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宇;余元龙;胡泽民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脱水剂、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神经营养药物及高压氧综合治疗,并分析其效果.结果: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应用此方法治疗,外伤后24 h内就诊20例中5例恢复至0.8以上,外伤后1周以内就诊10例中7例提高至0.25~0.6,伤后超过1周就诊者治疗效果不理想,伤后无光感和视觉诱发电位(VEP)无波幅者效果也不理想.结论:早发现,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辅助血管扩张剂等综合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效果确切,VEP可作为诊断依据、判断预后和跟踪用药的指标.
作者:钟帆;陆晓和;彭小娟;钟彦彦;桑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全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该两组为术后24 h取材.第3组为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第4组为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FEN组),营养支持7 d后取材.上述4组均行回、结肠形态学检查,细菌及内毒素移位、结肠固有层淋巴细胞分布检测,用循环D-乳酸法测定肠道通透性.结果:I/R组大鼠回、结肠黏膜萎缩,腺体稀疏,黏膜下层水肿、出血.FEN组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好于EN组.I/R组细菌移位率、血浆D-乳酸、血浆内毒素显著高于对照组;FEN组D-乳酸、内毒素水平低于EN组.I/R组结肠固有层CD4+、CD8+T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其余各组.FEN组CD4+、CD8+T淋巴细胞较EN组增多.结论:添加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在维护肠黏膜屏障、改善肠道免疫功能、防止细菌及内毒素移位方面作用优于单纯肠内营养.膳食纤维能提高结肠局部免疫功能.
作者:郑聪;刘纳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川崎病(KD)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液流变学的对比研究,了解患儿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判断预后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临床确诊KD患儿284例作为病例组,分别评价其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早期及晚期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应用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同期检测冠状动脉内径,并以120例同年龄阶段健康儿童作对照,测量相应指标.结果: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各项指标均有异常,在恢复期各项指标逐渐恢复,全血低切黏度(VB2)、血浆黏度(V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恢复较慢,有冠脉损害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更加明显,各项指标较无冠脉损害患儿恢复较慢,尤其是VB2、VP、EAI在恢复期晚期仍未恢复正常.有冠脉狭窄患儿其VB2、VP、红细胞压积(HCT)、EAI异常持续较长时间,在慢性期仍未恢复.结论:血液流变学可作为反映KD患儿冠脉损害的指标之一,尤其是VB2、VP、EAI、HCT等,持续上述指标异常,反映引起冠脉损害时间较长,易出现冠脉狭窄,为临床预防和诊断冠脉狭窄提供依据.
作者:舒琼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构建丝切蛋白(cofilin)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人正常肝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细胞增殖和抗损伤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cofilin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并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导入正常人肝细胞系.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表达情况.采用3H-TdR掺入DNA法、PCNA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细胞DNA合成,了解肝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用CCl4造成急性肝细胞损伤模型,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K+的漏出量了解肝细胞的抗损伤能力.结果:双酶切鉴定证实cofilin片段已克隆到pEGFP-N3载体的BamH Ⅰ和Sal Ⅰ位点之间,转染人正常肝细胞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转导cofilin的肝细胞DNA合成明显增加(转染96 h后,3H-TdR掺入量为对照组的4.5倍).PCNA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导cofilin的肝细胞增殖活性增加.肝细胞抗CCl4损伤的能力明显增强,肝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83%vs 61%,P<0.05).细胞内ALT、K+的漏出显著降低(分别为35.2 U/L vs 61.3 U/L,P<0.01;5.59 mmol/L vs 6.02mmol/L,P<0.01).结论:基因转染cofilin可在肝细胞中表达并有促细胞分裂活性,而且转染cofilin后的肝细胞抗损伤能力增强.
作者:陈天宇;余元龙;胡泽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总结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1例胸膜间皮瘤均先行CT检查后发现,其中5例行开胸手术,4例行胸膜活检,2例行CT定位下穿刺.结果:11例胸膜间皮瘤中,4例为良性,7例为恶性.位于左侧胸腔7例,右侧胸腔4例;6例为局限型单发胸膜增厚或肿块,其中良性4例,恶性2例.5例为弥漫型,均为恶性.11例中合并胸水6例,1例伴有肺内转移,2例伴有肋骨或胸骨破坏及累及大血管.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无胸水及转移,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作者:叶民;叶彩儿;余苔痕;陈少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男,76岁,因腹泻3 d,言语含糊伴肢体无力3 h入院.患者患2型糖尿病10余年,一直服降糖药,入院前3个月开始服小报刊刊登的广告降糖药,为一种含优降糖的中成药,每次6片,每日2次,入院前3 d腹泻时仍服此药降糖,入院前3 h出现言语含糊伴肢体无力.
作者:刘升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入院顺序单盲法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用炎琥宁治疗,对照组50例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止泻、止吐、退热及脱水纠正时间、总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蓉;赵小芳;陈飞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治疗对肝衰竭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LipoPGE1治疗肝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筛选、评价文献并提取数据,计算Lipo-PGE1治疗和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发生死亡结局的优势比,并对结果作敏感性分析和偏倚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提示Lipo-PGE1组死亡优势比对照组低22%,其OR=0.37,95%CI 0.27~0.50.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对早、中期肝衰竭的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而对晚期肝衰竭病死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结果通过敏感性分析未见结果逆转,偏倚分析提示结果的偏倚较小.结论:Lipo-PGE1能降低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尤其是对早、中期肝衰竭.在临床实践中,为延长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期,常规剂量长疗程治疗为佳选择.
作者:郑明华;杨新军;徐叶进;周祖木;陈永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B-NHL和10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组织中COX-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COX-2在B-NHL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24/4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x2=5.119,P=0.024).COX-2的表达与B-NHL的临床分期和组织病理学等级具有相关性(x2=4.800,P=0.028和x2=9.952,P=0.002).43例B-NHL的平均增殖指数(MPI)为(41.48±5.10)%;COX-2阳性表达组的MPI[(43.35±4.80)%]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37.50±2.90)%],差异具有显著性(t=4.68,P<0.01).COX-2阴性表达患者其5年生存率要高于COX-2阳性表达患者(x2=6.056,P=0.014).Cox模型显示COX-2是一个独立的不良预后指标(P<0.01).结论:B-NHL中COX-2表达上调.COX-2蛋白可以通过促进B淋巴瘤细胞的增殖而在B-NHL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是B-NHL的一个有用预后指标.
作者:杨华强;万楚成;章正华;夏云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型壶腹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常规CT扫描后,后行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不仅能准确确定梗阻的平面,还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部壶腹癌强化的肿块影,对肿块的显示和定性明显优于常规扫描.结论: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符有文;刘文慈;罗泽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保留灌肠与传统服药方法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效果.方法:68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试验组予培菲康2粒,美常安2粒,思密达3 g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保留灌肠,每日1~2次,疗程5 d.对照组予培菲康2粒,美常安2粒,思密达3 g口服,每日3次,疗程5 d.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分析,试验组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9%.观察大便球/杆比例及菌群失调变化,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χ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服药法,并且方法简便易行,与传统服药方法相比,药物直接进入肠道,显效快、用药量小、胃酸破坏少,特别是对危重症及昏迷患者更为适用,为临床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菌群失调开辟一条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华;张怀莉;陈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临床上常对症治疗,并辅以一些营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甘草酸二铵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我们采用该药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静;朱建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本文报道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5年11月泌尿外科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35例,分析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作者:石建国;张大田;李晨光;张春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男,53岁,因左侧胸痛、胸闷2年8个月,加重伴咳嗽、咯痰、痰中带血2个月于2005年11月20日入院.入院前胸部正位X线片检查发现左肺上叶近肺门处肿块影.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未闻及异常.
作者:戴海峰;陈龙邦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误诊的2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误诊原因.结果:在2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无胸痛和胸痛症状、疼痛部位不典型导致误诊各3例,以晕厥、失语、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误诊为急性脑血管意外3例,以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急性左心衰竭和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而误诊各3例,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误诊者3例,多种心脏病并存过于重视原发疾病导致误诊2例.结论:通过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的回顾性分析,可以加强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黄新宇;陈祖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女,21岁,主因发作性全身抽搐1年就诊.1年来患者经常无明显诱因突发全身抽搐,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每次持续2~5 min,发作可自行缓解,患者对发作的过程无法回忆,发作后异常疲惫.
作者:陈志勇;陈善成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脂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用日立7600-1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Beckman Immage测定35例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冠心痛患者、30例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和45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结果:3个疾病组hs-CRP水平及血脂各项(TC、TG、LDL-C)均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与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疾病组HDL-C比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作为一个炎症因子,在预测糖尿病及其并发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紊乱,与hs-CRP联合应用能判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作者:孙芹敏;孙国华;吕璘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上消化道异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滞留在上消化道的各种物体,他们不能被消化,同时又难以通过消化道狭窄部,若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
作者:王卫政;宁经珍;何长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小青龙汤和新利尿合剂与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及新利尿合剂,对照组(29例)仅使用常规治疗观察,分别在第3天和第7天比较两组在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改善情况及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治疗组在短期内纠正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加用小青龙汤和新利尿合剂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能提高疗效,改善心肺功能及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曾勇;吴锦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孕妇分娩年龄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0 815例产妇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情况进行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05年1-9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100例孕产妇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产前保健和分娩的糖代谢正常的孕周相同的孕产妇200例.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年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孕妇分娩年龄的增加,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但年龄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杏端;陈维清;韩轲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