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庭药箱的合理应用

张传英

关键词: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保健意识也随之增强.随着国家OTC制度的公布和进一步落实,很多家庭配备了药箱,当起了自己的保健医生.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拥有家庭药箱的人都能做好家庭的保健工作,问题在于家庭药箱的合理配备和应用.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梗后左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梗后心衰经积极采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的效果.方法对74例患者其中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陈旧心肌梗死(OMI)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微量泵泵入硝普钠联合应用多巴胺1.0~3.0μg/(kg@min)小剂量滴注,维持血压在90~120/60~80mmHg之间,观察心率、血压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MI组有效率92.85%,OMI组有效率93.75%;总有效率93.24%.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梗后心衰,既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又增加心肌收缩力,协同增加心输出量,疗效满意.

    作者:董华;翟凤燕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ISO9000质量保证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护理质量越来越成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重要因素.

    作者:朱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的健康指导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主要表现为下腰痛伴或不伴一肢放射痛或下肢麻木感,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肌力减弱,马尾神经综合征等.

    作者:黄振梅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胸腺肽α1在恶性血液病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胸腺肽α1临床应用中主要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抗肿瘤以及在肿瘤放、化疗后的免疫调节作用仍在探讨中.

    作者:欧英贤;白海;王存邦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不全21例临床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名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该病在世界上以我国发病率高,流行广,特别在农村地区多见[1,2].现将我院1995~2002年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功能不全21例报告如下.

    作者:肖前峰;吕岩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临床应用

    我科2001年2月~2003年6月采用美国加州大学Becker教授等主张采用的标准外伤大骨瓣(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ntomy)[1~3]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24例,取得较好疗效,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俞燕生;毛万能;左治强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血浆内皮素与心钠素的变化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D)患儿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及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2例CND患儿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ET、ANP浓度.结果化脓性脑膜炎(BM,化脑)、结核性脑膜炎(TM,结脑)、病毒性脑炎(VE,病脑)、流行性乙型脑炎(EEB,流脑)血浆E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组(GBS)(P<0.01);而血浆ANP浓度TM、VE、EEB显著高于对照组及BM、GBS.治疗3周后偏瘫组ET明显高于治愈组,且ANP也明显低于治愈组(P均<0.01),ET、ANP有直线负相关关系(r=0.10402,P=0.05).结论血浆ET、ANP的变化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敬鲜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超短波配合推拿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36例疗效观察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是临床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五官超短波加电脑中频治疗此病,我科近2年来开始采用五官超短波配合推拿治疗本病36例,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敏;叶继英;黄幼平;陆桂林;姚其中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体会

    近年来,我院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取得了显著疗效.1年来,我科共收治1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除1例因年龄大,合并严重电解质紊乱死亡外,其余18例均在短期内快速纠正了酸中毒症状.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盛翠萍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血清乙肝病毒DNA的快速提取及其在定量PCR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寻找简单、快速地提取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并能应用于定量RCR测定的方法.方法使用碱裂解法、酚氯仿法和煮沸裂解法同时提取血清HBV-DNA,比较荧光定量PCR测定的重复性和测定值的差异.结果碱裂解法所得HBV-DNA量高于酚氯仿法和煮沸裂解法(P<0.05),并且碱裂解法所得结果的重复性好于酚氯仿法和煮沸裂解法(CV分别为0.21,0.28和0.33).结论碱裂解法提取HBV-DNA简单、快速,适用于HBV-DNA荧光定量测定.

    作者:罗心静;徐克前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368例晚期肿瘤患者死因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死亡原因.方法收集本院368例晚期肿瘤死亡患者,分别从肿瘤病理类型、转移情况、并发症及治疗情况来分析死因.结果368例死亡患者在病理类型中以肺癌高为18.48%(68/368),在肿瘤转移中以肺转移高为23.37%(86/368),在并发症中以肺部感染高为27.99%(103/368).结论癌症死亡率节节上升,肿瘤的死亡不得不引起重视,控制死亡率已显得非常重要,除积极的治疗,控制转移,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外,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我们重视.

    作者:黄文金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硬膜外持续泵注芬太尼、布比卡因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术后镇痛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微泵术后镇痛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副作用少,现将持续微泵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古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不同类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钙离子拮抗剂(CCB)降压治疗后,观察其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变化,以探讨ACEI、CCB降压治疗对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以及高危组极高危组,血栓前状态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D-聚体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ACET治疗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D-聚体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CB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表达与危险程度成正比,与正常组比较(P<0.05).结论ACEI类药物对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CMP-140、vWF、D二聚体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使治疗后的GMP-140、vWF、D二聚体明显下降.各类CCB无此作用.因此,高血压老年患者降压治疗中宜首选ACEI类药物,它可以干预患者血栓前状态物质,使其下降,具有防止血栓形成,防止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作用.

    作者:林闽溪;沈庆乐;李培英;郭益红;林美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卡孕栓终止早中期高危妊娠56例分析

    为探讨卡孕栓终止早期高危妊娠的效果,我们做了如下临床观察,现分析如下.

    作者:何凤娥;陈小勇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因素及防治分析

    目的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常导致严重后果及医疗纠纷,通过总结经验以期引起手术医生的高度重视.方法介绍43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部位及治疗方法.结果桡神经牵拉伤病人经针灸等治疗有3例功能恢复,4例桡神经损伤病人采用腕伸指伸功能重建术,余36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经显微外科方法修复,优良率达86%.结论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应高度重视,正确使用止血带,熟悉解剖,杜绝粗暴手术,一旦发生,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补救,尤应尽早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

    作者:张祖根;张宏红;田晓滨;邱冰;李波;赵筑川;韩伟;周焯家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老年糖尿病患者(92例)及正常老年人(86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有血管病变组和无血管病变组,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血管病变组其全血粘度等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与微血管并发症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及时作血液流变学检测及早治疗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宇;杨松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培养新护士对消化内科疾病的观察力

    护理工作的直接执行人就是护士,护士24h工作在患者周围.消化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多是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并伴有大量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对此的观察、记录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作者:赵晶;张芳信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并发症(附4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窒息时的缺氧缺血对机体的损害是全身性和多脏器的,心、脑、肝、肾、胃肠道、肺等器官均可受累.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复方丹参辅助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临床观察

    2001年12月~2002年12月,我院儿内科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同时口服西药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40例,与单用西药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4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丽娟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硬膜外吗啡、东莨菪碱、氟哌啶复合液用于术后镇痛的体会

    吗啡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易发生尿潴留,且作用时间短.临床实践中我们试用硬膜外注入吗啡、东莨菪碱、氟哌啶复合液的方法与单用吗啡进行了比较观察,认为吗啡复合液不仅降低了尿潴留的发生率,而且延长了镇痛作用.

    作者:孙祥国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