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

石建国;张大田;李晨光;张春阳

关键词:腹部切口, 切口脂肪液化, 预防和治疗, 泌尿外科, 高频电刀, 手术后, 应用, 人群, 肥胖, 措施, 病例
摘要: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本文报道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5年11月泌尿外科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35例,分析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治疗进展

    慢性气道炎症和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两个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病变呈进行性发展,终导致不可逆的肺功能丧失和肺组织毁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活动能力.

    作者:刘华;王华;陈艳波;李兰英;崔小湖;张柏芳;赵泳谊;康健;陈荣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静脉壶入维生素K1致不良反应3例

    维生素K1是临床常用的改善凝血机制药物,可采用静脉注入、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等多种方式给药.我科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遇到静脉壶入维生素K1致不良反应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勇强;贺江虹;孙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所致新生儿肺炎的流行病学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50例肺炎新生儿的鼻咽分泌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CT.结果:CT感染阳性率为20%(30/150),经阴道分娩儿CT感染率(29%,26/91)明显高于剖宫产儿(7%,4/59)(P<0.01),农村CT感染率(29%,17/59)高于城市(14%,13/91)(P<0.05).临床表现以咳嗽、气促、肺部罗音为主.结论:CT是新生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CT感染与分娩方式有关.

    作者:任青;卢宪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氧化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兔p53基因转染后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卡维地洛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卡维地洛(CAR)稳定斑块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5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成5组.一组予普通饲料为正常对照组,其他4组予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加高脂喂养,8周后,其中3组予野生p53基因转染颈总动脉,转染后再选2组分别加喂CAR和美托洛尔(MET),继续高脂饲料喂养4周;实验前、实验后8、12周分别测定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实验结束后检测p53局部表达情况,并分析血管病理形态学.结果:球囊损伤组均出现典型颈动脉粥样斑块,与未转染组相比,转染组p53表达明显增加;与单纯转染组比较,MET及CAR组纤维帽厚度均明显增加,但以CAR组更显著(P<0.01);CAR较MET明显降低血清oxLDL、MDA(P<0.01),升高SOD、GSH-PX,但对血脂均无明显影响.结论:CAR和MET均能促进斑块稳定,但以CAR为优,其机制可能在于CAR除β受体阻断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叶炳华;管耘园;卢辉和;盛臻强;华守明;陶国华;杨其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疱疹擦剂外敷护理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本院自制的疱疹擦剂外敷护理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外擦肽丁胺软膏等,治疗组96例用疱疹擦剂外敷护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疼痛减轻、水疱吸收、皮损结痂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治愈率高.结论:疱疹擦剂外敷护理带状疱疹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蓝群友;梁五爱;罗丽华;付凤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对5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测定血浆Hcy,颈动脉超声检测其IM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LE组Hcy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SLE组IMT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Hcy与IMT呈正相关(r=0.861,P=0.000).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Hcy升高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高Hcy血症可能是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Hcy和IMT可作为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信指标.

    作者:方亮;曾抗;孙乐栋;阮云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眩晕4例、耳鸣2例、颈项强直15例.16例行腰穿检查,脑脊液(CSF)压力均<70 mmH2O.13例患者CSF中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升高,1例患者为血性CSF.治疗以大剂量补充生理盐水为主,2例腰穿时行CSF置换,均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腰穿CSF测压检查可确诊.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作者:王红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婴幼儿尿路感染78例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尿路感染常见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近10多年因尿路感染而住院治疗的78例婴儿幼儿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患病比例相近,新生儿期女童多见.女婴尿道较短,易被粪便污染,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另一原因是合并泌尿系畸形(15例,占19%);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亦是发病的另一因素.仅有38例(49%)完成二项以上影像学检查,膀胱输尿管反流阳性2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明确尿路感染,须寻找潜在病因,强调影像学检查的重要,好能予随访.

    作者:刘庆日;马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循证医学证实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显著相关,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使血糖达标、延缓疾病进展的有效手段.我们对50例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进行强化治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向晖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黏膜内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Dieulafoy病42例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黏膜内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Dieulafoy病的效果.方法:均采用Olympus XQ240电子胃镜,一次性注射针和Olympus钛夹(HX-600-090)及推送器(HX-5LR-1型),术前予以积极补液纠正低血容量,术前准备同胃镜检查,对难以耐受者予以芬太尼0.05 mg及多美康0.05 mg/kg静推作清醒镇静,观察42例Dieulafoy病患者止血效果.结果:止血成功率为95%(40/42),其中一次止血成功率为90%(38/42).结论:内镜下黏膜内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止血治疗Dieulafoy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疗效高、创伤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林茂华;黎民希;邓彪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对服用国产氨氯地平后仍有血压晨峰现象的60例高血压患者晚间加服坎地沙坦,观测服药前及服药后1、3个月的清晨血压变化.结果:晚间加服坎地沙坦后,晨间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服药后3个月的血压下降值高于1个月时的血压下降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达标率为85%.结论:在服用国产氨氯地平的同时,晚间加服坎地沙坦,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

    作者:韩燕;楼建英;王达理;张伟;夏树亮;戴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阴道超声特征

    目的:探讨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阴道超声(TVS)特征.方法:结合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9例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显示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子宫大小基本正常,盆腔内可见囊实性包块伴不同程度的盆腹腔积液.结论:TVS对诊断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有重要价值,应作为首选的诊断和动态观察方法.

    作者:陈青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PP65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本院56例住院患者外周血HCMV-PP65抗原进行检测,其中器官移植组35例(肾移植患者13例,肝移植患者14例,骨髓移植患者8例),其他疾病组21例.设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56例标本中有25例检出HCMV-PP65抗原阳性,阳性率为45%.25例抗原阳性患者中,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外周血中的H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无临床症状的HCMV-PP65抗原阳性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对照组无一例阳性.结论:HCMV-PP65抗原检测具有简便、敏感的特点,其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可以作为监测HCMV活动性感染的指标,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作者:李薇;谢闻悦;陈永强;刘俊;张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脓毒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脓毒症病人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与病情演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2例脓毒症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法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重症脓毒症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促甲状腺激素(TSH)变化无显著性(P>0.05),非重症脓毒症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死亡组FT3、FT4、T3、T4含量低于存活组(P<0.05).脓毒症病人APACHE Ⅲ评分不同数值下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脓毒症患者死亡组APACHE Ⅲ评分数值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多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脓毒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可以作为病情严重及预后的评估指标.

    作者:包子予;茅尧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严重电击伤患者全麻术后苏醒延迟1例

    患者男,27岁,因全身多处电弧烧伤1 h入院.入院诊断:烧伤总面积70%,其中Ⅲ度烧伤面积60%,以左上、下肢为甚.入院后逐渐出现明显的腹胀、呕吐,行胃肠减压后不能缓解.

    作者:付葵;夏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受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规律运动对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标志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1例,规律运动组(实验组)30例,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等量的运动疗法3个月.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作为探针,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运动前后血小板膜上CD62P、CD61的阳性百分率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进行运动疗法3个月后,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收缩压(mmHg)分别为158±3.8及151±4.3(P<0.05),舒张压(mmHg)分别为98±3.4及90±3.1(P<0.01);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4.6±4.7及60.3±3.6(P<0.05);血小板膜上CD62P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7.4±2.2及20.5±3.1(P<0.05)、CD61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7.2±3.5及21.3±2.9(P<0.05);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81.2±4.3及73.6±4.6(P<0.05).结论:规律运动能降低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受体分子的密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作者:李玉峰;王士雯;赵玉生;卢才义;薛侨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Graves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IL-10、IL-18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比较Graves病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L-10、IL-18的变化,考察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血清IL-10、IL-18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Graves病初诊患者,给予丙硫氧嘧啶(PTU)治疗.病情缓解后开始药物减量,3~5个月后改维持量.每次均采集病人治疗前、缓解后、维持治疗期、停药1年后及复发后的静脉血,以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及IL-10、IL-18浓度的改变.比较血清IL-10、IL-18浓度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健康人群及不同治疗阶段的变化,并研究不同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中IL-10、IL-18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外周血中CD3+CD4+淋巴细胞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明显减少(P<0.05),而CD3+CD8+的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血清中的IL-10和IL-18浓度显著升高(P<0.01).在给与药物治疗1~3个月后病情均出现缓解,其NK细胞明显增加,CD3+CD8+细胞数开始减少(P<0.05).血清中免疫因子IL-10、IL-18则显著降低.改为维持治疗后,患者IL-10、IL-18的浓度继续回落,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1),此时外周血CD3+CD4+、CD3+CD8+淋巴细胞及NK细胞均比治疗前升高,已接近正常.有21例患者在停药半年到1年后复发,复发者体内CD3+CD4+、CD3+CD8+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均出现异常(P<0.05),血清IL-10、IL-18又明显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CD3+CD4+、CD3+CD8+、CD4+/CD8+、NK与IL-10之间均有相关性.结论:Graves病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失调.抗甲亢药物治疗能有效地逆转这种免疫失调,但这种逆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缓解后的维持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失调的纠正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黄晖;刘鹏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青年大肠癌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大肠癌患者的内镜下表现、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0月至2006年11月间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证实的48例青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48例青年大肠癌患者中,其发病部位以直肠多,为28例(58%);其次为升结肠,为11例(23%);降结肠少,为2例(4%).病理检查大多为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结论:青年大肠癌的发病部位以直肠常见,其恶性程度高,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早期行直肠指检对发现直肠癌有重要作用.电子结肠镜检查可了解肠道受累的部位和程度,为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福祥;姜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并与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方案比较,探索适合老年人NSCLC的治疗方案.方法:75例患者分为GC组40例[吉西他滨1 000mg/m2第1、8天,卡铂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5,静滴第1天],NC组35例(长春瑞滨25 mg/m2第1、5天,卡铂AUC=5,静滴第1天),均治疗2个周期以上.结果:GC组,CR 1例、PR 16例、SD 17例、PD 6例,总有效率43%,1年生存率53%,中位生存期13.2个月.NC组,CR 0例、PR 13例、SD 14例、PD 8例,总有效率37%,1年生存率46%,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两组有效率、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GC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NC组(30% vs 9%,P<0.05),GC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NC组(13% vs 37%,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老年人晚期NSCLC的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轻,治疗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浮;茅国新;李梅;钱俐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吸入性肺炎早期纤支镜吸痰对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吸入性肺炎如处理不及时极易引起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我们对1996-2005年收治的17例脑卒中后住院期间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军队离休老干部,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早期纤支镜吸痰,观察治疗后对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影响,旨在探讨该措施在抢救因吸入性肺炎而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锦清;刘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