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吉;李强
十二指肠球部炎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两者鉴别较为困难.我们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发现因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而手术的21例中,3例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炎症.为总结经验教训,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郭金山;李海宁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各基因型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130例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并分析各基因型在不同临床类型的比例.结果:130例HBV感染者中B型57例,占43.8%,C型69例,占53.1%,D型2例,占1.5%,B、C混合型1例,占0.8%.1例未检出基因型,占0.8%;C基因型在表面抗原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纤维化的比例依次增高,分别为27.8%、47.2%、59.5%、61.5%和66.7%;C基因型在慢性乙肝中度以上所占比例高于B型(χ2=5.54,P<0.05).结论:本组HBV基因型由B、C、D型构成,以B、C基因型为主,C型与中重度肝病有关.
作者:司建华;崔金环;钟锐兴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在急性难治性左心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急性难治性左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2),治疗组在传统纠正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气分析(pH、SpO2、PaCO2、PaO2)及临床表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改善快,治疗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气分析(pH、SpO2、PaCO2、PaO2)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BiPAP呼吸机对急性难治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
作者:陈慕仪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应用线性免疫分析法(LIA)检测血清抗核杭体(ANA)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LIA法和传统的免疫印迹法(IBT)检测了39例SLE患者血清ANA谱,同时检测了40例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ANA谱作为对照.结果:LIA法测出的39例SLE患者血清ANA谱中十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抗nucleosomes抗体为71.79%,抗histones抗体为51.28%,抗SM-D1抗体为74.36%,抗U1snRNP抗体为82.05%,抗SSA-52抗体为56.41%,抗SSA-60抗体为74.36%,抗SSB抗体为20.51%,抗Scl-70抗体为15.38%,抗centromere抗体为12.82%,抗Jo-1抗体为5.13%.IBT法检测上述病人血中ANA谱中的主要七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抗Sm抗体为43.59%,抗U1snRNP抗体为53.85%,抗SSA-60抗体为33.33%,抗SSB抗体为12.82%,抗Scl-70抗体为0,抗SSA-52抗体为33.33%,抗Jo-1抗体为0.其中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抗SSA60抗体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LIA法较高.结论:应用LI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ANA谱中十项指标具有较高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IBT法.LIA法ANA谱检测对于SL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王涛;李季青;陈琳洁;李志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比较肾上腺素与万托林(即舒喘灵雾化液)治疗婴幼儿喘息的效果.方法:150例喘息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0例,予普米克令舒(即布地奈德雾化液,以下简称普米克)雾化吸入,每8 h 1次.治疗组A 55例予普米克及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每8 h 1次.治疗组B 55例予普米克及万托林雾化吸入,每8 h 1次.3组均予抗感染、吸痰、拍背、吸氧等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3组气促、喘息、吸呼比、辅助呼吸肌动用等临床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指标变化显著(P<0.05).治疗组A与治疗组B比较临床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A组显效率及60 min评分优于治疗B组.结论:肾上腺素与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安全有效.且肾上腺素起效快,早期在改善毛细支气管炎病人的症状上更具优势.
作者:胡晓红;陈志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与胃镜检查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的患者分别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和电子胃镜检查,比较二者在判断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及术前分期方面的差异.结果:胃镜在早期胃癌的诊断方面优于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于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价值两者相近,判断术前分期CT有较大优势.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与电子胃镜对胃癌的诊断各具优劣,只有两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完善胃癌病变的检查.
作者:刘院生;李灵君;葛文松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氧氟沙星作为螺旋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菌原核细胞DNA旋转酶和DNA复制而发挥作用,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度、加速红细胞流速作用.我科在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在输液管内出现不同反应絮状沉淀,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霞;邓小枫;乔少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慢性、亚临床性、非特异性的炎症状态与T2DM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控制炎症将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糖尿病的途径.
作者:石巧荣;田进文;王丽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通过研究分子标志物β1,4-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GalNAc T)mRNA在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的表达,探讨肺癌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35例Ⅰ、Ⅱ期肺癌患者标本(癌组织、淋巴结及外周血)和12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手术标本及10例来自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中GalNAc T mRNA的表达.结果:GalNAc T mRNA在35例Ⅰ期、Ⅱ期肺癌病人中22例(63%)为阳性,外周血标本中8例(23%)为阳性,43个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中21个(49%)为阳性.而在12例良性肺部肿瘤及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均为阴性.结论:GalNAc T mRNA可作为RT-PCR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赵峰;孟利峰;潘永成;王建军;刘全;付校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乙型肝炎是一种高发性传染病,我国约有1亿人口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它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HBV感染与否,对乙肝的预防和治疗意义重大.
作者:胡纪文;冯春颜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ECG)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对早期估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对120例AMI患者在来急诊24 h内不同时间段采血测定cTnI峰浓度,同时检查标准18导联ECG,分别统计出不同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之间血清cTnI峰浓度的变化.结果:ST段抬高数目中A(2~3个)、B(4~5个)、C(≥6个)3组血清cTnI峰浓度组间比较,分别计算q=3.590、7.572和5.236,P<0.05或<0.01;病理性Q波数目中D(0~3个)、E(4~5个)、F(≥6个)3组血清cTnI峰浓度组间比较,分别计算q=5.361、4.392和4.573,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TnI峰浓度与ECG出现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有密切关系,对早期判断AMI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靖麟;卢建华;黄国孟;朱明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EBTB)的临床特征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EBTB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分析104例经纤支镜确诊的EBTB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特征、纤支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104例EBTB患者中,男45例,女59例,年龄19~78岁,平均(42.3±13.7)岁.主要症状依次为咳嗽91例,咳痰42例,咯血33例,喘息、胸闷24例,喘鸣9例;上述症状伴发热12例,伴胸痛18例.纤支镜下表现:充血水肿型36.5%,溃疡坏死型18.3%,增殖型13.5%,瘢痕狭窄型24.0%,大致正常7.7%.病变多分布在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左主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常累积多叶段.初步诊断易误诊为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癌、慢性支气管灵等.结论:EBTB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目前纤支镜是早期诊断EBTB重要、有价值的手段,可减少漏诊、误诊、延误诊断的发生,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赵华;卢献灵;宋丽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首发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误诊原因,以减少SLE早期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早期临床特点、初诊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关节症状、皮疹、发热、水肿、胸痛为SLE较多见的首发临床表现,发生率分别为39.8%、23.9%、17.1%、15.9%、5.7%.88例患者中有30例(34.1%)患者曾被误诊,其中8例(9.1%)被误诊为两种以上疾病.误诊的疾病主要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结核性胸膜炎等.结论:SLE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充分了解本病临床特点,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体征,尽早进行免疫学检查,加强随访等十分重要.病理活检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宇红;肖嘉;李胜云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吉姆单抗/奥佐米星(GO)由人源化IgG4抗CD33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药物刺孢霉素的衍生物结合形成,为美国Wyeth公司生产.
作者:刘兵;陈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分析39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动静脉联合化疗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其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本组病例动静脉化疗联合应用的顺序一般是先行动脉化疗2周期,然后行全身静脉化疗3~4周期,病情稳定后改为中医中药及口服化疗药或免疫治疗.结果:有35例达到症状完全消失,肿瘤显著缩小26%(PR:13/39),肿瘤中度缩小51%,18例患者肿瘤标志物下降50%以上,4例患者完全降至正常,半年生存率90%,1年生存率56%,3年生存率33%,5年生存率10%.结论:中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治疗,不但切实可行,而且并发症少,能使部分患者达到Ⅱ期手术切除,减少或延缓患者的转移和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俞进友;颜廷华;朱建军;周雪娥;王静;管萍;阮以荣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消宫瘤颗粒抑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子宫肌瘤组织及子宫肌壁中凋亡基因Bax的表达.结果:各剂量用药组Bax表达均有所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宫瘤颗粒对子宫肌瘤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Bax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朱雪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学校恐怖症儿童的心理特征.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及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32例学校恐怖症儿童进行评定,并与53例正常学生(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学校恐怖症儿童在E、N、P、L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行为、焦虑、合群等问题较对照组显著,自信心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学校恐怖症儿童的心理特点,可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和预防.
作者:欧婉杏;汪玲华;查彩惠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铁代谢状态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测定48例非糖尿病者、33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和5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取晨静脉血栓测血清铁蛋白(SF)、空腹血糖(FS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同时检测餐后2 h血糖(2h-SG).结果:2型糖尿病组SF水平高于IGT组,而IGT组高于非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SF与FINS和胰岛素抵抗(HOMA IR)呈正相关,IGT组SF与2h-SG、TC、LDL-C、FINS、HOMA IR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组SF与腰围、臀围、腰臀围比、FSG、2h-SG、FINS和HOMA IR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SF水平高于IGT患者和非糖尿病者,铁蛋白代谢异常与2型糖尿病相关.
作者:吴木潮;黎锋;路文盛;石秀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索大鼠心肌梗死并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治疗后B超及心电图的变化.方法:1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重450~550 g,先开胸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4周后再次开胸随机接受PKH26荧光标记的悬浮在磷酸缓冲液中的5×106/0.1 mL MSCs或仅用磷酸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梗死部位注射治疗.结扎前、注射前、注射后2周及4周B超测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及左心室收缩期末前壁厚度(LVSAW),注射后2周及4周时记录心电图并与结扎前、注射前进行对比.结果:与注射PBS相比,注射MSCs 2周及4周后EF明显提高,LVSAW明显变厚.注射MSCs后4周的心电图与结扎后相比,ST段明显改善.结论:心肌梗死后MSCs治疗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及心电图表现.
作者:王彤;何志捷;符岳;方向韶;黄子通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铅暴露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2005年在市妇婴医院出生的婴儿脐血铅水平≥0.48 μmol/L的婴儿42例为研究组,选择同一时期在市妇婴医院出生的婴儿脐血铅水平<0.48 μmol/L的婴儿31例为对照组,在3、12月龄时进行盖泽儿测试.结果:研究组婴儿发育商分值在3、12月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胎儿期铅暴露对婴儿智能发育有不良影响,要从胎儿期预防铅过量.
作者:谭美珍;林岚;彭静宜;曾超宜;白丽珍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