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 主办单位:中华临床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09-6614
  • 国内刊号:98-0699/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1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18期文献
  • 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效果、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2年期间血透治疗的20例老年ARF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ARF常见病因是感染,20例患者11例存活,9例死亡,病死率5%,预后与器官衰竭数目及透析时机的选择有关.结论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急性肾衰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承松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灯盏细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自2003年1月~2003年8月,笔者在临床观察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梗后左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梗后心衰经积极采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的效果.方法对74例患者其中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陈旧心肌梗死(OMI)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微量泵泵入硝普钠联合应用多巴胺1.0~3.0μg/(kg@min)小剂量滴注,维持血压在90~120/60~80mmHg之间,观察心率、血压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MI组有效率92.85%,OMI组有效率93.75%;总有效率93.24%.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梗后心衰,既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又增加心肌收缩力,协同增加心输出量,疗效满意.

    作者:董华;翟凤燕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原发性胸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

    原发性胸腺神经内分泌癌(以前称为胸腺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纵隔肿瘤.我院自1957~2002年胸外科治疗的纵隔肿瘤2980例,其中胸腺肿瘤1148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胸腺神经内分泌癌3例,本文报告这3例原发性胸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治情况,并复习文献就此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

    作者:林皓;赵珩;黄偶麟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放疗加化疗治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采用随机分组对126例食管癌放疗加化疗与126例单纯放疗治疗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两组照射方法相同,DT 50~70Gy/5~7周,化疗采用PFB方案3~5疗程.结果1、2、3、5、10年生存率,放化组为69.84%、48.41%、28.57%、14.29%、4.36%,单纯放射组为54.76%、34.92%、23.02%、15.89%、2.38%,其中1、2年生存率相对比放化组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中位生存期放化组高于单放组,局部未控率放化组低于单放组.结论放疗加化疗在食管癌的综合治疗中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聂武艺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胆囊壁声像图改变在鉴别腹水性质中的价值探讨

    我们对64例腹水患者胆囊壁声像图改变进行了研究,发现良性腹水患者胆囊壁多增厚,呈双层或多层回声;恶性腹水患者胆囊壁往往呈单层回声,增厚或不增厚.这些特征对腹水性质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作者:杨亚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

    目的从生活质量的角度对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评价,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指导更为准确地掌握适应证.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对我院3年来经肝动脉灌注化疗的肝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2周、1月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原发性肝癌中肝癌结节相对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肝功能越好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肝癌不合并肝硬化的患者较合并肝硬化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好.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能够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程度与肝癌分期、肝功能分级密切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肝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的判定指标.

    作者:刘丽华;武芝郁;刘鑫;张方信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368例晚期肿瘤患者死因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死亡原因.方法收集本院368例晚期肿瘤死亡患者,分别从肿瘤病理类型、转移情况、并发症及治疗情况来分析死因.结果368例死亡患者在病理类型中以肺癌高为18.48%(68/368),在肿瘤转移中以肺转移高为23.37%(86/368),在并发症中以肺部感染高为27.99%(103/368).结论癌症死亡率节节上升,肿瘤的死亡不得不引起重视,控制死亡率已显得非常重要,除积极的治疗,控制转移,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外,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我们重视.

    作者:黄文金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并发症(附4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窒息时的缺氧缺血对机体的损害是全身性和多脏器的,心、脑、肝、肾、胃肠道、肺等器官均可受累.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不同类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钙离子拮抗剂(CCB)降压治疗后,观察其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变化,以探讨ACEI、CCB降压治疗对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以及高危组极高危组,血栓前状态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D-聚体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ACET治疗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D-聚体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CB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表达与危险程度成正比,与正常组比较(P<0.05).结论ACEI类药物对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CMP-140、vWF、D二聚体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使治疗后的GMP-140、vWF、D二聚体明显下降.各类CCB无此作用.因此,高血压老年患者降压治疗中宜首选ACEI类药物,它可以干预患者血栓前状态物质,使其下降,具有防止血栓形成,防止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作用.

    作者:林闽溪;沈庆乐;李培英;郭益红;林美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不全21例临床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名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该病在世界上以我国发病率高,流行广,特别在农村地区多见[1,2].现将我院1995~2002年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功能不全21例报告如下.

    作者:肖前峰;吕岩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缺铁性贫血和热性惊厥的相关性分析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已知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1],与神经系统和免疫因素有关的报道越来越多,但缺铁性贫血和热性惊厥之间关系的报道甚少.

    作者:黄晓雅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终末期肾脏病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疗法使终末期肾脏病(ESRD)治疗出现生机,但即使是充分透析,ESRD患者仍会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和继发性甲旁亢、心血管系统损害[1]等一系列并发症,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的不足,明显改善了并发症,我院采用CRRT治疗终末期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陈青苗;郭淑霞;郑香钦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超短波配合推拿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36例疗效观察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是临床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五官超短波加电脑中频治疗此病,我科近2年来开始采用五官超短波配合推拿治疗本病36例,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敏;叶继英;黄幼平;陆桂林;姚其中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临床应用

    我科2001年2月~2003年6月采用美国加州大学Becker教授等主张采用的标准外伤大骨瓣(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ntomy)[1~3]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24例,取得较好疗效,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俞燕生;毛万能;左治强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血浆内皮素与心钠素的变化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D)患儿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及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2例CND患儿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ET、ANP浓度.结果化脓性脑膜炎(BM,化脑)、结核性脑膜炎(TM,结脑)、病毒性脑炎(VE,病脑)、流行性乙型脑炎(EEB,流脑)血浆E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组(GBS)(P<0.01);而血浆ANP浓度TM、VE、EEB显著高于对照组及BM、GBS.治疗3周后偏瘫组ET明显高于治愈组,且ANP也明显低于治愈组(P均<0.01),ET、ANP有直线负相关关系(r=0.10402,P=0.05).结论血浆ET、ANP的变化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敬鲜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卡孕栓终止早中期高危妊娠56例分析

    为探讨卡孕栓终止早期高危妊娠的效果,我们做了如下临床观察,现分析如下.

    作者:何凤娥;陈小勇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6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6~2002年采用骶管封闭、脱水药物输入,腰椎牵引按摩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震;王威;薛渊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老年糖尿病患者(92例)及正常老年人(86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有血管病变组和无血管病变组,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血管病变组其全血粘度等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与微血管并发症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及时作血液流变学检测及早治疗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宇;杨松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疗法,治疗组每日加用麝香保心丸,对照组每日加用消心痛,连用4周.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P<0.01);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可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并能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T段变化,疗效显著.

    作者:韦海潮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胸腺肽α1在恶性血液病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胸腺肽α1临床应用中主要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抗肿瘤以及在肿瘤放、化疗后的免疫调节作用仍在探讨中.

    作者:欧英贤;白海;王存邦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妊娠合并淋病10例临床分析

    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高的性传播疾病,是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传染病.孕期淋病对母婴危害极大.笔者2002年4月~2003年6月共收治10例妊娠合并淋病患者,现把这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旨在探讨其妊娠期的防治和分娩期的处理.

    作者:万红敏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肢体长度的平衡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维持肢体长度平衡的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2年12月,对84例98个髋关节病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术前X线片测量股骨头中心点与股骨大粗隆高点的垂直距离;小粗隆尖部与双侧坐骨结节连线间的距离;同时测量双下肢髂前上棘至内踝的距离,术中以此为依据确定肢体长度.结果术前肢体短缩59例,短缩为1~5cm,平均2.6cm,术后肢体长度测量,双下肢肢体不等长为0~0.8cm,均在1cm之内,无明显跛行存在.结论该方法是一种较好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维持和恢复肢体长度的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保安;范清宇;张勇;周勇;杨彤涛;陈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在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索早期腰大池引流在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作用.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5月34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及内减压,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结果恢复良好16例(47.1%),中残10例(29.4%),重残3例(8.8%),植物生存2例(5.9%),死亡3例(8.8%).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作者:曾昭明;邵强;冯志铁;吴波;吴则俭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国产控释剂型的硝苯地平(欣然)与依那普利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Ⅰ~Ⅱ级高血压患者60例,停其他降压药1周,随机分为A组30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B组30例给予依那普利缓释片(10~30mg),治疗6周.观察血压、24h BP、心率、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总有效率90.0%,其中显效率73.3%;依那普利缓释片组总有效率为86.7%,其中显效率70.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硝苯地平控释片和依那普利缓释片均有明显降压作用,但硝苯地平控释片较依那普利缓释片能明显降低24h BP、dSBP、夜间血压(P<0.05),升高T/P比值,用药前后心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国产硝苯地平控释片是治疗Ⅰ~Ⅱ级高血压的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王玉华;鲜玉琼;居海宁;顾爱敏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中药介入治疗老年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目的应用消癌平、榄香烯对老年恶性胀瘤的介入治疗,并观察疗效.癌症的发病及死亡也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污染而有所增加,其死亡率占疾病死亡谱的顺位,也已自50年前的第9位,升至1957年的第7位,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2位,甚至在某些城市已居首位.主题:由于老年的生理特点,许多肿瘤患者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同时也不能忍受正规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方法肝癌、肺癌、胃癌、肾癌、盆腔肿瘤、胰腺癌、直肠癌共283例,其中≥60岁181例,占64%,男性101例,女性80例,全部病例均有组织学和细胞学诊断,按UICC分期标准,老年肿瘤181例,Ⅳ期28例,Ⅳ期153例.Selding技术,药物:消癌平、榄香烯.结果临床研究:181例病人中药介入治疗后临床疗效:无临床痊愈病例,有效病例48例,稳定63例,恶化70例,有效率(有效+稳定)为61%.按Karnofsky评分标准,介入治疗后评分提高10分60例,20分35例,不变21例,降低10分或10分以上65例,有效率(不变+大于10分)64%.按UICC标准评定:181例病人中药介入治疗后无CR病例,PR 19例,NC 134例,PD 28例,有效率(PD+NC)为84%.随机分组(消癌平组31例,化疗组22例)的结果:二组PR分别为5例和4例,NC为16例和10例,PD为10例和8例,有效率(PD+NC)为67.74%和63.64%(P>0.05);二组生存天数分别为226.27天和118.35天(P<0.01);而化疗组副作用明显大于消癌平组.基础研究:(1)SRC法,消癌平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2)体外法,消癌平对SGC-7901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3)体外法:消癌平对Bel-7404肝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4)消癌平对EC实体瘤免疫器官无影响;(5)消癌平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AFP分泌水平有明显抑制作用;(6)流式细胞仪检测,消癌平可使SGC-7901细胞阻断在G1期;(7)形态学检查细胞呈现分化趋势.结论中药介入治疗恶性肿瘤具有以下特点:(1)对肿瘤的疗效与化疗介入无明显差异;(2)毒副作用较化疗介入明显为少;(3)临床症状改变、生活质量提高优于化疗介入;(4)生存期较长.本文资料显示:中药介入治疗老年肿瘤更具有适应证,且有较好的疗效.基础研究为临床疗效提供了客观机理.

    作者:范忠泽;孙珏;赵泽华;朱美华;李朝衡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内镜下大肠手术助手互配提高疗效的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时助手如何配合治疗.方法术前给患者心理指导,并准备各种治疗器械和进行肠道准备,术中配合术者操作,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1926例(2780颗)大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其中高频电切占67.31%,电凝烧灼占1.22%,活检钳钳除占30.80%,热活检钳钳除占0.67%.经高频电凝电切一次性切除者1857例,占99.25%,一次分块切除者11例,占0.59%,分次分块切除者3例,占0.16%.术后大出血4例,占0.14%,穿孔2例,占0.07%.结论助手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配合的好坏影响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效果.

    作者:傅嘉梅;刘舒颖;王菊岩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假丝酵母真菌感染及其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假丝酵母真菌感染及其药敏情况.方法采集患者痰、血、尿、大便及其它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从2003年1~8月共分离106株假丝酵母真菌,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高为53.8%,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为23.6%;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假丝酵母真菌检出率高;106株假丝酵母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耐药率为0.9%、制霉菌素耐药率为90.6%、咪康唑为27.4%、益康唑为30.2%、酮康唑为49.1%、氟康唑为28.3%、伊曲康唑为40.6%.结论假丝酵母真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假丝酵母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严冰;徐小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因素及防治分析

    目的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常导致严重后果及医疗纠纷,通过总结经验以期引起手术医生的高度重视.方法介绍43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部位及治疗方法.结果桡神经牵拉伤病人经针灸等治疗有3例功能恢复,4例桡神经损伤病人采用腕伸指伸功能重建术,余36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经显微外科方法修复,优良率达86%.结论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应高度重视,正确使用止血带,熟悉解剖,杜绝粗暴手术,一旦发生,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补救,尤应尽早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

    作者:张祖根;张宏红;田晓滨;邱冰;李波;赵筑川;韩伟;周焯家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血清乙肝病毒DNA的快速提取及其在定量PCR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寻找简单、快速地提取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并能应用于定量RCR测定的方法.方法使用碱裂解法、酚氯仿法和煮沸裂解法同时提取血清HBV-DNA,比较荧光定量PCR测定的重复性和测定值的差异.结果碱裂解法所得HBV-DNA量高于酚氯仿法和煮沸裂解法(P<0.05),并且碱裂解法所得结果的重复性好于酚氯仿法和煮沸裂解法(CV分别为0.21,0.28和0.33).结论碱裂解法提取HBV-DNA简单、快速,适用于HBV-DNA荧光定量测定.

    作者:罗心静;徐克前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DHS与髓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的作用

    目的研究DHS与髓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及佳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7例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其中行DHS内固定68例,行Gamma钉内固定47例,行PFN内固定12例.结果127例均获随访,随访期平均13.6月(5~21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5月(3~4月),DHS与Gamma钉及PFN在骨愈合时间上无明显差异.对疗效完全满意者105例(82.7%),满意者21例(16.5%),不满意者1例(0.8%),原因为术后感染.无其它并发症.结论作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DHS与髓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各有自身的优缺点,在优缺点上两者均可补,关键在于对两者技术的熟悉程度,是否能掌握好两者的手术适应证.

    作者:傅一山;凌立省;金东旭;眭述平;曾炳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并对可能预测中转开腹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研究1993年1月~2003年2月28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110例病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3.9%.110例中转开腹的原因主要为:局部炎症、粘连而致解剖结构不清楚(70%),出血8例(7.3%),胆道损伤或怀疑损伤7例(6.4%),胆囊癌或怀疑胆囊癌4例(3.6%),胆总管结石3例(2.7%),气腹失败及胆囊管残端漏各2例(1.8%).年龄>50岁者中转开腹率显著高于≤50岁者(P<0.01),男性病例显著高于女性(P<0.01),不同术者对中转开腹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1).110例中48例(43.6%)有明确胆囊炎病史,61例(55.5%)B超提示胆囊壁增厚或毛糙.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炎症、粘连而致解剖结构不清楚.术前可以根据病人年龄、性别、胆囊炎病史以及B超检查结果等因素对中转开腹进行预测.对高危病人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手术,并在术中必要的情况下适时中转开腹.

    作者:李小毅;郑朝纪;张建希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雷贝拉唑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2年9月~2003年10月46例经内镜证实的H.pylori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钠片(商品名:波利特)20mg,每日1次,共4次,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两种抗生素均为每日2次,共7天;(2)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20mg,每日1次,共4周,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第1天24h胃内pH值,腹痛缓解率,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按治疗方案用药后,雷贝拉唑组第1天平均24h胃内pH值高于奥美拉唑组(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雷贝拉唑组第1天腹痛缓解率(63%)高于奥美拉唑组(27%),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91.3%和87%(P>0.05),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和9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均少,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在抑制胃酸分泌的速度和强度以及缓解临床症状速度方面,雷贝拉唑优于奥美拉唑,在溃疡愈合率和抗H.pylori活性方面效果相当.

    作者:唐川康;邓明明;李昌平;彭燕;唐世孝;毛登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叶酸、维生素B6、B12对冠心病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及实验干预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了解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1)动物实验:70只Wistar大鼠分为7组,每组10只:叶酸缺乏组及对照组;高蛋氨酸饲料组及对照组;高蛋氨酸饲料组、高蛋氨酸饲料+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组及对照组,均喂养3个月.30只雄性新西兰兔,分为3组各10只:高蛋氨酸饲料组、高蛋氨酸饲料+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组及对照组,均喂养6个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Hcy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光镜或电镜对动脉作组织学检测.(2)临床研究:对150例正常对照者及134例冠心病患者测定血浆Hcy浓度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水平.对42例冠心病患者及16例对照者给予口服复方叶酸制剂10~12周后测定血浆Hcy浓度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大鼠喂养3个月后发现叶酸缺乏可使血浆Hcy浓度升高,并产生严重动脉损伤,对照组则无此变化;高蛋氨酸饲料可使血浆Hcy浓度升高,并产生严重动脉损伤,对照组则无此变化;高蛋氨酸饲料+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后血浆Hcy浓度升高不明显,且动脉损伤不明显,对照组则无此变化;兔喂养6个月后发现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后,可降低高蛋氨酸摄入所致的血浆Hcy浓度升高及明显减轻动脉损伤.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浓度明显升高,与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水平降低有关;给予口服复方叶酸制剂能降低血浆Hcy浓度.结论缺乏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可导致血浆Hcy浓度明显升高,并致动脉损伤,而复方叶酸制剂能降低血浆Hcy浓度.

    作者:刘王明;郑家驹;汤佩麟;马雪兴;王毓明;李明珍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妊娠的母儿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妊娠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妊娠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房间隔缺损是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类型.20例患者均曾经施行心脏手术,其中心功能Ⅰ~Ⅱ级者18例,占90%.20例患者的平均分娩孕周为38.9周,剖宫产17例,占85%.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7分者1例,与同期相同孕周、无合并症正常妊娠分娩的新生儿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曾经施行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较好,能胜任妊娠和分娩,剖宫产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作者:谢微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SEP在颈髓减压手术中的监测

    目的评价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术中监测在预测颈髓减压手术后神经功能的价值.方法22例颈髓减压手术患者,手术前、中、后监测SEP,根据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改变,将手术后的患者分为2组:1组好转,2组恶化.结果1组17例,2组5例,其中,1组4例、2组4例SEP手术中显著变化.SEP术中变化和术后神经功能改变存在显著相关.结论SEP在颈髓减压手术中的监测是有价值的.

    作者:程华怡;丁美修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p27、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癌中p27蛋白、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中p27蛋白、PCNA表达情况.结果52例胃癌组织中p27蛋白、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5%、71.2%.p27蛋白的阳性表达随着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恶性程度的增高和浸润深度的加深,其表达的阳性率逐渐降低,而PCNA的表达则相反.p27蛋白、PCNA表达与胃癌预后有关.结论p27蛋白、PCNA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预测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赵树鹏;任喜悦;高志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剖宫产手术对脐血白细胞DNA损伤及其凋亡的影响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对脐带血中白细胞的影响,以探索剖宫产对新生儿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配对设计,使用彗星试验和形态学观察法比较27对剖宫产和阴道顺产新生儿脐带静脉血中自细胞DNA损伤程度及其凋亡的比例.结果顺产组和剖宫产组脐带血中白细胞DNA损伤总比例分别为28.40%和36.96%,平均彗星尾长分别为2.16±0.78μm和2.83±0.99μm,凋亡的总比例分别为18.06%和20.07%,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没有严格临床指针的剖宫产手术也会损害脐血白细胞,从而影响新生儿出生时的免疫状态.

    作者:李兵;杜玉开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高功率微波治疗机胸部加温对心脏近期影响的初探

    目的了解高功率微波治疗机在大功率辐射胸部的状况下是否对心脏产生严重的损伤作用.方法从1997年10月~1998年5月对使用该机进行胸部微波热疗的14例病人进行了有关检查.所有病例在加温治疗前后监测心率、血压,查心电图,并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浓度.结果加温后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增快;血压无下降,且有不同程度的微升;心电图示热疗后心率较热疗前快,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及少数病例出现轻度ST-T改变,但未发现其他严重心律失常;血清肌酸激酶在热疗前、热疗后变化不大,且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使用UHR-915微波治疗机进行胸部加温时近期是比较安全的,是否存在晚期器质性改变,将继续进行追踪观察.

    作者:刘珈;胡自省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血管造影诊断小肠出血15例分析

    目前各医院普遍配备胃镜、结肠镜,对消化道出血诊断提供了很大帮助.但小肠出血在消化道出血中较难诊断.笔者对这类出血病例急性出血期做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了出血部位,提高了诊断水平,为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现报告如下.

    作者:卓振山;田秀丽;周晓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复方丹参辅助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临床观察

    2001年12月~2002年12月,我院儿内科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同时口服西药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40例,与单用西药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4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丽娟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硬膜外持续泵注芬太尼、布比卡因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术后镇痛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微泵术后镇痛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副作用少,现将持续微泵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古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的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院自1996年至今共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乔石;杨崇格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硬膜外吗啡、东莨菪碱、氟哌啶复合液用于术后镇痛的体会

    吗啡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易发生尿潴留,且作用时间短.临床实践中我们试用硬膜外注入吗啡、东莨菪碱、氟哌啶复合液的方法与单用吗啡进行了比较观察,认为吗啡复合液不仅降低了尿潴留的发生率,而且延长了镇痛作用.

    作者:孙祥国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心脏临时起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心脏临时起搏技术是通过穿刺静脉,把电极导管放置在右心室,由体外的脉冲发生器发放刺激,引起心室收缩而代替窦房结的功能维持正常的心律,对一些因缓慢性心律失常引发的心脏事件具有可靠的疗效,特别是对一些继发的心动过缓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具有很好的疗效,如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Ⅲ°房室传导阻滞,通过药物治疗一部分患者不能恢复正常心律,心脏临时起搏稳定了心律,改善了心肌供血,可以促进疾病的治愈,恢复正常心律,对仍不能恢复正常心律的可以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

    作者:张爱果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胸膜活检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作用(附67例分析)

    笔者对在我科住院的67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评价胸膜活检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价值.

    作者:崔炳智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术前患者的心理观察和心理护理

    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整个机体对手术室的环境、设备都处于恐怖状态,迫切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

    作者:宋良芳;邵淑萍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IVF-ET术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例护理体会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使用促性腺激素(Gn)超促排卵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医源性疾病.

    作者:周婧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的健康指导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主要表现为下腰痛伴或不伴一肢放射痛或下肢麻木感,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肌力减弱,马尾神经综合征等.

    作者:黄振梅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观察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较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约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20%[1].为了提高治愈率,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的发生率,我科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对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患肢踝部以下静脉穿刺,大腿中上1/3处加压60mmHg,微泵注入较大剂量纤溶剂的溶栓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秋实;崔瑞敏;郭义贞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体外循环手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CPB)手术后大出血是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而CPB出血又可导致急性心包填塞.如不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将延误抢救时机.现就临床特点及相关原因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唐正坤;李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体会

    随着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量增加,以及护理内容的扩展,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责任心、同情心,还必须具备高素质的综合能力.

    作者:徐丽民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培养新护士对消化内科疾病的观察力

    护理工作的直接执行人就是护士,护士24h工作在患者周围.消化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多是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并伴有大量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对此的观察、记录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作者:赵晶;张芳信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体会

    近年来,我院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取得了显著疗效.1年来,我科共收治1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除1例因年龄大,合并严重电解质紊乱死亡外,其余18例均在短期内快速纠正了酸中毒症状.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盛翠萍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以突发晕厥后右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56岁,工人,因工作劳累,午睡后起床排尿时突发晕厥,自觉右胸闷痛而就诊.查体:T37℃,P72次/min,BP115/70mmHg,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R72次/min,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水肿,查心电图未见明显的STT改变,X线胸片未见明显的异常.

    作者:王秀杰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罕见的单克隆抗血清错定血型1例报告

    1献血者资料献血者,女,21岁,于2002年4月到我站流动献血车献血,无输血史,2次妊娠史,无疾病住院史,经我站初检人员鉴定血型,正定型为AB型,后于检验科复检时发现正反定型不合,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为B型.送我站血型血清学实验室做终鉴定,结果如下.

    作者:郭建生;邹文涛;刘赴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58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年加重3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及脑梗塞病史,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加重伴有言语不清及饮水呛咳.

    作者:刘玉岚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除疡散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观察

    为发扬中医药特点,提高中医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我院消化科、中医科研制出了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中药制剂除疡散,共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人110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杨社培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心血管类药物应用分析体会

    目的分析我院心血管类药物临床应用状况,研究此类药物应用发展趋势,指导我院心血管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2001年1月~2002年6月我院药房计算机管理数据库有效数据,统计、分析用药情况.结果2003年1~6月较2001年和2002年心血管药物的应用频度、销售金额均呈增长趋势,而日均费用略有下降.结论心血管类药物分类复杂,种类繁多,临床应用广泛,应加强合理用药.

    作者:殷扬;李慧侠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肿瘤基因放射疗法的研究与进展

    尽管现代外科技术不断改进,新的化疗药物不断问世以及更精确定位的放疗技术应用于临床,但许多恶性肿瘤的生存率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后的主要失败原因仍然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作者:廖遇平;周蓉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MSCT)和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EBCT)是目前定量、定性研究冠状动脉钙化的佳无创方式并逐渐成为临床评估冠心病的参考标准之一而愈受关注.

    作者:毛青;包颜明;杨亚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持续静脉滴注速尿的合理性及临床研究进展

    近20年以来,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但利尿剂仍是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速尿是一种高效利尿剂,其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对氯离子的重吸收,继发性抑制钠离子的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

    作者:陈兵阳;曾朝荣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ISO9000质量保证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护理质量越来越成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重要因素.

    作者:朱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医学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

    本文论述了医学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谈到了当前医学图书馆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医学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继续教育的途径和保障.

    作者:刘颖;任懋榆;汤世海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转变服务观念做好体检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健康体格检查(简称体检)工作逐年上升.为了做好体检工作,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管理,由专家专职负责并做好体检的诊治和预防保健工作.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对1236例体检结果的流行病学分析报告

    2002年6月25日~8月2日,神华准能职工总医院对公司副处级及副高职称以上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常规体格检查,血糖、血脂、肝功化验检查,胸部X线摄片及腹部肝、胆、胰、脾、双肾彩色超声等检查.实际体检1236例,其中男952例,女284例.

    作者:郝丽华;王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家庭药箱的合理应用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保健意识也随之增强.随着国家OTC制度的公布和进一步落实,很多家庭配备了药箱,当起了自己的保健医生.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拥有家庭药箱的人都能做好家庭的保健工作,问题在于家庭药箱的合理配备和应用.

    作者:张传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