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书毅;詹中群;王玮;王崇全;王俊峰;何朝荣
近年来肾间质损害在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疾病常常伴随小管间质的损伤,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所有慢性进行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的共同形态学特点[1].
作者:林智峰;杨晓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回顾分析异常心电图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5月至2006年10月门诊异常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6例,急性左心衰并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病3例,其他9例,均在住院后经检查给予排除.结论:不能仅凭异常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尚需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明确.
作者:廉洁;朱红;李丹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了在我科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163例HBeAg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年龄、性别、肝功能、HBV DNA水平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HBeAg累积血清学转换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1年为16.08%,2年为33.75%,3年为47.00%.治疗前ALT水平高于3倍正常上限(120 IU/L)者发生血清学转换比例明显高于低于3倍正常上限者.结论: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前ALT水平较高者获得持续应答的可能性更高.
作者:孙剑;徐朝艳;王程;王战会;陈金军;侯金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在急性难治性左心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急性难治性左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2),治疗组在传统纠正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气分析(pH、SpO2、PaCO2、PaO2)及临床表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改善快,治疗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气分析(pH、SpO2、PaCO2、PaO2)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BiPAP呼吸机对急性难治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
作者:陈慕仪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西咪替丁(cimetidine)又名甲氰咪胍,为H2受体阻断剂,对胃酸的分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多年来一直用于上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的治疗,近年来发现其在增强免疫反应、抗病毒、减轻炎症和过敏反应等方面有新的药理作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现就其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作者:温以良 刊期: 2007年第15期
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对5例血管条件差、内瘘失败而又有腹膜透析禁忌证的患者应用双腔透析导管建立透析通路,发现其具有快速、安全、血流量大、并发症少等特点,现将其应用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柳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铁代谢状态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测定48例非糖尿病者、33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和5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取晨静脉血栓测血清铁蛋白(SF)、空腹血糖(FS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同时检测餐后2 h血糖(2h-SG).结果:2型糖尿病组SF水平高于IGT组,而IGT组高于非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SF与FINS和胰岛素抵抗(HOMA IR)呈正相关,IGT组SF与2h-SG、TC、LDL-C、FINS、HOMA IR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组SF与腰围、臀围、腰臀围比、FSG、2h-SG、FINS和HOMA IR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SF水平高于IGT患者和非糖尿病者,铁蛋白代谢异常与2型糖尿病相关.
作者:吴木潮;黎锋;路文盛;石秀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构建针对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基因siRNA表达质粒,观察其对转染JEG-3细胞的HLA-G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RNA干涉靶序列,体外合成两段互补的寡核苷酸,通过与线性化pSuppressor-U6-neo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扩增、纯化得到所需质粒,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基因测序鉴定其分子量及插入片段的序列.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Suppressor-U6-neo-HLA-G用脂质体法转染JEG-3绒癌细胞株.应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的JEG-3细胞中HLA-G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双酶切鉴定及测序图显示,插入的寡核苷酸序列与设计的序列完全相符.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均表明瞬时转染重组pSuppressor-U6-neo-HLA-G质粒明显抑制了JEG-3细胞中HLA-G基因的表达.结论:本试验成功构建了针对HLA-G基因的siRNAs表达质粒pSuppressor-U6-neo-HLA-G,瞬时转染JEG-3细胞后可以明显抑制HLA-G基因的表达.
作者:陈建辉;姚元庆;侯开波;王晓蓉;雷迎峰;尹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94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52%,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鼻饲、抑酸剂及气管插管方式有关;共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68%,前三位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木糖氧化产碱杆菌;革兰阳性菌15株,占25%;真菌5株,占8%.结论:VAP的发生与危险因素的存在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作者:文永虹;杨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复方甘草酸苷、拉米夫定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23例,均符合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给予霉酚酸酯1.5 g/d、复方甘草酸苷0.1 g/d及拉米夫定0.1 g/d,治疗6个月,每2~4周复查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HBV-DNA定量、血常规.结果:治疗后8例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肝、肾损害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霉酚酸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有效且安全.
作者:王鸿泰;李秀珍;李捷;耿迎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索射干甙是否具有抑制嗜酸性粒细胞(EOS)脱颗粒作用.方法:采集哮喘病人外周血,裂解红细胞后,用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收集EOS,无血清DMEM初步培养后,以ELISA试剂盒及酶标仪检测射干甙作用前后EOS释放EOS主碱蛋白(MBP)及EOS阳离子蛋白(ECP)的情况.结果:经过检测射干甙作用后EOS释放MBP和ECP减少.结论:射干甙具有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作用.
作者:陈功;邝军;郭光云;张立波;杨力;王家宁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我科2003年7月至2006年8月收治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DM组)111例,同期选择与之性别、年龄(±3岁)、吸烟和高血压相匹配的空腹血糖正常或糖耐量正常的11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ND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既往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和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DM组较NDM组多(均P<0.05).(2)入院前1个月有胸痛的患者DM组较NDM组少(P<0.01),入院时心率DM组较NDM组快(P<0.01).(3)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浓度DM组较NDM组高(均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M组较NDM组低(P<0.05).(4)DM组左房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NDM组(P<0.05或P<0.01),DM组E峰、A峰、E/A和左室射血分数均小于NDM组(P<0.05或P<0.01).(5)DM组较NDM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低(P<0.01),而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发生率高(均P<0.05).(6)无论DM组患者还是NDM组患者,三支病变的患者舒张和收缩功能均差(P<0.05或<0.01).结论:(1)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泛,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2)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异常;(3)三支病变的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差;(4)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党书毅;詹中群;王玮;王崇全;王俊峰;何朝荣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十二指肠球部炎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两者鉴别较为困难.我们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发现因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而手术的21例中,3例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炎症.为总结经验教训,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郭金山;李海宁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乙型肝炎是一种高发性传染病,我国约有1亿人口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它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HBV感染与否,对乙肝的预防和治疗意义重大.
作者:胡纪文;冯春颜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比较肾上腺素与万托林(即舒喘灵雾化液)治疗婴幼儿喘息的效果.方法:150例喘息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0例,予普米克令舒(即布地奈德雾化液,以下简称普米克)雾化吸入,每8 h 1次.治疗组A 55例予普米克及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每8 h 1次.治疗组B 55例予普米克及万托林雾化吸入,每8 h 1次.3组均予抗感染、吸痰、拍背、吸氧等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3组气促、喘息、吸呼比、辅助呼吸肌动用等临床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指标变化显著(P<0.05).治疗组A与治疗组B比较临床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A组显效率及60 min评分优于治疗B组.结论:肾上腺素与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安全有效.且肾上腺素起效快,早期在改善毛细支气管炎病人的症状上更具优势.
作者:胡晓红;陈志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通过研究分子标志物β1,4-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GalNAc T)mRNA在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的表达,探讨肺癌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35例Ⅰ、Ⅱ期肺癌患者标本(癌组织、淋巴结及外周血)和12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手术标本及10例来自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中GalNAc T mRNA的表达.结果:GalNAc T mRNA在35例Ⅰ期、Ⅱ期肺癌病人中22例(63%)为阳性,外周血标本中8例(23%)为阳性,43个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中21个(49%)为阳性.而在12例良性肺部肿瘤及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均为阴性.结论:GalNAc T mRNA可作为RT-PCR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赵峰;孟利峰;潘永成;王建军;刘全;付校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患者男,24岁,主因腹痛腹泻、头晕乏力3 h,于2006年11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当天晨起后出现阵发性腹痛,如厕2次,稀便,自觉乏力明显.病程中无呕吐,无发热.既往体健.
作者:孙中吉;李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婴幼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25例呼吸衰竭婴幼儿,其中Ⅰ型呼吸衰竭17例,Ⅱ型呼吸衰竭8例,予NCPAP治疗,观察患儿在应用NCPAP前,应用NCPAP后1、6、24 h的临床及血气变化,比较PaO2及PaCO2的变化.结果:23例病人NCPAP后呼吸困难及缺氧有不同程度好转,血气PaO2明显提高(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结论:NCPAP可以改善氧合和通气,对Ⅰ、Ⅱ型婴幼儿急性呼吸衰竭均有效.
作者:蔡冬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通过检测复方冬虫夏草制剂(复方CS)对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观察复方CS对小鼠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用同种异体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作MLC,培养3 d后,加入复方CS,设立未加药物组和环孢素A(CsA)组为对照,6 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2、IL-10的表达,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复方CS组中IL-2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加药物组(P<0.01),而IL-10的表达则显著升高(P<0.01).复方CS组IL-2的表达高于CsA组(P<0.05),而IL-10的表达则较之为低(P<0.05).结论:复方CS有较好的免疫抑制作用,但较CsA弱.复方CS中昆明山海棠的使用量可低于单味药以减轻毒副作用.
作者:罗志军;程代薇;连丽虹;陈杏绮;王和庚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与关节破坏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32例anti-CCP阳性与29例anti-CCP阴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双手X线变化,分别于就诊时、1年后、2年后行双手X线检查,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nti-CCP阳性组与阴性组的X线分期在初诊及随诊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2年后两组的X线分期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ti-CCP与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相关;anti-CCP阳性患者应积极治疗.
作者:王海;何建发;李荣藻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