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研究

党书毅;詹中群;王玮;王崇全;王俊峰;何朝荣

关键词:糖尿病,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心室功能
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我科2003年7月至2006年8月收治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DM组)111例,同期选择与之性别、年龄(±3岁)、吸烟和高血压相匹配的空腹血糖正常或糖耐量正常的11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ND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既往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和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DM组较NDM组多(均P<0.05).(2)入院前1个月有胸痛的患者DM组较NDM组少(P<0.01),入院时心率DM组较NDM组快(P<0.01).(3)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浓度DM组较NDM组高(均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M组较NDM组低(P<0.05).(4)DM组左房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NDM组(P<0.05或P<0.01),DM组E峰、A峰、E/A和左室射血分数均小于NDM组(P<0.05或P<0.01).(5)DM组较NDM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低(P<0.01),而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发生率高(均P<0.05).(6)无论DM组患者还是NDM组患者,三支病变的患者舒张和收缩功能均差(P<0.05或<0.01).结论:(1)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泛,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2)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异常;(3)三支病变的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差;(4)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上腺素与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肾上腺素与万托林(即舒喘灵雾化液)治疗婴幼儿喘息的效果.方法:150例喘息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0例,予普米克令舒(即布地奈德雾化液,以下简称普米克)雾化吸入,每8 h 1次.治疗组A 55例予普米克及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每8 h 1次.治疗组B 55例予普米克及万托林雾化吸入,每8 h 1次.3组均予抗感染、吸痰、拍背、吸氧等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3组气促、喘息、吸呼比、辅助呼吸肌动用等临床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指标变化显著(P<0.05).治疗组A与治疗组B比较临床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A组显效率及60 min评分优于治疗B组.结论:肾上腺素与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安全有效.且肾上腺素起效快,早期在改善毛细支气管炎病人的症状上更具优势.

    作者:胡晓红;陈志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氧氟沙星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入时应注意的问题

    氧氟沙星作为螺旋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菌原核细胞DNA旋转酶和DNA复制而发挥作用,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度、加速红细胞流速作用.我科在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在输液管内出现不同反应絮状沉淀,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霞;邓小枫;乔少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脑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3 d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并行健、患侧Ⅰ、Ⅲ、Ⅴ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比较,并观察其预后.结果:脑出血患者健患侧Ⅴ波潜伏期及Ⅲ~Ⅴ、Ⅰ~Ⅴ波间期有明显差异.患者患侧V波潜伏期及Ⅲ~Ⅴ波间期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有相关性.结论:BAEP在脑干出血的定位及定侧上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可用于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黄健康;柯将琼;王小同;胡蓓蕾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红花注射液4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对照组40例,用丹参针16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疗程均为1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50%(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梗死灶体积缩小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减少脑梗死面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康志雄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异常心电图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异常心电图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5月至2006年10月门诊异常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6例,急性左心衰并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病3例,其他9例,均在住院后经检查给予排除.结论:不能仅凭异常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尚需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明确.

    作者:廉洁;朱红;李丹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HLA-G基因si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转染JEG-3细胞株HLA-G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构建针对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基因siRNA表达质粒,观察其对转染JEG-3细胞的HLA-G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RNA干涉靶序列,体外合成两段互补的寡核苷酸,通过与线性化pSuppressor-U6-neo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扩增、纯化得到所需质粒,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基因测序鉴定其分子量及插入片段的序列.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Suppressor-U6-neo-HLA-G用脂质体法转染JEG-3绒癌细胞株.应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的JEG-3细胞中HLA-G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双酶切鉴定及测序图显示,插入的寡核苷酸序列与设计的序列完全相符.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均表明瞬时转染重组pSuppressor-U6-neo-HLA-G质粒明显抑制了JEG-3细胞中HLA-G基因的表达.结论:本试验成功构建了针对HLA-G基因的siRNAs表达质粒pSuppressor-U6-neo-HLA-G,瞬时转染JEG-3细胞后可以明显抑制HLA-G基因的表达.

    作者:陈建辉;姚元庆;侯开波;王晓蓉;雷迎峰;尹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氯氮平中毒1例

    患儿男,6岁.误服氯氮平10片后约30min出现嗜睡,1 h后送入本院.体格检查:嗜睡状.R 44次/min,皮肤未出现出血点,面色红,瞳孔0.4 cm×0.4 cm,对光反射迟钝,颈部软.P 12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

    作者:郭红;谢丹;牛庆玲;陈英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双腔透析导管的应用与维护

    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对5例血管条件差、内瘘失败而又有腹膜透析禁忌证的患者应用双腔透析导管建立透析通路,发现其具有快速、安全、血流量大、并发症少等特点,现将其应用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柳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结β1,4-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分子标志物β1,4-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GalNAc T)mRNA在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的表达,探讨肺癌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35例Ⅰ、Ⅱ期肺癌患者标本(癌组织、淋巴结及外周血)和12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手术标本及10例来自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中GalNAc T mRNA的表达.结果:GalNAc T mRNA在35例Ⅰ期、Ⅱ期肺癌病人中22例(63%)为阳性,外周血标本中8例(23%)为阳性,43个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中21个(49%)为阳性.而在12例良性肺部肿瘤及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均为阴性.结论:GalNAc T mRNA可作为RT-PCR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赵峰;孟利峰;潘永成;王建军;刘全;付校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与氧化应激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代谢综合征(MS)主要机制和主要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R、血脂异常与氧化应激(oxidatire stress)关系密切.探讨IR与血脂异常的氧化应激机制,是寻找MS、IR新的治疗方法,以及充分利用当前药物的关键.现将近年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杨曦;刘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结果:18例囊肿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均为单发病灶;大者1.9 cm×2.1 cm,小者0.5 cm×0.6 cm;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囊性病变,病灶周围均无水肿,短期内随访无变化.结论:正确认识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MRI具有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清楚地显示脉络膜裂,对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明显优于CT.

    作者:毕纯龙;万霞;张蔚;杨立国;何萍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了在我科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163例HBeAg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年龄、性别、肝功能、HBV DNA水平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HBeAg累积血清学转换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1年为16.08%,2年为33.75%,3年为47.00%.治疗前ALT水平高于3倍正常上限(120 IU/L)者发生血清学转换比例明显高于低于3倍正常上限者.结论: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前ALT水平较高者获得持续应答的可能性更高.

    作者:孙剑;徐朝艳;王程;王战会;陈金军;侯金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成人水痘误诊2例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引起的急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本病以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为特征,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作者:梁玉莹;黎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尿毒症性肺水肿86例临床分析

    尿毒症性肺水肿又称尿毒症性肺炎,是尿毒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关文献[1]报道其发生率为40%~62%,其直接影响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尿毒症性肺水肿86例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刘建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肾间质纤维化与整合素连接激酶

    近年来肾间质损害在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疾病常常伴随小管间质的损伤,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所有慢性进行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的共同形态学特点[1].

    作者:林智峰;杨晓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降植烷诱导不同品系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品系大鼠用于建立能够分泌类风湿因子(RF)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方法:选择雌性Wistar大鼠、雌性Lewis大鼠和雌性DA大鼠各10只,分成3组,分别在实验大鼠尾根部皮下多点注射降植烷150 mg.观察大鼠关节是否肿胀和关节炎指数变化,测定RF水平,取脾细胞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异性B细胞的数量.结果:10只Lewis大鼠有6只出现关节肿胀,脾细胞涂片显示血清RF检测呈阳性的Lewis大鼠RF特异性B细胞明显多于其他大鼠.而Wistar大鼠和DA大鼠组都没有出现关节肿胀,血清RF检测也呈阴性.结论:降植烷150 mg在Lewis大鼠尾根部皮下多点注射方法,能够建立分泌RF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作者:罗辉宇;罗爱林;汪婷婷;王金韬;谭蕾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伪膜性肠炎16例的内镜与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的内镜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我院7年来诊治的1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或使用之后出现以腹泻为主的临床表现,全部病例进行了内镜检查和活检标本革兰染色后的显微镜下观察以及粪便细菌培养和活检标本的厌氧菌培养,内镜检查轻度2例、中度12例、重度2例;显微镜下全部病例均发现大量革兰阳性杆菌,粪便细菌培养显示球菌/杆菌比例失调,活检标本的厌氧菌培养结果是12例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阳性,阳性率7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大手术后病人以及恶性肿瘤病人.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或使用之后出现以腹泻、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现象,要高度怀疑伪膜性肠炎的发生,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和活检标本革兰染色后的显微镜下观察以及粪便细菌培养和活检标本的厌氧菌培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胡益民;许秀丽;薛爱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红细胞、白细胞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红细胞、白细胞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收集住院、门诊病人新鲜尿液标本750份,新鲜尿标本分别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定量分析以及尿沉渣镜检.并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和评价UF-100对红细胞、白细胞检测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UF-100对红细胞的检测容易受到霉菌、结晶、细菌等因素的干扰,对白细胞的检测容易受到小园上皮、管形、细菌等因素的干扰,造成较高的假阳性率.结论: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的检查,特别是UF-100提示阳性的标本.

    作者:罗燕飞;龚彩平;叶兆雄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消宫瘤颗粒对大鼠子宫肌瘤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宫瘤颗粒抑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子宫肌瘤组织及子宫肌壁中凋亡基因Bax的表达.结果:各剂量用药组Bax表达均有所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宫瘤颗粒对子宫肌瘤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Bax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朱雪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脑白质疏松症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脑白质疏松症(LA)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41例LA患者及40例非LA患者,统计临床基本资料特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总胆固醇史、高甘油三酯史、糖尿病病史、高收缩压史、高舒张压史以及腔隙性脑梗死史,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后入选方程的为4个变量,性别、吸烟史、高总胆固醇、腔隙性脑梗死,模型拟合良好.结论:预防LA,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

    作者:方晶;严为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