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辅助下的慢性中耳炎一期完壁式鼓室成形术

李卫红;关山越;李金奇;何植洲

关键词:中耳炎, 鼓室成形术, 耳内镜
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在一期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对采用耳内镜技术结合显微镜行一期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的39例(39耳)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39例(39耳)中耳炎患者中37耳一期愈合,2耳出现鼓膜小穿孔并溢液,经保守治疗治愈,听力提高10~25 dB.结论:耳内镜辅助下一期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等优点,可弥补传统完壁式乳突根治一期鼓室成形术的不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6例经内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及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采取围手术期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手术配合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ENBD的护理、营养支持和饮食指导等.结果:全组痊愈32例,死亡4例,治愈率89%,平均住院时间为22 d.结论: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明显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病程并提高了治愈率,同时围手术期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治疗的高成功率.

    作者:王西玲;冯金鸽;同欢庆;袁泼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自控镇痛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行OPCAB病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S组为舒芬太尼(1μg/mL)+氟哌利多(0.05μg/mL);F组为芬太尼(8μg/mL)+氟哌利多(0.05μg/mL).PCIA设定为输注速率为2 mL/h,单次自控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给药开始后,分别记录6、12、24、36和48 h 5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及血压、心率、呼吸幅度与频率等指标,并观察恶心、呕吐、低血压(低于基础值20%)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S组各时点VAS普遍低于F组,仅术后24 h和48 h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段Ramsay镇静评分S组普遍高于F组,仅术后24 h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S组恶心的例数较F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与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OPCAB后PCIA,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

    作者:周锦;张铁铮;张毅男;罗静;孙承函;刘晓江;王凤学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能和患者术后疼痛及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24例成年患者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n=12)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PS组,n=12),PR组瑞芬太尼诱导时靶浓度4 ng/mL,术中维持靶浓度调节范围为2~6 ng/mL,预期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吗啡0.075 mg/kg.PS组舒芬太尼诱导时靶浓度0.5 ng/mL,术中调节范围为0.2~1 ng/mL,手术结束前30 min为0.2 ng/mL.异丙酚初始靶浓度2μg/mL,逐渐增加靶浓度值直至意识消失,手术结束后停药.观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麻醉恢复及术后2 h患者疼痛及镇静评分.结果: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较麻醉前降低(P<0.05),PS组睁眼时患者自主呼吸的ET-CO2值明显高于PR组(P<0.01),停药至患者自主呼吸ET-CO2降至45 mmHg以下的时间也明显长于PR组(P<0.01),术毕60、90、120 min视觉模拟(VAS)评分PS组优于PR组(P<0.05或P<0.01).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术毕靶浓度0.2 ng/mL时的术后止痛效果优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术毕前30 min静注吗啡0.075 mg/kg,但该靶浓度的舒芬太尼仍可引起CO2蓄积.

    作者:赵高峰;潘飞鹏;秦凯;招伟贤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输尿管结石928例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经验.方法:1995年1月至2006年8月间,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气压弹道腔内碎石(PL)]和开放手术(OS)治疗各种输尿管结石患者928例,并随访其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490例行ESWL,结石粉碎率92.8%,3个月后结石清除率为83.1%;PL 389例,379例结石一次性粉碎(97.4%);49例行OS,取石成功率为100%.结论:ESWL和OS可作输尿管结石首选治疗方法.OS可作为首选疗法失败后的补救方法.三种方法可互为补充.

    作者:杨智;魏鸿蔼;朱传明;于世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Tolosa-Hunt综合征1例

    Tolosa-Hunt综合征(Tolosa-Hunt syndrome,THS),是一种原因尚不很清楚的少见的具有临床特殊表现的疾病.因海绵窦和蝶骨嵴的硬脑膜有非特异性炎症肉芽组织,并延伸至眶上裂,引起眼眶疼痛并出现动眼、滑车、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第1支功能障碍[1-3].笔者近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小鹏;张静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麻醉的比较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静脉复合麻醉时的优缺点.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15例)和舒芬太尼组(S组,15例).麻醉诱导,静注芬太尼7μg/kg(F组)、舒芬太尼1μg/kg(S组)、咪唑安定0.0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维持,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浓度维持0.5 μg/mL、泵入芬太尼7μg/(kg·h)(F组)、舒芬太尼1μg/(kg·h)(S组).监测SBP、HR、中心静脉压、持续心排血量(CCO)、全身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肺毛细血管嵌入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ex)及血气分析,分别记录诱导前(T1)、插管后5 min(T2)、劈胸骨时(T3)、切心包时(T4)、后降支或回旋支搭桥时(T5)、钢丝捆扎胸骨时(T6)各项数据及不良反应.结果:S组T3、T4、T5时SBP、HR波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F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S组CCO波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SVR波动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F组血糖、乳酸在T5、T6时组间、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EPex在T3、T4、T6时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OPCAB中,舒芬太尼较芬太尼作用强,与芬太尼相比,镇痛效应强度大于7:1;舒芬太尼降低心脏后负荷的能力更强,循环更趋于稳定.

    作者:梁汉生;徐爽;杨占民;卢兰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舒利迭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舒利迭)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2例确诊为COPD的65岁以上患者,分为3组,一组吸入舒利迭,一组吸入氟替卡松(辅舒酮),一组吸入安慰剂.根据圣·乔治(St.George)呼吸疾病问卷(SGRQ)的方法对临床症状问卷调查及体征检查评分.结果: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氟替卡松组在6个月的治疗后,均使患者的SGRQ分值显著下降(P=0.000).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氟替卡松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较单用氟替卡松下降更为明显(P=0.005).与安慰剂组相比,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明显降低了每位患者每年的急性发作次数(P=0.001).氟替卡松组未见类似的作用.结论:舒利迭可辅助治疗COPD,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魏声泓;杨岚;任亚娟;徐灵彬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异位心脏移植的大动物模型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异位心脏移植的大动物模型,以供心脏移植进行药物研究、抗排斥反应等相关研究应用.方法:6对杂种犬,其中6只供体,6只受体.将供心取出后,保留肺动脉全长至左右肺动脉分支和升主动脉,结扎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将左或右肺动脉(选长度合适者)与髂外静脉和主动脉或其分支无名动脉与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排出心腔及各血管内气体,开放阻断钳,恢复心脏供.血结果:6只犬心中5只自动复跳,1只10瓦秒电击1次后复苏,均为窦性心律,其中2只因吻合口出血在术后4 h内停跳,2只在术后第2、3天停跳,1只活到第5天,1只活到第7天.病理检查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表现为淋巴细胞聚集、心肌纤维断裂、空泡变化等.存活时间越久,排斥反应越重.结论:该模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可用于免疫反应的观察,抗排斥治疗的效果以及各种药物的研究.

    作者:姬尚义;季军;刘希伶;王小雷;杨晓涵;张艳辉;姜禹慧;刘志红;杨建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脊髓栓系综合征儿童术前肛门直肠动力学测定评估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儿童肛门直肠动力学测定的特点,其测定结果与大便失禁的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方法:40例经CT及MRI证实患有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患儿,行肛门直肠测压,与30例正常儿童的测压结果相比较.测压内容包括直肠静止压、直肠敏感性、高压区压力大小、内括约肌松弛反射、松弛反射中压力下降程度与高压区的压力差、松弛反射恢复时间.大便失禁评分按Kellv's评分法.结果:与正常儿童相比较,40例脊髓栓系儿童中,38例儿童存在内括约肌松弛反射,2例患儿无内括约肌松弛反射,无明显高压区,肛周呈松弛状态.38例患儿在直肠敏感性、压力下降程度、松弛反射恢复时间方面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在肛门直肠动力学测定上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由于腰骶部神经受到牵拉,盆底肌、外括约肌、会阴部皮肤敏感性和肛直肠黏膜功能受损,反射下降程度较正常人低,由于神经传导速度延迟,以致反射恢复时间延长,故形成测压上的上述特点.对此类病人须尽早手术.

    作者:吴燕;鲍南;施诚仁;金惠明;孙莲萍;沈涤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中见瘢痕子宫肌层裂开1例

    患者女,39岁,因停经39+4周,腹渐隆,要求剖宫产于2007年3月26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6年6月22日,停经30 d测尿HCG(+),诊断早孕,孕4个月余觉胎动,孕早期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无患病服药史,孕期无下腹痛及阴道流血、流水,产前检查无异常.患者现停经39+4周,因要求剖宫产入院.患者曾于2002年10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娩一足月男婴,术后恢复良好.2006年其子因车祸死亡.

    作者:程洁;王博;徐苑苑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护理程序管理

    重型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1],病房主管护士应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抢救,全面评估,迅速果断,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步骤,运用系统理论知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我科在近10年护理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注重积极协调,管理规范,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汪莉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高脂血症对OLETF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发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OLETF大鼠)在高脂血症阶段肾小管上皮细胞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URAT1)的表达.方法:选择雄性4周龄OLETF大鼠10只为OLETF组,同系4周龄LETO大鼠(非糖尿病)10只为LETO组,基础饮食至11周龄,记录7周龄和11周龄大鼠体重、体长,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酸(UA)、肌酐、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URAT1在肾皮质中的表达量.结果:大鼠11周龄时,OLETF组TG、TC较LETO组显著增高,均P<0.05;UA较LETO组升高,但P>0.05;URAT1 mRNA的表达水平为2.17,较LETO组(1.00)明显升高,P<0.05.结论:OLETF大鼠在高脂血症阶段,随着尿酸的升高,URAT1 mRNA的表迭明显升高.可能通过上调URAT1的表达,来调节体内尿酸的排泄.脂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可能通过该纽带密切相关联.

    作者:王蓓;袁鹰;李长贵;苗志敏;王静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切开复位与坚强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

    目的:分析并评价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22侧髁突骨折的患者行手术切开解剖式复位,应用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术后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张口度及咬合关系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咬合恢复良好,下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切开复位与坚强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效果确切.

    作者:文民;程超;邱美芳;金树人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进展期胃上部癌联合脾脏切除术后45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联合脾脏切除术后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4年1月收住我科手术治疗的45例胃上部癌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将其分成切脾组和保脾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率进行随访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脾脏切除不能提高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作者:吕银祥;周建炜;洪堂灿;章宏欣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肾脏活体供体的评价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肾脏活体供体的评价.方法:35例肾移植前供体肾脏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所获得图像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和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对肾动、静脉血管进行多种方法重建,了解供体及肾脏血管解剖结构.结果:35例亲体肾移植供肾者,肾动脉显示81支.27例双肾均由单支动脉供血,5例一侧肾均见1支副肾动脉,2例一例肾见2支副肾动脉,1例双肾各见1支副肾动脉,2例一侧肾动脉狭窄,共发现肾囊肿7个,肾结石3枚.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可以基本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移植前亲者供体肾脏的血管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孙志强;李国雄;陈信坚;黄文才;曾晓华;金德勤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小儿胃镜检查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小儿胃镜检查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观察异丙酚诱导下胃镜检查治疗的150例患儿的置镜反应,操作前及操作后1、5、10、15 min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上消化道蠕动程度、胃镜操作时间,并记录患儿异丙酚诱导后入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坐起时间.结果:3例患儿异丙酚诱导后1 min出现SpO2<90%,经鼻导管给氧后30 min恢复至98%,其余患儿均诱导后1~2 min心率、呼吸、血压、SpO2较诱导前降低(P<0.05),4~5 min后恢复正常,无需处理.93例3岁以上患儿中有2例(2.2%)术后出现眩晕.行走不稳,持续20~30 min后消失,卧床休息20~30 min眩晕可减轻.所有病例中有8例(5.3%)患儿胃镜检查后12~24 h出现全身皮肤潮红、低热,考虑为阿托品化反应,嘱多饮水后48 h内消失.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辅助小儿胃镜检查治疗时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副作用小,常规处理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许增华;李香莲;刘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四种复合镇痛药物用于患者自控全凭静脉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初步观察比较几种镇痛药物在患者自控全凭静脉术后镇痛(PCIA)的作用.方法: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92例,ASA Ⅰ~Ⅱ级,年龄18~63岁,术后均于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导管.92例患者均分为4组行PCIA术后镇痛,药液总量120 mL,背景量2.5 mL/h,一次按压量0.5 mL,间隔为15 min.各组采用的PCIA药物配伍方案为A组芬太尼1 mg+氟哌啶5 mg,B组丁丙诺菲1.8 mg+氟哌啶5 mg,C组曲马多50 mg+芬太尼0.8 mg+氟哌啶5 mg,D组芬太尼0.8 mg+氟哌啶5 mg,且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微球50 mg.采用双盲法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各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镇痛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PCIA术后24 h VAS评分与A组比较,B组差异无显著性;C组与D组在术后8、12、24 h差异有显著性;4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C组稍高于其他3组.结论:应用丁丙诺菲作为术后PCIA的药物,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和作用.如何发挥氟比洛芬酯微球在术后PCIA中的靶向镇痛优势,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

    作者:赵晖;杨永惠;姚立农;孙绪德;柴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病[1],病灶多见于盆腔脏器和腹膜.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剖宫产率逐年增加,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屡见不鲜,因此其预防及治疗也越来越引起重视.现将我院5年来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艳;董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二甘醇不同给药模式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甘醇(DEG)不同给药模式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1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 mL/kg,A、B、C组分别腹腔注射DEG 8 mL/kg,1次;4 mL/kg,12 h/次,2次;4 mL/kg,24h/次,2次.首次注射前和后1、4、8 d以及15 d测定大鼠血尿素氯(BUN)、肌酐(Cr)、CO2结合力(CO2CP),第15天处死所有大鼠.每次采血前收集24h尿液待测,收集死亡大鼠及第15天处死大鼠的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A组死亡3只,注射DEG后第1天血BUN、Cr、CO2CP比处理前都有明显改变(P<0.05,P<0.05,P<0.01).B、C组分别死亡2、1只,定量和定性分析均显示BUN、Cr和CO2CP改变较晚,且比A组轻.病理提示死亡大鼠均有显著的肾小管变性、坏死.肾功能异常的总发生率在A、B、C组间依次下降.结论:单次剂量越大或重复间隔时间越密,DEG中毒发生机会越大,有利于估计DEG中毒的病情和预后,指导治疗.

    作者:顾琳;黄明星;彭晓谋;高志良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高龄硬膜下积液患者钻孔引流的操作改进

    老年人常因脑萎缩,易发生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成为治疗硬膜下积液的常用手术.回顾性总结我科近5年来手术的21例患者,在传统钻孔引流的基础上稍加改进,有效地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

    作者:隋强波;宁同波;苘辉斌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