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咪替丁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温以良

关键词:西咪替丁, 儿科临床, 上消化道溃疡, 受体阻断剂, 治疗, 应用概述, 抑制作用, 药理作用, 免疫反应, 甲氰咪胍, 过敏反应, 儿科疾病, 多种疾病, 抗病毒, 增强, 炎症, 胃酸, 分泌, 出血
摘要:西咪替丁(cimetidine)又名甲氰咪胍,为H2受体阻断剂,对胃酸的分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多年来一直用于上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的治疗,近年来发现其在增强免疫反应、抗病毒、减轻炎症和过敏反应等方面有新的药理作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现就其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了解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我科2003年7月至2006年8月收治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DM组)111例,同期选择与之性别、年龄(±3岁)、吸烟和高血压相匹配的空腹血糖正常或糖耐量正常的11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ND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既往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和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DM组较NDM组多(均P<0.05).(2)入院前1个月有胸痛的患者DM组较NDM组少(P<0.01),入院时心率DM组较NDM组快(P<0.01).(3)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浓度DM组较NDM组高(均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M组较NDM组低(P<0.05).(4)DM组左房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NDM组(P<0.05或P<0.01),DM组E峰、A峰、E/A和左室射血分数均小于NDM组(P<0.05或P<0.01).(5)DM组较NDM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低(P<0.01),而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发生率高(均P<0.05).(6)无论DM组患者还是NDM组患者,三支病变的患者舒张和收缩功能均差(P<0.05或<0.01).结论:(1)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泛,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2)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异常;(3)三支病变的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差;(4)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党书毅;詹中群;王玮;王崇全;王俊峰;何朝荣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幼女外阴阴道炎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布分析

    目的:通过对2~9岁幼女外阴阴道感染情况的分析,了解其主要致病菌和发病诱因,以及病原菌的耐药性分布特点,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03例就诊幼女取外阴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排除污染),统计各种病原菌阳性率并比较主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无菌生长者13例,占12.6%,有菌生长者90例,占87.4%,其中感染表皮葡萄球菌者22例,大肠埃希菌18例,棒状杆菌1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化脓性链球菌8例,变形杆菌5例,绿脓杆菌5例,肠球菌3例,淋病奈瑟菌2例,其他菌共5例.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耐药率高,达81.9%,大肠埃希菌次之,为57.6%,化脓性链球菌为38.5%,棒状杆菌低,为28.3%.阳性球菌及阴性杆菌对第二代头孢类抗菌素耐药率均低于18%,棒状杆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为65.3%.结论:幼女外阴阴道炎以非特异性感染为主,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耐药性分布广,应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采取多途径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林常瑜;邹明荣;黄玉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肝硬化伴发热157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收住我院的2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7例肝硬化患者伴有发热,占61.3%.发热常见的三种原因分别是感染、手术、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多,以感染为常见,应尽早找出发热原因并予以相应治疗.

    作者:陈迎晓;龚玲;郑明华;李庆兴;王邦松;李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内镜直视下儿童幽门扩张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内镜直视下儿童幽门扩张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05-2006年到我院行胃镜直视下幽门扩张术的患儿15例,共47例次,在胃镜直视下进行三级球囊幽门扩张治疗,并配以适当的护理.结果:46例次患者均可以成功进入幽门并作幽门扩张,效果确切,每例扩张程度不等,没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次幽门附近出现针尖大小穿孔,并转往外科作修补术,术后幽门扩大程度不受影响.结论:在适当的护理配合下,内镜直视下幽门扩张术的治疗得到更好的完成.

    作者:霍笑和;耿岚岚;区文玑;黄海;何婉儿;刘丽英;潘瑞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成人水痘误诊2例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引起的急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本病以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为特征,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作者:梁玉莹;黎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铁代谢状态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测定48例非糖尿病者、33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和5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取晨静脉血栓测血清铁蛋白(SF)、空腹血糖(FS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同时检测餐后2 h血糖(2h-SG).结果:2型糖尿病组SF水平高于IGT组,而IGT组高于非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SF与FINS和胰岛素抵抗(HOMA IR)呈正相关,IGT组SF与2h-SG、TC、LDL-C、FINS、HOMA IR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组SF与腰围、臀围、腰臀围比、FSG、2h-SG、FINS和HOMA IR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SF水平高于IGT患者和非糖尿病者,铁蛋白代谢异常与2型糖尿病相关.

    作者:吴木潮;黎锋;路文盛;石秀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抗再灌注损伤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GSH组35例采用GSH合用血栓通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血栓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结果:(1)GSH组治疗7、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2)GSH组治疗7、14 d后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GSH组治疗3、7 d后血SOD、GSH-PX、MDA、FIB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H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改善脑微循环药物有效.

    作者:黄献华;宋斌;陈晓燕;马淑智;邹振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视频脑电监测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6例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者分别行2、6、12、24 h视频脑电监测,分析临床发作率与痫样放电率、痫样放电与睡眠时相的关系,监测时程与临床发作率、痫样放电率的关系.结果:596例中监测到临床发作98例,其中有同步、痫样放电88例;共记录到痫样放电507例,其中睡眠期461例,仅在Ⅰ、Ⅱ期睡眠期者432例.88例确诊癫痫部分性发作者50例,全面性发作18例,其他发作类型或癫痫综合征20例.6 h脑电监测临床发作检出率低(8.4%),2、24 h脑电监测临床发作检出率高(35.7%,19.6%).结论:视频脑电图可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和临床发作检出率,有助于癫痫的诊断、分型诊断,除发作频率高者外,一般应行至少12 h监测以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和临床发作检出率.

    作者:周铨;章成国;侯小兵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脑诱发电位在癫痫方面的研究进展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神经系统对外来感觉刺激所产生的电活动.与脑电图(EEG)所显示的大脑持续性、自发性电变化不同,每一组EP特征性的波形从刺激开始就与相应的刺激模式之间具有锁时关系.

    作者:杨娟;黄祖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动态影像学观察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动态影像学变化,探讨高血糖状态对结核病病灶变化的影响.方法:59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均行X线胸片及CT检查,在正规降血糖与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动态观察其2~18个月肺部结核病灶的变化及血糖水平的变化,并与38例非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的动态影像学变化相对照.结果:59例糖尿病合并结核患者的CT与X线影像以大片状或多发小片状浓密影并开放性空洞为主要表现.经过2~18个月的治疗,血糖控制差组患者片状影范围扩大占45%,空洞增大占50%,其总体恶化率为66%,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χ2=16.4,P<0.01).结论:血糖控制良好与否是影响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血糖状态加重肺结核的恶化.

    作者:董琼雄;郑浈浈;杨仪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方法:对64例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进行分析.结果:64例中57例临床症状完全好转,脑脊液压力下降.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有明显效果.

    作者:罗福漳;黄胜;邓雪强;邓洁尧;曾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肾上腺素与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肾上腺素与万托林(即舒喘灵雾化液)治疗婴幼儿喘息的效果.方法:150例喘息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0例,予普米克令舒(即布地奈德雾化液,以下简称普米克)雾化吸入,每8 h 1次.治疗组A 55例予普米克及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每8 h 1次.治疗组B 55例予普米克及万托林雾化吸入,每8 h 1次.3组均予抗感染、吸痰、拍背、吸氧等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3组气促、喘息、吸呼比、辅助呼吸肌动用等临床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指标变化显著(P<0.05).治疗组A与治疗组B比较临床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A组显效率及60 min评分优于治疗B组.结论:肾上腺素与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安全有效.且肾上腺素起效快,早期在改善毛细支气管炎病人的症状上更具优势.

    作者:胡晓红;陈志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非激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复方甘草酸苷、拉米夫定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23例,均符合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给予霉酚酸酯1.5 g/d、复方甘草酸苷0.1 g/d及拉米夫定0.1 g/d,治疗6个月,每2~4周复查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HBV-DNA定量、血常规.结果:治疗后8例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肝、肾损害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霉酚酸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有效且安全.

    作者:王鸿泰;李秀珍;李捷;耿迎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和铁蛋白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脑脊液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及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以及三者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实验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脑脊液β2-MG及SF水平,酶促法测定脑脊液LDH水平.结果:AL并CNSL组脑脊液β2-MG、LDH、S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L不并CNSL组,经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L不并CNS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NSL治疗后缓解组脑脊液β2-MG、LDH及SF水平明显低于未缓解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脊液β2-MG、LDH及SF水平的测定可作为AL伴CNSL患者实验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实验指标,脑脊液SF水平可作为一个早期诊断CNSL的实验指标.

    作者:陈懿建;陈方平;李晓林;舒义刚;何群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氨茶碱中毒对TNF-α、IL-10水平的影响及血液灌流对其清除作用

    目的:探讨氨茶碱中毒对TNF-α、IL-10水平的影响及血液灌流(HP)对其清除作用.方法:建立狗急性氨茶碱中毒模型,分为HP组和对照组,应用炭肾对HP组进行HP 2 h,对照组只连接体外循环,对比分析两组在不同时间点血浆中氨茶碱浓度及TNF-α、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和HP组在氨茶碱中毒后TNF-α、IL-10水平明显增高.HP组HP 2 h后血中氨茶碱浓度由(80.06±9.31)μg/mL降至(20.54±4.43)μ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P后氨茶碱浓度逐渐降低.随着氨茶碱浓度的降低,IL-10水平也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NF-α则在HP 2 h内逐渐下降,而HP后又稍回升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中毒后可引起TNF-α、IL-10水平升高.HP可显著降低血中氨茶碱浓度.HP前后血清中TNF-α、IL-10的水平变化不明显.

    作者:林海生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皿治林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皿治林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皮炎湿疹类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皿治林10 mg,1次/d,卡介菌多糖核酸1 mL隔日一次肌肉注射.对照组:单服皿治林10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均于治疗后第14、28天复诊.结果:14 d时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显效率56%,对照组总显效率50%,两组总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203,P>0.05).30 d时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显效率94%,对照组有效率60%,两组总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1.616,P<0.01).结论:皿治林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赵黎荣;项玉萍;林晓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屈光不正小学生散瞳验光前后屈光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小学生散瞳验光前后屈光度的变化规律和阿托品散瞳验光的适应证.方法:对362例屈光不正小学生用1%阿托品的眼用凝胶散瞳验光,观察其屈光度的变化情况,根据静态屈光分为近视眼组和远视眼组.结果:两组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前后球镜度数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远视眼组散瞳前后球镜、柱镜度数较近视眼组变化幅度要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学生散瞳验光前后主要改变的是球镜度数;远视眼散瞳前后球镜度数、散光度较近视眼散瞳前后散光度变化大,所以对屈光不正小学生主张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尤其是远视眼患儿.

    作者:王志斌;王琳丽;李琳琳;张勇;周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神经精神症状的护理体会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病程长,易复发,常累及许多组织、器官,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1-3].凡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者,均表示疾病活动,且严重[4].

    作者:陈雅文;方崇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18例治疗体会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属良性病变,如能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预后良好.总结我科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收治的1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就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探讨如下.

    作者:田斌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产后巨大产道血肿合并DIC成功救治1例

    笔者近期遇到产后巨大产道血肿合并DIC患者1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34岁,因妊娠40周,产后12 h,阴道血肿进行性增大3 h,于2006年5月15日晚9时急诊转入我院,既往健康,于1993年孕7月死产1胎,1995年顺产1胎,人流5次,孕8产2,本次孕期无异常.

    作者:刘岚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