3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中TpP含量,并对比观察常规抗凝治疗与加用低分子肝素克赛前后TpP含量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n=30)TpP均值为(1.72±1.000)mg/L,STEMI组(n=22)TpP均值为(10.58±4.858)mg/L(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ST段抬高的ACS组(n=58)TpP均值为(4.09±1.597)mg/L(P>0.05,同上),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组(n=26)TpP均值为(2.87±1.675)mg/L(P>O.05,同上).克赛组(n=18),用药前后TpP均值分别为为(10.792±3.267)和(3.117±1.900)mg/L(P<0.01);常规治疗组(n=18),用药前后TpP均值分别为(10.742±3.315)和(5.650±2.160)mg/L(P<0.01).结论:TpP对ASC具有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常规抗凝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克赛能更好地降低TpP水平.
作者:何胜虎;张晶;陈述;张薏;严凤娣;徐日新;屠莉莉;赵福全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患者男,25岁,体重65kg,ASAⅡ级,术前诊断为胆总管外伤性狭窄,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胆总管重建术.
作者:苏冬梅;隋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