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受体的影响

李玉峰;王士雯;赵玉生;卢才义;薛侨

关键词:高血压, 心房颤动,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 有氧运动
摘要:目的:探讨规律运动对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标志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1例,规律运动组(实验组)30例,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等量的运动疗法3个月.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作为探针,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运动前后血小板膜上CD62P、CD61的阳性百分率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进行运动疗法3个月后,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收缩压(mmHg)分别为158±3.8及151±4.3(P<0.05),舒张压(mmHg)分别为98±3.4及90±3.1(P<0.01);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4.6±4.7及60.3±3.6(P<0.05);血小板膜上CD62P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7.4±2.2及20.5±3.1(P<0.05)、CD61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7.2±3.5及21.3±2.9(P<0.05);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81.2±4.3及73.6±4.6(P<0.05).结论:规律运动能降低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受体分子的密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衰变加速因子与异种器官移植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数十万的患者因行器官移植手术而得以存活,然而移植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器官移植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供体器官的短缺使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异种移植,而异种移植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即是排斥反应特别是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tue rejection,HAR).

    作者:王威巍;王济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炎性乳癌13例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炎性乳癌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炎性乳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均予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访10例,生存期为0.5~5.2年,平均存活27个月;现仍存活5例(3个月~2.3年).结论: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炎性乳癌的预后.

    作者:杨威;胡虞乾;廖文胜;莫瑞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青年大肠癌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大肠癌患者的内镜下表现、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0月至2006年11月间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证实的48例青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48例青年大肠癌患者中,其发病部位以直肠多,为28例(58%);其次为升结肠,为11例(23%);降结肠少,为2例(4%).病理检查大多为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结论:青年大肠癌的发病部位以直肠常见,其恶性程度高,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早期行直肠指检对发现直肠癌有重要作用.电子结肠镜检查可了解肠道受累的部位和程度,为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福祥;姜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干扰素治疗宫颈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宫颈持续性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types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70例宫颈持续性hr-HPV感染患者分为3组,治疗一组用干扰素栓阴道用药,治疗二组用干扰素肌注,对照组不用任何治疗,检测6个月后hr-HPV有无转阴.结果: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对照组hr-HPV的转阴率分别为77%、80%、11%,治疗一组、治疗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治疗一组与治疗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后的hr-HPV持续感染与无CIN的hrHPV亚临床的持续感染,干扰素治疗后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能有效地治疗宫颈持续性hr-HPV感染,局部用药简单、方便、副反应少.

    作者:谢红;杨菊芳;马利国;张金玲;王莉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对5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测定血浆Hcy,颈动脉超声检测其IM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LE组Hcy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SLE组IMT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Hcy与IMT呈正相关(r=0.861,P=0.000).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Hcy升高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高Hcy血症可能是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Hcy和IMT可作为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信指标.

    作者:方亮;曾抗;孙乐栋;阮云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预防阵发性心房纤颤复发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预防阵发性心房纤颤复发的作用.方法:将46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胺碘酮+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胺碘酮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心房纤颤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房颤的复发率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CEI类药物能减少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复发率,对房颤有预防复发的作用.

    作者:张凤英;李昌;车梅仙;彭智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静脉壶入维生素K1致不良反应3例

    维生素K1是临床常用的改善凝血机制药物,可采用静脉注入、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等多种方式给药.我科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遇到静脉壶入维生素K1致不良反应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勇强;贺江虹;孙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型壶腹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常规CT扫描后,后行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不仅能准确确定梗阻的平面,还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部壶腹癌强化的肿块影,对肿块的显示和定性明显优于常规扫描.结论: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符有文;刘文慈;罗泽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纳络酮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1例

    目的:观察纳络酮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100例,分为治疗组(纳络酮组)和对照组(复方丹参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起效时间及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纳络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明显,起效快,对脑血液循环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无毒副反应.

    作者:雍娟;郭志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吸气流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的生理学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吸气流速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肉活动和呼吸方式的生理学效应.方法:1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辅助/控制通气(A/C)模式不同吸气流速水平(F30、F70和F110分别代表吸气流速为30、70、110 L/min)的机械通气,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呼吸方式和气道压力的变化.结果:(1)随吸气流速的加快,呼吸频率(RR)进行性增快[F30、F70和F110时的RR分别为(12.00±2.11)、(15.30±2.21)和(19.00±2.54)次/min,P<0.01];VE进行性增高;患者吸气时间则进行性减少[F30、F70和F110时的Ti分别为(1.56±0.09)、(0.91±0.10)和(0.72±0.09)s,P<0.01].(2)F30时的气道压力(Pao)为(23.66±3.34)cmH2O,较F70和F110时均显著增高[分别为(13.82±1.77)、(17.28±2.96)cmH2O,P<0.01];而F110时的Pao又比F70的显著增高(P<0.01).(3)F30、F70和F110时的压力时间乘积(PTP)分别为[(17.73±4.09)、(4.28±0.87)和(3.06±0.64)cmH2O·S/L],与F30相比,F70和F110时的PTP亦显著降低(P<0.01).F60和F90相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在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患者中,中等吸气流速水平可在不增加气道压力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患者吸气努力和缩短吸气时间.

    作者:罗群;何国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131I治疗少年儿童Graves病73例

    目的:探讨131I治疗少年儿童Graves病的疗效.方法:对73例7~18岁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病患者(男11例,女62例)进行131I治疗,治疗后随访6~84个月.结果:治愈57例,好转7例,甲亢复发1例,甲减8例.随访期内未见患儿生长发育受影响,除甲低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131I治疗少年儿童Graves病安全有效.

    作者:蔡斯俏;吴育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低血糖反应误诊为急性脑梗死1例

    患者男,76岁,因腹泻3 d,言语含糊伴肢体无力3 h入院.患者患2型糖尿病10余年,一直服降糖药,入院前3个月开始服小报刊刊登的广告降糖药,为一种含优降糖的中成药,每次6片,每日2次,入院前3 d腹泻时仍服此药降糖,入院前3 h出现言语含糊伴肢体无力.

    作者:刘升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循证医学证实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显著相关,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使血糖达标、延缓疾病进展的有效手段.我们对50例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进行强化治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向晖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核转录因子-κB与1型单纯疱疹病毒的免疫逃避机制

    1 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成人感染率高达60%~90%,引起疱疹、特应性湿疹、致盲性的角膜基质炎,对免疫缺陷、免疫抑制等易感人群甚至造成致死性脑炎或肝炎.

    作者:尹婕;黄振平;车敦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原癌基因c-met与妇科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

    c-met蛋白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特异膜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与多种癌基因产物和调节蛋白相关,在细胞信息传导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并能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和运动.

    作者:庞江琳;李英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黏膜内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Dieulafoy病42例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黏膜内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Dieulafoy病的效果.方法:均采用Olympus XQ240电子胃镜,一次性注射针和Olympus钛夹(HX-600-090)及推送器(HX-5LR-1型),术前予以积极补液纠正低血容量,术前准备同胃镜检查,对难以耐受者予以芬太尼0.05 mg及多美康0.05 mg/kg静推作清醒镇静,观察42例Dieulafoy病患者止血效果.结果:止血成功率为95%(40/42),其中一次止血成功率为90%(38/42).结论:内镜下黏膜内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止血治疗Dieulafoy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疗效高、创伤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林茂华;黎民希;邓彪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胸腺肽针、他扎罗丁凝胶联合治疗手部慢性湿疹50例

    我们应用胸腺肽针剂联合他扎罗丁凝胶外用治疗手部慢性湿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病例,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8例,男13例,女15例.

    作者:蒋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致菌血症1例

    2006年5月23日我们收治了1例高热待诊病人,2次血培养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而明确诊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昌义;杨祖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微生态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保留灌肠与传统服药方法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效果.方法:68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试验组予培菲康2粒,美常安2粒,思密达3 g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保留灌肠,每日1~2次,疗程5 d.对照组予培菲康2粒,美常安2粒,思密达3 g口服,每日3次,疗程5 d.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分析,试验组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9%.观察大便球/杆比例及菌群失调变化,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χ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服药法,并且方法简便易行,与传统服药方法相比,药物直接进入肠道,显效快、用药量小、胃酸破坏少,特别是对危重症及昏迷患者更为适用,为临床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菌群失调开辟一条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华;张怀莉;陈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小青龙汤和新利尿合剂与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及新利尿合剂,对照组(29例)仅使用常规治疗观察,分别在第3天和第7天比较两组在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改善情况及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治疗组在短期内纠正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加用小青龙汤和新利尿合剂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能提高疗效,改善心肺功能及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曾勇;吴锦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