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贞良;李福祥;夏前明;田坤;李鸿雁;张定涛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分离溶血葡萄球菌对8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及多重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使用琼脂稀释法测定8种抗菌药对63株溶血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采用D试验检测大环内酯类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MLSB耐药),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2006年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利奈唑胺抗菌活性高,敏感率为100%,MIC50/MIC90为2、2μg/mL;其次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均为98.4%,MIC50/MIC90分别为1、2μg/mL和2、4μg/mL;红霉素、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抗菌活性较差,耐药率为66.7%~77.8%,大环内酯类诱导型MLSB耐药占23.8%,多重耐药的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占64.5%.结论:我院新生儿分离溶血葡萄球菌多重耐药率高,应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控.
作者:潘小梅;吴伟元;刘碧云;吴劲松;卢月梅;李文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儿童牙科的临床工作中,患儿不能好好地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是儿童牙病的一个特点,乳牙牙髓炎会产生疼痛,使患儿更难与医生配合,选择一个操作简便、快捷、疗效好的治疗方法治疗牙髓炎是必要的.
作者:杨跃煌;徐菊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对急诊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2月.由120出车接诊或就诊急诊科,主诉为呼吸困难患者,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创伤、心包填塞所致呼吸困难患者.行床旁快速血浆BNP浓度检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后的评诂,分为无心源因素组、有心源因素组(再分为仅有心源因素组、有心源因素+肺部疾患组).结果:血浆BNP浓度(pg/mL)分别为92±65、1 484±1 130、592±530,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O.01).诊断心源性因素呼吸困难(有心源因素组)的血浆BNP浓度适诊断分界点为285 pg/mL,诊断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分别93.7%,88.9%,98.8%.鉴别仅有心源因素组与有心源因素+肺部组的血浆BNP浓度适诊断分界点为897 Pg/mL,诊断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7.8%,64.7%,91.8%.结论:由120出车接诊或就诊急诊科,以呼吸困难为主诉患者,血浆BNP≤285pg/mL者,呼吸困难的原因为非心源性;血浆BNP<897 pg/mL而>285 pg/mL者,呼吸困难的原因可能同时存在肺源性及心源性因素;BNP≥897 pg/mL 者,呼吸困难的原因为心源性.床旁BNP检测时急诊呼吸困难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汪新良;谢钢;宁晔;蒋崇慧;郑伟华;赵双彪;尹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紧急手术中的应用,大限度地降低病人的痛苦.方法:将300例紧急手术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150例,A组运用舒适护理,B组应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两组舒适度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处理,A组舒适度显著高于B组(P<O.01).结论:舒适护理运用于紧急手术病人,提高了病人的舒适满意度,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美国G5振动排痰机联合盐酸氨溴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COPD患者166例,分为4个组.A组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静脉注射,2次/d;B组使用G5美国振动排痰机在餐前1-2 h或者餐后2 h进行,每侧肺做10 min,3次/d;C组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排痰机治疗:D组给予α-糜蛋白酶400U/mL治疗.结果:(1)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8%和80%,A、B两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O.05).C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2)从达到临床控制的时间比较.A、B、D组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长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采用G5振动排痰机联合盐酸氨溴索有助于患者病情缓解.
作者:周理;李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行机械呼吸病人的护理研究,观察在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时,进行合理、有效、安全的吸痰和湿化对呼吸道解剖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住本院ICU的49例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病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吸痰管进入气管套管12 cm.吸痰前向气管内滴入3 mL生理盐水;一组为实验组,吸痰管进入气管套管18 cm,并在吸痰前向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8 mL,观察病人在吸痰前后的心率、心律、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气道阻力,同时对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撤机时间、上机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痰前5 min、吸痰后10 min的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不明显,两组之间也无明显差异,但两组气道阻力变化明显,吸痰后10 min对照组气道阻力下降值为(12.9±5.3)cmH2O/(s.L),实验组为(20.2±7.8)cmH2O/(s.L),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生VAP对照组16例(64%),实验组10例(4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两组痰中带血发生例数对照组9例(36%),实验组3例(12%).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13.3±8.2)d,实验组(11.6±4.3)d,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O.05),气管切开留置时间对照组(20.2±10.4)d,实验组(13.3±7.5)d,P<0.01;撤机失败对照组8例(32%),实验组3例(12%),P<O.05.结论:气道充分湿化并深部吸痰有利于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清理,缩短吸痰间隔时间,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机体缺氧,减少VAP的发生.
作者:姜东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LDDSE)与心肌造影(MCE)检测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2例有心肌梗死病史.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MCE前后及不同剂量LDDSE下室壁动力与灌注变化以及心肌存活性的情况.结果:MCE检出存活心肌的节段数稍高于IDDSE,IDDSE/MCE评价节段性心肌存活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8%(23/26)、89%(16/18)、87%(39/44).结论:MCE和LDDSE均可以评价心肌存活.两者联合应用将提供简便、安全、可行的新途径,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林转娣;宋明才;麦子杰;汤庆;陈毓菁;李建辉;郑隆权;覃丽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Poncet综合征又称Poncet型关节炎、结核性风湿症,是结核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为结核病灶以外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多表现为发热、多关节炎、结节性红斑、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非特异性症状.
作者:曹绍岐;孟小芹;王惠红;尹惠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SC)中的早期变化,以及低分子肝素干预的影响.方法:80例ASC忠者分为非ST段抬高的ACS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两组,另外选取26例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及3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中TpP含量,并对比观察常规抗凝治疗与加用低分子肝素克赛前后TpP含量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n=30)TpP均值为(1.72±1.000)mg/L,STEMI组(n=22)TpP均值为(10.58±4.858)mg/L(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ST段抬高的ACS组(n=58)TpP均值为(4.09±1.597)mg/L(P>0.05,同上),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组(n=26)TpP均值为(2.87±1.675)mg/L(P>O.05,同上).克赛组(n=18),用药前后TpP均值分别为为(10.792±3.267)和(3.117±1.900)mg/L(P<0.01);常规治疗组(n=18),用药前后TpP均值分别为(10.742±3.315)和(5.650±2.160)mg/L(P<0.01).结论:TpP对ASC具有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常规抗凝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克赛能更好地降低TpP水平.
作者:何胜虎;张晶;陈述;张薏;严凤娣;徐日新;屠莉莉;赵福全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脂喂养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转化生长因子一β2(TGF-β2)及其Ⅱ型受体(TBRⅡ)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高脂喂养的糖尿病大鼠中TGF-β2及TβR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TGF-β2 mRNA的表达高于非糖尿病大鼠(P<0.01);高脂喂养的糖尿病大鼠TGF-β2 mRNA的表达高于普通喂养的糖尿病大鼠(P<0.01);TβRⅡ mRNA的表达水平在非糖尿病大鼠与糖尿病大鼠间.高脂喂养大鼠与普通喂养大鼠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脂喂养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TGF-β2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脂代谢紊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中起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TGF-β2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喻日成;雷闽湘;陈卓雄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GIC)与进行性近视的关系、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表现为进行性近视的6例(12眼)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为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后引起,用药1~20个月开始出现近视.用药至出现近视的用药量是5~30支.出现近视至就诊时间3个月~3年.6眼保守治疗,眼压控制良好,6眼眼压控制不良行抗青光眼手术.眼压下降后,近视减轻、视力提高.结论:GIC可以促进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近视应高度重视.
作者:温志雄;潘武明;邓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游离甲状腺素(FT4)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取Bayer、德普和自制不同水平的质控物,以及39例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在4种不同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拜尔Acs180、拜尔CENTAUR240、强生VITROSECI、德普immulite-1000)上进行FT4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同水平的质控物和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FT4测定结果在各检测系统的组问差异均有显著性(P<O.01),各检测系统FL4测定结果的可靠性系数α接近1,各检测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以强生VITROS ECI作为目标检测系统,对其他检测系统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拜尔ACS180、拜尔CENTAUR240临床均可接受、德普immulite-1000临床部分可接受.结论:4个检测系统测定FT4结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存在部分不可比性.当同一实验室同一检验项目存在两个以上的检测系统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胡珺;黄宪章;徐宁;庄俊华;张秀明;梁伟雄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 000[1].ADPKD主要在中年以后发病,临床表现为肾脏皮、髓质可有多个液性囊肿形成和增大,约50%患者在60岁左右发展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要反复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ADPKD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如发生肝囊肿、颅内动脉瘤、心脏瓣膜异常等[2].
作者:黄锦;刘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Prenehyclidine hydroehloride,商品名为长托宁)是我国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具有选择性胆碱受体拮抗作用,可有效避免阿托品(atropine)产生的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且药效长而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袁力勇;戴体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清醒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我们改进的清醒大鼠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前15 min、再灌注6 h分别腹腔注射5 mg/kg或10 mg/kg的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荆CPP、25 mg/kg或50 mg/kg的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15 mg/kg或30mg/kg的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拮抗剂NBQX;观察其对不同脑区(脑下脚、海马CA1/2区、CA3区与CA4区、齿状回)神经细胞数目的变化以及纹状体病理损伤的影响,并监测肛温的变化.结果:各组脑缺血与再灌注期间的肛温和纹状体病理损伤无显著差异.应用CPP、氯胺酮或NBQX的大鼠多个脑区正常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桔抗剂CPP、氯胺酮、NBQX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保护作用不是由于体温下降所致.
作者:李金宝;王晓琳;陈辉;熊源长;邓小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血管内皮为衬贴于血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多年的研究证明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开始,内皮功能障碍扮演了重要的始发角色.
作者:冯健怡;李自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群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遗传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对170例广东汉族CML患者和300例正常对照组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ML组HLA-DRB14等位基因频率(6.18%)显著下降(x2=4.448 6,P<0.05).结论:广东汉族人群HLA-DRB14等位基因对CML患者有遗传拮抗作用.
作者:丁浩强;罗广平;叶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使用大剂量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HD-IVIG)和口服泼尼松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68例ITP患儿分为HD-IVIG组和泼尼松组.观察治疗后皮下出血、紫癜消失的时间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HD-IVIG组惠儿皮下出血、紫癜消失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泼尼松组(P<0.05,P<O.01);治疗第1周血小板上升数目明显高于泼尼松组(P<O.01).结论:HD-IVIG可迅速提高ITP患儿血小板数量,时血小板数极低、有出血倾向者,可予该方法积极治疗.
作者:冯永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对心脏骤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抢救的非外伤心脏骤停患者90例.进行常规复苏措施后,观察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素及氨茶碱快速静注,对照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素.所有病例均配合胸外按压直至心跳活动恢复或终止后放弃.结果:观察组心电活动的恢复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主循环恢复方面,观察组患者12 h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但24 h存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联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素对心脏骤停的治疗优于单纯使用肾上腺素.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作者:杨起鹏;梁俊雄;吕博文;张剑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炎症因子(TNF-α、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前体脑钠素(NT-proBNP)等的影响.方法:将5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Ⅱ~Ⅲ)患者分为一般治疗组和普伐他汀组,治疗前进行基本资料收集、心脏超声检查、基本实验室检查、特殊实验室检查(包括炎症因子、MMP-2、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随访18个月时再次进行治疗前的各项检查.结果:与一般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普伐他汀组心功能分级(均值)下降,6 min步行距离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NF-α、MMP-2、NT-proBNP水平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IL-6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普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有益,但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作者:黄宇;顾水明;魏盟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