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炳华;管耘园;卢辉和;盛臻强;华守明;陶国华;杨其昌
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入院顺序单盲法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用炎琥宁治疗,对照组50例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止泻、止吐、退热及脱水纠正时间、总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蓉;赵小芳;陈飞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川崎病(KD)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液流变学的对比研究,了解患儿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判断预后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临床确诊KD患儿284例作为病例组,分别评价其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早期及晚期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应用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同期检测冠状动脉内径,并以120例同年龄阶段健康儿童作对照,测量相应指标.结果: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各项指标均有异常,在恢复期各项指标逐渐恢复,全血低切黏度(VB2)、血浆黏度(V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恢复较慢,有冠脉损害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更加明显,各项指标较无冠脉损害患儿恢复较慢,尤其是VB2、VP、EAI在恢复期晚期仍未恢复正常.有冠脉狭窄患儿其VB2、VP、红细胞压积(HCT)、EAI异常持续较长时间,在慢性期仍未恢复.结论:血液流变学可作为反映KD患儿冠脉损害的指标之一,尤其是VB2、VP、EAI、HCT等,持续上述指标异常,反映引起冠脉损害时间较长,易出现冠脉狭窄,为临床预防和诊断冠脉狭窄提供依据.
作者:舒琼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与规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术中用过氧化氢冲洗致心跳呼吸骤停4例病例资料,并对1994-2006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U》进行文献检索出6例过氧化氢冲洗致心跳呼吸骤停报道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术中用过氧化氢冲洗致心跳呼吸骤停与肺气体栓塞有关.结论:过氧化氢可引起致命性严重后果,且发生突然,出现的时间短,常危及生命,临床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吴先荣;唐培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重症肺炎是婴幼儿常见危重病,本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多合并一种或多种脏器损害,常存在缺氧及高凝状态.
作者:刘洋;林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下段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其疾病谱广泛,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Barrett食管(BE),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症状多,既有消化道症状,又有消化道外症状.
作者:朱朝阳;李艳波;梁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无痛麻醉应用于超声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10例接受超声内镜检查患者(除外禁忌证)为观察对象,在麻醉医师监护下选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记录患者接受检查前后不同时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不良反应、用药剂量、并发症、操作时间、清醒时间及内镜医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平均丙泊酚用量为268mg(100~400 mg),平均操作时间约16min(3~40 min).所有病例均一次操作成功.无重大不良反应出现.检查中血压、心率较检查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5例(13.6%)血氧减低<95%,血氧降低<90%者8例(7.3%),但无一例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即血氧<85%.内镜医生认为95.5%(105/110)的病例检查过程很顺利或顺利,所有病人均对麻醉表示满意及愿意再接受检查.结论:麻醉医师指导下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超声内镜检查安全可行.
作者:余细球;刘锦涛;邓世辉;侯华军;陈彩霞;杨建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男,27岁,因全身多处电弧烧伤1 h入院.入院诊断:烧伤总面积70%,其中Ⅲ度烧伤面积60%,以左上、下肢为甚.入院后逐渐出现明显的腹胀、呕吐,行胃肠减压后不能缓解.
作者:付葵;夏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黏膜内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Dieulafoy病的效果.方法:均采用Olympus XQ240电子胃镜,一次性注射针和Olympus钛夹(HX-600-090)及推送器(HX-5LR-1型),术前予以积极补液纠正低血容量,术前准备同胃镜检查,对难以耐受者予以芬太尼0.05 mg及多美康0.05 mg/kg静推作清醒镇静,观察42例Dieulafoy病患者止血效果.结果:止血成功率为95%(40/42),其中一次止血成功率为90%(38/42).结论:内镜下黏膜内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止血治疗Dieulafoy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疗效高、创伤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林茂华;黎民希;邓彪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尿路感染常见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近10多年因尿路感染而住院治疗的78例婴儿幼儿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患病比例相近,新生儿期女童多见.女婴尿道较短,易被粪便污染,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另一原因是合并泌尿系畸形(15例,占19%);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亦是发病的另一因素.仅有38例(49%)完成二项以上影像学检查,膀胱输尿管反流阳性2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明确尿路感染,须寻找潜在病因,强调影像学检查的重要,好能予随访.
作者:刘庆日;马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总结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5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行静脉肾盂造影(IVP)、腹部B超及CT扫描,并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IVP显示4例正常,11例肾影增大伴有肾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腹部B超显示15例肾实质可见大小不等的低回声,10例见结石声像;CT显示局限性占位4例,肾弥漫性改变11例,结石影12例.结论:腹部B超可发现病变,CT可清晰显示弥漫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诊断,须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
作者:林文妙;周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眩晕4例、耳鸣2例、颈项强直15例.16例行腰穿检查,脑脊液(CSF)压力均<70 mmH2O.13例患者CSF中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升高,1例患者为血性CSF.治疗以大剂量补充生理盐水为主,2例腰穿时行CSF置换,均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腰穿CSF测压检查可确诊.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作者:王红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烧伤方外涂治疗实验性烫伤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烧伤方和京万红软膏外涂实验性烫伤小鼠的背部皮肤,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其对小鼠机体抗氧化防卫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烧伤方组和京万红软膏组能提高实验性烫伤小鼠血清SOD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烧伤方对实验性烫伤小鼠SOD有升高作用.
作者:刘心亮;曾小粤;温志鹏;熊益群;邸振福;王重阳;徐绍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重危病人、测定中心静脉压、长期静脉给药、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化疗等常用的外科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广泛.我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或危重患者常规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锁骨下静脉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检测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标准、可靠,故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
作者:王振发;王瑜;王烈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病人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与病情演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2例脓毒症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法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重症脓毒症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促甲状腺激素(TSH)变化无显著性(P>0.05),非重症脓毒症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死亡组FT3、FT4、T3、T4含量低于存活组(P<0.05).脓毒症病人APACHE Ⅲ评分不同数值下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脓毒症患者死亡组APACHE Ⅲ评分数值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多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脓毒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可以作为病情严重及预后的评估指标.
作者:包子予;茅尧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青年大肠癌患者的内镜下表现、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0月至2006年11月间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证实的48例青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48例青年大肠癌患者中,其发病部位以直肠多,为28例(58%);其次为升结肠,为11例(23%);降结肠少,为2例(4%).病理检查大多为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结论:青年大肠癌的发病部位以直肠常见,其恶性程度高,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早期行直肠指检对发现直肠癌有重要作用.电子结肠镜检查可了解肠道受累的部位和程度,为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福祥;姜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治疗对肝衰竭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LipoPGE1治疗肝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筛选、评价文献并提取数据,计算Lipo-PGE1治疗和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发生死亡结局的优势比,并对结果作敏感性分析和偏倚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提示Lipo-PGE1组死亡优势比对照组低22%,其OR=0.37,95%CI 0.27~0.50.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对早、中期肝衰竭的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而对晚期肝衰竭病死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结果通过敏感性分析未见结果逆转,偏倚分析提示结果的偏倚较小.结论:Lipo-PGE1能降低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尤其是对早、中期肝衰竭.在临床实践中,为延长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期,常规剂量长疗程治疗为佳选择.
作者:郑明华;杨新军;徐叶进;周祖木;陈永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黏液丝是尿液中的常见成分,通常认为与尿道的长期炎症刺激以及泌尿系感染有关[1],也有报道认为其能干扰UF-50对管型的分析[2].
作者:胡志德;赫慧楠;王鑫;王璐璐;任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孕妇分娩年龄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0 815例产妇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情况进行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05年1-9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100例孕产妇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产前保健和分娩的糖代谢正常的孕周相同的孕产妇200例.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年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孕妇分娩年龄的增加,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但年龄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杏端;陈维清;韩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吸气流速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肉活动和呼吸方式的生理学效应.方法:1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辅助/控制通气(A/C)模式不同吸气流速水平(F30、F70和F110分别代表吸气流速为30、70、110 L/min)的机械通气,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呼吸方式和气道压力的变化.结果:(1)随吸气流速的加快,呼吸频率(RR)进行性增快[F30、F70和F110时的RR分别为(12.00±2.11)、(15.30±2.21)和(19.00±2.54)次/min,P<0.01];VE进行性增高;患者吸气时间则进行性减少[F30、F70和F110时的Ti分别为(1.56±0.09)、(0.91±0.10)和(0.72±0.09)s,P<0.01].(2)F30时的气道压力(Pao)为(23.66±3.34)cmH2O,较F70和F110时均显著增高[分别为(13.82±1.77)、(17.28±2.96)cmH2O,P<0.01];而F110时的Pao又比F70的显著增高(P<0.01).(3)F30、F70和F110时的压力时间乘积(PTP)分别为[(17.73±4.09)、(4.28±0.87)和(3.06±0.64)cmH2O·S/L],与F30相比,F70和F110时的PTP亦显著降低(P<0.01).F60和F90相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在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患者中,中等吸气流速水平可在不增加气道压力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患者吸气努力和缩短吸气时间.
作者:罗群;何国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常规治疗无效的此类IgA肾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接受霉酚酸酯治疗,观察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胆固醇、血肌肝等临床指标变化和血IgA、IgG、IgM、C3、C4等生化指标变化,以及用药期间所有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6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6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血IgA、IgG均显著下降,且两组患者均耐受良好.结论:来氟米特是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刘晓渭;王汉民;陈威;孙世仁;许国双;白淑蓉;刘宏宝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