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志雄;潘武明;邓秀英
目的:了解新生儿期有机酸尿症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常规实验室检查、特异性生物化学检测的意义,为儿科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的儿科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新生儿期有机酸尿症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病史、家族史、临床表现怀疑先证者进行一般生化分析及辅助检查,然后留取尿、血标本做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生化诊断,后明确诊断、早期治疗.结果:于生后第4、12天发现丙酸尿症、甲基丙二酸尿症各1例,并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结论:提高对本组疾病认识,早期发现先证者,利用大医院、检测中心的先进技术,开展远程诊断,是提高我国遗传代谢缺陷病诊断治疗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平明;戴怡衡;刘卫东;傅慧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已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内毒素复制SIRS大鼠.实验分3组,即正常对照组、SIRS组和PTX组.用ELISA的方法检测各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IRS组大鼠TNF-α和IL-6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SIRS组比较.PTX组大鼠TNF-α和IL-6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PTX可明显抑制SIRS大鼠的炎症反应.
作者:魏刚;刘德红;陈伟峰;孟新科;吴华雄;郑晓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survivin和CD133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液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AL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液中survivin、CD133mRNA表达,并将结果与AL临床特征、血液学特点及疗效相比较.结果:(1)AL患者骨髓液中survivin表达和CD13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和42%,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表达及表达强度与年龄、性别、WBC计数、碱性磷酸酶、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均无明显关系(P>0.05),survivin与化疗疗效有关(P<0.05),CD133与分型有关(P<0.05).且表达强度越高.完全缓解率愈低(P<0.05).(2)Survivin和CD133在AL骨髓液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42 9).(3)Survivin、CD133 mRNA均阳性的AL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两者均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1)Survivin和CD133在AL患者骨髓液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Survivin表达与化疗疗效有关,CD133与AL分型有关.(3)Survivin、CD133 mRNA可做为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作者:杨艳丽;夏瑞祥;李骏;耿英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4例castleman病的诊治经过.结果:4例术前均误诊为淋巴结结核.手术后病理学诊断为castleman病.其中透明血管型(局灶)、浆细胞型(多中心)各1例,混合型(局灶)2例.结论:castleman病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学,准确可靠,简单易行.
作者:倪正义;周蜜;许俊;曹峰;汤中文;张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素(BNP)含量与低钠血症的关系,并探讨BNP与脑梗死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4 h(Ⅰ期)、72 h(Ⅱ期)和>7 d(Ⅲ期)血浆BNP含量.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低钠血症血钠在Ⅱ期有显著下降(P<O.05),在Ⅲ期恢复正常,其血浆BNP含量在各期均升高.以Ⅱ期升高达高峰(P<O.01).小面积脑梗死组低钠血症未发生,血浆BNP的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大面积脑梗死组与小面积脑梗死组相比,血浆BNP浓度有明显升高(P<O.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BNP与脑梗死后低钠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且血浆BNP的浓度能够作为反映梗死病情轻重的指标之一.
作者:范小琴;吴喜萍;王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与人工载体复合移植后成骨作用和机制,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后与人工载体复合自体回植肌肉内,植入后1、2、3、4、6周分别取材观察,HE染色,光镜下观察异位成骨情况.结果: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后增殖,植入后2周(1只)、3周(2只)、4周(1只)、6周(1只),在石膏和陶瓷人工骨复合移植侧载体周边均见骨生长、骨软骨生长和骨髓生长,各阶段中均见纤维组织增生.结论: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分别与石膏、陶瓷人工骨复合移植具有成骨活性,两者具有生物相容性.
作者:骆剑敏;袁中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肝脏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O例正常肝脏及10例肝癌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研究β-G mRNA在不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β-G mRNA的PCR扩增产物在正常肝脏及肝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产物大小一致,均为422个bp,但凝胶成像系统扫描灰度值显示二组β-G mRNA相对表达含量分别为1.71±0.32和5.24±1.1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通过检测不同肝脏组织中β-G mRNA的变化,将对肝脏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为;杨波;张弘;周文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症状、心电图(ECG)、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 vs 76.7%,P<O.01)及ECG总有效率(90.0% vs 73.3%,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后血浆黏度[(1.87士O.26)mPa.s vs(1.27±0.38)mPa.s,P<O.01]、红细胞压积[(O.48±0.30) vs(0.32±O.21),P<0.01]和纤维蛋白原浓度[(4.49±O.34)g/L vs(3.28±0.37)g/L,P<0.01]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对照组用药前、后上述各项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减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特别是临床和ECG显效率突出,药物不良反应少,可用于冠心病的辅助治疗.
作者:王晓君;黄文增;徐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加深对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的认识.以期使患者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及合理恰当的治疗.方法:总结1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皮质醇节律消失,尿游离皮质醇明显升高,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均支持库欣综合征的诊断.患者手术后病理提示为增生的垂体组织,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一般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亦不被抑制.结论:库欣综合征确实是一难诊难治疾病,通常的诊断方法有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率,需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本病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正确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需多科室的密切合作才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姜兰叶;钟历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患者女,39岁,体重50 kg,发现心脏杂音17年,以劳累后胸闷、心慌、气短3年,加重伴头晕12 h住院.
作者:刘俊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肾脏疾病的临床和病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肾活检的意义.方法:对我科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进行肾活检的56例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理显示系膜增生性肾炎多见,约占27%,其次是局灶节段增生性肾炎,约占25%;且提示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并不完全一致.结论:肾脏病理和临床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肾活检对提高肾脏疾病的诊治、预后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孙培荣;石永兵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的发生率及其特点.方法:检测142例CHF患者(观察组)及87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T3、T4、FT3、FT4、TSH,对比两组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统计ESS的发生率,分析CHF程度与ESS的关系,观察ESS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明显异常.ESS发生率22.5%,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ESS的发生率增加,合并ES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ESS组.结论:CHD常合并ESS,是CHD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严重CHD患者补充甲状腺素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黄安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VIG 400 mg/(kg·d)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 d观察两组咳嗽、喘憋、气促、哮鸣音好转情况和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咳嗽消失、喘憋消失、气促缓解、哮鸣音消失及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O%,对照组为8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5.62,P<0.05).显效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为6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4.65,P<0.05).结论: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满意.
作者:项素素;杨康治;陈正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Poncet综合征又称Poncet型关节炎、结核性风湿症,是结核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为结核病灶以外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多表现为发热、多关节炎、结节性红斑、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非特异性症状.
作者:曹绍岐;孟小芹;王惠红;尹惠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紧急手术中的应用,大限度地降低病人的痛苦.方法:将300例紧急手术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150例,A组运用舒适护理,B组应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两组舒适度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处理,A组舒适度显著高于B组(P<O.01).结论:舒适护理运用于紧急手术病人,提高了病人的舒适满意度,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索恶性胸腔积液内科治疗的佳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例病例均以中心静脉导管接简易负压吸引瓶进行闭式引流,待胸腔积液引流完全后,3组分别注入顺铂、高聚生或高聚生加顺铂,每周2次,重复4周,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引流后高聚生组、顺铂组以及高聚生+顺铂组3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3%、42%和88%,两药联合疗效明显优于两药单独治疗.而高聚生和顺铂单药注入两组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两药联合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其毒副作用无增加.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后以高聚生加顺铂联合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创伤小、简单方便、疗效好、毒副作用小.适合在临床推广利用.
作者:周凤丽;毕筱刚;张天托;饶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杀伤性T淋巴细胞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在哮喘儿童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的患儿205例为病例组,选择健康体检正常小儿217例为对照组.均空腹抽晨血1 mL进行流式细胞分析CD3+、CD4+、CD8+、CD4+/CD8+、CD8+CD28+、CD8+CD28-、CD28+等.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CD8+CD28-细胞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CD8+CD28+细胞较对照组增高(P<0.05)、CD4+/CD8+、CD28+、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哮喘患儿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失调,而CD8+CD28+、CD8+CD28-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可能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的因素之一.
作者:林茹珠;邓向红;何洁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及应对策略.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9月内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2例VAP患者的84株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情况.结果:G-菌62株,占74%,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分别占20%、13%、12%、10%;G+菌16株,占19%;真菌6株,占7%.混合感染16例(26%);G-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G+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和溶血葡萄球菌(6%)都为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VAP病原菌以G-菌为主,耐药率较高,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医源性感染有助于预防和治疗VAP.
作者:崔志新;高炎超;李国扬;黄秋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报告8例弹力纤维瘤,做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文献复习,了解该肿瘤的特点.结果:肿瘤多位于肩胛下区,可单发或双侧发生.镜下由大量胶原纤维及异形弹力纤维组成,弹力纤维呈串珠状、锯齿状排列,或呈球状、碎屑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8例vimentin均阳性,SMA、desmin、S-100、P53均阴性.结论:弹力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点.
作者:吕小梅;杨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低荆量短疗程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含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使用低剂量短疗程(洛赛克20 mg,1次/d,克拉霉素250 mg,2次/d,阿莫西林500 mg,2次/d,疗程1周)治疗21例确诊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并和常规剂量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76%(16/21)、90%(19/21);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84%(21/25),Hp根除率为92%(23/2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低剂量短疗程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具有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高,病人依从性好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婷;徐力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