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常心电图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分析

廉洁;朱红;李丹萍

关键词:心肌梗塞, 心电描记术, 误诊, 心肌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异常心电图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5月至2006年10月门诊异常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6例,急性左心衰并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病3例,其他9例,均在住院后经检查给予排除.结论:不能仅凭异常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尚需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明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钙卫蛋白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钙卫蛋白(calprotectin)是一种来源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含钙蛋白,其表达具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可作为急性炎性细胞活化的标志物.目前国内相关报道尚少,但国外已有较多研究发现其与许多种疾病相关,认为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钙卫蛋白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李刚;李玉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临床表现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首发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误诊原因,以减少SLE早期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早期临床特点、初诊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关节症状、皮疹、发热、水肿、胸痛为SLE较多见的首发临床表现,发生率分别为39.8%、23.9%、17.1%、15.9%、5.7%.88例患者中有30例(34.1%)患者曾被误诊,其中8例(9.1%)被误诊为两种以上疾病.误诊的疾病主要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结核性胸膜炎等.结论:SLE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充分了解本病临床特点,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体征,尽早进行免疫学检查,加强随访等十分重要.病理活检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宇红;肖嘉;李胜云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成人水痘误诊2例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引起的急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本病以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为特征,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作者:梁玉莹;黎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吉姆单抗/奥佐米星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吉姆单抗/奥佐米星(GO)由人源化IgG4抗CD33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药物刺孢霉素的衍生物结合形成,为美国Wyeth公司生产.

    作者:刘兵;陈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甲状腺疾病的CT表现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68例甲状腺病变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甲状腺炎性病变14例,其中弥漫性改变7例,4例肿大;5例叶肿大伴局限性病变,钙化3例.增生病变31例,Grave'病3例,为弥漫性改变并肿大.结节性增生19例.并钙化9例,囊变16例.甲状腺癌17例,其中甲状腺癌伴结节增生10例,5例囊变,14例有钙化.甲状腺肿瘤:腺瘤16例,单发14例,多发2例.12例有囊变,6例伴有钙化.所有瘤灶均有强化完整包膜.CT发现颈淋巴结转移并钙化8例,囊变内壁有结节,淋巴结有明显强化.结论:甲状腺疾病检查应以CT平扫加增强扫描为主,并强调全面综合分析.CT影像对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峥;李华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脑白质疏松症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脑白质疏松症(LA)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41例LA患者及40例非LA患者,统计临床基本资料特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总胆固醇史、高甘油三酯史、糖尿病病史、高收缩压史、高舒张压史以及腔隙性脑梗死史,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后入选方程的为4个变量,性别、吸烟史、高总胆固醇、腔隙性脑梗死,模型拟合良好.结论:预防LA,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

    作者:方晶;严为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消宫瘤颗粒对大鼠子宫肌瘤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宫瘤颗粒抑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子宫肌瘤组织及子宫肌壁中凋亡基因Bax的表达.结果:各剂量用药组Bax表达均有所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宫瘤颗粒对子宫肌瘤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Bax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朱雪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肝硬化伴发热157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收住我院的2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7例肝硬化患者伴有发热,占61.3%.发热常见的三种原因分别是感染、手术、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多,以感染为常见,应尽早找出发热原因并予以相应治疗.

    作者:陈迎晓;龚玲;郑明华;李庆兴;王邦松;李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尿毒症性肺水肿86例临床分析

    尿毒症性肺水肿又称尿毒症性肺炎,是尿毒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关文献[1]报道其发生率为40%~62%,其直接影响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尿毒症性肺水肿86例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刘建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支气管结核10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EBTB)的临床特征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EBTB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分析104例经纤支镜确诊的EBTB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特征、纤支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104例EBTB患者中,男45例,女59例,年龄19~78岁,平均(42.3±13.7)岁.主要症状依次为咳嗽91例,咳痰42例,咯血33例,喘息、胸闷24例,喘鸣9例;上述症状伴发热12例,伴胸痛18例.纤支镜下表现:充血水肿型36.5%,溃疡坏死型18.3%,增殖型13.5%,瘢痕狭窄型24.0%,大致正常7.7%.病变多分布在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左主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常累积多叶段.初步诊断易误诊为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癌、慢性支气管灵等.结论:EBTB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目前纤支镜是早期诊断EBTB重要、有价值的手段,可减少漏诊、误诊、延误诊断的发生,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赵华;卢献灵;宋丽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冬虫夏草复方制剂对小鼠免疫排斥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复方冬虫夏草制剂(复方CS)对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观察复方CS对小鼠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用同种异体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作MLC,培养3 d后,加入复方CS,设立未加药物组和环孢素A(CsA)组为对照,6 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2、IL-10的表达,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复方CS组中IL-2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加药物组(P<0.01),而IL-10的表达则显著升高(P<0.01).复方CS组IL-2的表达高于CsA组(P<0.05),而IL-10的表达则较之为低(P<0.05).结论:复方CS有较好的免疫抑制作用,但较CsA弱.复方CS中昆明山海棠的使用量可低于单味药以减轻毒副作用.

    作者:罗志军;程代薇;连丽虹;陈杏绮;王和庚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神经精神症状的护理体会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病程长,易复发,常累及许多组织、器官,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1-3].凡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者,均表示疾病活动,且严重[4].

    作者:陈雅文;方崇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幼儿呼吸衰竭25例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婴幼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25例呼吸衰竭婴幼儿,其中Ⅰ型呼吸衰竭17例,Ⅱ型呼吸衰竭8例,予NCPAP治疗,观察患儿在应用NCPAP前,应用NCPAP后1、6、24 h的临床及血气变化,比较PaO2及PaCO2的变化.结果:23例病人NCPAP后呼吸困难及缺氧有不同程度好转,血气PaO2明显提高(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结论:NCPAP可以改善氧合和通气,对Ⅰ、Ⅱ型婴幼儿急性呼吸衰竭均有效.

    作者:蔡冬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与炎症及抗炎治疗进展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慢性、亚临床性、非特异性的炎症状态与T2DM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控制炎症将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糖尿病的途径.

    作者:石巧荣;田进文;王丽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人胎大脑额叶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发育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人胎大脑额叶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发育的规律.方法: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第3~6个月胎龄人胎大脑额叶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第3~4个月龄时,中间层可见到NOS阳性神经元,胞体较小,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核大,胞质极少,呈散在分布.神经元的一端或两端有短小的突起,有的神经元突起较长,在神经元之间有细小的膨体神经纤维分布,其他各层未见到NOS阳性神经元.第5~6个月龄时,中间层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有的胞体较大,在胞质和伸长的突起内出现明显的NOS阳性颗粒,有的神经突起形成分支,并延伸到小血管管壁上,膨体纤维分布密度增加.结论:大脑额叶NOS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对其他多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等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大脑的血管和NOS阳性神经元自身的生长发育亦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郑兰荣;顾倩;黄小梅;邵金贵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射干甙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射干甙是否具有抑制嗜酸性粒细胞(EOS)脱颗粒作用.方法:采集哮喘病人外周血,裂解红细胞后,用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收集EOS,无血清DMEM初步培养后,以ELISA试剂盒及酶标仪检测射干甙作用前后EOS释放EOS主碱蛋白(MBP)及EOS阳离子蛋白(ECP)的情况.结果:经过检测射干甙作用后EOS释放MBP和ECP减少.结论:射干甙具有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作用.

    作者:陈功;邝军;郭光云;张立波;杨力;王家宁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液囊空肠导管在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液囊空肠导管在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鼻插入液囊空肠导管至胃腔,接上负压引流.在减压过程中,导管自行从胃腔进入十二指肠直至空肠上段,有效将胃和肠腔内的液体充分引流,在导管到达空肠上段后,酌情给予石蜡油及中药.结果:全组患者保守治疗成功.41例患者在插管引流、注入石蜡油及中药24 h后肠梗阻缓解,3~7 d痊愈,占91%.4例患者在插管引流、注入石蜡油及中药48 h后肠梗阻缓解,9~14 d痊愈,占9%.结论:经鼻插入液囊空肠导管行胃、肠内减压及经导管注入石蜡油及中药治疗炎性肠梗阻是一种有效、简便、迅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詹卫华;吴晓英;陈一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双腔透析导管的应用与维护

    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对5例血管条件差、内瘘失败而又有腹膜透析禁忌证的患者应用双腔透析导管建立透析通路,发现其具有快速、安全、血流量大、并发症少等特点,现将其应用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柳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性别与血流动力学模式分布的相关性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14例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114例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阳性反应69例(男36例,女33例),其中血管抑制型34例(男女各17例)、心脏抑制型8例(男女各4例)、混合型27例(男15例,女12例).血管抑制型患者晕厥时与晕厥前相比,血压从(120.86±13.02)/(67.71±13.59)mmHg下降到(79.36±12.59)/(45.86±7.51)mmHg(P<0.01);心脏抑制型患者晕厥前心率为(93.80±11.99)次/min,晕厥时下降至(52.40±7.47)次/min(P<0.01);混合型患者晕厥前心率为(102.83±15.70)次/min,晕厥时下降至(61.91±14.21)次/min(P<0.01),血压从(112.17±14.81)/(69.08±10.29)mmHg下降到(79.25±6.00)/(46.00±6.32)mmHg(P<0.01).结论: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血流动力学模式分布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方法.

    作者:邓伟;唐其柱;周纪宁;杨剑雪;王芳;梁锦军;黄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方法:对64例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进行分析.结果:64例中57例临床症状完全好转,脑脊液压力下降.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有明显效果.

    作者:罗福漳;黄胜;邓雪强;邓洁尧;曾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