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心房9例报告

姬尚义;王志伟;杨建安;陈长春;谭敏

关键词:畸形, 腔静脉, 上, 外科手术, 引流左心房
摘要:目的:总结9例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引流入左心房的外科治疗,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9例PLSVC引流入左房的病人,8例在术中确诊,1例术后确诊,均在术中或术后再次开胸结扎引流入左心房的PLSVC.9例病人中男4例,女5例,均在进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过程中确诊并获得治疗.结果:9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随访(11.3±8.4)个月,随访期间情况良好.结论:PLSVC引流入左心房在手术中应予处理,多数病人可用简单的结扎方法治疗,但如左、右上腔静脉间无交通时则应将PLSVC血液设法引流至右心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38眼)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4~14个月,2眼复发,复发率为5%.结论: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健聪;沈慧莲;黄燕然;梁玉池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泡性中鼻甲CT扫描表现与临床分型治疗的关系

    目的:探讨泡性中鼻甲CT扫描表现与临床分型治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5月至2005年5月CT诊断为泡性中鼻甲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泡性中鼻甲CT扫描的大小和累及部位,将泡性中鼻甲分为三型,其中Ⅰ型8例,Ⅱ型22例(其中Ⅱa 13例,Ⅱb9例),Ⅲ型30例.Ⅰ型与Ⅱa型鼻内镜下行中鼻甲外侧切除、中鼻甲横切除及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20例,好转1例.Ⅱb与Ⅲ型未予任何处理.结论:泡性中鼻甲是一种常见的解剖变异,其与鼻窦炎的发生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否需要手术处理,关键取决于它的大小和部位以及其促使鼻道-窦口复合体狭窄的程度.

    作者:林蔚达;刘志华;蒋姨燕;何良如;叶乐健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感觉传入神经与胃肠黏膜保护

    作为营养通道,人体胃肠道主要具有两大功能:一方面它摄取并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水分,排出无用物质;另一方面它能识别有害食物成分、抗原和致病原,并能中和、降解它们,或通过腹泻、呕吐的方式将其排出体外.这一切都需要胃肠道能够对其功能状态和内容物成分进行准确的分析,并通过感觉神经向大脑中枢神经系统(CNS)和肠神经系统(ENS)快速传递信息以便作出恰当的反应,从而维持胃肠道稳态,感觉传入神经在其过程中起着脑-肠信息交流的作用.本文就感觉神经在胃肠道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李成龙;屠伟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眼科门诊常见的一种眼表疾病[1],系外界刺激因素如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风沙等作用于结膜下的胶原纤维,使之变性,损伤角膜前弹力层,继发上皮变性,结缔组织增生,长入变性的角膜而形成,因形似昆虫翅膀而得名[2].它多发生于内外眦部角膜缘,轻者影响容貌,引起眼涩等刺激症状,累及瞳孔区时可以严重影响视力,严重的可引起睑球粘连、结膜穹窿部变窄、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并发症.

    作者:于松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及畸形精子症体外受精方式的探讨

    目的:为体外成熟卵母细胞(IVM)及重度畸形精子症选择有效、安全、经济的受精方式.方法:一组为拟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改为IVM的患者,另一组为重度畸形精子症患者(改良巴氏染色正常形态精子<5%,密度>20×106/mL,a+b级精子≥50%).如患者获未成熟卵母细胞数≥15,选择其1/3卵母细胞行常规IVF方式受精,余2/3卵母细胞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方式受精.比较同一患者同一周期不同受精方式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结果:两种受精方式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无明显差异,两组中共有4例临床妊娠.结论:(1)为防止超排卵发生的卵巢过度刺激而由常规IVF改为IVM时,若男方精液质量和形态均正常,可以选择常规IVF方式受精.(2)重度畸形精子症者若精液质量正常,亦可选择常规IVF方式受精.

    作者:杨琼;童先宏;刘雨生;金仁桃;骆丽华;周桂香;栾红兵;宋影;郭通航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应用生物共振技术对过敏性紫癜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

    我院于2005年3月引进德国产百康2000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治疗仪,至2006年12月,对32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现作阶段性报告如下.

    作者:颜信芬;朱培华;杨巧巧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膀胱结石并发或继发膀胱鳞状细胞癌9例

    膀胱鳞状细胞癌(SCC)约占膀胱肿瘤的2%,预后极差.我院从1989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了9例膀胱结石并发或继发SCC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沈明顺;刘军;苏江浩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复方中药促进家兔皮肤创伤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创伤药对创伤伤口的治疗作用,比较中药和西药对皮肤创伤的疗效作用,寻求经济便捷而又有效的创伤愈合药,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通过查找比较各种中药的药理及应用,以野菊花20 g,蒲公英30 g,黄柏30 g,三七30 g,地榆30 g,配成一副中药(实验组),建立家兔创伤模型,以伤口愈合面积、愈合率、结痴和病理切片作为指标,与目前常用药磺胺嘧啶银霜(对照组)对照,观察该药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结果:实验组与空白组(涂以碘酒)比较,实验组能明显提高家兔的伤口愈合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伤口愈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促进表皮形成,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加速胶原纤维增生形成瘢痕.结论:该复方中药在创伤愈合中有显著的作用,能促进伤口血管重建,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加速胶原纤维的增生形成瘢痕,防止伤口感染.

    作者:林子洪;许环亲;胡婧晔;袁炜嗣;高露莎;袁广明;林明栋;杨惠玲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结肠癌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改变

    目的:通过研究结肠癌患者骨密度和有关骨矿物质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结肠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EXA)对45例结肠癌患者进行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测定,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Ca)、血磷(P)、血镁(Mg)、白蛋白(ALB)等生化指标,并与45例同年龄对照组比较.结果:结肠癌组的BMD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Ca、P、Mg、ALB也显著降低(P<0.01或P<0.05),ALP无显著变化.行化疗患者与未行化疗患者相比,BMD值也显著降低(P<0.05),但Ca、P、Mg、ALP、ALB无显著变化.结论:结肠癌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为骨吸收增高,导致骨量丢失,引起骨质疏松症.原因可能与结肠癌患者营养物质代谢失衡、手术、年龄及化疗等因素有关.

    作者:贺雪华;邹德环;朱旭生;余立群;李镜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髋关节假体置换翻修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目的:分析近年笔者处理的15例髋关节假体置换失败的原因,为翻修术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对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需行翻修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并通过采用相应的方法(翻修术)处理评估这些策略的可行性.结果:15例髋关节假体失败原因归为两大类,一类为医源性,其中包括手术安装不妥致不可复位性脱位3例、顽固性脱位2例;假体选择不当致假体松动、下沉以及髋臼严重磨损4例.另一类为非医源性,其中包括术后感染2例,骨质疏松性假体松动2例,术后患髋意外骨折致假体折断1例,难耐性髋痛1例.应对措施及疗效,以原假体(全髋)翻修6例,近期疗效优5例;更换假体(包括全髋、半髋更换全髋)9例,近期疗效优7例.结论:髋关节假体置换失败多是医源性因素导致,早期以原全髋假体翻修与后期的更换假体翻修在近期疗效上无明显的差别.

    作者:王光耀;吴恒烜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4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采用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9例,无一例手术死亡.结论:经锁孔入路治疗垂体腺瘤,骨窗小,手术时间短,对病人打击小,术后恢复快,是比较好的手术途径.

    作者:郑玉远;周毅;胡克奇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侧卧位腹腔镜和后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目的:观察侧卧位腹腔镜和后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和后腹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病例各10例,监测气腹前,气腹后10、30、60min呼吸循环指标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各时间点组内比较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值压(Ppeak)较气腹前有明显升高,pH值则相应下降(P<0.05),而且侧卧位腹腔镜组Ppeak明显高于后腹腔镜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影响,术中需加强监测和管理.

    作者:赵年章;杨帝宽;周少宇;冯钢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髋关节畸形的关节置换

    目的: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化脓性关节炎后遗髋关节畸形的临床经验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18例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髋关节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术前准备、术中的操作技巧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5~36个月,平均24.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无伤口及关节内感染发生,无术后坐骨神经损伤、股骨骨折、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髋关节疼痛消失,患者双下肢长度相等,跛行消失.术后Harris评分72~86分,平均76.8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髋关节畸形的较好方法,术后能够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作者:吕波;王跃;唐六一;杨晓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方法治疗严重肺部感染

    目的:观察对严重肺部感染患者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严重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及对照组,灌洗组26例,对照组26例,均在全身应用抗茵药物及祛痰药的基础上,灌洗组在实时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下进行床旁经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对照组常规吸痰.分析比较两组血气分析的变化、体温、白细胞数量及肺部X线表现变化以评价肺部感染控制情况.结果: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后较治疗前PaO2明显提高,治疗后相同时间点PaO2灌洗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灌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洗组显效13例,好转10例,有效率为88%;对照组显效8例,好转9例,有效率为65%,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无气胸及严重气道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治疗严重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邓海燕;方智野;王健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术、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56例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术结合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颅咽管瘤患者行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术结合32P内放疗治疗,观察其视力、内分泌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并发症少.结论: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术结合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临床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隋立森;韩富;姜晓丹;许建平;谢绍盈;张志强;龙新兵;张泽舜;黄涛;罗小川;谭齐家;沈有碧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罗派卡因与布比卡因颈丛阻滞效果的临床观察

    颈部外科手术的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等颈部的手术,为避免神经的损伤,一般要求病人在术中保持清醒,因此麻醉多选用颈丛阻滞.用于颈丛阻滞的局麻药则需选用长效、且对心血管毒副作用小的药物.罗派卡因的问世弥补了布比卡因的不足,使得颈丛阻滞麻醉更趋完善.

    作者:宋文琴;陈林穆;王飞飞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重症心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目的:回顾性总结重症心瓣膜病患者围术期的各种综合治疗经验.方法:行瓣膜置换术的68例病人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17~72岁,平均(42.6±13.3)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6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并大动脉炎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双瓣置换术26例,二尖瓣置换术34例,主动脉置换术7例,三尖瓣置换1例.二次手术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46例,Ⅳ级22例.结果:本组早期死亡2例(3%),低心排综合征20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血液透析1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心功能恢复Ⅰ~Ⅱ级60例,Ⅲ级3例.结论:重症心瓣膜病围手术期需合理的综合治疗,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恰当的手术处理技巧及灵活的综合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李忠民;肖学钧;霍保善;胡旭东;梁爱霞;张武;莫兴环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血管生成抑制素质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素(angiostatin)质粒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用手术种植内膜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已成模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5)、生理盐水组(n=15)和治疗组(n=15),对照组常规饲养,生理盐水组和治疗组分别在病灶内注射生理盐水血管生成抑制素质粒(每只50 μg/0.1mL),1周后重复注射1次,第2次治疗后1周处死3组大鼠.测量异位病灶的生长情况,观察病灶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异位病灶体积缩小,VEGF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素的基因治疗使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缩小,VEGF的表达减少,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治疗作用.

    作者:陈伟芳;张江宇;范保维;罗喜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妇科腹腔镜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恢复期的比较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与瑞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时使用后的麻醉恢复情况.方法:50例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组(P组)与瑞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Ⅰ组),每组25例.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物静脉注射和吸入.记录并比较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名字时间、应答生日时间和麻醉恢复室转出时间.记录并比较围术期不良事件如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或降低超过基础值的20%,气管痉挛,苏醒期间恶心、呕吐、烦躁等的发生率.结果:P组病人停药后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名字时间、应答生日时间均短于Ⅰ组(P<0.05).两组在麻醉恢复室内停留的时间相近(P>0.05).P组烦躁发生例次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病人围术期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瑞芬太尼伍用丙泊酚复合麻醉适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恢复效果好.

    作者:李真;崔建修;王志鹏;花柱明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不稳定心绞痛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脏性猝死,我科运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取得很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雷琳;杨薇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