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尿路感染78例分析

刘庆日;马建中

关键词:泌尿系感染, 婴幼儿, 影像学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尿路感染常见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近10多年因尿路感染而住院治疗的78例婴儿幼儿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患病比例相近,新生儿期女童多见.女婴尿道较短,易被粪便污染,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另一原因是合并泌尿系畸形(15例,占19%);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亦是发病的另一因素.仅有38例(49%)完成二项以上影像学检查,膀胱输尿管反流阳性2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明确尿路感染,须寻找潜在病因,强调影像学检查的重要,好能予随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0例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注入高聚金葡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皮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高聚金葡素.结果:30例患者置管安全,胸腔灌注有效率87%,毒性反应小.结论:经皮胸腔置管安全,放管时间长,减少多次穿刺,高聚金葡素毒性小,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朝英;林海锋;王秀桂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眩晕4例、耳鸣2例、颈项强直15例.16例行腰穿检查,脑脊液(CSF)压力均<70 mmH2O.13例患者CSF中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升高,1例患者为血性CSF.治疗以大剂量补充生理盐水为主,2例腰穿时行CSF置换,均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腰穿CSF测压检查可确诊.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作者:王红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孕妇年龄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关系

    目的:探讨孕妇分娩年龄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0 815例产妇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情况进行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05年1-9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100例孕产妇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产前保健和分娩的糖代谢正常的孕周相同的孕产妇200例.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年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孕妇分娩年龄的增加,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但年龄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杏端;陈维清;韩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PP65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本院56例住院患者外周血HCMV-PP65抗原进行检测,其中器官移植组35例(肾移植患者13例,肝移植患者14例,骨髓移植患者8例),其他疾病组21例.设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56例标本中有25例检出HCMV-PP65抗原阳性,阳性率为45%.25例抗原阳性患者中,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外周血中的H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无临床症状的HCMV-PP65抗原阳性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对照组无一例阳性.结论:HCMV-PP65抗原检测具有简便、敏感的特点,其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可以作为监测HCMV活动性感染的指标,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作者:李薇;谢闻悦;陈永强;刘俊;张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北京市城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有关部门制定和改进养老保健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城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生活质量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该人群的生活质量加权平均分为77.63±14.79,年龄普遍较高,70岁以上的老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2.6%,丧偶率在70%以上,慢性病患病率为86.6%,且经济状况较好,总体生活质量较高.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自理能力、慢性病、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结论:影响机构入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养老方式的转变,应针对老年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制定具体措施,以全面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英;罗敏;李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吸入性肺炎早期纤支镜吸痰对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吸入性肺炎如处理不及时极易引起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我们对1996-2005年收治的17例脑卒中后住院期间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军队离休老干部,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早期纤支镜吸痰,观察治疗后对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影响,旨在探讨该措施在抢救因吸入性肺炎而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锦清;刘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幼儿淋病的临床检测及治疗

    目的:探讨幼儿淋病的检测及治疗,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方法:对24例幼儿淋病患者分泌物进行直接涂片检查,并对此24例幼儿淋病患者采用较为规范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用头孢三嗪治疗10例,用壮观霉素治疗10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0例幼儿淋病患者均一次性治愈,4例复发者,给予第二次治疗,复检阴性.一次性治愈率83%,复发者占17%,复治一次全部治愈.结论:幼儿淋病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采取规范的检测及治疗方法.

    作者:边善堂;李红芝;何雪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心力衰竭患者肾上腺髓质素、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通过检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外周血中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浓度变化,探讨ADM、CRP在HF过程中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52例HF患者和30例健康查体人员,采集其晨起空腹外周血,用放免法检测ADM,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CRP浓度变化,观察三者的关系.结果:HF患者外周血中ADM、CRP浓度分别为(68.75±4.67)pg/mL、(9.74±0.67)mg/L,较对照组(25.37±1.61)pg/mL、(1.03±0.37)mg/L明显增高(P<0.01),增高幅度与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二者增高与HF原发病无关.血浆ADM浓度与CRP浓度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r=0.389,P<0.05).结论:HF患者外周血中ADM、CRP浓度升高是HF病程中血管活性物质代谢紊乱的特征之一,可以作为HF病程中严重程度的一项观察指标.

    作者:刘建钢;杨秋莉;徐洁;纪洪彬;刘向东;张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本文报道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5年11月泌尿外科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35例,分析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作者:石建国;张大田;李晨光;张春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小青龙汤和新利尿合剂与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及新利尿合剂,对照组(29例)仅使用常规治疗观察,分别在第3天和第7天比较两组在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改善情况及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治疗组在短期内纠正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加用小青龙汤和新利尿合剂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能提高疗效,改善心肺功能及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曾勇;吴锦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静脉壶入维生素K1致不良反应3例

    维生素K1是临床常用的改善凝血机制药物,可采用静脉注入、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等多种方式给药.我科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遇到静脉壶入维生素K1致不良反应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勇强;贺江虹;孙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纳络酮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1例

    目的:观察纳络酮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100例,分为治疗组(纳络酮组)和对照组(复方丹参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起效时间及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纳络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明显,起效快,对脑血液循环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无毒副反应.

    作者:雍娟;郭志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误诊20例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误诊的2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误诊原因.结果:在2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无胸痛和胸痛症状、疼痛部位不典型导致误诊各3例,以晕厥、失语、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误诊为急性脑血管意外3例,以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急性左心衰竭和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而误诊各3例,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误诊者3例,多种心脏病并存过于重视原发疾病导致误诊2例.结论:通过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的回顾性分析,可以加强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黄新宇;陈祖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生儿败血症95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血培养和药敏试验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治指导意义.方法:对9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发病3、7、28 d均进行血培养并做药敏试验,给予敏感的抗生素治疗.结果:疗程2周后,有并发症者3例,95例中治愈68例,好转22例,死亡5例(均为早产儿).结论:对败血症患儿,及早做好血培养和药敏试验,对正确治疗起重要意义,避免延误病情.

    作者:朱伟雄;张亮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Graves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IL-10、IL-18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比较Graves病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L-10、IL-18的变化,考察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血清IL-10、IL-18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Graves病初诊患者,给予丙硫氧嘧啶(PTU)治疗.病情缓解后开始药物减量,3~5个月后改维持量.每次均采集病人治疗前、缓解后、维持治疗期、停药1年后及复发后的静脉血,以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及IL-10、IL-18浓度的改变.比较血清IL-10、IL-18浓度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健康人群及不同治疗阶段的变化,并研究不同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中IL-10、IL-18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外周血中CD3+CD4+淋巴细胞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明显减少(P<0.05),而CD3+CD8+的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血清中的IL-10和IL-18浓度显著升高(P<0.01).在给与药物治疗1~3个月后病情均出现缓解,其NK细胞明显增加,CD3+CD8+细胞数开始减少(P<0.05).血清中免疫因子IL-10、IL-18则显著降低.改为维持治疗后,患者IL-10、IL-18的浓度继续回落,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1),此时外周血CD3+CD4+、CD3+CD8+淋巴细胞及NK细胞均比治疗前升高,已接近正常.有21例患者在停药半年到1年后复发,复发者体内CD3+CD4+、CD3+CD8+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均出现异常(P<0.05),血清IL-10、IL-18又明显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CD3+CD4+、CD3+CD8+、CD4+/CD8+、NK与IL-10之间均有相关性.结论:Graves病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失调.抗甲亢药物治疗能有效地逆转这种免疫失调,但这种逆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缓解后的维持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失调的纠正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黄晖;刘鹏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微生态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保留灌肠与传统服药方法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效果.方法:68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试验组予培菲康2粒,美常安2粒,思密达3 g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保留灌肠,每日1~2次,疗程5 d.对照组予培菲康2粒,美常安2粒,思密达3 g口服,每日3次,疗程5 d.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分析,试验组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9%.观察大便球/杆比例及菌群失调变化,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χ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服药法,并且方法简便易行,与传统服药方法相比,药物直接进入肠道,显效快、用药量小、胃酸破坏少,特别是对危重症及昏迷患者更为适用,为临床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菌群失调开辟一条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华;张怀莉;陈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影像学特征

    目的:总结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5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行静脉肾盂造影(IVP)、腹部B超及CT扫描,并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IVP显示4例正常,11例肾影增大伴有肾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腹部B超显示15例肾实质可见大小不等的低回声,10例见结石声像;CT显示局限性占位4例,肾弥漫性改变11例,结石影12例.结论:腹部B超可发现病变,CT可清晰显示弥漫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诊断,须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

    作者:林文妙;周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锌指蛋白A20 RNAi腺病毒的制备及其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进一步探讨A20与促进脑胶质瘤恶性增殖和抗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尝试今后在动物体内进行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研究,通过构建针对A2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干涉载体感染U87细胞系,观察其对细胞生存状态的影响.方法:在前期预实验的基础上构建对A20干涉效果好的腺病毒干涉表达载体pSilencerTM adeno 1.0-CMV-A20R1,通过HEK-293细胞的包装后收获腺病毒并进行纯化,后用此腺病毒再次感染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经RT-PCR、Western blot确认干涉效果;通过流式细胞术(FCM)观察A20表达抑制对U87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完成了重组腺病毒干涉表达载体pSilencerTM adeno 1.0-CMV-A20R1在HEK-293细胞内的包装;对病毒进行纯化后获得了高滴度(1.1×1011 pfu/mL)的感染病毒,将其感染U87细胞系后,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U87细胞中A2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FCM结果也证实U87-A20R1细胞内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重组A20腺病毒干涉载体可很好地抑制U87细胞内A20的表达且能导致细胞凋亡,该研究结果为临床上用新思路治疗脑胶质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郭庆东;张伟;王春梅;李兵;曹卫东;李侠;章翔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吸气流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的生理学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吸气流速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肉活动和呼吸方式的生理学效应.方法:1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辅助/控制通气(A/C)模式不同吸气流速水平(F30、F70和F110分别代表吸气流速为30、70、110 L/min)的机械通气,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呼吸方式和气道压力的变化.结果:(1)随吸气流速的加快,呼吸频率(RR)进行性增快[F30、F70和F110时的RR分别为(12.00±2.11)、(15.30±2.21)和(19.00±2.54)次/min,P<0.01];VE进行性增高;患者吸气时间则进行性减少[F30、F70和F110时的Ti分别为(1.56±0.09)、(0.91±0.10)和(0.72±0.09)s,P<0.01].(2)F30时的气道压力(Pao)为(23.66±3.34)cmH2O,较F70和F110时均显著增高[分别为(13.82±1.77)、(17.28±2.96)cmH2O,P<0.01];而F110时的Pao又比F70的显著增高(P<0.01).(3)F30、F70和F110时的压力时间乘积(PTP)分别为[(17.73±4.09)、(4.28±0.87)和(3.06±0.64)cmH2O·S/L],与F30相比,F70和F110时的PTP亦显著降低(P<0.01).F60和F90相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在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患者中,中等吸气流速水平可在不增加气道压力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患者吸气努力和缩短吸气时间.

    作者:罗群;何国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脊硬麻醉下高龄老年患者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脊硬麻醉用于高龄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方法:对48例65~80岁实施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脊硬联合麻醉,并辅以呼吸循环功能维护、加强围麻醉期监护等监测和管理措施.结果:(1)穿刺置管一次成功42例;(2)48例麻醉效果均达Ⅰ级,呼吸循环稳定,肌松良好.结论:成功的穿刺、合适的麻醉平面调控、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和维护是保证脊硬联合麻醉成功用于此类手术的关键.

    作者:高改莉;闵红星;高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