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脑血流变化

蔡菊芳;史志东;魏建功;董功航;刘道斌

关键词:颅脑损伤, 颅内压, 脑血流动力学, 亚低温
摘要: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亚低温治疗.治疗过程中应用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及应用颅内压监护仪监测颅内压.结果:治疗组中与脑血流动力学有关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在亚低温治疗5 d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第3天后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能够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紊乱,降低颅内压,其机制可能与舒张脑血管有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微创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38例

    目的:介绍采取微创技术治疗肱骨骨折的方法、疗效与优点.方法:应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技术,利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38例,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4~20个月,平均8.5个月.38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无一例并发术后桡神经损伤.肩关节功能评价,优35例,良3例.结论:经皮微创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易愈合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肱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闭合复位顺行(逆行)插钉或结合小切口应用,可简化手术,且安全有效,避免术中损伤桡神经.

    作者:蔡祖祥;白龙;谢振宇;陈亮清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按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巡回护士于手术前1 d进行术前访视、术日晨到病房迎接患者、入室后给患者戴上耳机欣赏选定的音乐30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与术前焦虑程度、心率及血压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心率和血压较对照组更稳定.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前焦虑,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黄小红;谢小玲;祝妍华;洪华;亓华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泛发性带状疱疹1例的护理

    带状疱疹是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的集簇性疱疹和伴有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我院于2006年10月收治了1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术9个月后泛发带状疱疹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梁红玲;林丽霞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应用镍钛器械ProTaper一次性根管治疗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镍钛机动器械ProTaper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中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0颗根尖周病变暗影范围在5 mm以内的慢性根尖周炎磨牙分为两组,分别为ProTaper镍钛根管锉机动预备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一次完成组(试验组),K型不锈钢根管锉手动预备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一次完成组(时照组),评价ProTaper机动预备与K型不锈钢根管锉手动预备对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的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试验组术后3 d疼痛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的疼痛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根管治疗远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镍钛机动器械ProTaper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中行一次根管治疗中的远期疗效与K-file器械相当,但具有省时高效的优点,并能减少术后疼痛反应.

    作者:罗荣;周少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小开窗减压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2-2006年间60岁以上老年性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共46例,所有患者术前明确神经根受压节段,采用椎板小开窗减压手术治疗.其中合并高血压痛28例,冠心病19例,心律失常5例,糖尿病17例.结果:术中无一例死亡,无神经损伤,随访2个月~4年.手术优良率87%.结论:采用小开窗减压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既可取得预期效果,又能大限度保留患者腰椎稳定结构,减轻患者绝大部分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杨伟毅;张葆青;许少健;郭达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膀胱结石并发或继发膀胱鳞状细胞癌9例

    膀胱鳞状细胞癌(SCC)约占膀胱肿瘤的2%,预后极差.我院从1989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了9例膀胱结石并发或继发SCC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沈明顺;刘军;苏江浩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外伤性脾损伤非手术治疗体会

    尽管大多数脾损伤的病人仍需要手术治疗,但有一部分病例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治愈,从而避免了手术.现将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9月间41例外伤性脾损伤非手术治疗的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敬学;陈志敏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腺苷和芬太尼预处理减轻急性失血性休克兔心肌损伤

    目的:观察腺苷和芬太尼预处理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家兔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腺苷预处理组(A组)和芬太尼预处理组(F组).按Wigger's改良法制作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放血前15 min各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腺苷(1.5 mg/kg)和芬太尼(25 μg/kg).放血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约40mmHg.持续监测MAP、左室压(LVP)、左室收缩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下降速率(-dp/dtmin).放血前、放血后60 min和90 min抽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浓度,实验结束时取心尖部组织行电镜检查.结果:各组放血后MAP、LVP、+dp/dtmax和-dp/dtmin均明显下降,但A组和F组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cTn-Ⅰ在放血后60 min和90 min与放血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A组和F组增高程度低于C组(P<0.01),A组和F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镜检查发现A组和F组心肌损伤较C组减轻.结论:腺苷和芬太尼预处理均能减轻家兔急性失血性休克后的心肌损伤.

    作者:刘晓峰;柴伟;杨永慧;于代华;彭德民;赵晖;姚立农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心房9例报告

    目的:总结9例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引流入左心房的外科治疗,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9例PLSVC引流入左房的病人,8例在术中确诊,1例术后确诊,均在术中或术后再次开胸结扎引流入左心房的PLSVC.9例病人中男4例,女5例,均在进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过程中确诊并获得治疗.结果:9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随访(11.3±8.4)个月,随访期间情况良好.结论:PLSVC引流入左心房在手术中应予处理,多数病人可用简单的结扎方法治疗,但如左、右上腔静脉间无交通时则应将PLSVC血液设法引流至右心房.

    作者:姬尚义;王志伟;杨建安;陈长春;谭敏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依据脑室内积血的量及其形态、形状、病情与原发病,选择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清除积血.结果: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86例,出院73例,死亡13例(15%);58例随访6个月~7年,日常生活能力(ADL)Ⅰ20例(34%),ADLⅡ22例(38%),ADLⅢ8例(14%),ADLⅣ5例(9%),ADLⅤ 3例(5%).结论: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术能大限度地清除血肿(出血),避免和(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建文;陈锦辉;邓旭华;周承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髋关节假体置换翻修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目的:分析近年笔者处理的15例髋关节假体置换失败的原因,为翻修术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对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需行翻修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并通过采用相应的方法(翻修术)处理评估这些策略的可行性.结果:15例髋关节假体失败原因归为两大类,一类为医源性,其中包括手术安装不妥致不可复位性脱位3例、顽固性脱位2例;假体选择不当致假体松动、下沉以及髋臼严重磨损4例.另一类为非医源性,其中包括术后感染2例,骨质疏松性假体松动2例,术后患髋意外骨折致假体折断1例,难耐性髋痛1例.应对措施及疗效,以原假体(全髋)翻修6例,近期疗效优5例;更换假体(包括全髋、半髋更换全髋)9例,近期疗效优7例.结论:髋关节假体置换失败多是医源性因素导致,早期以原全髋假体翻修与后期的更换假体翻修在近期疗效上无明显的差别.

    作者:王光耀;吴恒烜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置入过滤器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下腔静脉滤过器植入术加静脉溶栓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5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相应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5例患者通过治疗有效地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有效的护理能保证介入性溶栓治疗的疗效.

    作者:蒋周凌;康慧鑫;黄红莲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心肾联合移植中去甲肾上腺素对移植肾的影响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在心肾联合移植中对移植肾的影响.方法:对1例接受同期心肾联合移植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应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观察对血压及移植肾的影响.结果: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原位心脏移植,待血液动力稳定后,再行肾移植.术中持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0.15~0.2 μg/(kg·min),开放循环时血压提高至120/80 mmHg,中心静脉压18 cmH2O.移植肾充盈良好,红润,立即泌尿.术后持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0.05~0.15 μg/(kg·min),血压控制在100~120/60~80 mmHg,中心静脉压维持在15~18 cmH2O.为了循环稳定,并使用多巴胺及硝普钠或立萁丁等血管活性药物.患者术后第3天肌酐恢复正常.术后第6天停用去甲肾上腺素.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查显示移植肾血流灌注良好,移植心功能正常.结论: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在心肾联合移植中能明显提高血压,增加移植肾血流灌注,对移植肾的恢复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邓德成;王得坤;龚朝阳;姜海民;冯春在;李志坚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AO跟骨解剖钢板与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0例

    目的:探讨AO跟骨解剖钢板与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AO跟骨解剖钢板与植骨术治疗的20例24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足出现皮缘坏死,1足切口有渗液,1足行走时明显疼痛,并发症发生率17%,优良率79%.结论:AO跟骨解剖钢板与跟骨外侧面的解剖形态吻合,疗效确切.植骨能避免内固定操作过程中骨折复位后的再移位,简化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保护皮肤,尽量解剖复位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作者:高梁斌;袁正兵;李健;张亮;谢清华;付敏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增殖及MEK/ERK、MKP-1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增殖及MEK1/2、ERK1/2及MKP-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bFG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沉淀法纯化蛋白并ERK试剂盒测定ERK活性;免疫印迹法测定p-MEK1/2、p-ERK1/2及MKP-1表达.结果:MTT实验显示bFGF明显增强ACC-2细胞增殖,免疫沉淀法显示bFGF上调ERK活性,免疫印迹法显示bFGF明显增强p-MEK1/2、p-ERK1/2表达及抑制MKP-1表达.结论:bFGF可促进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增殖,其途径与上调ERK活性、激活MEK/ERK通路、抑制MKP-1表达有关.

    作者:丁蕾;朱声荣;汤国雄;向国林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头位妊娠脐带绕颈5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头位妊娠脐带绕颈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及胎儿窘迫时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方法:对590例头位妊娠脐带绕颈者及780例胎儿脐带无绕颈者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对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分娩胎儿窘迫时阴道顺产、产钳助产和急诊剖宫产3种分娩方式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胎儿脐带绕颈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胎儿脐带无绕颈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阴道试产中阴道顺产率71.9%.头位分娩脐带绕颈胎儿窘迫时,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急诊剖宫产组低,急诊剖宫产组与阴道顺产组、急诊剖宫产组与产钳助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阴道顺产组与产钳助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可引起胎儿窘迫,但对无产科剖宫产指征头位妊娠脐带绕颈的产妇可给予阴道试产机会,当出现胎儿窘迫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极为重要,原则上应使胎儿尽快脱离母体,不宜强行阴道助产.

    作者:陈文殊;徐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颅内动脉瘤术中颅底大动脉或载瘤动脉破裂时的外科处理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或是颅底大动脉意外损伤、时的不同处理方法.方法:介绍4例颅内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或是颅底大动脉的意外损伤时分别采用电凝、部分夹闭和阻断联合搭桥术等不同的处理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损伤经永久阻断后联合颅外-颅内架桥术者死于术后早期急性大面积脑梗死,1例经电凝处理和2例经适形动脉瘤夹行漏口封闭者预后良好(术中均使用临时阻断),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在无预处理的情况下,对颅内大动脉意外损伤时尽量采用耗时短的处理方法明显优于耗时长者,即追求简便适效,而不是耗时完美.

    作者:胡深;Juha H;杨佳勇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小儿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分流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小儿非体外循环下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分流术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119例小儿行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分流术,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复合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结果:全组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SpO2(89.84±4.75)%,Psvc(19.44±3.85)mmHg,Pivc(9.60±2.12)mmHg.结论:适当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有助手术顺利进行,改善预后.

    作者:宋兴荣;梁杰贤;王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数字化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成像在低张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化胃肠机的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成像技术在行低张静脉肾盂造影(I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菲利普DuoDiagost型数字化胃肠机对100例病人进行低张IVP,利用胃肠机的透视功能采用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摄像并通过激光照相机打印成像与随机抽取的100例传统的腹部加压法非数字化IVP比较.结果:数字成像动态观察、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摄影IVP,肾实质、肾盂肾盏、输尿管显影达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数字化胃肠机的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成像技术行低张IVP在泌尿系统病变的显示率明显优于其他IVP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吴有兴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耳内窥镜下与显微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比较

    目的:通过耳内窥镜下与显微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的比较,评价耳内窥镜下夹层鼓膜成形术是否可行.方法:20例鼓膜穿孔患者在门诊耳内窥镜下行夹层法鼓膜成形术,与既往条件相仿资料齐全住院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3个月鼓膜愈合率、术后6个月语言频率纯音听阈的差异.结果:耳内窥镜下平均手术时间37.6 min,平均出血8.5 mL,穿孔愈合率95%,语言频率平均提高10 dB以上者占94.7%.显微镜下平均手术时间107 min,平均出血35 mL,穿孔愈合率96%,语言频率平均提高10 dB以上者占92%.穿孔愈合率、术后听力恢复两者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使用耳内窥镜行夹层法鼓膜修补法穿孔愈合率、术后听力恢复与显微镜下手术无显著差异,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

    作者:陈美珍;冯志谦;马永忠;黄桂球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