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心肌G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

梁丽;高嵩

关键词:脓毒症综合征, G蛋白, 心肌, 大鼠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大鼠心肌G蛋白的变化,为临床防治SIR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内毒素(LPS)注射后3 h组(3.0 h组)、LPS注射后6 h组(6.0 h组)、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大鼠给予大肠杆菌内毒素(E.Coli O55B5,美国Sigma公司产品)20 mg/kg腹腔注射,制造SIRS大鼠模型,免疫印记法测定大鼠心肌G蛋白的含量.观察3 h、6 h后SIRS大鼠心肌G蛋白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 3.0 h组、LPS 6.0 h组大鼠心肌Gsα蛋白的相对含量(单位:%)分别下降为92.375±2.187、89.755±4.621,P<0.01,尤以6.0 h组下降明显;而LPS 3.0h组、LPS 6.0 h组大鼠心肌Gi α蛋白含量均升高,分别上升为106.0±3.381(P<0.05)、111.0±6.590(P<0.01),尤以6.0 h组升高明显.结论:SIRS大鼠心肌Gs、Gi蛋白发生改变,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变化明显,推测SIRS时心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G蛋白的异常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血糖反应误诊为急性脑梗死1例

    患者男,76岁,因腹泻3 d,言语含糊伴肢体无力3 h入院.患者患2型糖尿病10余年,一直服降糖药,入院前3个月开始服小报刊刊登的广告降糖药,为一种含优降糖的中成药,每次6片,每日2次,入院前3 d腹泻时仍服此药降糖,入院前3 h出现言语含糊伴肢体无力.

    作者:刘升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胸膜间皮瘤11例CT表现分析

    目的:总结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1例胸膜间皮瘤均先行CT检查后发现,其中5例行开胸手术,4例行胸膜活检,2例行CT定位下穿刺.结果:11例胸膜间皮瘤中,4例为良性,7例为恶性.位于左侧胸腔7例,右侧胸腔4例;6例为局限型单发胸膜增厚或肿块,其中良性4例,恶性2例.5例为弥漫型,均为恶性.11例中合并胸水6例,1例伴有肺内转移,2例伴有肋骨或胸骨破坏及累及大血管.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无胸水及转移,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作者:叶民;叶彩儿;余苔痕;陈少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非糜烂性反流病研究概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下段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其疾病谱广泛,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Barrett食管(BE),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症状多,既有消化道症状,又有消化道外症状.

    作者:朱朝阳;李艳波;梁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环氧合酶-2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B-NHL和10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组织中COX-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COX-2在B-NHL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24/4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x2=5.119,P=0.024).COX-2的表达与B-NHL的临床分期和组织病理学等级具有相关性(x2=4.800,P=0.028和x2=9.952,P=0.002).43例B-NHL的平均增殖指数(MPI)为(41.48±5.10)%;COX-2阳性表达组的MPI[(43.35±4.80)%]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37.50±2.90)%],差异具有显著性(t=4.68,P<0.01).COX-2阴性表达患者其5年生存率要高于COX-2阳性表达患者(x2=6.056,P=0.014).Cox模型显示COX-2是一个独立的不良预后指标(P<0.01).结论:B-NHL中COX-2表达上调.COX-2蛋白可以通过促进B淋巴瘤细胞的增殖而在B-NHL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是B-NHL的一个有用预后指标.

    作者:杨华强;万楚成;章正华;夏云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阴道超声特征

    目的:探讨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阴道超声(TVS)特征.方法:结合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9例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显示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子宫大小基本正常,盆腔内可见囊实性包块伴不同程度的盆腹腔积液.结论:TVS对诊断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有重要价值,应作为首选的诊断和动态观察方法.

    作者:陈青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纳络酮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1例

    目的:观察纳络酮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100例,分为治疗组(纳络酮组)和对照组(复方丹参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起效时间及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纳络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明显,起效快,对脑血液循环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无毒副反应.

    作者:雍娟;郭志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Cofilin的表达对人肝细胞增殖和抗损伤能力的影响

    目的:构建丝切蛋白(cofilin)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人正常肝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细胞增殖和抗损伤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cofilin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并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导入正常人肝细胞系.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表达情况.采用3H-TdR掺入DNA法、PCNA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细胞DNA合成,了解肝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用CCl4造成急性肝细胞损伤模型,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K+的漏出量了解肝细胞的抗损伤能力.结果:双酶切鉴定证实cofilin片段已克隆到pEGFP-N3载体的BamH Ⅰ和Sal Ⅰ位点之间,转染人正常肝细胞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转导cofilin的肝细胞DNA合成明显增加(转染96 h后,3H-TdR掺入量为对照组的4.5倍).PCNA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导cofilin的肝细胞增殖活性增加.肝细胞抗CCl4损伤的能力明显增强,肝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83%vs 61%,P<0.05).细胞内ALT、K+的漏出显著降低(分别为35.2 U/L vs 61.3 U/L,P<0.01;5.59 mmol/L vs 6.02mmol/L,P<0.01).结论:基因转染cofilin可在肝细胞中表达并有促细胞分裂活性,而且转染cofilin后的肝细胞抗损伤能力增强.

    作者:陈天宇;余元龙;胡泽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比较

    目的:对比观察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n=30),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参数设置为负荷剂量(5 mL)+持续剂量(3 mL/h)+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为30min.A组镇痛药物为0.2%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B组为0.2%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随机双盲对比观察术后4、8、12、24 h内按压PCA的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和术中局麻药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2)前24 h内A组的PCA按压次数为(5.2±3.8)次,较B组(7.4±4.6)次明显减少(P<0.05),且A组在术后4、8、12、24h时疼痛评分均略低于B组(P<0.05);(3)术后12、24h舒适评分A组显著高于B组(P<0.05);(4)A组术后恶心、呕吐显著少于B组(P<0.05),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0.4 μg/mL舒芬太尼和2μg/mL芬太尼复合0.2%罗哌卡因均可满足术后硬膜外镇痛的需要,但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

    作者:于代华;柴伟;孙绪德;姚立龙;彭德民;高昌俊;杨永惠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治疗进展

    慢性气道炎症和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两个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病变呈进行性发展,终导致不可逆的肺功能丧失和肺组织毁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活动能力.

    作者:刘华;王华;陈艳波;李兰英;崔小湖;张柏芳;赵泳谊;康健;陈荣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核转录因子-κB与1型单纯疱疹病毒的免疫逃避机制

    1 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成人感染率高达60%~90%,引起疱疹、特应性湿疹、致盲性的角膜基质炎,对免疫缺陷、免疫抑制等易感人群甚至造成致死性脑炎或肝炎.

    作者:尹婕;黄振平;车敦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86例

    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入院顺序单盲法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用炎琥宁治疗,对照组50例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止泻、止吐、退热及脱水纠正时间、总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蓉;赵小芳;陈飞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所致新生儿肺炎的流行病学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50例肺炎新生儿的鼻咽分泌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CT.结果:CT感染阳性率为20%(30/150),经阴道分娩儿CT感染率(29%,26/91)明显高于剖宫产儿(7%,4/59)(P<0.01),农村CT感染率(29%,17/59)高于城市(14%,13/91)(P<0.05).临床表现以咳嗽、气促、肺部罗音为主.结论:CT是新生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CT感染与分娩方式有关.

    作者:任青;卢宪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术中用过氧化氢冲洗致心跳呼吸骤停4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与规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术中用过氧化氢冲洗致心跳呼吸骤停4例病例资料,并对1994-2006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U》进行文献检索出6例过氧化氢冲洗致心跳呼吸骤停报道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术中用过氧化氢冲洗致心跳呼吸骤停与肺气体栓塞有关.结论:过氧化氢可引起致命性严重后果,且发生突然,出现的时间短,常危及生命,临床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吴先荣;唐培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疱疹擦剂外敷护理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本院自制的疱疹擦剂外敷护理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外擦肽丁胺软膏等,治疗组96例用疱疹擦剂外敷护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疼痛减轻、水疱吸收、皮损结痂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治愈率高.结论:疱疹擦剂外敷护理带状疱疹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蓝群友;梁五爱;罗丽华;付凤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异丙酚在超声内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异丙酚无痛麻醉应用于超声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10例接受超声内镜检查患者(除外禁忌证)为观察对象,在麻醉医师监护下选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记录患者接受检查前后不同时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不良反应、用药剂量、并发症、操作时间、清醒时间及内镜医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平均丙泊酚用量为268mg(100~400 mg),平均操作时间约16min(3~40 min).所有病例均一次操作成功.无重大不良反应出现.检查中血压、心率较检查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5例(13.6%)血氧减低<95%,血氧降低<90%者8例(7.3%),但无一例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即血氧<85%.内镜医生认为95.5%(105/110)的病例检查过程很顺利或顺利,所有病人均对麻醉表示满意及愿意再接受检查.结论:麻醉医师指导下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超声内镜检查安全可行.

    作者:余细球;刘锦涛;邓世辉;侯华军;陈彩霞;杨建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型壶腹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常规CT扫描后,后行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不仅能准确确定梗阻的平面,还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部壶腹癌强化的肿块影,对肿块的显示和定性明显优于常规扫描.结论: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符有文;刘文慈;罗泽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青年大肠癌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大肠癌患者的内镜下表现、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0月至2006年11月间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证实的48例青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48例青年大肠癌患者中,其发病部位以直肠多,为28例(58%);其次为升结肠,为11例(23%);降结肠少,为2例(4%).病理检查大多为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结论:青年大肠癌的发病部位以直肠常见,其恶性程度高,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早期行直肠指检对发现直肠癌有重要作用.电子结肠镜检查可了解肠道受累的部位和程度,为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福祥;姜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心肌G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大鼠心肌G蛋白的变化,为临床防治SIR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内毒素(LPS)注射后3 h组(3.0 h组)、LPS注射后6 h组(6.0 h组)、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大鼠给予大肠杆菌内毒素(E.Coli O55B5,美国Sigma公司产品)20 mg/kg腹腔注射,制造SIRS大鼠模型,免疫印记法测定大鼠心肌G蛋白的含量.观察3 h、6 h后SIRS大鼠心肌G蛋白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 3.0 h组、LPS 6.0 h组大鼠心肌Gsα蛋白的相对含量(单位:%)分别下降为92.375±2.187、89.755±4.621,P<0.01,尤以6.0 h组下降明显;而LPS 3.0h组、LPS 6.0 h组大鼠心肌Gi α蛋白含量均升高,分别上升为106.0±3.381(P<0.05)、111.0±6.590(P<0.01),尤以6.0 h组升高明显.结论:SIRS大鼠心肌Gs、Gi蛋白发生改变,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变化明显,推测SIRS时心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G蛋白的异常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梁丽;高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原癌基因c-met与妇科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

    c-met蛋白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特异膜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与多种癌基因产物和调节蛋白相关,在细胞信息传导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并能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和运动.

    作者:庞江琳;李英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肺栓塞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及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23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肺栓塞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者占91%、咳嗽者占57%、心悸者占48%、胸痛者占43%.D-二聚体阳性为100%.螺旋CT诊断阳性率为91%.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者为87%.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D-二聚体测定具有筛选价值.螺旋CT是近年来首选的诊断方法.X线胸片、心电图、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常规检查,不具特异性.为提高早期诊断率,临床医生应提高诊断意识和策略,减少误诊率.

    作者:郭雨青;刘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