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

石建国;张大田;李晨光;张春阳

关键词:腹部切口, 切口脂肪液化, 预防和治疗, 泌尿外科, 高频电刀, 手术后, 应用, 人群, 肥胖, 措施, 病例
摘要: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本文报道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5年11月泌尿外科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35例,分析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脓毒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脓毒症病人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与病情演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2例脓毒症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法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重症脓毒症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促甲状腺激素(TSH)变化无显著性(P>0.05),非重症脓毒症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死亡组FT3、FT4、T3、T4含量低于存活组(P<0.05).脓毒症病人APACHE Ⅲ评分不同数值下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脓毒症患者死亡组APACHE Ⅲ评分数值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多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脓毒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可以作为病情严重及预后的评估指标.

    作者:包子予;茅尧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伴β-hCG、AFP增高的肺腺癌1例

    患者男,53岁,因左侧胸痛、胸闷2年8个月,加重伴咳嗽、咯痰、痰中带血2个月于2005年11月20日入院.入院前胸部正位X线片检查发现左肺上叶近肺门处肿块影.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未闻及异常.

    作者:戴海峰;陈龙邦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脑灰质异位症伴枕大池囊肿1例

    患者女,21岁,主因发作性全身抽搐1年就诊.1年来患者经常无明显诱因突发全身抽搐,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每次持续2~5 min,发作可自行缓解,患者对发作的过程无法回忆,发作后异常疲惫.

    作者:陈志勇;陈善成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对5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测定血浆Hcy,颈动脉超声检测其IM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LE组Hcy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SLE组IMT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Hcy与IMT呈正相关(r=0.861,P=0.000).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Hcy升高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高Hcy血症可能是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Hcy和IMT可作为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信指标.

    作者:方亮;曾抗;孙乐栋;阮云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所致新生儿肺炎的流行病学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50例肺炎新生儿的鼻咽分泌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CT.结果:CT感染阳性率为20%(30/150),经阴道分娩儿CT感染率(29%,26/91)明显高于剖宫产儿(7%,4/59)(P<0.01),农村CT感染率(29%,17/59)高于城市(14%,13/91)(P<0.05).临床表现以咳嗽、气促、肺部罗音为主.结论:CT是新生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CT感染与分娩方式有关.

    作者:任青;卢宪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川崎病患儿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川崎病(KD)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液流变学的对比研究,了解患儿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判断预后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临床确诊KD患儿284例作为病例组,分别评价其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早期及晚期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应用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同期检测冠状动脉内径,并以120例同年龄阶段健康儿童作对照,测量相应指标.结果: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各项指标均有异常,在恢复期各项指标逐渐恢复,全血低切黏度(VB2)、血浆黏度(V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恢复较慢,有冠脉损害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更加明显,各项指标较无冠脉损害患儿恢复较慢,尤其是VB2、VP、EAI在恢复期晚期仍未恢复正常.有冠脉狭窄患儿其VB2、VP、红细胞压积(HCT)、EAI异常持续较长时间,在慢性期仍未恢复.结论:血液流变学可作为反映KD患儿冠脉损害的指标之一,尤其是VB2、VP、EAI、HCT等,持续上述指标异常,反映引起冠脉损害时间较长,易出现冠脉狭窄,为临床预防和诊断冠脉狭窄提供依据.

    作者:舒琼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N-乙基-N-亚硝基脲对兔牙髓干细胞侵袭和黏附能力诱变的体外研究

    目的:通过体外诱瘤技术,利用N-乙基-N-亚硝基脲(ENU),诱导兔的牙髓干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发生变化.方法:在兔牙髓干细胞经ENU诱导后,通过增殖曲线、侵袭和黏附实验对诱导后的牙髓干细胞进行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观察.结果:牙髓干细胞诱变后增殖、侵袭和黏附能力都明显增强,细胞形态改变明显.结论:ENU有将牙髓干细胞诱导成为成釉细胞瘤肿瘤干细胞的趋势.

    作者:周岚;郑根建;罗军;林肖南;应于康;吴伟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两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为辛伐他汀干预组(MI-S组,n=20)和心肌梗死对照组(MI-C组,n=20),另一组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4周后,RT-PCR法检测左心室梗死区及非梗死区心肌TGF-β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心肌组织TGF-β1蛋白含量.结果:制模组大鼠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心肌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MI-S组上述指标较MI-C组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Sham组(P<0.05),3组血脂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辛伐他汀可减少大鼠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心肌TGF-β1的表达,此改变与其调脂作用无关.

    作者:逯保军;张金盈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术中用过氧化氢冲洗致心跳呼吸骤停4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与规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术中用过氧化氢冲洗致心跳呼吸骤停4例病例资料,并对1994-2006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U》进行文献检索出6例过氧化氢冲洗致心跳呼吸骤停报道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术中用过氧化氢冲洗致心跳呼吸骤停与肺气体栓塞有关.结论:过氧化氢可引起致命性严重后果,且发生突然,出现的时间短,常危及生命,临床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吴先荣;唐培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心力衰竭患者肾上腺髓质素、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通过检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外周血中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浓度变化,探讨ADM、CRP在HF过程中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52例HF患者和30例健康查体人员,采集其晨起空腹外周血,用放免法检测ADM,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CRP浓度变化,观察三者的关系.结果:HF患者外周血中ADM、CRP浓度分别为(68.75±4.67)pg/mL、(9.74±0.67)mg/L,较对照组(25.37±1.61)pg/mL、(1.03±0.37)mg/L明显增高(P<0.01),增高幅度与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二者增高与HF原发病无关.血浆ADM浓度与CRP浓度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r=0.389,P<0.05).结论:HF患者外周血中ADM、CRP浓度升高是HF病程中血管活性物质代谢紊乱的特征之一,可以作为HF病程中严重程度的一项观察指标.

    作者:刘建钢;杨秋莉;徐洁;纪洪彬;刘向东;张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动态心电图在晕厥病因中的诊断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晕厥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疑为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的1次或多次晕厥的患者观察24 h动态心电图.嘱其尽量以诱因促使晕厥发作,并记录发作时间.结果:(1)56例经动态心电图均检出有严重心律失常,13例(23%)晕厥发作与心律失常有关,其中尤其是与缓慢心律失常关系密切.心源性晕厥的发生系停搏或心动过速时间过长,有效心搏出量减少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2)能够引起心源性晕厥的心律失常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为心源性晕厥患者获得可靠的病因诊断.临床对发作性晕厥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有必要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明确病因,并给予及时治疗.

    作者:李琼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小儿脊髓空洞症1例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儿童期少见,而以偏瘫为首发症状无感觉障碍的小儿SM更罕见,我们报道1例如下.

    作者:郑冬凌;郝彦峰;吕茂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微囊化胰岛移植的应用前景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Lacy等首次用胰岛移植成功地改善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症状以来,胰岛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恢复1型糖尿病人健康、实现胰岛素自给有效的方法,一直是糖尿病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课题.

    作者:吴建红;董梁;宋跃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阴道超声特征

    目的:探讨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阴道超声(TVS)特征.方法:结合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9例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显示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子宫大小基本正常,盆腔内可见囊实性包块伴不同程度的盆腹腔积液.结论:TVS对诊断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有重要价值,应作为首选的诊断和动态观察方法.

    作者:陈青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心肌G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大鼠心肌G蛋白的变化,为临床防治SIR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内毒素(LPS)注射后3 h组(3.0 h组)、LPS注射后6 h组(6.0 h组)、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大鼠给予大肠杆菌内毒素(E.Coli O55B5,美国Sigma公司产品)20 mg/kg腹腔注射,制造SIRS大鼠模型,免疫印记法测定大鼠心肌G蛋白的含量.观察3 h、6 h后SIRS大鼠心肌G蛋白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 3.0 h组、LPS 6.0 h组大鼠心肌Gsα蛋白的相对含量(单位:%)分别下降为92.375±2.187、89.755±4.621,P<0.01,尤以6.0 h组下降明显;而LPS 3.0h组、LPS 6.0 h组大鼠心肌Gi α蛋白含量均升高,分别上升为106.0±3.381(P<0.05)、111.0±6.590(P<0.01),尤以6.0 h组升高明显.结论:SIRS大鼠心肌Gs、Gi蛋白发生改变,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变化明显,推测SIRS时心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G蛋白的异常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梁丽;高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复式脉冲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结合中药治疗上尿路结石

    目的:探讨采用复式脉冲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结合中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采用HB-ESWL-VG型复式脉冲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符合ESWL适应证,直径≤2.0 cm的上尿路结石424例(其中直径≤2.0 cm的肾结石220例,直径≤1.0 cm的输尿管结石204例),治疗工作电压5~7.5 kV(平均6.6kV),平均冲击次数2 000次,治疗后再根据患者病情予以中药辅助排石治疗.结果:肾盂结石粉碎率100%,排净率100%,复打率为0.肾盏结石总粉碎率100%;上、中盏结石排净率100%,复打率为0;下盏结石的排净率67.2%,复打率为20.3%.输尿管结石粉碎率100%,排净率99.1%,复打率2.5%.结论:复式脉冲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结合中药治疗符合ESWL适应证的上尿路结石,具有治疗成功率高、复打率低、无严重并发症、副作用少的优点.

    作者:冯钢;张启飞;张京;陈绍宗;杨帝宽;刘明建;张勇强;吴保忠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住院婴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病情重,并发症多(19例),肺外并发症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为主.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学诊断有重要意义.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除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应注意综合治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

    作者:梁丽雯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脊硬麻醉下高龄老年患者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脊硬麻醉用于高龄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方法:对48例65~80岁实施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脊硬联合麻醉,并辅以呼吸循环功能维护、加强围麻醉期监护等监测和管理措施.结果:(1)穿刺置管一次成功42例;(2)48例麻醉效果均达Ⅰ级,呼吸循环稳定,肌松良好.结论:成功的穿刺、合适的麻醉平面调控、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和维护是保证脊硬联合麻醉成功用于此类手术的关键.

    作者:高改莉;闵红星;高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胸膜间皮瘤11例CT表现分析

    目的:总结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1例胸膜间皮瘤均先行CT检查后发现,其中5例行开胸手术,4例行胸膜活检,2例行CT定位下穿刺.结果:11例胸膜间皮瘤中,4例为良性,7例为恶性.位于左侧胸腔7例,右侧胸腔4例;6例为局限型单发胸膜增厚或肿块,其中良性4例,恶性2例.5例为弥漫型,均为恶性.11例中合并胸水6例,1例伴有肺内转移,2例伴有肋骨或胸骨破坏及累及大血管.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无胸水及转移,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作者:叶民;叶彩儿;余苔痕;陈少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严重电击伤患者全麻术后苏醒延迟1例

    患者男,27岁,因全身多处电弧烧伤1 h入院.入院诊断:烧伤总面积70%,其中Ⅲ度烧伤面积60%,以左上、下肢为甚.入院后逐渐出现明显的腹胀、呕吐,行胃肠减压后不能缓解.

    作者:付葵;夏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