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组织蛋白酶D、c-erbB-2、P53、P16、nm2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米贤军;杨接辉;李政;钟守军;段立锋;杨枚

关键词:乳腺肿瘤, 组织蛋白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C-erbB-2, P53, p16, nm23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蛋白酶D(Cath-D)、c-erbB-2、P53、P16、nm23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乳腺癌Cath-D、c-erbB-2、P53、P16、nm2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ath-D、c-erbB-2、P53、P16、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5%、60%、47%、58%.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ath-D、c-erbB-2、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1),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16、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P<0.01).结论:Cath-D、c-erbB-2、P53的高表达与P16、nm23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促进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以上生物学指标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预后评价和治疗的正确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及畸形精子症体外受精方式的探讨

    目的:为体外成熟卵母细胞(IVM)及重度畸形精子症选择有效、安全、经济的受精方式.方法:一组为拟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改为IVM的患者,另一组为重度畸形精子症患者(改良巴氏染色正常形态精子<5%,密度>20×106/mL,a+b级精子≥50%).如患者获未成熟卵母细胞数≥15,选择其1/3卵母细胞行常规IVF方式受精,余2/3卵母细胞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方式受精.比较同一患者同一周期不同受精方式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结果:两种受精方式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无明显差异,两组中共有4例临床妊娠.结论:(1)为防止超排卵发生的卵巢过度刺激而由常规IVF改为IVM时,若男方精液质量和形态均正常,可以选择常规IVF方式受精.(2)重度畸形精子症者若精液质量正常,亦可选择常规IVF方式受精.

    作者:杨琼;童先宏;刘雨生;金仁桃;骆丽华;周桂香;栾红兵;宋影;郭通航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结肠癌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改变

    目的:通过研究结肠癌患者骨密度和有关骨矿物质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结肠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EXA)对45例结肠癌患者进行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测定,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Ca)、血磷(P)、血镁(Mg)、白蛋白(ALB)等生化指标,并与45例同年龄对照组比较.结果:结肠癌组的BMD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Ca、P、Mg、ALB也显著降低(P<0.01或P<0.05),ALP无显著变化.行化疗患者与未行化疗患者相比,BMD值也显著降低(P<0.05),但Ca、P、Mg、ALP、ALB无显著变化.结论:结肠癌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为骨吸收增高,导致骨量丢失,引起骨质疏松症.原因可能与结肠癌患者营养物质代谢失衡、手术、年龄及化疗等因素有关.

    作者:贺雪华;邹德环;朱旭生;余立群;李镜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异位妊娠经腹超声及经阴道超声的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异位妊娠经腹超声及经阴道超声的结果.方法:对9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做经腹超声(TAS)和经阴道超声(TVS)检查,比较二者对异位妊娠发生部位、回声情况及彩色多普勒(CDFI)的显示情况.结果:TVS可清晰显示宫外孕患者的官旁包块,检出率为91.1%,明显高于TAS.结论:TVS检查能及时准确诊断异位妊娠,为指导临床医生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美梅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方法治疗严重肺部感染

    目的:观察对严重肺部感染患者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严重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及对照组,灌洗组26例,对照组26例,均在全身应用抗茵药物及祛痰药的基础上,灌洗组在实时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下进行床旁经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对照组常规吸痰.分析比较两组血气分析的变化、体温、白细胞数量及肺部X线表现变化以评价肺部感染控制情况.结果: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后较治疗前PaO2明显提高,治疗后相同时间点PaO2灌洗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灌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洗组显效13例,好转10例,有效率为88%;对照组显效8例,好转9例,有效率为65%,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无气胸及严重气道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治疗严重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邓海燕;方智野;王健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按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巡回护士于手术前1 d进行术前访视、术日晨到病房迎接患者、入室后给患者戴上耳机欣赏选定的音乐30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与术前焦虑程度、心率及血压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心率和血压较对照组更稳定.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前焦虑,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黄小红;谢小玲;祝妍华;洪华;亓华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严重并发症的预防研究

    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严重并发症的易发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患者95例,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明确供血血管,在支气管动脉干或支气管动脉分支内超选择插管下灌注栓塞.栓塞物质为明胶海绵、丝线、红霉素、10%氯化钠、.结果:支气管动脉栓塞后,脊髓损伤2.1%(2/95),异位栓塞3.2%(3/95),肺动脉栓塞1.1%(1/95),肋间动脉缺血4.2%(4/95).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严重并发症是可预防的,明胶海绵、丝线是相对安全的栓塞物质,同轴微导管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插管技术值得推广.

    作者:曹国文;李树南;郭立新;邬书本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孕早中期1315例母血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实验分析

    目的:通过对孕母血清标记物指标检测,检出唐氏综合征(DS)患儿及其他异常胎儿,减少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方法:应用时间分辨法荧光免疫检测技术对1 315例孕9~20周孕妇外周血AFP、f-β-HCG、uE3、PAPP-A进行二联或三联检测,检测结果应用软件计算出21-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18-三体综合征等三种先天性缺陷的风险率,高风险孕妇建议行B超、羊水或脐带血培养进行产前诊断,产后随访.结果:产前筛查1 315例孕妇,筛查出高危孕妇58人,阳性率4.4%,其中21-三体唐氏高风险48例,18-三体高风险1例,神经管畸形高风险9例.高危孕妇行羊水培养23人,发现异常核型3例.结论:孕早期生化二联、孕中期生化三联指标的联合筛查是产前筛查异常胎儿的有效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琳;冯素娥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感觉传入神经与胃肠黏膜保护

    作为营养通道,人体胃肠道主要具有两大功能:一方面它摄取并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水分,排出无用物质;另一方面它能识别有害食物成分、抗原和致病原,并能中和、降解它们,或通过腹泻、呕吐的方式将其排出体外.这一切都需要胃肠道能够对其功能状态和内容物成分进行准确的分析,并通过感觉神经向大脑中枢神经系统(CNS)和肠神经系统(ENS)快速传递信息以便作出恰当的反应,从而维持胃肠道稳态,感觉传入神经在其过程中起着脑-肠信息交流的作用.本文就感觉神经在胃肠道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李成龙;屠伟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耳内窥镜下与显微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比较

    目的:通过耳内窥镜下与显微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的比较,评价耳内窥镜下夹层鼓膜成形术是否可行.方法:20例鼓膜穿孔患者在门诊耳内窥镜下行夹层法鼓膜成形术,与既往条件相仿资料齐全住院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3个月鼓膜愈合率、术后6个月语言频率纯音听阈的差异.结果:耳内窥镜下平均手术时间37.6 min,平均出血8.5 mL,穿孔愈合率95%,语言频率平均提高10 dB以上者占94.7%.显微镜下平均手术时间107 min,平均出血35 mL,穿孔愈合率96%,语言频率平均提高10 dB以上者占92%.穿孔愈合率、术后听力恢复两者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使用耳内窥镜行夹层法鼓膜修补法穿孔愈合率、术后听力恢复与显微镜下手术无显著差异,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

    作者:陈美珍;冯志谦;马永忠;黄桂球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宫颈癌术后导致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子宫广泛性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导致尿潴留的原因和护理.方法:对83例我科实行次广泛子宫切除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人术后尿潴留进行分析.结果:尿潴留与术前放化疗情况、手术范围等有关.结论: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次广泛子宫切除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人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潘丽玲;廖兵飞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采用相差显微镜测量细胞大小,测定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TSN能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细胞增大,使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的显著降低(P<0.05)、心肌细胞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其效果与Ang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valsartan)相似.结论:TSN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可能与其同时抑制了心肌细胞的凋亡有关.

    作者:周玮;梁黔生;冯俊;郑智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2例报告

    目的:通过回顾我科2例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例1于入院后第2天行T8全椎板椎管内血肿清除术.例2入院后急行C3~7单开门+T1、2全椎板切除+血肿清除术.结果:例1术后次日疼痛症状明显消退,复查胸椎MR见血肿已清除.例2术后第3天出现排痰困难,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1周后脱离呼吸机.结论:影响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预后的主要因素是从发病到手术减压之间的时间间隔.术前快速确诊以及尽可能缩短手术与发病时间之间的间隔十分重要.

    作者:廖穗祥;王善琛;夏虹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未婚妇女人工流产术焦虑患者的心语疏通

    目的:对未婚妇女人工流产术焦虑患者进行心语疏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将125例未婚人工流产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焦虑的心语疏通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心理护理.采用SAS测评表法评估两组术前、术后焦虑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心理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访视和术后人性化关怀能降低患者焦虑.医护人员应提高访视质量及关爱程度,满足患者合理的心理需要.

    作者:崔美兰;黄雅文;黄桂华;林梅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脑血流变化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亚低温治疗.治疗过程中应用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及应用颅内压监护仪监测颅内压.结果:治疗组中与脑血流动力学有关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在亚低温治疗5 d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第3天后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能够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紊乱,降低颅内压,其机制可能与舒张脑血管有关.

    作者:蔡菊芳;史志东;魏建功;董功航;刘道斌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颅内动脉瘤术中颅底大动脉或载瘤动脉破裂时的外科处理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或是颅底大动脉意外损伤、时的不同处理方法.方法:介绍4例颅内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或是颅底大动脉的意外损伤时分别采用电凝、部分夹闭和阻断联合搭桥术等不同的处理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损伤经永久阻断后联合颅外-颅内架桥术者死于术后早期急性大面积脑梗死,1例经电凝处理和2例经适形动脉瘤夹行漏口封闭者预后良好(术中均使用临时阻断),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在无预处理的情况下,对颅内大动脉意外损伤时尽量采用耗时短的处理方法明显优于耗时长者,即追求简便适效,而不是耗时完美.

    作者:胡深;Juha H;杨佳勇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额肌帽状腱膜颅骨瓣修复前颅底术后缺损26例

    目的:探索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重建前颅底缺损.方法:采用单蒂或双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瓣重建前颅底缺损.结果:1997-2005年采用该方法共治疗26例患者,2例出现术后高热,经对症处理体温恢复正常,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其中2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8年,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颅内感染及皮瓣坏死,效果满意.结论:该瓣为目前修复前颅底缺损理想方法,不仅提供了颅底骨性支架,而且满意封闭颅腔,避免了各种并发症发生.

    作者:吕扬成;吴宇平;刘劲松;王光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应用生物共振技术对过敏性紫癜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

    我院于2005年3月引进德国产百康2000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治疗仪,至2006年12月,对32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现作阶段性报告如下.

    作者:颜信芬;朱培华;杨巧巧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头位妊娠脐带绕颈5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头位妊娠脐带绕颈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及胎儿窘迫时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方法:对590例头位妊娠脐带绕颈者及780例胎儿脐带无绕颈者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对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分娩胎儿窘迫时阴道顺产、产钳助产和急诊剖宫产3种分娩方式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胎儿脐带绕颈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胎儿脐带无绕颈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阴道试产中阴道顺产率71.9%.头位分娩脐带绕颈胎儿窘迫时,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急诊剖宫产组低,急诊剖宫产组与阴道顺产组、急诊剖宫产组与产钳助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阴道顺产组与产钳助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可引起胎儿窘迫,但对无产科剖宫产指征头位妊娠脐带绕颈的产妇可给予阴道试产机会,当出现胎儿窘迫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极为重要,原则上应使胎儿尽快脱离母体,不宜强行阴道助产.

    作者:陈文殊;徐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应用管状吻合器行低位结肠造口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介绍应用管状吻合器行结肠造口术的方法以及观察护理.方法:对12例患者应用端端吻合器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术后密切观察护理.结果:12例患者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造口恢复良好,无出血、感染、坏死等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应用管状吻合器行结肠造口术可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易于观察护理,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玲玲;袁艺;卢春娇;刘海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乳腺癌组织蛋白酶D、c-erbB-2、P53、P16、nm2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蛋白酶D(Cath-D)、c-erbB-2、P53、P16、nm23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乳腺癌Cath-D、c-erbB-2、P53、P16、nm2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ath-D、c-erbB-2、P53、P16、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5%、60%、47%、58%.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ath-D、c-erbB-2、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1),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16、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P<0.01).结论:Cath-D、c-erbB-2、P53的高表达与P16、nm23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促进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以上生物学指标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预后评价和治疗的正确性.

    作者:米贤军;杨接辉;李政;钟守军;段立锋;杨枚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