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赵向晖

关键词:诺和锐, 甘精胰岛素, 型糖尿病, 胰岛素强化治疗,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血糖控制, 诺和灵, 糖尿病患者, 循证医学, 疾病进展, 高血糖, 达标
摘要:循证医学证实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显著相关,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使血糖达标、延缓疾病进展的有效手段.我们对50例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进行强化治疗,现总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核转录因子-κB与1型单纯疱疹病毒的免疫逃避机制

    1 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成人感染率高达60%~90%,引起疱疹、特应性湿疹、致盲性的角膜基质炎,对免疫缺陷、免疫抑制等易感人群甚至造成致死性脑炎或肝炎.

    作者:尹婕;黄振平;车敦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复式脉冲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结合中药治疗上尿路结石

    目的:探讨采用复式脉冲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结合中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采用HB-ESWL-VG型复式脉冲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符合ESWL适应证,直径≤2.0 cm的上尿路结石424例(其中直径≤2.0 cm的肾结石220例,直径≤1.0 cm的输尿管结石204例),治疗工作电压5~7.5 kV(平均6.6kV),平均冲击次数2 000次,治疗后再根据患者病情予以中药辅助排石治疗.结果:肾盂结石粉碎率100%,排净率100%,复打率为0.肾盏结石总粉碎率100%;上、中盏结石排净率100%,复打率为0;下盏结石的排净率67.2%,复打率为20.3%.输尿管结石粉碎率100%,排净率99.1%,复打率2.5%.结论:复式脉冲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结合中药治疗符合ESWL适应证的上尿路结石,具有治疗成功率高、复打率低、无严重并发症、副作用少的优点.

    作者:冯钢;张启飞;张京;陈绍宗;杨帝宽;刘明建;张勇强;吴保忠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心力衰竭患者肾上腺髓质素、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通过检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外周血中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浓度变化,探讨ADM、CRP在HF过程中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52例HF患者和30例健康查体人员,采集其晨起空腹外周血,用放免法检测ADM,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CRP浓度变化,观察三者的关系.结果:HF患者外周血中ADM、CRP浓度分别为(68.75±4.67)pg/mL、(9.74±0.67)mg/L,较对照组(25.37±1.61)pg/mL、(1.03±0.37)mg/L明显增高(P<0.01),增高幅度与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二者增高与HF原发病无关.血浆ADM浓度与CRP浓度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r=0.389,P<0.05).结论:HF患者外周血中ADM、CRP浓度升高是HF病程中血管活性物质代谢紊乱的特征之一,可以作为HF病程中严重程度的一项观察指标.

    作者:刘建钢;杨秋莉;徐洁;纪洪彬;刘向东;张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致菌血症1例

    2006年5月23日我们收治了1例高热待诊病人,2次血培养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而明确诊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昌义;杨祖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型壶腹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常规CT扫描后,后行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不仅能准确确定梗阻的平面,还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部壶腹癌强化的肿块影,对肿块的显示和定性明显优于常规扫描.结论: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符有文;刘文慈;罗泽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胸膜间皮瘤11例CT表现分析

    目的:总结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1例胸膜间皮瘤均先行CT检查后发现,其中5例行开胸手术,4例行胸膜活检,2例行CT定位下穿刺.结果:11例胸膜间皮瘤中,4例为良性,7例为恶性.位于左侧胸腔7例,右侧胸腔4例;6例为局限型单发胸膜增厚或肿块,其中良性4例,恶性2例.5例为弥漫型,均为恶性.11例中合并胸水6例,1例伴有肺内转移,2例伴有肋骨或胸骨破坏及累及大血管.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无胸水及转移,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作者:叶民;叶彩儿;余苔痕;陈少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治疗进展

    慢性气道炎症和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两个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病变呈进行性发展,终导致不可逆的肺功能丧失和肺组织毁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活动能力.

    作者:刘华;王华;陈艳波;李兰英;崔小湖;张柏芳;赵泳谊;康健;陈荣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氧化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兔p53基因转染后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卡维地洛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卡维地洛(CAR)稳定斑块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5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成5组.一组予普通饲料为正常对照组,其他4组予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加高脂喂养,8周后,其中3组予野生p53基因转染颈总动脉,转染后再选2组分别加喂CAR和美托洛尔(MET),继续高脂饲料喂养4周;实验前、实验后8、12周分别测定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实验结束后检测p53局部表达情况,并分析血管病理形态学.结果:球囊损伤组均出现典型颈动脉粥样斑块,与未转染组相比,转染组p53表达明显增加;与单纯转染组比较,MET及CAR组纤维帽厚度均明显增加,但以CAR组更显著(P<0.01);CAR较MET明显降低血清oxLDL、MDA(P<0.01),升高SOD、GSH-PX,但对血脂均无明显影响.结论:CAR和MET均能促进斑块稳定,但以CAR为优,其机制可能在于CAR除β受体阻断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叶炳华;管耘园;卢辉和;盛臻强;华守明;陶国华;杨其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胸腺肽针、他扎罗丁凝胶联合治疗手部慢性湿疹50例

    我们应用胸腺肽针剂联合他扎罗丁凝胶外用治疗手部慢性湿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病例,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8例,男13例,女15例.

    作者:蒋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Cofilin的表达对人肝细胞增殖和抗损伤能力的影响

    目的:构建丝切蛋白(cofilin)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人正常肝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细胞增殖和抗损伤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cofilin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并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导入正常人肝细胞系.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表达情况.采用3H-TdR掺入DNA法、PCNA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细胞DNA合成,了解肝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用CCl4造成急性肝细胞损伤模型,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K+的漏出量了解肝细胞的抗损伤能力.结果:双酶切鉴定证实cofilin片段已克隆到pEGFP-N3载体的BamH Ⅰ和Sal Ⅰ位点之间,转染人正常肝细胞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转导cofilin的肝细胞DNA合成明显增加(转染96 h后,3H-TdR掺入量为对照组的4.5倍).PCNA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导cofilin的肝细胞增殖活性增加.肝细胞抗CCl4损伤的能力明显增强,肝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83%vs 61%,P<0.05).细胞内ALT、K+的漏出显著降低(分别为35.2 U/L vs 61.3 U/L,P<0.01;5.59 mmol/L vs 6.02mmol/L,P<0.01).结论:基因转染cofilin可在肝细胞中表达并有促细胞分裂活性,而且转染cofilin后的肝细胞抗损伤能力增强.

    作者:陈天宇;余元龙;胡泽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尿survivin mRNA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尿survivin mRNA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膀胱肿瘤和30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同时行尿survivin mRNA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各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尿survivin mRNA和尿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分别为95.0%、36.2%;特异性分别为96.7%和100%.尿survivin mRNA检测的敏感性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P<0.05).结论:尿survivin mRNA检测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为膀胱癌提供了一个简单无创的检测方法.

    作者:汪官富;罗利飞;韩子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生儿败血症95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血培养和药敏试验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治指导意义.方法:对9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发病3、7、28 d均进行血培养并做药敏试验,给予敏感的抗生素治疗.结果:疗程2周后,有并发症者3例,95例中治愈68例,好转22例,死亡5例(均为早产儿).结论:对败血症患儿,及早做好血培养和药敏试验,对正确治疗起重要意义,避免延误病情.

    作者:朱伟雄;张亮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比较

    目的:对比观察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n=30),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参数设置为负荷剂量(5 mL)+持续剂量(3 mL/h)+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为30min.A组镇痛药物为0.2%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B组为0.2%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随机双盲对比观察术后4、8、12、24 h内按压PCA的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和术中局麻药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2)前24 h内A组的PCA按压次数为(5.2±3.8)次,较B组(7.4±4.6)次明显减少(P<0.05),且A组在术后4、8、12、24h时疼痛评分均略低于B组(P<0.05);(3)术后12、24h舒适评分A组显著高于B组(P<0.05);(4)A组术后恶心、呕吐显著少于B组(P<0.05),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0.4 μg/mL舒芬太尼和2μg/mL芬太尼复合0.2%罗哌卡因均可满足术后硬膜外镇痛的需要,但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

    作者:于代华;柴伟;孙绪德;姚立龙;彭德民;高昌俊;杨永惠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对服用国产氨氯地平后仍有血压晨峰现象的60例高血压患者晚间加服坎地沙坦,观测服药前及服药后1、3个月的清晨血压变化.结果:晚间加服坎地沙坦后,晨间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服药后3个月的血压下降值高于1个月时的血压下降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达标率为85%.结论:在服用国产氨氯地平的同时,晚间加服坎地沙坦,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

    作者:韩燕;楼建英;王达理;张伟;夏树亮;戴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甘草酸二铵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0例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临床上常对症治疗,并辅以一些营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甘草酸二铵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我们采用该药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静;朱建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前列腺素E1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合并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给予PGE1和α硫辛酸,对照组单用PGE1,其他治疗方案相同,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单药组[症状评分(2.7±0.2 vs 3.8±0.3,P<0.05);体征评分(4.3±0.4 vs 5.6±0.3,P<0.05);正中神经传导速度(45.7±4.8)m/s vs(41.1±2.0)m/s,P<0.05].结论:PGE1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王晶;宋薇;黄璟;屈玉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小儿脊髓空洞症1例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儿童期少见,而以偏瘫为首发症状无感觉障碍的小儿SM更罕见,我们报道1例如下.

    作者:郑冬凌;郝彦峰;吕茂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脊硬麻醉下高龄老年患者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脊硬麻醉用于高龄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方法:对48例65~80岁实施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脊硬联合麻醉,并辅以呼吸循环功能维护、加强围麻醉期监护等监测和管理措施.结果:(1)穿刺置管一次成功42例;(2)48例麻醉效果均达Ⅰ级,呼吸循环稳定,肌松良好.结论:成功的穿刺、合适的麻醉平面调控、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和维护是保证脊硬联合麻醉成功用于此类手术的关键.

    作者:高改莉;闵红星;高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PP65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本院56例住院患者外周血HCMV-PP65抗原进行检测,其中器官移植组35例(肾移植患者13例,肝移植患者14例,骨髓移植患者8例),其他疾病组21例.设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56例标本中有25例检出HCMV-PP65抗原阳性,阳性率为45%.25例抗原阳性患者中,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外周血中的H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无临床症状的HCMV-PP65抗原阳性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对照组无一例阳性.结论:HCMV-PP65抗原检测具有简便、敏感的特点,其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可以作为监测HCMV活动性感染的指标,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作者:李薇;谢闻悦;陈永强;刘俊;张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伴β-hCG、AFP增高的肺腺癌1例

    患者男,53岁,因左侧胸痛、胸闷2年8个月,加重伴咳嗽、咯痰、痰中带血2个月于2005年11月20日入院.入院前胸部正位X线片检查发现左肺上叶近肺门处肿块影.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未闻及异常.

    作者:戴海峰;陈龙邦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