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达;刘志华;蒋姨燕;何良如;叶乐健
目的:研究转铁蛋白受体(CD71)抗体对单个核细胞的标记情况,探讨该单克隆抗体识别胎儿细胞的有效性.方法:选用CD71抗体对92例正常孕妇外周血、15例未孕妇女外周血和15例胎儿脐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标记,并用于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法富集分选母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结果:孕10~35周的孕妇外周血中CD71阳性细胞的比例为(5.59±4.83)×10-2,与未孕妇女外周血及胎儿脐血中CD71阳性细胞的比例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细胞,单抗CD71可以作为一种有效识别抗体用于母血中胎儿细胞的分选,从而为进一步的无创性产前诊断工作打下基础.
作者:赵跃宏;黄小林;任景慧;徐宏里;王新根;李富荣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在心肾联合移植中对移植肾的影响.方法:对1例接受同期心肾联合移植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应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观察对血压及移植肾的影响.结果: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原位心脏移植,待血液动力稳定后,再行肾移植.术中持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0.15~0.2 μg/(kg·min),开放循环时血压提高至120/80 mmHg,中心静脉压18 cmH2O.移植肾充盈良好,红润,立即泌尿.术后持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0.05~0.15 μg/(kg·min),血压控制在100~120/60~80 mmHg,中心静脉压维持在15~18 cmH2O.为了循环稳定,并使用多巴胺及硝普钠或立萁丁等血管活性药物.患者术后第3天肌酐恢复正常.术后第6天停用去甲肾上腺素.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查显示移植肾血流灌注良好,移植心功能正常.结论: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在心肾联合移植中能明显提高血压,增加移植肾血流灌注,对移植肾的恢复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邓德成;王得坤;龚朝阳;姜海民;冯春在;李志坚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通过研究结肠癌患者骨密度和有关骨矿物质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结肠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EXA)对45例结肠癌患者进行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测定,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Ca)、血磷(P)、血镁(Mg)、白蛋白(ALB)等生化指标,并与45例同年龄对照组比较.结果:结肠癌组的BMD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Ca、P、Mg、ALB也显著降低(P<0.01或P<0.05),ALP无显著变化.行化疗患者与未行化疗患者相比,BMD值也显著降低(P<0.05),但Ca、P、Mg、ALP、ALB无显著变化.结论:结肠癌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为骨吸收增高,导致骨量丢失,引起骨质疏松症.原因可能与结肠癌患者营养物质代谢失衡、手术、年龄及化疗等因素有关.
作者:贺雪华;邹德环;朱旭生;余立群;李镜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按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巡回护士于手术前1 d进行术前访视、术日晨到病房迎接患者、入室后给患者戴上耳机欣赏选定的音乐30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与术前焦虑程度、心率及血压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心率和血压较对照组更稳定.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前焦虑,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黄小红;谢小玲;祝妍华;洪华;亓华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运用缺血预处理对瓣膜置换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10例)和预处理组(14例),观察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C4及IL-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IgG、IgM和C3、C4、IL-2水平均在术后1 d较术前明显降低,IgG、IgM在术后3 d有所恢复,术后5 d恢复正常,C3术后3 d恢复正常.预处理组C4和IL-2在术后3 d即恢复至术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缺血预处理能促进瓣膜置换术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而对机体体液免疫的影响则可能通过对补体系统调节而实现.
作者:王湘;张希;姬尚义;姚尖平;陈振光;熊迈;许哲;王志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介绍采取微创技术治疗肱骨骨折的方法、疗效与优点.方法:应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技术,利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38例,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4~20个月,平均8.5个月.38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无一例并发术后桡神经损伤.肩关节功能评价,优35例,良3例.结论:经皮微创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易愈合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肱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闭合复位顺行(逆行)插钉或结合小切口应用,可简化手术,且安全有效,避免术中损伤桡神经.
作者:蔡祖祥;白龙;谢振宇;陈亮清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胃肠机的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成像技术在行低张静脉肾盂造影(I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菲利普DuoDiagost型数字化胃肠机对100例病人进行低张IVP,利用胃肠机的透视功能采用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摄像并通过激光照相机打印成像与随机抽取的100例传统的腹部加压法非数字化IVP比较.结果:数字成像动态观察、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摄影IVP,肾实质、肾盂肾盏、输尿管显影达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数字化胃肠机的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成像技术行低张IVP在泌尿系统病变的显示率明显优于其他IVP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吴有兴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采用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9例,无一例手术死亡.结论:经锁孔入路治疗垂体腺瘤,骨窗小,手术时间短,对病人打击小,术后恢复快,是比较好的手术途径.
作者:郑玉远;周毅;胡克奇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索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重建前颅底缺损.方法:采用单蒂或双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瓣重建前颅底缺损.结果:1997-2005年采用该方法共治疗26例患者,2例出现术后高热,经对症处理体温恢复正常,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其中2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8年,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颅内感染及皮瓣坏死,效果满意.结论:该瓣为目前修复前颅底缺损理想方法,不仅提供了颅底骨性支架,而且满意封闭颅腔,避免了各种并发症发生.
作者:吕扬成;吴宇平;刘劲松;王光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评价镍钛机动器械ProTaper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中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0颗根尖周病变暗影范围在5 mm以内的慢性根尖周炎磨牙分为两组,分别为ProTaper镍钛根管锉机动预备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一次完成组(试验组),K型不锈钢根管锉手动预备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一次完成组(时照组),评价ProTaper机动预备与K型不锈钢根管锉手动预备对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的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试验组术后3 d疼痛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的疼痛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根管治疗远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镍钛机动器械ProTaper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中行一次根管治疗中的远期疗效与K-file器械相当,但具有省时高效的优点,并能减少术后疼痛反应.
作者:罗荣;周少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靶控异丙酚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成人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全麻的择期手术成人患者40例,按照气管插管前诱导时使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分为4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05 mg/kg,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靶浓度2.0μg/mL,维库溴胺0.1 mg/kg,并分别缓慢推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0.5μg/kg(R 0.5组)、1.0μg/kg(R1.0组)、1.5μg/kg(R1.5组)、2.0 μg/kg(R2.0组),气管插管后仍以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0μg/mL、瑞芬太尼0.1 μg/(kg·min)速度维持10 min.观察记录基础值(t1)、麻醉诱导后插管前即刻(t2)和插管后2 min(t3)、5 min(t4)、10 min(t5)各时点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及BIS值的变化、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1)各组BIS相应时间点与其t1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2)各组t3与t1相应时间点的MAP、HR值比较,R0.5组MAP与HR均增高,R1.5组HR降低,R2.0组MAP与HR均降低(P<0.05).(3)各组t3与其t2对应值比较,R0.5组、R1.0组、R1.5组MAP、HR及BIS值均增加,R2.0组仅HR增加(P<0.05).结论:全麻诱导,异丙酚以2.0 μg/mL血浆靶控浓度,合用1.0、1.5μg/kg瑞芬太尼时,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但不能完全消除插管的刺激.合用2.0 μg/kg瑞芬太尼时,可基本抑制气管插管反应,但副作用较多.
作者:卢健芳;黄绍农;陈建颜;王祖音;杨新平;高中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采用不同技术对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表面进行处理,联合GBR技术对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进行重建,筛选出临床成骨效果良好的表面处理技术.方法:拔除4只Beagle犬双侧下颌前磨牙植入2种不同表面的种植体,建立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各种种植系统分别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翻瓣刮治;Bio-Oss组翻瓣刮治,骨缺损区充填Bio-Oss,覆盖BME胶原膜;OAM组共4颗种植体,翻瓣刮治,骨缺损区充OAM,覆盖BME胶原膜.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每颗种植体近中、远中、颊侧、舌侧4个视野的种植体冠部到骨缺损底部的垂直距离(DD值)、缺损牙槽骨的冠方顶点到种植体表面的水平距离(DW值)、牙槽嵴冠方顶点到种植体冠部的垂直距离(BL值)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所有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水平接近30%.而经过不同治疗后,各组之间骨的再生不一,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Bio-Oss、OAM两组在治疗前后DD值、DW值、BL值均接近,说明两者的成骨效能相近.由于存在分组变量表面(MTS表面、HA表面)之分和处理(空白对照组、Bio-Oss组、OAM组)之分,两种变量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均显著.Bio-Oss和OAM对骨重建的骨量的增加效果较明显.
作者:张爱华;黄建生;章锦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2-2006年间60岁以上老年性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共46例,所有患者术前明确神经根受压节段,采用椎板小开窗减压手术治疗.其中合并高血压痛28例,冠心病19例,心律失常5例,糖尿病17例.结果:术中无一例死亡,无神经损伤,随访2个月~4年.手术优良率87%.结论:采用小开窗减压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既可取得预期效果,又能大限度保留患者腰椎稳定结构,减轻患者绝大部分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杨伟毅;张葆青;许少健;郭达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0例32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非骨水泥型25髋,骨水泥型7髋.术中利用股骨头股骨距致密骨块,以反转方式植骨修补外上方承重区骨缺损12髋.结果:随访1~7年,平均50个月.术后X线照片显示植骨块完全愈合,髋臼假体与周围骨质匹配良好,无植入骨块吸收和假体臼松动病例.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7分(优20髋、良9髋、可3髋),近期优良率达到91%.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股骨距骨块反转植骨具有修补骨缺损和骨支撑作用,是重建髋臼和稳定髋臼假体的好办法.选择合适的假体和正确的安放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袁艾东;李文锐;李文虎;姚楚亮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和总结营养支持在老龄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意义.方法:63例老龄胃癌患者在术前1周内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入院时、手术前后分别检测血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与24h尿氮含量.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经营养支持后手术前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入院时明显上升但仍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时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术前下降不明显.本组病例与同期入院55岁以下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老龄胃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蔡郁;林叶;陈扬华;周雄;陈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在诊断宫角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6例宫角妊娠患者的二维图像、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角妊娠的声像图表现分为孕囊型(12例)、不均质包块型(7例)和破裂型(7例)三种类型.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0%,诊断宫角妊娠21例,3例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误诊为滋养细胞肿瘤.结论: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欢;柯楚真;黄蓉;赵勤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瘙痒是许多皮肤病共有的一种自觉症状,如果仅有皮肤瘙痒而没有原发性皮肤损害则称为皮肤瘙痒症.我们近3年治疗了210例皮肤瘙痒症,分析如下.
作者:吴中;胡燕卿;杨敏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通过耳内窥镜下与显微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的比较,评价耳内窥镜下夹层鼓膜成形术是否可行.方法:20例鼓膜穿孔患者在门诊耳内窥镜下行夹层法鼓膜成形术,与既往条件相仿资料齐全住院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3个月鼓膜愈合率、术后6个月语言频率纯音听阈的差异.结果:耳内窥镜下平均手术时间37.6 min,平均出血8.5 mL,穿孔愈合率95%,语言频率平均提高10 dB以上者占94.7%.显微镜下平均手术时间107 min,平均出血35 mL,穿孔愈合率96%,语言频率平均提高10 dB以上者占92%.穿孔愈合率、术后听力恢复两者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使用耳内窥镜行夹层法鼓膜修补法穿孔愈合率、术后听力恢复与显微镜下手术无显著差异,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
作者:陈美珍;冯志谦;马永忠;黄桂球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我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64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采用胸膜剥脱术47例,胸廓改型术8例,胸膜肺切除术5例,胸腔病灶清除术4例.术后脓腔全部消灭,脓胸全部治愈,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家杰;江涛;李志强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侧卧位腹腔镜和后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和后腹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病例各10例,监测气腹前,气腹后10、30、60min呼吸循环指标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各时间点组内比较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值压(Ppeak)较气腹前有明显升高,pH值则相应下降(P<0.05),而且侧卧位腹腔镜组Ppeak明显高于后腹腔镜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影响,术中需加强监测和管理.
作者:赵年章;杨帝宽;周少宇;冯钢 刊期: 200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