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艳梅;张林杰;李玉云;吴俊英
回顾分析6年来13例双角子宫早期妊娠人工流产的结果,发现双角子宫早孕术前确诊率较低,行人工流产时容易发生空吸、吸宫不全、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探讨其术前诊断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
作者:杨朝;章炜颖;胡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在脊柱骨折中,胸腰椎骨折较多,以T12、L1多.治疗胸腰椎骨折,恢复椎体的高度和椎管容积是关键.我们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楚才;杨新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随着交通、建筑业的发展,胸腰椎骨折患者也随之增多.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方法,它具有内固定力强、固定节段短、复位效果好等优点.要达到良好康复,其术后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至关重要.我院骨科于2002年7月至2006年2月采用此法治疗胸腰椎骨折10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马月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空肠输入袢梗阻的CT表现及意义.方法:我院2002-2005年收治空肠输入袢梗阻患者9例中术前有CT资料的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CT特征及手术发现.结果:CT发现空肠输入袢明显扩张,4.5~6 cm不等,诊断为空肠输入袢梗阻,发现吻合口软组织影2例,腹腔肿瘤复发2例,胆管及胰管扩张2例.手术证实为残胃癌1例,胃癌复发1例,腹腔广泛转移2例,输入袢过长2例.结论:上腹部CT对空肠输入袢梗阻的病因及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戴观荣;罗正益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听觉诱发电位(AEP)分析用于监测病人麻醉术中的意识水平是近年来有关麻醉深度方面研究的焦点.近几年有关中潜伏期诱发电位(MLAEP)的研究尤为突出[1-2].MLAEP的A-Line自动回归模式(ARX)指数(AAI)是一种AEP的自动回归分析模式计算得出的指数[3-5].
作者:陈仲清;陈辉;傅卫军;杨翃;王瑞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漏斗胸矫正手术的护理配合,推广微创在漏斗胸治疗中的优势.方法:经右侧胸腔镜指导,在抬高胸骨下端后穿通胸骨后隧道,进行三点(两肋骨及胸骨)支撑固定.对本院6例患儿手术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手术时间30~50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少(约5~10 mL),术后平均住院3~5 d,早期并发症胸腔残留气体1例,经观察对症处理后自动吸收,无胸腔积液及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个月,支撑钢板无移位,矫形效果显著.结论:胸腔镜下漏斗胸矫正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手术年龄以4~12岁为佳,对称性漏斗胸短期矫正效果可靠.而护士的熟练配合尤为重要,熟悉和了解手术步骤,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和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敏;泮葵芬;蔡潇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迄今由于其缺乏完善的早期诊断方法,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成为妇科恶性肿瘤威胁大的疾病.化疗是治疗卵巢癌的主要辅助手段,其机制主要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但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严重制约了抗肿瘤药物效能的发挥,晚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25%~30%,是卵巢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蒋静;唐良萏;阳志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手术证实为严重腹腔感染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0)和精氨酸治疗组(n=20),精氨酸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左旋精氨酸0.3 g/(kg·d)静脉滴注,连续5 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 d抽取两组静脉血栓测血浆内毒素、血浆D-乳酸水平和血清C反应蛋白,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4 d精氨酸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浆内毒素[(0.27±0.11)EU/Lvs(0.39±0.13)EU/L]、血浆D-乳酸水平[(2.47±0.57)μg/L vs (3.87±0.98)μg/L)]、C反应蛋白水平[(23.12±16.33)mg/L vs (39.30±17.45)mg/L)]、SIRS评分(0.76±0.89 vs 1.41±0.94)均显著减轻(P<0.05);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左旋精氨酸可减轻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维护肠屏障功能.
作者:任永锋;吴承堂;刘晋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下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脑氧供需平衡的变化.方法:选择20例行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病人,分别于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10、30、60 min和关气腹后30 min,抽取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比较不同时点的动脉血pH(apH)、颈内静脉血pH(jv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颈内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jvC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前比较,气腹前apH、jvpH、PjvCO2、SjvO2、PjvO2、CjvO2和Ca-jvDO2等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PaCO2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气腹后各时间段apH、jvpH、PaCO2、PjvO2、PjvCO2、SjvO2、CjvO2和Ca-jvDO2较气腹前有明显变化(P<0.05);其中气腹后30 min及气腹后60 min Ca-jvDO2和jvpH较气腹前显著减少(P<0.01),SjvO2和PjvO2较气腹前显著增加(P<0.01).结论: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对脑氧含量及脑血流无明显影响,而在头低足高截石位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时对于病人的脑氧含量及脑血流有一定影响,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脑血流量明显增加,脑氧供需趋向失衡.
作者:谷志飞;倪剑武;方向宇;黄玉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总结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行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68例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的急诊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术后再出血治疗.结果:68例均获得随访,近期死亡4例,其余64例随访1~7年,死亡10例,余54例疗效满意.结论:急诊手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措施,手术主张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
作者:邹云东;徐汉平;林叶;刁秀莲;陈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20例168手指末节指骨骨折患者用12号针头由远端顺行穿入骨折的末节指骨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5年,112例160指末节指骨骨折愈合,8例8指末节皮肤严重挤压伤缺血坏死截指.结论:12号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手指末节指骨骨折,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取材方便,为治疗末节指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平安;古安武;余松;徐彦钦;成钊敏;彭虎子;匡魏;方楚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前关于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治疗鼻息肉的确切机制还不是很明确,鼻息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有着共同的特征,例如黏膜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浸润,局部产生IgE.近的研究发现,应用GC治疗后鼻息肉组织中白细胞数量减少有几种机制:例如,改变了人类的2种GC受体之间的平衡(glucocorticoid receptors,GRα和GRβ),另一种解释可能是CD4+细胞的抑制作用,组织中抗炎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表达增加也有关系.
作者:刘冰;吴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晶状体后囊破裂,一旦发生后果往往不同,轻者只是圆形裂孔,较大者可能伴有玻璃体脱出,严重者可能会引起晶状体核或核碎块沉人玻璃体内,处理不当会导致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为防止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现对后囊破裂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预防及处理办法.
作者:姚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顺行和逆行输尿管镜联合会师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闭锁的中期结果,评价治疗的中期效果.方法:16例UPJ闭锁患者,在复通出院后6周开始复查,以后定期3~6个月随诊,复查静脉尿路造影(IVU)、B超及肾功能,必要时行核素肾图及输尿管镜检查.结果:16例随诊时间16~61个月,平均48.6个月.8例IVU显示输尿管通畅,原有肾积水有改善,患肾功能有所恢复.5例复查显示UPJ段再狭窄,需进行二次输尿管镜内切扩张及置管术.2例放置记忆金属网状支架者分别于术后7个月及11个月出现闭锁段肉芽组织生长,需进行输尿管镜下切除和钬激光汽化.1例因感染及肾功能恶化于术后16个月行肾切除.结论: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UPJ闭锁创伤小、安全、有效,对于复通后的再狭窄,亦可再次进行内镜下治疗.中期随访结果比较满意,支持该技术作为治疗UPJ闭锁的一线方法.
作者:刘冠炤;钟东亮;单炽昌;雷鸣;李逊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多曲方丝弓技术(MEAW)联合直丝弓矫正器矫治前牙开(耠)的效果.方法:应用MEAW联合直丝弓矫正器对7例严重前牙开(牙合)病例进行矫治,并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经过14~24个月治疗后,7例患者前牙开(牙合)得到矫治,后牙为尖窝交替关系,侧貌明显改善.结论:直丝弓矫治器联合MEAW能有效地治疗严重前牙开(牙合),并能缩短矫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奇;梁斌;谢莉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女,32岁,因右下肢疼痛6个月,加重10 d,于2006年3月15日入院.半年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活动后加剧,休息后缓解.体检:右下肢皮肤无红肿、破溃,无跛行等运动障碍.下腹正中皮肤有一8 cm长的手术切口愈合瘢痕,右腹股沟有一长5 cm的切口愈合瘢痕.
作者:李春光;杨丽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介入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1例胎盘植入患者行右股动脉穿刺,经导管行氨甲蝶呤2.5 mg/kg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明胶海绵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第8天在B超指引下行清宫术,其中部分性植入8例,完全性3例.结果:11例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出血病人平均止血时间(10.0±3.2)min,均成功保留患者子宫,平均住院时间9.5 d,术后随访3个月无明显并发症.结果:介入治疗胎盘植入短时间内达到止血效果,并能够保留患者子宫.
作者:宁华丽;马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接受手术方法治疗的甲亢合并甲状腺癌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亢合并甲状腺癌21例,发病率为13.3%(21/158).其中19例为乳头状癌,发病率为12.0%,滤泡状癌2例,发病率为1.3%.全组病人均出现甲状腺结节.全部21例平均随访5.5年,1例滤泡状癌患者死亡,2例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复发,其中1例转移到肺,其他18例甲状腺癌患者随访无一例死亡及复发.结论:甲亢合并甲状腺癌临床上诊断较困难.对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甲亢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有利于术前、术中确诊及正确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赵臣银;蒋家繁;袁仁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对于严重颅脑损伤并呼吸衰竭及手术后病人,机械通气是维持呼吸和生命的重要治疗措施[1],而该类病人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肺部并发症多,呼吸道分泌物多,故对这类病人在进入ICU行机械通气开始时就要注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其中气路管道的污染检测及更换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预防手段,但现在临床对于气路管道的更换时间各不相同,本研究对每日、每3 d及每周更换1次呼吸机通气管道作对比,以选择佳的更换时机.
作者:姜东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在牙槽突裂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3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42例牙槽突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骨质外露,搔刮冲洗后愈合,其余愈合良好.结论:目前自体髂骨移植仍是治疗牙槽突裂的首选.
作者:田军;杜平功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