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晖;刘鹏鹰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全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该两组为术后24 h取材.第3组为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第4组为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FEN组),营养支持7 d后取材.上述4组均行回、结肠形态学检查,细菌及内毒素移位、结肠固有层淋巴细胞分布检测,用循环D-乳酸法测定肠道通透性.结果:I/R组大鼠回、结肠黏膜萎缩,腺体稀疏,黏膜下层水肿、出血.FEN组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好于EN组.I/R组细菌移位率、血浆D-乳酸、血浆内毒素显著高于对照组;FEN组D-乳酸、内毒素水平低于EN组.I/R组结肠固有层CD4+、CD8+T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其余各组.FEN组CD4+、CD8+T淋巴细胞较EN组增多.结论:添加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在维护肠黏膜屏障、改善肠道免疫功能、防止细菌及内毒素移位方面作用优于单纯肠内营养.膳食纤维能提高结肠局部免疫功能.
作者:郑聪;刘纳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并与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方案比较,探索适合老年人NSCLC的治疗方案.方法:75例患者分为GC组40例[吉西他滨1 000mg/m2第1、8天,卡铂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5,静滴第1天],NC组35例(长春瑞滨25 mg/m2第1、5天,卡铂AUC=5,静滴第1天),均治疗2个周期以上.结果:GC组,CR 1例、PR 16例、SD 17例、PD 6例,总有效率43%,1年生存率53%,中位生存期13.2个月.NC组,CR 0例、PR 13例、SD 14例、PD 8例,总有效率37%,1年生存率46%,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两组有效率、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GC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NC组(30% vs 9%,P<0.05),GC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NC组(13% vs 37%,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老年人晚期NSCLC的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轻,治疗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浮;茅国新;李梅;钱俐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两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为辛伐他汀干预组(MI-S组,n=20)和心肌梗死对照组(MI-C组,n=20),另一组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4周后,RT-PCR法检测左心室梗死区及非梗死区心肌TGF-β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心肌组织TGF-β1蛋白含量.结果:制模组大鼠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心肌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MI-S组上述指标较MI-C组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Sham组(P<0.05),3组血脂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辛伐他汀可减少大鼠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心肌TGF-β1的表达,此改变与其调脂作用无关.
作者:逯保军;张金盈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对服用国产氨氯地平后仍有血压晨峰现象的60例高血压患者晚间加服坎地沙坦,观测服药前及服药后1、3个月的清晨血压变化.结果:晚间加服坎地沙坦后,晨间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服药后3个月的血压下降值高于1个月时的血压下降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达标率为85%.结论:在服用国产氨氯地平的同时,晚间加服坎地沙坦,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
作者:韩燕;楼建英;王达理;张伟;夏树亮;戴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慢性气道炎症和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两个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病变呈进行性发展,终导致不可逆的肺功能丧失和肺组织毁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活动能力.
作者:刘华;王华;陈艳波;李兰英;崔小湖;张柏芳;赵泳谊;康健;陈荣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炎性乳癌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炎性乳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均予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访10例,生存期为0.5~5.2年,平均存活27个月;现仍存活5例(3个月~2.3年).结论: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炎性乳癌的预后.
作者:杨威;胡虞乾;廖文胜;莫瑞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无痛麻醉应用于超声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10例接受超声内镜检查患者(除外禁忌证)为观察对象,在麻醉医师监护下选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记录患者接受检查前后不同时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不良反应、用药剂量、并发症、操作时间、清醒时间及内镜医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平均丙泊酚用量为268mg(100~400 mg),平均操作时间约16min(3~40 min).所有病例均一次操作成功.无重大不良反应出现.检查中血压、心率较检查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5例(13.6%)血氧减低<95%,血氧降低<90%者8例(7.3%),但无一例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即血氧<85%.内镜医生认为95.5%(105/110)的病例检查过程很顺利或顺利,所有病人均对麻醉表示满意及愿意再接受检查.结论:麻醉医师指导下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超声内镜检查安全可行.
作者:余细球;刘锦涛;邓世辉;侯华军;陈彩霞;杨建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幼儿淋病的检测及治疗,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方法:对24例幼儿淋病患者分泌物进行直接涂片检查,并对此24例幼儿淋病患者采用较为规范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用头孢三嗪治疗10例,用壮观霉素治疗10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0例幼儿淋病患者均一次性治愈,4例复发者,给予第二次治疗,复检阴性.一次性治愈率83%,复发者占17%,复治一次全部治愈.结论:幼儿淋病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采取规范的检测及治疗方法.
作者:边善堂;李红芝;何雪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检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外周血中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浓度变化,探讨ADM、CRP在HF过程中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52例HF患者和30例健康查体人员,采集其晨起空腹外周血,用放免法检测ADM,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CRP浓度变化,观察三者的关系.结果:HF患者外周血中ADM、CRP浓度分别为(68.75±4.67)pg/mL、(9.74±0.67)mg/L,较对照组(25.37±1.61)pg/mL、(1.03±0.37)mg/L明显增高(P<0.01),增高幅度与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二者增高与HF原发病无关.血浆ADM浓度与CRP浓度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r=0.389,P<0.05).结论:HF患者外周血中ADM、CRP浓度升高是HF病程中血管活性物质代谢紊乱的特征之一,可以作为HF病程中严重程度的一项观察指标.
作者:刘建钢;杨秋莉;徐洁;纪洪彬;刘向东;张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黏液丝是尿液中的常见成分,通常认为与尿道的长期炎症刺激以及泌尿系感染有关[1],也有报道认为其能干扰UF-50对管型的分析[2].
作者:胡志德;赫慧楠;王鑫;王璐璐;任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131I治疗少年儿童Graves病的疗效.方法:对73例7~18岁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病患者(男11例,女62例)进行131I治疗,治疗后随访6~84个月.结果:治愈57例,好转7例,甲亢复发1例,甲减8例.随访期内未见患儿生长发育受影响,除甲低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131I治疗少年儿童Graves病安全有效.
作者:蔡斯俏;吴育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不完善,尤其是胃肠动力低下,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表现[1].促胃肠动力的药物可改善喂养,我科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会臻;顾婷婷;刘保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黏膜内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Dieulafoy病的效果.方法:均采用Olympus XQ240电子胃镜,一次性注射针和Olympus钛夹(HX-600-090)及推送器(HX-5LR-1型),术前予以积极补液纠正低血容量,术前准备同胃镜检查,对难以耐受者予以芬太尼0.05 mg及多美康0.05 mg/kg静推作清醒镇静,观察42例Dieulafoy病患者止血效果.结果:止血成功率为95%(40/42),其中一次止血成功率为90%(38/42).结论:内镜下黏膜内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止血治疗Dieulafoy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疗效高、创伤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林茂华;黎民希;邓彪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重危病人、测定中心静脉压、长期静脉给药、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化疗等常用的外科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广泛.我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或危重患者常规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锁骨下静脉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检测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标准、可靠,故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
作者:王振发;王瑜;王烈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型种类以及多重感染与子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子宫颈病变患者270例,其中组织学上可见典型HPV感染改变者5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 85例、CIN2 63例、CIN3 48例、浸润性宫颈癌20例.采用HPV基因芯片检测及分型方法检测所有患者子宫颈分泌物中的HPV亚型.结果:在子宫颈分泌物中共检测出17种HPV亚型,其中14种高危型,分别是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3种低危型,分别是HPV-6、11、43;在不同程度CIN中的高危型和低危型HPV亚型种类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升高,其高危型HPV感染率逐渐升高,HPV双重与多重感染有增加,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与子宫颈癌组中,两种以上HPV基因型感染者分别占2.9%、12.6%和30.0%,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子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在不同程度CIN中HPV亚型种类无区别.多重HPV感染可能促进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汤惠茹;吴瑞芳;周艳秋;乌兰娜;刘志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大鼠心肌G蛋白的变化,为临床防治SIR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内毒素(LPS)注射后3 h组(3.0 h组)、LPS注射后6 h组(6.0 h组)、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大鼠给予大肠杆菌内毒素(E.Coli O55B5,美国Sigma公司产品)20 mg/kg腹腔注射,制造SIRS大鼠模型,免疫印记法测定大鼠心肌G蛋白的含量.观察3 h、6 h后SIRS大鼠心肌G蛋白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 3.0 h组、LPS 6.0 h组大鼠心肌Gsα蛋白的相对含量(单位:%)分别下降为92.375±2.187、89.755±4.621,P<0.01,尤以6.0 h组下降明显;而LPS 3.0h组、LPS 6.0 h组大鼠心肌Gi α蛋白含量均升高,分别上升为106.0±3.381(P<0.05)、111.0±6.590(P<0.01),尤以6.0 h组升高明显.结论:SIRS大鼠心肌Gs、Gi蛋白发生改变,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变化明显,推测SIRS时心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G蛋白的异常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梁丽;高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注入高聚金葡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皮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高聚金葡素.结果:30例患者置管安全,胸腔灌注有效率87%,毒性反应小.结论:经皮胸腔置管安全,放管时间长,减少多次穿刺,高聚金葡素毒性小,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朝英;林海锋;王秀桂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循证医学证实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显著相关,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使血糖达标、延缓疾病进展的有效手段.我们对50例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进行强化治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向晖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检测皖南地区正常人群和Graves病患者中IL-5基因的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遗传多态性与Graves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检测369例Graves病患者和374例正常对照人群IL-5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位点,并分析其与Graves病的相关性.结果:皖南地区汉族人群IL-5基因启动子区仅检测到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746 T>C.在病例组等位基因频率为0.69和0.31,在对照组频率为0.70和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皖南地区汉族人群的IL-5基因的启动子区多态位点可能与Graves病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孙玲玲;褚迅;黄薇;毕富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观察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n=30),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参数设置为负荷剂量(5 mL)+持续剂量(3 mL/h)+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为30min.A组镇痛药物为0.2%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B组为0.2%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随机双盲对比观察术后4、8、12、24 h内按压PCA的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和术中局麻药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2)前24 h内A组的PCA按压次数为(5.2±3.8)次,较B组(7.4±4.6)次明显减少(P<0.05),且A组在术后4、8、12、24h时疼痛评分均略低于B组(P<0.05);(3)术后12、24h舒适评分A组显著高于B组(P<0.05);(4)A组术后恶心、呕吐显著少于B组(P<0.05),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0.4 μg/mL舒芬太尼和2μg/mL芬太尼复合0.2%罗哌卡因均可满足术后硬膜外镇痛的需要,但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
作者:于代华;柴伟;孙绪德;姚立龙;彭德民;高昌俊;杨永惠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