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镍钛器械ProTaper一次性根管治疗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分析

罗荣;周少云

关键词:根尖周炎, 镍钛机动器械, 一次性根管治疗, 磨牙
摘要:目的:评价镍钛机动器械ProTaper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中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0颗根尖周病变暗影范围在5 mm以内的慢性根尖周炎磨牙分为两组,分别为ProTaper镍钛根管锉机动预备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一次完成组(试验组),K型不锈钢根管锉手动预备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一次完成组(时照组),评价ProTaper机动预备与K型不锈钢根管锉手动预备对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的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试验组术后3 d疼痛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的疼痛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根管治疗远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镍钛机动器械ProTaper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中行一次根管治疗中的远期疗效与K-file器械相当,但具有省时高效的优点,并能减少术后疼痛反应.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在小儿腭裂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先天性腭裂修补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腭裂修补术的患儿40例,年龄2~14岁,体重8~30 kg,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R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和异丙酚;F组以异丙酚泵注,每隔15~20 min按1μg/kg缓慢静注追加芬太尼.分别记录患儿诱导前、诱导后2 min、气管插管后2 min、手术开始后10min时的MAP、HR、SpO2,以及术毕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苏醒拔管时间.结果:诱导后R组MAP、HR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平稳,而F组MAP、HR均显著下降,波动明显(P<0.05或P<0.01);两组Sp02无显著差异.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R组显著短于F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比芬太尼镇痛作用强,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时间短.

    作者:徐瑞芬;冯旭阳;张惠;徐礼鲜;宋博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髋关节假体置换翻修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目的:分析近年笔者处理的15例髋关节假体置换失败的原因,为翻修术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对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需行翻修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并通过采用相应的方法(翻修术)处理评估这些策略的可行性.结果:15例髋关节假体失败原因归为两大类,一类为医源性,其中包括手术安装不妥致不可复位性脱位3例、顽固性脱位2例;假体选择不当致假体松动、下沉以及髋臼严重磨损4例.另一类为非医源性,其中包括术后感染2例,骨质疏松性假体松动2例,术后患髋意外骨折致假体折断1例,难耐性髋痛1例.应对措施及疗效,以原假体(全髋)翻修6例,近期疗效优5例;更换假体(包括全髋、半髋更换全髋)9例,近期疗效优7例.结论:髋关节假体置换失败多是医源性因素导致,早期以原全髋假体翻修与后期的更换假体翻修在近期疗效上无明显的差别.

    作者:王光耀;吴恒烜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增殖及MEK/ERK、MKP-1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增殖及MEK1/2、ERK1/2及MKP-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bFG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沉淀法纯化蛋白并ERK试剂盒测定ERK活性;免疫印迹法测定p-MEK1/2、p-ERK1/2及MKP-1表达.结果:MTT实验显示bFGF明显增强ACC-2细胞增殖,免疫沉淀法显示bFGF上调ERK活性,免疫印迹法显示bFGF明显增强p-MEK1/2、p-ERK1/2表达及抑制MKP-1表达.结论:bFGF可促进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增殖,其途径与上调ERK活性、激活MEK/ERK通路、抑制MKP-1表达有关.

    作者:丁蕾;朱声荣;汤国雄;向国林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泛发性带状疱疹1例的护理

    带状疱疹是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的集簇性疱疹和伴有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我院于2006年10月收治了1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术9个月后泛发带状疱疹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梁红玲;林丽霞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38眼)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4~14个月,2眼复发,复发率为5%.结论: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健聪;沈慧莲;黄燕然;梁玉池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置入过滤器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下腔静脉滤过器植入术加静脉溶栓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5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相应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5例患者通过治疗有效地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有效的护理能保证介入性溶栓治疗的疗效.

    作者:蒋周凌;康慧鑫;黄红莲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4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采用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9例,无一例手术死亡.结论:经锁孔入路治疗垂体腺瘤,骨窗小,手术时间短,对病人打击小,术后恢复快,是比较好的手术途径.

    作者:郑玉远;周毅;胡克奇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严重电烧伤合并广泛气管坏死的修复

    目的:探讨电烧伤后广泛气管缺损的外科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带膜网状记忆金属支架植入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电烧伤后广泛气管缺损.结果:应用带膜网状记忆金属支架植入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电烧伤后广泛气管缺损并随访2年,记忆金属支架内未见肉芽组织生长.呼吸、排痰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带膜网状记忆金属支架植入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是修复广泛气管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作者:卢青军;陈宝元;胡安军;李兆顺;闫永宏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耳内窥镜下与显微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比较

    目的:通过耳内窥镜下与显微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的比较,评价耳内窥镜下夹层鼓膜成形术是否可行.方法:20例鼓膜穿孔患者在门诊耳内窥镜下行夹层法鼓膜成形术,与既往条件相仿资料齐全住院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3个月鼓膜愈合率、术后6个月语言频率纯音听阈的差异.结果:耳内窥镜下平均手术时间37.6 min,平均出血8.5 mL,穿孔愈合率95%,语言频率平均提高10 dB以上者占94.7%.显微镜下平均手术时间107 min,平均出血35 mL,穿孔愈合率96%,语言频率平均提高10 dB以上者占92%.穿孔愈合率、术后听力恢复两者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使用耳内窥镜行夹层法鼓膜修补法穿孔愈合率、术后听力恢复与显微镜下手术无显著差异,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

    作者:陈美珍;冯志谦;马永忠;黄桂球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自1998年1月至2006年4月本院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9例,应用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陈远;林宇春;邹玉英;左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颅内动脉瘤术中颅底大动脉或载瘤动脉破裂时的外科处理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或是颅底大动脉意外损伤、时的不同处理方法.方法:介绍4例颅内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或是颅底大动脉的意外损伤时分别采用电凝、部分夹闭和阻断联合搭桥术等不同的处理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损伤经永久阻断后联合颅外-颅内架桥术者死于术后早期急性大面积脑梗死,1例经电凝处理和2例经适形动脉瘤夹行漏口封闭者预后良好(术中均使用临时阻断),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在无预处理的情况下,对颅内大动脉意外损伤时尽量采用耗时短的处理方法明显优于耗时长者,即追求简便适效,而不是耗时完美.

    作者:胡深;Juha H;杨佳勇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一期整形37例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修复治疗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病人在彻底手术清创基础上,利用钛合金材料进行一期手术修复,一次性成形修复颅骨缺损.结果:发生颅内感染的可能性极小,仅1例发生头皮创口感染,其余患者均治愈.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头部外观满意,无一例患者出现创口异物排斥反应和癫痫.结论:在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一期手术过程中易导致颅骨缺损,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颅骨一期修复,可使病人避免二期手术的痛苦,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

    作者:陈建望;林德钗;徐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将220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前对每位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教育达标率、对护士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对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5% vs 65.5%、97.3% vs 7.0%,均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 vs 10.9%,P<0.01),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18±6)d vs (21±7)d].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克服部分护理人员知识上的缺陷,促进护患沟通,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飞文;甘敏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的探讨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0例32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非骨水泥型25髋,骨水泥型7髋.术中利用股骨头股骨距致密骨块,以反转方式植骨修补外上方承重区骨缺损12髋.结果:随访1~7年,平均50个月.术后X线照片显示植骨块完全愈合,髋臼假体与周围骨质匹配良好,无植入骨块吸收和假体臼松动病例.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7分(优20髋、良9髋、可3髋),近期优良率达到91%.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股骨距骨块反转植骨具有修补骨缺损和骨支撑作用,是重建髋臼和稳定髋臼假体的好办法.选择合适的假体和正确的安放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袁艾东;李文锐;李文虎;姚楚亮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应用生物共振技术对过敏性紫癜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

    我院于2005年3月引进德国产百康2000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治疗仪,至2006年12月,对32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现作阶段性报告如下.

    作者:颜信芬;朱培华;杨巧巧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e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D-二聚体变化(DD)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9例确诊CA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Fine危险分层,将CAP患者分为两组[重症CAP组(n=28)和普通CAP组(n=51)].采用免疫浊度法定量测定DD,寻找CAP患者与对照组的区别,并探讨DD与肺炎严重性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的关系及DD在不同影像学及临床过程的变化.结果:重症CAP患者血浆DD为(0.909±0.475)mg/L,普通CAP组DD为(0.370±0.104)mg/L,对照组为(0.069±0.055)mg/L.与对照组相比,普通CAP组及重症CAP组血浆DD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重症CAP组DD水平高于普通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我们还发现升高的血浆DD与PSI密切相关(r=0.55,P<0.01),与胸片肺部受累范围及CRP有相关性.机械通气组DD高于非机械通气组(P<0.001).结论:血浆DD水平随CAP的严重程度而显著增高.

    作者:骆文玲;刘国田;延峰;崔荣;王瑞芹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皮肤瘙痒症210例临床分析

    瘙痒是许多皮肤病共有的一种自觉症状,如果仅有皮肤瘙痒而没有原发性皮肤损害则称为皮肤瘙痒症.我们近3年治疗了210例皮肤瘙痒症,分析如下.

    作者:吴中;胡燕卿;杨敏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正常力学环境下急性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机制的电镜观察

    目的:探讨涉及软骨下骨的关节软骨损伤(全层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将15只5月龄的新西兰兔麻醉,在膝关节内侧髁前中1/3处用钻头钻一直径2 mm,深约4 mm的孔,可见血液向关节腔渗出,于是造成一个涉及软骨下骨的全层关节软骨损伤,分别于2、6、10周3个时间段取标本,用HITACHI(日立)H-500透射电镜观察.结果:2周时修复组织由间充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以及类三角细胞组成,6周时由多角形细胞和类软骨细胞组成,10周时由软骨细胞组成.结论:全层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机制为,修复组织来源于松质骨内的具有多分化潜能的间充质细胞,在关节局部缺氧和高应力的环境下,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软骨细胞,经过类三角细胞、多角形细胞、类软骨细胞再分化为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分泌软骨基质,形成软骨组织.

    作者:吴向阳;侯筱魁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催产素并用米索前列醇减少产后出血1000例分析

    目的:探讨催产素并用肛塞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健康足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分为两组,研究组胎儿娩出后给予催产素并用肛塞米索前列醇片400μg,对照组单用催产素,观察两组第三产程及产后2 h的出血量及副反应.结果:1000例研究组产后2 h内出血量(58.7±36.1)mL,与1 000例对照组的(88.5±62.7)mL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无一例有不良反应及产后大出血发生.结论:催产素并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副反应少、方便价廉,可推广使用.

    作者:颜杰文;费慧;柯佩琪;蔡秋娥;罗赫赫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AO跟骨解剖钢板与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0例

    目的:探讨AO跟骨解剖钢板与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AO跟骨解剖钢板与植骨术治疗的20例24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足出现皮缘坏死,1足切口有渗液,1足行走时明显疼痛,并发症发生率17%,优良率79%.结论:AO跟骨解剖钢板与跟骨外侧面的解剖形态吻合,疗效确切.植骨能避免内固定操作过程中骨折复位后的再移位,简化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保护皮肤,尽量解剖复位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作者:高梁斌;袁正兵;李健;张亮;谢清华;付敏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