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86例

杨蓉;赵小芳;陈飞霞

关键词:肠炎, 轮状病毒感染, 炎琥宁, 婴幼儿, 更昔洛韦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入院顺序单盲法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用炎琥宁治疗,对照组50例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止泻、止吐、退热及脱水纠正时间、总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城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有关部门制定和改进养老保健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城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生活质量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该人群的生活质量加权平均分为77.63±14.79,年龄普遍较高,70岁以上的老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2.6%,丧偶率在70%以上,慢性病患病率为86.6%,且经济状况较好,总体生活质量较高.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自理能力、慢性病、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结论:影响机构入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养老方式的转变,应针对老年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制定具体措施,以全面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英;罗敏;李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微囊化胰岛移植的应用前景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Lacy等首次用胰岛移植成功地改善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症状以来,胰岛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恢复1型糖尿病人健康、实现胰岛素自给有效的方法,一直是糖尿病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课题.

    作者:吴建红;董梁;宋跃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循证医学证实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显著相关,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使血糖达标、延缓疾病进展的有效手段.我们对50例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进行强化治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向晖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核转录因子-κB与1型单纯疱疹病毒的免疫逃避机制

    1 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成人感染率高达60%~90%,引起疱疹、特应性湿疹、致盲性的角膜基质炎,对免疫缺陷、免疫抑制等易感人群甚至造成致死性脑炎或肝炎.

    作者:尹婕;黄振平;车敦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86例

    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入院顺序单盲法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用炎琥宁治疗,对照组50例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止泻、止吐、退热及脱水纠正时间、总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蓉;赵小芳;陈飞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并与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方案比较,探索适合老年人NSCLC的治疗方案.方法:75例患者分为GC组40例[吉西他滨1 000mg/m2第1、8天,卡铂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5,静滴第1天],NC组35例(长春瑞滨25 mg/m2第1、5天,卡铂AUC=5,静滴第1天),均治疗2个周期以上.结果:GC组,CR 1例、PR 16例、SD 17例、PD 6例,总有效率43%,1年生存率53%,中位生存期13.2个月.NC组,CR 0例、PR 13例、SD 14例、PD 8例,总有效率37%,1年生存率46%,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两组有效率、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GC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NC组(30% vs 9%,P<0.05),GC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NC组(13% vs 37%,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老年人晚期NSCLC的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轻,治疗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浮;茅国新;李梅;钱俐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原癌基因c-met与妇科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

    c-met蛋白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特异膜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与多种癌基因产物和调节蛋白相关,在细胞信息传导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并能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和运动.

    作者:庞江琳;李英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锌指蛋白A20 RNAi腺病毒的制备及其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进一步探讨A20与促进脑胶质瘤恶性增殖和抗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尝试今后在动物体内进行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研究,通过构建针对A2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干涉载体感染U87细胞系,观察其对细胞生存状态的影响.方法:在前期预实验的基础上构建对A20干涉效果好的腺病毒干涉表达载体pSilencerTM adeno 1.0-CMV-A20R1,通过HEK-293细胞的包装后收获腺病毒并进行纯化,后用此腺病毒再次感染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经RT-PCR、Western blot确认干涉效果;通过流式细胞术(FCM)观察A20表达抑制对U87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完成了重组腺病毒干涉表达载体pSilencerTM adeno 1.0-CMV-A20R1在HEK-293细胞内的包装;对病毒进行纯化后获得了高滴度(1.1×1011 pfu/mL)的感染病毒,将其感染U87细胞系后,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U87细胞中A2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FCM结果也证实U87-A20R1细胞内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重组A20腺病毒干涉载体可很好地抑制U87细胞内A20的表达且能导致细胞凋亡,该研究结果为临床上用新思路治疗脑胶质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郭庆东;张伟;王春梅;李兵;曹卫东;李侠;章翔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川崎病患儿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川崎病(KD)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液流变学的对比研究,了解患儿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判断预后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临床确诊KD患儿284例作为病例组,分别评价其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早期及晚期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应用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同期检测冠状动脉内径,并以120例同年龄阶段健康儿童作对照,测量相应指标.结果: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各项指标均有异常,在恢复期各项指标逐渐恢复,全血低切黏度(VB2)、血浆黏度(V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恢复较慢,有冠脉损害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更加明显,各项指标较无冠脉损害患儿恢复较慢,尤其是VB2、VP、EAI在恢复期晚期仍未恢复正常.有冠脉狭窄患儿其VB2、VP、红细胞压积(HCT)、EAI异常持续较长时间,在慢性期仍未恢复.结论:血液流变学可作为反映KD患儿冠脉损害的指标之一,尤其是VB2、VP、EAI、HCT等,持续上述指标异常,反映引起冠脉损害时间较长,易出现冠脉狭窄,为临床预防和诊断冠脉狭窄提供依据.

    作者:舒琼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生儿败血症95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血培养和药敏试验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治指导意义.方法:对9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发病3、7、28 d均进行血培养并做药敏试验,给予敏感的抗生素治疗.结果:疗程2周后,有并发症者3例,95例中治愈68例,好转22例,死亡5例(均为早产儿).结论:对败血症患儿,及早做好血培养和药敏试验,对正确治疗起重要意义,避免延误病情.

    作者:朱伟雄;张亮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脊硬麻醉下高龄老年患者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脊硬麻醉用于高龄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方法:对48例65~80岁实施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脊硬联合麻醉,并辅以呼吸循环功能维护、加强围麻醉期监护等监测和管理措施.结果:(1)穿刺置管一次成功42例;(2)48例麻醉效果均达Ⅰ级,呼吸循环稳定,肌松良好.结论:成功的穿刺、合适的麻醉平面调控、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和维护是保证脊硬联合麻醉成功用于此类手术的关键.

    作者:高改莉;闵红星;高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治疗进展

    慢性气道炎症和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两个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病变呈进行性发展,终导致不可逆的肺功能丧失和肺组织毁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活动能力.

    作者:刘华;王华;陈艳波;李兰英;崔小湖;张柏芳;赵泳谊;康健;陈荣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的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NPH)对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65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甘精胰岛素或NPH胰岛素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血糖和HbA1c均下降、C肽升高,但甘精胰岛素组降糖更明显,且低血糖发生较少.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比NPH治疗初发的2型糖尿病有更好的疗效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作者:赵玉珠;宋晓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33例分析

    上消化道异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滞留在上消化道的各种物体,他们不能被消化,同时又难以通过消化道狭窄部,若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

    作者:王卫政;宁经珍;何长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白介素-10、白介素-6和免疫球蛋白E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66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哮喘发作组)、48例缓解期患者(哮喘缓解组)和52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NO、ET、IL-10、IL-6的含量和总IgE水平.结果:哮喘发作组的NO、ET、IL-6含量和总IgE均比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而哮喘发作组IL-10的水平显著低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1).IL-10与NO、ET、IL-6和IgE之间存在负相关(r=-0.382 4,r=-0.454 0,r=-0.565 3,r=-0.478 2,均P<0.01).而IL-6与NO、ET和IgE之间呈正相关(r=0.687 1,r=0.563 3,r=0.586 5,均P<0.01).结论:NO、ET与炎性细胞因子以不同方式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其测定对于评价炎症程度及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支亚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胸腺肽治疗中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观察

    目的:观察胸腺肽治疗中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5例中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25)用胸腺肽加常规治疗,对照组(n=10)给予常规治疗.胸腺肽20mg/次,肌肉注射每周1次,1年为1个疗程.根据临床发病情况的控制及免疫指标的改变,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51.1,P<0.01),将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进行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升高,CD8下降,Th1明显提高,Th2明显减低,Th2/Th1比值明显减少.结论:胸腺肽治疗中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确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仅改善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对恢复Th细胞亚群平衡亦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焦桐;张丽华;郭颖;曹爽;高岩;叶丽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和E钙黏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钙黏蛋白和CD34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E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均值为47.5±8.18.癌组织中E钙黏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明显负相关(r=-0.437,P<0.01),而且两者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E钙黏蛋白表达的降低和微血管密度的增加可能在促进乳腺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E钙黏蛋白与微血管密度将有助于筛选出具有浸润复发转移的肿瘤,可作为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王秋鹏;顾华敏;王四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所致新生儿肺炎的流行病学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50例肺炎新生儿的鼻咽分泌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CT.结果:CT感染阳性率为20%(30/150),经阴道分娩儿CT感染率(29%,26/91)明显高于剖宫产儿(7%,4/59)(P<0.01),农村CT感染率(29%,17/59)高于城市(14%,13/91)(P<0.05).临床表现以咳嗽、气促、肺部罗音为主.结论:CT是新生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CT感染与分娩方式有关.

    作者:任青;卢宪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纳络酮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1例

    目的:观察纳络酮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100例,分为治疗组(纳络酮组)和对照组(复方丹参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起效时间及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纳络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明显,起效快,对脑血液循环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无毒副反应.

    作者:雍娟;郭志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胸膜间皮瘤11例CT表现分析

    目的:总结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1例胸膜间皮瘤均先行CT检查后发现,其中5例行开胸手术,4例行胸膜活检,2例行CT定位下穿刺.结果:11例胸膜间皮瘤中,4例为良性,7例为恶性.位于左侧胸腔7例,右侧胸腔4例;6例为局限型单发胸膜增厚或肿块,其中良性4例,恶性2例.5例为弥漫型,均为恶性.11例中合并胸水6例,1例伴有肺内转移,2例伴有肋骨或胸骨破坏及累及大血管.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无胸水及转移,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作者:叶民;叶彩儿;余苔痕;陈少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