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弹力纤维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吕小梅;杨玉华

关键词:纤维瘤, 病理,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报告8例弹力纤维瘤,做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文献复习,了解该肿瘤的特点.结果:肿瘤多位于肩胛下区,可单发或双侧发生.镜下由大量胶原纤维及异形弹力纤维组成,弹力纤维呈串珠状、锯齿状排列,或呈球状、碎屑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8例vimentin均阳性,SMA、desmin、S-100、P53均阴性.结论:弹力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点.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弹力纤维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报告8例弹力纤维瘤,做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文献复习,了解该肿瘤的特点.结果:肿瘤多位于肩胛下区,可单发或双侧发生.镜下由大量胶原纤维及异形弹力纤维组成,弹力纤维呈串珠状、锯齿状排列,或呈球状、碎屑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8例vimentin均阳性,SMA、desmin、S-100、P53均阴性.结论:弹力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点.

    作者:吕小梅;杨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主动脉瓣置换合并宫外孕大出血死亡1例

    患者女,39岁,体重50 kg,发现心脏杂音17年,以劳累后胸闷、心慌、气短3年,加重伴头晕12 h住院.

    作者:刘俊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库欣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加深对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的认识.以期使患者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及合理恰当的治疗.方法:总结1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皮质醇节律消失,尿游离皮质醇明显升高,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均支持库欣综合征的诊断.患者手术后病理提示为增生的垂体组织,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一般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亦不被抑制.结论:库欣综合征确实是一难诊难治疾病,通常的诊断方法有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率,需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本病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正确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需多科室的密切合作才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姜兰叶;钟历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脑钠素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脑钠素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脑钠素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60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随脑钠素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尤其是死亡和心力衰竭发生率随脑钠素水平的增高而显著增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素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心肌梗死后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

    作者:李协;钟建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与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测定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心肌酶谱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OLYMPUS AU600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心肌酶谱水平,在ANALYTICS E170光电免疫发光仪上对血清NT-proBNP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肺炎组血清中NT-proBN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异常率为85.63%;心肌酶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异常率按照LDH-L、CK、AST、HBDH、CK-MB依次降低,分别为48.28%、37.93%、30.05%、25.12%、15.76%.(2)上呼吸道感染组血清中NTproBNP含量较对照组有所升高(P<O.05),心肌酶谱中仅CK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ST、LDH-L、CK-MB水平无明显改变,异常率按照LDH-L、CK、HBDH、AST、CK-MB依次降低,分别为21.32%、15.85%、11.37%、10.23%、5.96%.结论:肺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心肌酶谱升高是普遍的.可能是由病原体感染产生的毒素及疾病造成的组织缺氧引起,并不一定都是心肌炎或心肌损害所致,不排除其他器官组织的损害.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心肌损伤较肺炎患者轻,可能同时发生骨骼肌的损伤.

    作者:何菊芳;董梅;匡铁吉;吴纯;肖漓;解国清;孙彬;雷红;孟祥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卵磷脂络合碘片对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

    目的:探讨卵磷脂络合碘片对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维生素B族,微循环改善剂如羟苯磺酸钙,活血化瘀中药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随访2个月.观察视力及眼底黄斑水肿程度、视网膜渗出出血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视力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黄斑区及视网膜情况亦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改善视功能,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利.

    作者:蔡克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羟基脲联合吡柔比星+阿糖胞苷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髓性白血病20例

    目的:对羟基脲联合吡柔比星+阿糖胞苷(T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髓性白血病(HAML)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采用该方案治疗患者后观察其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20例HAML患者接受羟基脲联合TA方案诱导化疗1个疗程,7例完全缓解(35%),7例部分缓解(35%),总有效率70%.血液学毒性主要是骨髓抑制,WBC<2×109/L平均持续时间为13 d,感染发生率85%,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为主.非血液学毒性轻,患者基本能耐受.结论:采用以羟基脲联合TA诱导化疗方案治疗HAML,完全缓解率较高,毒副作用可以耐受,费用相对经济,不失为治疗HAML的优选方案之一.

    作者:周淑娟;宋奎;曾辉;陈方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紧急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紧急手术中的应用,大限度地降低病人的痛苦.方法:将300例紧急手术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150例,A组运用舒适护理,B组应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两组舒适度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处理,A组舒适度显著高于B组(P<O.01).结论:舒适护理运用于紧急手术病人,提高了病人的舒适满意度,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伊立替康联合热疗抑制人大肠癌细胞LOVO体外增殖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热疗体外抑制人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效果.以确定联合方案是否具有协同效应.方法: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单独或联合应用伊立替康与热疗对人大肠癌LOVO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方案对LOVO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根据Veleriote法判断热化疗联合的作用效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与伊立替康化疗或单纯热疗作用相比.伊立替康与43℃热疗联合后对LOVO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24 h时流式细胞仪检测LOVO细胞的凋亡情况发现.热疗组、化疗组和热化疗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伊立替康与热疗联合对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这可能与细胞凋亡的增多有关.

    作者:王淼舟;李苏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表现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中的表现.方法:本组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经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CT机胸部平扫加肺动脉造影增强检查.其中对12例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患者.在肺动脉造影扫描后2 min再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扫描,并对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前后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6例左右肺动脉主干同时栓塞,10例单侧肺动脉主干栓塞.24条肺叶动脉栓塞,57条肺段动脉栓塞和41条肺亚段动脉栓塞.12例下肢深静脉造影扫描发现7例深静脉血栓.其中4例血栓累及双侧髂静脉,3例为单侧.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治疗后栓子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应成为影像学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同时对肺动脉栓塞患者溶栓疗效的评估及发现下肢深静脉栓塞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袁戴海;单海荣;张富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人肝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mR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肝脏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O例正常肝脏及10例肝癌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研究β-G mRNA在不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β-G mRNA的PCR扩增产物在正常肝脏及肝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产物大小一致,均为422个bp,但凝胶成像系统扫描灰度值显示二组β-G mRNA相对表达含量分别为1.71±0.32和5.24±1.1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通过检测不同肝脏组织中β-G mRNA的变化,将对肝脏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为;杨波;张弘;周文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Castleman病4例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4例castleman病的诊治经过.结果:4例术前均误诊为淋巴结结核.手术后病理学诊断为castleman病.其中透明血管型(局灶)、浆细胞型(多中心)各1例,混合型(局灶)2例.结论:castleman病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学,准确可靠,简单易行.

    作者:倪正义;周蜜;许俊;曹峰;汤中文;张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泽泻提取物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家兔的谷胱甘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泽泻提取物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家兔谷胱甘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乙醇热回流提取泽泻浸膏.将健康雄性家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泽泻组.蛋氨酸皮下注射法建立HHcy血症动物模型,干预组灌喂泽泻提取物.8周后检测血液中总的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cy)、谷胱甘肽(glutathione)、总胆固醇(tote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结果:(1)模型组和泽泻组血浆中tHcy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2)模型组的血谷胱甘肽水平较正常组有轻度下降(P<0.05),泽泻组血谷胱甘肽水平明显上升,与正常组及模型组之间差异具极显著性(P<0.01);(3)3组TC和TG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泽泻提取物能够使HHcy血症家兔血谷胱甘肽水平增加,而对血脂正常家兔的血脂水平影响不明显.

    作者:李开军;张力华;薛存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目的:研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1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行超选择性腹部动脉分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经导管行病变血管栓塞术或保留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结果:本组21例患者,16例发现异常,阳性率约76%.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8例、动脉瘤样改变3例、肿瘤3例、畸形血管团2例.13例经介入栓塞治疗后止血成功率为100%:5例经介入治疗后手术切除病灶.结论:超选择性腹部动脉血管造影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经导管栓塞或灌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也为手术切除病灶创造了条件.

    作者:廖政贤;郑志坚;曾国斌;郑德中;陈巧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曾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该病由特殊类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临床特征为急骤起病,常伴发热.

    作者:张怀强;张桂玲;李树军;李树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以双侧胸腔积液为首发的石棉胸1例

    患者,男,80岁,英国籍,日尔曼民族,曾为英国海军海员,1949年来中国,在广东省各地区从事船务机械师工作30年余.有高血压病及慢性咳嗽史.

    作者:肖林;郭禹标;朱智文;周燕斌;谢灿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广东汉族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群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遗传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对170例广东汉族CML患者和300例正常对照组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ML组HLA-DRB14等位基因频率(6.18%)显著下降(x2=4.448 6,P<0.05).结论:广东汉族人群HLA-DRB14等位基因对CML患者有遗传拮抗作用.

    作者:丁浩强;罗广平;叶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检测哮喘儿童杀伤性T淋巴细胞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杀伤性T淋巴细胞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在哮喘儿童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的患儿205例为病例组,选择健康体检正常小儿217例为对照组.均空腹抽晨血1 mL进行流式细胞分析CD3+、CD4+、CD8+、CD4+/CD8+、CD8+CD28+、CD8+CD28-、CD28+等.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CD8+CD28-细胞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CD8+CD28+细胞较对照组增高(P<0.05)、CD4+/CD8+、CD28+、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哮喘患儿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失调,而CD8+CD28+、CD8+CD28-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可能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的因素之一.

    作者:林茹珠;邓向红;何洁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以身材矮小为主诉的小儿慢性肾衰竭12例

    目的:分析以身材矮小为主诉的小儿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对12例以身材矮小为主诉的小儿CRF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身材矮小为主诉的CRF患儿病因以遗传性肾脏病和先天性肾畸形为主,未对患儿进行晨尿尿常规、常规生化检测和肾脏超声检查是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对小儿CRF的认识,反复晨尿尿筛查和生化、肾脏超声检查有利于症状不典型的小儿CRF的早期诊断.

    作者:邓会英;高岩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前体蛋白水平的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SC)中的早期变化,以及低分子肝素干预的影响.方法:80例ASC忠者分为非ST段抬高的ACS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两组,另外选取26例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及3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中TpP含量,并对比观察常规抗凝治疗与加用低分子肝素克赛前后TpP含量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n=30)TpP均值为(1.72±1.000)mg/L,STEMI组(n=22)TpP均值为(10.58±4.858)mg/L(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ST段抬高的ACS组(n=58)TpP均值为(4.09±1.597)mg/L(P>0.05,同上),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组(n=26)TpP均值为(2.87±1.675)mg/L(P>O.05,同上).克赛组(n=18),用药前后TpP均值分别为为(10.792±3.267)和(3.117±1.900)mg/L(P<0.01);常规治疗组(n=18),用药前后TpP均值分别为(10.742±3.315)和(5.650±2.160)mg/L(P<0.01).结论:TpP对ASC具有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常规抗凝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克赛能更好地降低TpP水平.

    作者:何胜虎;张晶;陈述;张薏;严凤娣;徐日新;屠莉莉;赵福全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