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 kg以下婴幼儿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竺胜伟;徐学军

关键词:婴幼儿心脏手术,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心内直视手术, 体重, 体外循环, 体表面积, 生理特点, 发育不全, 血容量, 组织, 脏器, 年龄, 报告
摘要:婴幼儿由于年龄小、体重低、血容量少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组织脏器发育不全等生理特点.因此对其体外循环(CPB)有较高的要求.我院于1998年5月至2006年1月对35例体重在8 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现将CPB体会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肝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mR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肝脏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O例正常肝脏及10例肝癌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研究β-G mRNA在不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β-G mRNA的PCR扩增产物在正常肝脏及肝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产物大小一致,均为422个bp,但凝胶成像系统扫描灰度值显示二组β-G mRNA相对表达含量分别为1.71±0.32和5.24±1.1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通过检测不同肝脏组织中β-G mRNA的变化,将对肝脏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为;杨波;张弘;周文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老年人低血糖症误诊为脑梗死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误诊为脑梗死的老年人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例误诊为脑梗死的老年人低血糖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老年人低血糖症开始均被误诊为脑梗死,经及时诊断、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结论:老年人低血糖症有时以酷似脑梗死临床表现为主,易误诊,应提高认识,及时诊断,尽早治疗.

    作者:马小董;詹佩娟;徐金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分析及应对策略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及应对策略.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9月内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2例VAP患者的84株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情况.结果:G-菌62株,占74%,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分别占20%、13%、12%、10%;G+菌16株,占19%;真菌6株,占7%.混合感染16例(26%);G-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G+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和溶血葡萄球菌(6%)都为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VAP病原菌以G-菌为主,耐药率较高,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医源性感染有助于预防和治疗VAP.

    作者:崔志新;高炎超;李国扬;黄秋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导管消融造成肺静脉狭窄致咯血误诊肺癌1例

    肺静脉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该项手术也易引发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我科在2006年11月遇到1例因心房纤颤在外院行肺静脉消融患者.术后1年出现反复咯血症状,就诊多家医院及我院均未能明确病因.后经肺静脉造影发现左肺上静脉开口处严重狭窄,才得以明确咯血原因.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月越;霍秀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激光治疗隐翅虫皮炎98例

    隐翅虫皮炎是由于接触隐翅虫体液而引起的毒性皮炎.皮疹为条索、斑片状水肿红斑.长2~10 cm,边界清楚,或有不规则排列的丘疹样小脓疮,剧烈灼痛及灼痒感.

    作者:高强;程树军;梅新;黄志平;师学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三种方法治疗乳牙牙髓炎的临床观察

    儿童牙科的临床工作中,患儿不能好好地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是儿童牙病的一个特点,乳牙牙髓炎会产生疼痛,使患儿更难与医生配合,选择一个操作简便、快捷、疗效好的治疗方法治疗牙髓炎是必要的.

    作者:杨跃煌;徐菊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库欣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加深对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的认识.以期使患者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及合理恰当的治疗.方法:总结1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皮质醇节律消失,尿游离皮质醇明显升高,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均支持库欣综合征的诊断.患者手术后病理提示为增生的垂体组织,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一般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亦不被抑制.结论:库欣综合征确实是一难诊难治疾病,通常的诊断方法有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率,需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本病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正确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需多科室的密切合作才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姜兰叶;钟历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以双侧胸腔积液为首发的石棉胸1例

    患者,男,80岁,英国籍,日尔曼民族,曾为英国海军海员,1949年来中国,在广东省各地区从事船务机械师工作30年余.有高血压病及慢性咳嗽史.

    作者:肖林;郭禹标;朱智文;周燕斌;谢灿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肺癌83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确诊的肺癌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肺癌的发病规律.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纤支镜确诊的8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指标包括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镜下表现.结果:总体发病情况为男女患者比例3.6∶1;平均年龄为58.9岁;左肺占49.4%,其中左上叶支气管占28.9%:右肺占50.6%,其中右上叶支气管占25.3%;双肺上叶支气管占54.2%.各种病理类型中鳞癌所占比例高,为44.6%.镜下表现多见的是肉芽形成,占42.2%.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0.5岁,左肺占46.2%.其中左上叶支气管占27.7%,右肺占53.8%,其中右上叶支气管占24.6%,双肺上叶支气管占52.3%,各种病理类型中鳞癌占比例高,为50.8%,镜下表现多见的是肉芽形成,占46.2%.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3.3岁.左肺占61.1%,其中左上叶支气管占33.3%,右肺占38.9%,其中右上叶支气管占27.8%,双肺上叶支气管占61.1%.各种病理类型中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所占比例均为22.2%.镜下表现多见的是管腔狭窄,占55.6%.结论:男性肺癌所占比例远高于女性;男性肺癌的好发年龄为60岁左右.女性肺癌患者的发病与年龄无明显关系;双肺上叶支气管不仅是男性肺癌的好发部位,也是女性肺癌的好发部位;鳞癌是男性肺癌患者常见的病理类型.而女性患者鳞癌、小细胞癌和腺癌的发生率相似;男性肺癌的镜下表现以肉芽形成多见,而女性肺癌镜下表现以管腔狭窄多见.

    作者:肖贞良;李福祥;夏前明;田坤;李鸿雁;张定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灌洗后经耳负压吸引的疗效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中耳积液中,纤维蛋白含量较高,极易造成中耳粘连,且粘边一旦形成,即不可逆[1].

    作者:汪级木;晋小祥;鹿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含癌胚抗原片段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疫苗的体外杀伤作用

    目的:观察研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转染含癌胚抗原(CEA)片段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后所诱导的特异性T细胞对直肠癌细胞株LOVO和SW480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抽取HLA表型为A11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体外培养,使用含CEA片断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未成熟DC.诱导特异性T细胞.检测体外培养的DC和CTL活性,并使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CTL)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转染或未转染的体外培养的成熟DC高表达CD40、CD86、IL-12,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高表达IFN-γ;转染后DC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可有效识别并杀伤HLA-A11阳性的LOVO细胞.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DC,不明显改变DC表型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功能,可诱导自体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含CEA片断的腺相关病毒转染DC诱导自体细胞毒性T细胞对LOVO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DC疫苗可以作为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有效补充.

    作者:黄浩;吴自勤;尤长宣;罗荣城;Yong Liu;Paul L.Hermonat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脑血管淀粉样变性相关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

    目的:探讨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急性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MRI表现.结果: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好发于脑叶浅表部位,多呈分叶状、不规则状,有多发性、复发性等特点,MRI GRE序列可发现多发性斑点状低信号灶.结论: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在临床上及MRI表现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临床作出诊断.

    作者:方向军;谭理连;肖平;朱仁勇;梁长虹;黄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经动脉新辅助化疗治疗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术前经动脉新辅助化疗对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对24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行l~2个疗程动脉新辅助化疗.经评价后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并以同期行同种手术的45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结果:在完成动脉化疗后总体缓解率为79.2%,24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均获得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机会.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淋巴结转移率上与同期行相同术式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术前行动脉新辅助化疗后可以缩小宫颈肿瘤体积,改善宫旁浸润情况,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切除率,同时可减少淋巴结转移及消除亚临床病灶,有利于改善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韩凤琼;何援利;彭冬先;杨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心肌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儿童心肌损害诊断中的比较

    目的:了解各病理状况对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并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组儿童进行血清cTnI、CK-MB测定.A组为健康儿童54例:B组为一般状况可的非心血管疾病患儿53例;c组为病情稳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例;D组为急性心肌炎患儿14例.结果:A组cTnI值均<0.25μg/mL,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CK-MB升高1例(1.9%).A、B、C组cTnI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B组cTnI升高1例(1.9%),CK-MB升高9例(16.9%);C组cTnI均不升高,CK-MB升高1例(8.3%);D组cTnI升高11例(78.6%),平均值较A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cTnI可用来诊断儿童心肌损害.无心血管系统受累的患儿cTnI值不升高.心血管系统以外的疾病可影响CK-MB值.

    作者:姜剑斌;秦双梅;郑孝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Survivin和CD133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survivin和CD133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液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AL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液中survivin、CD133mRNA表达,并将结果与AL临床特征、血液学特点及疗效相比较.结果:(1)AL患者骨髓液中survivin表达和CD13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和42%,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表达及表达强度与年龄、性别、WBC计数、碱性磷酸酶、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均无明显关系(P>0.05),survivin与化疗疗效有关(P<0.05),CD133与分型有关(P<0.05).且表达强度越高.完全缓解率愈低(P<0.05).(2)Survivin和CD133在AL骨髓液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42 9).(3)Survivin、CD133 mRNA均阳性的AL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两者均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1)Survivin和CD133在AL患者骨髓液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Survivin表达与化疗疗效有关,CD133与AL分型有关.(3)Survivin、CD133 mRNA可做为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作者:杨艳丽;夏瑞祥;李骏;耿英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卵磷脂络合碘片对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

    目的:探讨卵磷脂络合碘片对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维生素B族,微循环改善剂如羟苯磺酸钙,活血化瘀中药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随访2个月.观察视力及眼底黄斑水肿程度、视网膜渗出出血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视力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黄斑区及视网膜情况亦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改善视功能,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利.

    作者:蔡克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清醒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清醒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我们改进的清醒大鼠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前15 min、再灌注6 h分别腹腔注射5 mg/kg或10 mg/kg的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荆CPP、25 mg/kg或50 mg/kg的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15 mg/kg或30mg/kg的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拮抗剂NBQX;观察其对不同脑区(脑下脚、海马CA1/2区、CA3区与CA4区、齿状回)神经细胞数目的变化以及纹状体病理损伤的影响,并监测肛温的变化.结果:各组脑缺血与再灌注期间的肛温和纹状体病理损伤无显著差异.应用CPP、氯胺酮或NBQX的大鼠多个脑区正常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桔抗剂CPP、氯胺酮、NBQX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保护作用不是由于体温下降所致.

    作者:李金宝;王晓琳;陈辉;熊源长;邓小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表现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中的表现.方法:本组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经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CT机胸部平扫加肺动脉造影增强检查.其中对12例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患者.在肺动脉造影扫描后2 min再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扫描,并对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前后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6例左右肺动脉主干同时栓塞,10例单侧肺动脉主干栓塞.24条肺叶动脉栓塞,57条肺段动脉栓塞和41条肺亚段动脉栓塞.12例下肢深静脉造影扫描发现7例深静脉血栓.其中4例血栓累及双侧髂静脉,3例为单侧.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治疗后栓子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应成为影像学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同时对肺动脉栓塞患者溶栓疗效的评估及发现下肢深静脉栓塞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袁戴海;单海荣;张富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与心肌造影判断心肌梗死后患者存活心肌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LDDSE)与心肌造影(MCE)检测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2例有心肌梗死病史.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MCE前后及不同剂量LDDSE下室壁动力与灌注变化以及心肌存活性的情况.结果:MCE检出存活心肌的节段数稍高于IDDSE,IDDSE/MCE评价节段性心肌存活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8%(23/26)、89%(16/18)、87%(39/44).结论:MCE和LDDSE均可以评价心肌存活.两者联合应用将提供简便、安全、可行的新途径,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林转娣;宋明才;麦子杰;汤庆;陈毓菁;李建辉;郑隆权;覃丽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新生儿期有机酸尿症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了解新生儿期有机酸尿症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常规实验室检查、特异性生物化学检测的意义,为儿科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的儿科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新生儿期有机酸尿症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病史、家族史、临床表现怀疑先证者进行一般生化分析及辅助检查,然后留取尿、血标本做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生化诊断,后明确诊断、早期治疗.结果:于生后第4、12天发现丙酸尿症、甲基丙二酸尿症各1例,并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结论:提高对本组疾病认识,早期发现先证者,利用大医院、检测中心的先进技术,开展远程诊断,是提高我国遗传代谢缺陷病诊断治疗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平明;戴怡衡;刘卫东;傅慧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