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琼;童先宏;刘雨生;金仁桃;骆丽华;周桂香;栾红兵;宋影;郭通航
目的:分析和总结营养支持在老龄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意义.方法:63例老龄胃癌患者在术前1周内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入院时、手术前后分别检测血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与24h尿氮含量.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经营养支持后手术前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入院时明显上升但仍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时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术前下降不明显.本组病例与同期入院55岁以下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老龄胃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蔡郁;林叶;陈扬华;周雄;陈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重症心瓣膜病患者围术期的各种综合治疗经验.方法:行瓣膜置换术的68例病人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17~72岁,平均(42.6±13.3)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6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并大动脉炎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双瓣置换术26例,二尖瓣置换术34例,主动脉置换术7例,三尖瓣置换1例.二次手术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46例,Ⅳ级22例.结果:本组早期死亡2例(3%),低心排综合征20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血液透析1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心功能恢复Ⅰ~Ⅱ级60例,Ⅲ级3例.结论:重症心瓣膜病围手术期需合理的综合治疗,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恰当的手术处理技巧及灵活的综合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李忠民;肖学钧;霍保善;胡旭东;梁爱霞;张武;莫兴环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成人中耳积液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43例261耳中耳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治愈205耳,治愈率78.5%.其中,144耳经单纯鼓膜穿刺抽液治愈,58耳经穿刺治疗无效后改行鼓膜置管后治愈,2耳经耳内镜下鼓室探查术后治愈,1例经乳突根治术后治愈.结论:成人中耳积液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是基本和重要的因素.对成人中耳积液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鼓膜穿刺、鼓膜置管是常用的局部治疗方法.积极治疗鼻、咽原发疾病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耳内镜下鼓室探查术对治疗顽固性成人中耳积液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探索.
作者:邝梓兴;虞幼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通过耳内窥镜下与显微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的比较,评价耳内窥镜下夹层鼓膜成形术是否可行.方法:20例鼓膜穿孔患者在门诊耳内窥镜下行夹层法鼓膜成形术,与既往条件相仿资料齐全住院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3个月鼓膜愈合率、术后6个月语言频率纯音听阈的差异.结果:耳内窥镜下平均手术时间37.6 min,平均出血8.5 mL,穿孔愈合率95%,语言频率平均提高10 dB以上者占94.7%.显微镜下平均手术时间107 min,平均出血35 mL,穿孔愈合率96%,语言频率平均提高10 dB以上者占92%.穿孔愈合率、术后听力恢复两者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使用耳内窥镜行夹层法鼓膜修补法穿孔愈合率、术后听力恢复与显微镜下手术无显著差异,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
作者:陈美珍;冯志谦;马永忠;黄桂球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术后难以脱机及成功救治经验.方法:4例先心脏病患儿,其中病例1,女,11个月,体重6.5 kg,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因重度肺动脉高压,呼吸机支持20 d.病例2,女,5个月,体重5.5 kg,室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右室流出道狭窄,术后因心功能不全,呼吸机支持25 d.病例3,男,7岁,体重12 kg,永存动脉干,术后因重度肺动脉高压、肺炎、呼吸衰竭,呼吸机支持21 d.病例4,男,8岁,体重15 kg,完全房室管畸形、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呼吸机支持23 d.机械通气方式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压力控制通气及双水平通气(bilevel ventilation).结果:4例患儿期间发生多种并发症,如肺动脉高压危象、肺不张、张力性气胸、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源性感染、呼吸衰竭,经积极救治均成功脱离呼吸机.结论: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术后合并肺高压危象、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感染等是术后难以脱机的主要原因,经积极救治后均可成功脱离呼吸机.
作者:唐旭东;刘建;郝嘉;肖颖彬;周凯;吴凡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尽管大多数脾损伤的病人仍需要手术治疗,但有一部分病例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治愈,从而避免了手术.现将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9月间41例外伤性脾损伤非手术治疗的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敬学;陈志敏 刊期: 2007年第14期
自1998年1月至2006年4月本院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9例,应用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陈远;林宇春;邹玉英;左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与瑞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时使用后的麻醉恢复情况.方法:50例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组(P组)与瑞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Ⅰ组),每组25例.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物静脉注射和吸入.记录并比较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名字时间、应答生日时间和麻醉恢复室转出时间.记录并比较围术期不良事件如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或降低超过基础值的20%,气管痉挛,苏醒期间恶心、呕吐、烦躁等的发生率.结果:P组病人停药后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名字时间、应答生日时间均短于Ⅰ组(P<0.05).两组在麻醉恢复室内停留的时间相近(P>0.05).P组烦躁发生例次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病人围术期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瑞芬太尼伍用丙泊酚复合麻醉适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恢复效果好.
作者:李真;崔建修;王志鹏;花柱明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38眼)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4~14个月,2眼复发,复发率为5%.结论: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健聪;沈慧莲;黄燕然;梁玉池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复方创伤药对创伤伤口的治疗作用,比较中药和西药对皮肤创伤的疗效作用,寻求经济便捷而又有效的创伤愈合药,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通过查找比较各种中药的药理及应用,以野菊花20 g,蒲公英30 g,黄柏30 g,三七30 g,地榆30 g,配成一副中药(实验组),建立家兔创伤模型,以伤口愈合面积、愈合率、结痴和病理切片作为指标,与目前常用药磺胺嘧啶银霜(对照组)对照,观察该药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结果:实验组与空白组(涂以碘酒)比较,实验组能明显提高家兔的伤口愈合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伤口愈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促进表皮形成,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加速胶原纤维增生形成瘢痕.结论:该复方中药在创伤愈合中有显著的作用,能促进伤口血管重建,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加速胶原纤维的增生形成瘢痕,防止伤口感染.
作者:林子洪;许环亲;胡婧晔;袁炜嗣;高露莎;袁广明;林明栋;杨惠玲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涉及软骨下骨的关节软骨损伤(全层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将15只5月龄的新西兰兔麻醉,在膝关节内侧髁前中1/3处用钻头钻一直径2 mm,深约4 mm的孔,可见血液向关节腔渗出,于是造成一个涉及软骨下骨的全层关节软骨损伤,分别于2、6、10周3个时间段取标本,用HITACHI(日立)H-500透射电镜观察.结果:2周时修复组织由间充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以及类三角细胞组成,6周时由多角形细胞和类软骨细胞组成,10周时由软骨细胞组成.结论:全层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机制为,修复组织来源于松质骨内的具有多分化潜能的间充质细胞,在关节局部缺氧和高应力的环境下,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软骨细胞,经过类三角细胞、多角形细胞、类软骨细胞再分化为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分泌软骨基质,形成软骨组织.
作者:吴向阳;侯筱魁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采用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9例,无一例手术死亡.结论:经锁孔入路治疗垂体腺瘤,骨窗小,手术时间短,对病人打击小,术后恢复快,是比较好的手术途径.
作者:郑玉远;周毅;胡克奇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侧卧位腹腔镜和后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和后腹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病例各10例,监测气腹前,气腹后10、30、60min呼吸循环指标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各时间点组内比较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值压(Ppeak)较气腹前有明显升高,pH值则相应下降(P<0.05),而且侧卧位腹腔镜组Ppeak明显高于后腹腔镜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影响,术中需加强监测和管理.
作者:赵年章;杨帝宽;周少宇;冯钢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传统输卵管再通术中在输卵管吻合时多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持续冲注法,直到吻合结束为止,但术后吻合处炎性水肿、粘连存在,影响患者今后的生育过程,易发生宫外孕、受孕困难等.我院尝试将术尔泰替代低右组合液应用于输卵管再通术中,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内受孕,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娜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我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64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采用胸膜剥脱术47例,胸廓改型术8例,胸膜肺切除术5例,胸腔病灶清除术4例.术后脓腔全部消灭,脓胸全部治愈,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家杰;江涛;李志强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索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重建前颅底缺损.方法:采用单蒂或双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瓣重建前颅底缺损.结果:1997-2005年采用该方法共治疗26例患者,2例出现术后高热,经对症处理体温恢复正常,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其中2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8年,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颅内感染及皮瓣坏死,效果满意.结论:该瓣为目前修复前颅底缺损理想方法,不仅提供了颅底骨性支架,而且满意封闭颅腔,避免了各种并发症发生.
作者:吕扬成;吴宇平;刘劲松;王光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孕母血清标记物指标检测,检出唐氏综合征(DS)患儿及其他异常胎儿,减少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方法:应用时间分辨法荧光免疫检测技术对1 315例孕9~20周孕妇外周血AFP、f-β-HCG、uE3、PAPP-A进行二联或三联检测,检测结果应用软件计算出21-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18-三体综合征等三种先天性缺陷的风险率,高风险孕妇建议行B超、羊水或脐带血培养进行产前诊断,产后随访.结果:产前筛查1 315例孕妇,筛查出高危孕妇58人,阳性率4.4%,其中21-三体唐氏高风险48例,18-三体高风险1例,神经管畸形高风险9例.高危孕妇行羊水培养23人,发现异常核型3例.结论:孕早期生化二联、孕中期生化三联指标的联合筛查是产前筛查异常胎儿的有效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琳;冯素娥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适应证、手术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6例患者中,95%患者(81/85)鼻塞完全缓解,一般在术后2周左右,88%患者(15/17)头痛缓解,92%患者(13/14)鼻出血症状消失,内镜复查鼻中隔居中位,无穿孔,无中隔血肿、脓肿等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关国能;何广明;方朝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电烧伤后广泛气管缺损的外科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带膜网状记忆金属支架植入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电烧伤后广泛气管缺损.结果:应用带膜网状记忆金属支架植入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电烧伤后广泛气管缺损并随访2年,记忆金属支架内未见肉芽组织生长.呼吸、排痰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带膜网状记忆金属支架植入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是修复广泛气管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作者:卢青军;陈宝元;胡安军;李兆顺;闫永宏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介绍应用管状吻合器行结肠造口术的方法以及观察护理.方法:对12例患者应用端端吻合器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术后密切观察护理.结果:12例患者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造口恢复良好,无出血、感染、坏死等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应用管状吻合器行结肠造口术可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易于观察护理,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玲玲;袁艺;卢春娇;刘海鹰 刊期: 200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