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假性肠梗阻2例并文献复习

杜红卫;马大庆;吴红华

关键词:红斑狼疮, 系统性, 肠假性梗阻
摘要: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假性肠梗阻(IPO)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临床少见的SLE合并IPO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符合SLE诊断标准,并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X线检查证实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SLE合并IPO临床上少见,易误诊或漏诊,而且SLE合并IPO者病情常较重,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早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8 kg以下婴幼儿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婴幼儿由于年龄小、体重低、血容量少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组织脏器发育不全等生理特点.因此对其体外循环(CPB)有较高的要求.我院于1998年5月至2006年1月对35例体重在8 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现将CPB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竺胜伟;徐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乳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前哨淋巴结CKl9 mRNA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基因表达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分子CK19 mRNA检测的关系,揭示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机制.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乳腺浸润癌组织和20例乳腺非恶性肿瘤组织中MMP-9的表达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同组76例乳腺浸润癌SLN微转移分子CK19 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比较淋巴结转移组、微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乳腺浸润癌中,常规病检无淋巴结转移36例,淋巴结转移40例.MMP-9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原发灶阳性表达的平均秩次为45.95、30.19,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原位杂交法检出36例阴性淋巴结中9例有CK19 mRNA表达.原位杂交法与常规病检法转移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的转移与MMP-9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检测MMP-9蛋白表达将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及预后.应用原位杂交法可明显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作者:谢明;周建华;文继舫;蒋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23例27足.按照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9足,Ⅲ型15足,Ⅳ型3足.采用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对术前、术后,植骨与不植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6~48个月随访,平均28个月,术后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前B(o)hler角平均13.2°,距下关节面大垂直移位5.Omm:术后B(o)hler角平均38.5°,距下关节面大垂直移位O.3 mm,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植骨与不植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皮瓣坏死1例,切口感染2例,采用Maryland评分,优良率88.9%,植骨与不植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尤其对SandersⅡ型、Ⅲ型者,疗效好,植骨与不植骨术后功能差异无显著性,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健;谢清华;袁正兵;胡涛;朱豪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血小板活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COPD患者40例,按超声心动图测定的肺动脉压的结果分为COPD肺动脉高压组(A组)20例,COPD肺动脉压正常组(B组)20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者(C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法检测3组微量全血血小板活化特异性分子标志物GPⅡb/Ⅲa复合物(PAC-1)、P选择素(CD62P)在血小板表面的阳性表达的百分率.结果:3组的PAC-1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95±4.54)%、(4.84±1.70)%、(3.95±O.39)%,A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显著高于C组(P<0.05).3组的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2.91±4.32)%、(6.55±2.48)%、(3.69±O.77)%,A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在A组,血小板PAC-1阳性表达率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r=0.75,P<0.05),同时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与肺动脉压也呈正相关关系(r=0.79,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与COPD肺动脉高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作者:黄华庆;周燕斌;刘东红;高炎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灌洗后经耳负压吸引的疗效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中耳积液中,纤维蛋白含量较高,极易造成中耳粘连,且粘边一旦形成,即不可逆[1].

    作者:汪级木;晋小祥;鹿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激光治疗隐翅虫皮炎98例

    隐翅虫皮炎是由于接触隐翅虫体液而引起的毒性皮炎.皮疹为条索、斑片状水肿红斑.长2~10 cm,边界清楚,或有不规则排列的丘疹样小脓疮,剧烈灼痛及灼痒感.

    作者:高强;程树军;梅新;黄志平;师学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脑梗死后低钠血症与脑钠肽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素(BNP)含量与低钠血症的关系,并探讨BNP与脑梗死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4 h(Ⅰ期)、72 h(Ⅱ期)和>7 d(Ⅲ期)血浆BNP含量.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低钠血症血钠在Ⅱ期有显著下降(P<O.05),在Ⅲ期恢复正常,其血浆BNP含量在各期均升高.以Ⅱ期升高达高峰(P<O.01).小面积脑梗死组低钠血症未发生,血浆BNP的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大面积脑梗死组与小面积脑梗死组相比,血浆BNP浓度有明显升高(P<O.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BNP与脑梗死后低钠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且血浆BNP的浓度能够作为反映梗死病情轻重的指标之一.

    作者:范小琴;吴喜萍;王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普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炎症因子(TNF-α、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前体脑钠素(NT-proBNP)等的影响.方法:将5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Ⅱ~Ⅲ)患者分为一般治疗组和普伐他汀组,治疗前进行基本资料收集、心脏超声检查、基本实验室检查、特殊实验室检查(包括炎症因子、MMP-2、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随访18个月时再次进行治疗前的各项检查.结果:与一般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普伐他汀组心功能分级(均值)下降,6 min步行距离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NF-α、MMP-2、NT-proBNP水平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IL-6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普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有益,但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作者:黄宇;顾水明;魏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相关蛋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AT1受体)体相关蛋白(ATRAP)对AT1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增殖和新构建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转染,将[3H]胸腺嘧啶掺入测定DNA合成、动物实验和外科程序.结果:[3H]胸腺嘧啶掺入测定显示,ATRAP cDNA转染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与pcDNA转染的VSMCs比较,过度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有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过量表达的ATRAP中含磷或不含磷的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抗体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组织病理学观察,过量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结论:过度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ATRAP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在VSMCs中的AT1受体介导的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的后期激活.

    作者:张毅;张凌;李震;何惠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早期连续腰穿治疗婴儿晚发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腰穿治疗婴儿晚发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我科43例晚发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患儿.均经颅脑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内出血或兼有二者的混合性出血.病程在3 d内,分为同意连续腰穿治疗的LP组23例和拒绝LP治疗的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止血、止惊、降低颅内压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综合疗法,LP组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早期连续腰穿治疗,23例患儿开始腰穿的时间为住院后1~3 d,平均(1.58±1.37)d,腰穿次数6~15次,平均(5.12 4±3.26)次,持续时间6~22 d,平均(6.28±2.22)d,每次放液量8~15 mL.结果:LP组治愈1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4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随访6个月,LP组有1例继发性癫痫伴外部性脑积水,1例单侧上肢瘫痪,预后不良的发生率9%,对照组8例肢体瘫痪.10例脑积水伴继发性癫痫3例,智力低下4例.对照组预后差,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婴儿晚发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早期进行连续腰穿治疗效果显著并能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张喜凤;许玉刚;杨敏;庄明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后与载体复合回植反应观察

    目的:探讨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与人工载体复合移植后成骨作用和机制,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后与人工载体复合自体回植肌肉内,植入后1、2、3、4、6周分别取材观察,HE染色,光镜下观察异位成骨情况.结果: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后增殖,植入后2周(1只)、3周(2只)、4周(1只)、6周(1只),在石膏和陶瓷人工骨复合移植侧载体周边均见骨生长、骨软骨生长和骨髓生长,各阶段中均见纤维组织增生.结论: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分别与石膏、陶瓷人工骨复合移植具有成骨活性,两者具有生物相容性.

    作者:骆剑敏;袁中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前体蛋白水平的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SC)中的早期变化,以及低分子肝素干预的影响.方法:80例ASC忠者分为非ST段抬高的ACS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两组,另外选取26例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及3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中TpP含量,并对比观察常规抗凝治疗与加用低分子肝素克赛前后TpP含量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n=30)TpP均值为(1.72±1.000)mg/L,STEMI组(n=22)TpP均值为(10.58±4.858)mg/L(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ST段抬高的ACS组(n=58)TpP均值为(4.09±1.597)mg/L(P>0.05,同上),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组(n=26)TpP均值为(2.87±1.675)mg/L(P>O.05,同上).克赛组(n=18),用药前后TpP均值分别为为(10.792±3.267)和(3.117±1.900)mg/L(P<0.01);常规治疗组(n=18),用药前后TpP均值分别为(10.742±3.315)和(5.650±2.160)mg/L(P<0.01).结论:TpP对ASC具有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常规抗凝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克赛能更好地降低TpP水平.

    作者:何胜虎;张晶;陈述;张薏;严凤娣;徐日新;屠莉莉;赵福全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表现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中的表现.方法:本组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经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CT机胸部平扫加肺动脉造影增强检查.其中对12例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患者.在肺动脉造影扫描后2 min再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扫描,并对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前后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6例左右肺动脉主干同时栓塞,10例单侧肺动脉主干栓塞.24条肺叶动脉栓塞,57条肺段动脉栓塞和41条肺亚段动脉栓塞.12例下肢深静脉造影扫描发现7例深静脉血栓.其中4例血栓累及双侧髂静脉,3例为单侧.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治疗后栓子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应成为影像学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同时对肺动脉栓塞患者溶栓疗效的评估及发现下肢深静脉栓塞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袁戴海;单海荣;张富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老年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术后自控镇痛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及镇痛效果

    目的:比较老年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术后自控镇痛(PCA)与传统的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对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40例在全麻下行胃底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老年患者,术前检查肺功能正常,分为肌注哌替啶组(D组)和病人自控镇痛组(PCA组).D组患者术后感觉疼痛时肌注哌替啶镇痛,PCA组由病人或家属自行静注吗啡镇痛,每次间隔时间至少15 min.术后回病房即刻,4、8、12、24、48 h进行随访并记录镇痛评分、SpO2、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及不良反应等.术后7 d随访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0~48 h比较,两组SpO2差异无显著性,PCA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或P<0.01).术后7 d肺部并发症D组有2例,而PCA组无一例(P<0.01).结论:静脉PCA用于肺功能正常的老年胃底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后镇痛,对SpO2无影响,镇痛效果明显.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传统的肌注哌替啶方法,是一种用于老年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手术后镇痛更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任波;徐晨;董刚;赵新;严锦;任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以双侧胸腔积液为首发的石棉胸1例

    患者,男,80岁,英国籍,日尔曼民族,曾为英国海军海员,1949年来中国,在广东省各地区从事船务机械师工作30年余.有高血压病及慢性咳嗽史.

    作者:肖林;郭禹标;朱智文;周燕斌;谢灿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分析和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代谢性疾病是癫痫的病因之[1],糖尿病性癫痫目前认为是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2],临床报道日益增多.现将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12例糖尿病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叶钦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的发生率及其特点.方法:检测142例CHF患者(观察组)及87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T3、T4、FT3、FT4、TSH,对比两组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统计ESS的发生率,分析CHF程度与ESS的关系,观察ESS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明显异常.ESS发生率22.5%,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ESS的发生率增加,合并ES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ESS组.结论:CHD常合并ESS,是CHD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严重CHD患者补充甲状腺素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黄安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新生儿期有机酸尿症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了解新生儿期有机酸尿症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常规实验室检查、特异性生物化学检测的意义,为儿科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的儿科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新生儿期有机酸尿症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病史、家族史、临床表现怀疑先证者进行一般生化分析及辅助检查,然后留取尿、血标本做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生化诊断,后明确诊断、早期治疗.结果:于生后第4、12天发现丙酸尿症、甲基丙二酸尿症各1例,并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结论:提高对本组疾病认识,早期发现先证者,利用大医院、检测中心的先进技术,开展远程诊断,是提高我国遗传代谢缺陷病诊断治疗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平明;戴怡衡;刘卫东;傅慧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膜固思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膜固思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8例UC患者分成A、B两组,A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膜固思达保留灌肠,B组仅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A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X2=6.353,P=0.0212,OR=4.643,95% CI:1.328~16.233).结论:膜固思达保留灌肠能有效保护UC患者结肠黏膜并促进溃疡愈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晓勇;於伟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症状、心电图(ECG)、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 vs 76.7%,P<O.01)及ECG总有效率(90.0% vs 73.3%,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后血浆黏度[(1.87士O.26)mPa.s vs(1.27±0.38)mPa.s,P<O.01]、红细胞压积[(O.48±0.30) vs(0.32±O.21),P<0.01]和纤维蛋白原浓度[(4.49±O.34)g/L vs(3.28±0.37)g/L,P<0.01]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对照组用药前、后上述各项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减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特别是临床和ECG显效率突出,药物不良反应少,可用于冠心病的辅助治疗.

    作者:王晓君;黄文增;徐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