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镍钛器械ProTaper一次性根管治疗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分析

罗荣;周少云

关键词:根尖周炎, 镍钛机动器械, 一次性根管治疗, 磨牙
摘要:目的:评价镍钛机动器械ProTaper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中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0颗根尖周病变暗影范围在5 mm以内的慢性根尖周炎磨牙分为两组,分别为ProTaper镍钛根管锉机动预备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一次完成组(试验组),K型不锈钢根管锉手动预备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一次完成组(时照组),评价ProTaper机动预备与K型不锈钢根管锉手动预备对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的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试验组术后3 d疼痛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的疼痛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根管治疗远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镍钛机动器械ProTaper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中行一次根管治疗中的远期疗效与K-file器械相当,但具有省时高效的优点,并能减少术后疼痛反应.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6例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后尿道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总结.结果: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各段结石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膀胱结石和后尿道结石的治疗相当满意.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取代传统疗法治疗输尿管结石,尤其是中下段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作者:黄碧苍;陈勇;刁鉴伟;谢丽琼;巫兰香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复方中药促进家兔皮肤创伤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创伤药对创伤伤口的治疗作用,比较中药和西药对皮肤创伤的疗效作用,寻求经济便捷而又有效的创伤愈合药,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通过查找比较各种中药的药理及应用,以野菊花20 g,蒲公英30 g,黄柏30 g,三七30 g,地榆30 g,配成一副中药(实验组),建立家兔创伤模型,以伤口愈合面积、愈合率、结痴和病理切片作为指标,与目前常用药磺胺嘧啶银霜(对照组)对照,观察该药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结果:实验组与空白组(涂以碘酒)比较,实验组能明显提高家兔的伤口愈合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伤口愈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促进表皮形成,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加速胶原纤维增生形成瘢痕.结论:该复方中药在创伤愈合中有显著的作用,能促进伤口血管重建,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加速胶原纤维的增生形成瘢痕,防止伤口感染.

    作者:林子洪;许环亲;胡婧晔;袁炜嗣;高露莎;袁广明;林明栋;杨惠玲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置入过滤器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下腔静脉滤过器植入术加静脉溶栓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5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相应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5例患者通过治疗有效地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有效的护理能保证介入性溶栓治疗的疗效.

    作者:蒋周凌;康慧鑫;黄红莲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椎管内肿瘤25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治方法,旨在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椎管内肿瘤25例的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16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围手术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随访2个月~5年,12例存活超过5年,2例6个月内死亡,4例1年内死亡,4例2年内死亡,3例5年内死亡.结论:MRI是当前对椎管内肿瘤好的诊断方法,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解除压迫,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招康东;关俊文;李斌;钟晖东;林小清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改进插管在微创手术治疗泪道疾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高频电泪道成形术加硬外麻管插管术后复发的几率,改进插管降低术后复发的几率,进行临床的初步研究.方法:改进硬外麻空心插管,在相应刻度上约18 cm处开6个错位小孔,另一端密封.选鼻泪管阻塞病例35例,39眼.手术在表面麻醉及浸润麻醉下进行.用高频电探头,采用边退针边电灼,旋转出针.用生理盐水冲洗确定通畅,则用硬外麻管插入成形泪道(另一组用改进硬外麻管),另一端从鼻腔拉出,环形固定下睑.39眼鼻泪管阻塞分两组:A组33眼用高频泪道成形术加硬外麻管插管术;B组6眼用高频泪道成形术加改进硬外麻插管术.结果:在39眼鼻泪管阻塞中,行高频电泪道成形术加常规插管33眼,其中拔管后随访3个月,复发5眼,治愈率85%;随访6个月、1年,复发6眼,治愈率82%;改进插管6眼拔管后随访3、6个月,无复发,治愈率100%.讨论:高频泪道成形术加硬外麻插管术及改进硬外麻插管术,改进硬外麻插管术集合了创伤小、效果好、能在插管的情况下进行冲洗泪道,达到了扩管及冲洗的双重目的.致使短期内治愈率达100%,明显优于同类手术方法,但长期效果还有待于临床观察.

    作者:何庆国;胡超雄;杜庆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耳内窥镜下与显微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比较

    目的:通过耳内窥镜下与显微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的比较,评价耳内窥镜下夹层鼓膜成形术是否可行.方法:20例鼓膜穿孔患者在门诊耳内窥镜下行夹层法鼓膜成形术,与既往条件相仿资料齐全住院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3个月鼓膜愈合率、术后6个月语言频率纯音听阈的差异.结果:耳内窥镜下平均手术时间37.6 min,平均出血8.5 mL,穿孔愈合率95%,语言频率平均提高10 dB以上者占94.7%.显微镜下平均手术时间107 min,平均出血35 mL,穿孔愈合率96%,语言频率平均提高10 dB以上者占92%.穿孔愈合率、术后听力恢复两者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使用耳内窥镜行夹层法鼓膜修补法穿孔愈合率、术后听力恢复与显微镜下手术无显著差异,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

    作者:陈美珍;冯志谦;马永忠;黄桂球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高龄老人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56例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龄老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90岁及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56例(64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经过1~12个月的随访,术后裸眼视力≥0.6者45眼,占70%;≥0.3者56眼,占88%;≥0.05者63眼,占98%.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较低.结论:超声乳化技术对高龄老人白内障摘除安全有效,手术复明效果满意.

    作者:李梦琪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泡性中鼻甲CT扫描表现与临床分型治疗的关系

    目的:探讨泡性中鼻甲CT扫描表现与临床分型治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5月至2005年5月CT诊断为泡性中鼻甲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泡性中鼻甲CT扫描的大小和累及部位,将泡性中鼻甲分为三型,其中Ⅰ型8例,Ⅱ型22例(其中Ⅱa 13例,Ⅱb9例),Ⅲ型30例.Ⅰ型与Ⅱa型鼻内镜下行中鼻甲外侧切除、中鼻甲横切除及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20例,好转1例.Ⅱb与Ⅲ型未予任何处理.结论:泡性中鼻甲是一种常见的解剖变异,其与鼻窦炎的发生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否需要手术处理,关键取决于它的大小和部位以及其促使鼻道-窦口复合体狭窄的程度.

    作者:林蔚达;刘志华;蒋姨燕;何良如;叶乐健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应用生物共振技术对过敏性紫癜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

    我院于2005年3月引进德国产百康2000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治疗仪,至2006年12月,对32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现作阶段性报告如下.

    作者:颜信芬;朱培华;杨巧巧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增殖及MEK/ERK、MKP-1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增殖及MEK1/2、ERK1/2及MKP-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bFG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沉淀法纯化蛋白并ERK试剂盒测定ERK活性;免疫印迹法测定p-MEK1/2、p-ERK1/2及MKP-1表达.结果:MTT实验显示bFGF明显增强ACC-2细胞增殖,免疫沉淀法显示bFGF上调ERK活性,免疫印迹法显示bFGF明显增强p-MEK1/2、p-ERK1/2表达及抑制MKP-1表达.结论:bFGF可促进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增殖,其途径与上调ERK活性、激活MEK/ERK通路、抑制MKP-1表达有关.

    作者:丁蕾;朱声荣;汤国雄;向国林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方法治疗严重肺部感染

    目的:观察对严重肺部感染患者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严重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及对照组,灌洗组26例,对照组26例,均在全身应用抗茵药物及祛痰药的基础上,灌洗组在实时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下进行床旁经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对照组常规吸痰.分析比较两组血气分析的变化、体温、白细胞数量及肺部X线表现变化以评价肺部感染控制情况.结果: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后较治疗前PaO2明显提高,治疗后相同时间点PaO2灌洗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灌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洗组显效13例,好转10例,有效率为88%;对照组显效8例,好转9例,有效率为65%,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无气胸及严重气道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治疗严重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邓海燕;方智野;王健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未婚妇女人工流产术焦虑患者的心语疏通

    目的:对未婚妇女人工流产术焦虑患者进行心语疏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将125例未婚人工流产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焦虑的心语疏通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心理护理.采用SAS测评表法评估两组术前、术后焦虑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心理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访视和术后人性化关怀能降低患者焦虑.医护人员应提高访视质量及关爱程度,满足患者合理的心理需要.

    作者:崔美兰;黄雅文;黄桂华;林梅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颅脑外伤后早期精神病性症状163例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出现的早期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3例颅脑外伤后出现早期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脑外伤后的早期精神症状多发生于中型及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GCS 5~12分),总体治疗效果显效有效率达65.0%,昏迷时间较短者躁狂发生率为80.4%,昏迷时间较长的患者更易于出现智能障碍和联想障碍,发生率为79.0%.其中CT及MRI检查提示额颞叶损伤的患者占87.1%,综合高压氧、活血及神经营养等治疗的有效率为77.9%.结论: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早期精神病症状的发生率并不低,需要进行综合治疗,预期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宋敏鹰;黄传平;彭林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采用该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全切15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14例视力、视野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3例月经恢复.结论:该手术入路是创伤较小,安全有效的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

    作者:叶敏;张敬泉;张文波;黄进兴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钢板治疗锁骨骨折53例分析

    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们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群禹;郭洲;董群伟;巫培康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外同时妊娠11例分析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宫外妊娠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我中心1997年3月至2006年8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宫外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041例临床妊娠中宫内外妊娠11例,发生率为1.07%.11例宫内宫外妊娠手术后9例继续妊娠,妊娠至足月为54.56%.结论: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导致宫内宫外妊娠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此症的发生与输卵管病变及其他高危因素有关,及早及详细的阴道超声检查,有利于宫内外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黎淑贞;陈士岭;孙玲;宋华东;何锦霞;邢福祺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术尔泰在输卵管再通手术中的应用与观察

    传统输卵管再通术中在输卵管吻合时多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持续冲注法,直到吻合结束为止,但术后吻合处炎性水肿、粘连存在,影响患者今后的生育过程,易发生宫外孕、受孕困难等.我院尝试将术尔泰替代低右组合液应用于输卵管再通术中,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内受孕,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娜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眼科门诊常见的一种眼表疾病[1],系外界刺激因素如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风沙等作用于结膜下的胶原纤维,使之变性,损伤角膜前弹力层,继发上皮变性,结缔组织增生,长入变性的角膜而形成,因形似昆虫翅膀而得名[2].它多发生于内外眦部角膜缘,轻者影响容貌,引起眼涩等刺激症状,累及瞳孔区时可以严重影响视力,严重的可引起睑球粘连、结膜穹窿部变窄、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并发症.

    作者:于松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腺苷和芬太尼预处理减轻急性失血性休克兔心肌损伤

    目的:观察腺苷和芬太尼预处理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家兔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腺苷预处理组(A组)和芬太尼预处理组(F组).按Wigger's改良法制作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放血前15 min各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腺苷(1.5 mg/kg)和芬太尼(25 μg/kg).放血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约40mmHg.持续监测MAP、左室压(LVP)、左室收缩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下降速率(-dp/dtmin).放血前、放血后60 min和90 min抽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浓度,实验结束时取心尖部组织行电镜检查.结果:各组放血后MAP、LVP、+dp/dtmax和-dp/dtmin均明显下降,但A组和F组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cTn-Ⅰ在放血后60 min和90 min与放血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A组和F组增高程度低于C组(P<0.01),A组和F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镜检查发现A组和F组心肌损伤较C组减轻.结论:腺苷和芬太尼预处理均能减轻家兔急性失血性休克后的心肌损伤.

    作者:刘晓峰;柴伟;杨永慧;于代华;彭德民;赵晖;姚立农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心肾联合移植中去甲肾上腺素对移植肾的影响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在心肾联合移植中对移植肾的影响.方法:对1例接受同期心肾联合移植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应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观察对血压及移植肾的影响.结果: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原位心脏移植,待血液动力稳定后,再行肾移植.术中持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0.15~0.2 μg/(kg·min),开放循环时血压提高至120/80 mmHg,中心静脉压18 cmH2O.移植肾充盈良好,红润,立即泌尿.术后持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0.05~0.15 μg/(kg·min),血压控制在100~120/60~80 mmHg,中心静脉压维持在15~18 cmH2O.为了循环稳定,并使用多巴胺及硝普钠或立萁丁等血管活性药物.患者术后第3天肌酐恢复正常.术后第6天停用去甲肾上腺素.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查显示移植肾血流灌注良好,移植心功能正常.结论: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在心肾联合移植中能明显提高血压,增加移植肾血流灌注,对移植肾的恢复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邓德成;王得坤;龚朝阳;姜海民;冯春在;李志坚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