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冰;徐小平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使用促性腺激素(Gn)超促排卵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医源性疾病.
作者:周婧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CPB)手术后大出血是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而CPB出血又可导致急性心包填塞.如不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将延误抢救时机.现就临床特点及相关原因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唐正坤;李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高的性传播疾病,是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传染病.孕期淋病对母婴危害极大.笔者2002年4月~2003年6月共收治10例妊娠合并淋病患者,现把这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旨在探讨其妊娠期的防治和分娩期的处理.
作者:万红敏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术后镇痛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微泵术后镇痛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副作用少,现将持续微泵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古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我们对64例腹水患者胆囊壁声像图改变进行了研究,发现良性腹水患者胆囊壁多增厚,呈双层或多层回声;恶性腹水患者胆囊壁往往呈单层回声,增厚或不增厚.这些特征对腹水性质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作者:杨亚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了解高功率微波治疗机在大功率辐射胸部的状况下是否对心脏产生严重的损伤作用.方法从1997年10月~1998年5月对使用该机进行胸部微波热疗的14例病人进行了有关检查.所有病例在加温治疗前后监测心率、血压,查心电图,并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浓度.结果加温后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增快;血压无下降,且有不同程度的微升;心电图示热疗后心率较热疗前快,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及少数病例出现轻度ST-T改变,但未发现其他严重心律失常;血清肌酸激酶在热疗前、热疗后变化不大,且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使用UHR-915微波治疗机进行胸部加温时近期是比较安全的,是否存在晚期器质性改变,将继续进行追踪观察.
作者:刘珈;胡自省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主要表现为下腰痛伴或不伴一肢放射痛或下肢麻木感,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肌力减弱,马尾神经综合征等.
作者:黄振梅 刊期: 2003年第18期
原发性胸腺神经内分泌癌(以前称为胸腺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纵隔肿瘤.我院自1957~2002年胸外科治疗的纵隔肿瘤2980例,其中胸腺肿瘤1148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胸腺神经内分泌癌3例,本文报告这3例原发性胸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治情况,并复习文献就此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
作者:林皓;赵珩;黄偶麟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近年来,我院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取得了显著疗效.1年来,我科共收治1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除1例因年龄大,合并严重电解质紊乱死亡外,其余18例均在短期内快速纠正了酸中毒症状.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盛翠萍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妊娠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妊娠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房间隔缺损是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类型.20例患者均曾经施行心脏手术,其中心功能Ⅰ~Ⅱ级者18例,占90%.20例患者的平均分娩孕周为38.9周,剖宫产17例,占85%.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7分者1例,与同期相同孕周、无合并症正常妊娠分娩的新生儿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曾经施行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较好,能胜任妊娠和分娩,剖宫产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作者:谢微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前各医院普遍配备胃镜、结肠镜,对消化道出血诊断提供了很大帮助.但小肠出血在消化道出血中较难诊断.笔者对这类出血病例急性出血期做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了出血部位,提高了诊断水平,为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现报告如下.
作者:卓振山;田秀丽;周晓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名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该病在世界上以我国发病率高,流行广,特别在农村地区多见[1,2].现将我院1995~2002年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功能不全21例报告如下.
作者:肖前峰;吕岩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胃癌中p27蛋白、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中p27蛋白、PCNA表达情况.结果52例胃癌组织中p27蛋白、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5%、71.2%.p27蛋白的阳性表达随着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恶性程度的增高和浸润深度的加深,其表达的阳性率逐渐降低,而PCNA的表达则相反.p27蛋白、PCNA表达与胃癌预后有关.结论p27蛋白、PCNA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预测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赵树鹏;任喜悦;高志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胸腺肽α1临床应用中主要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抗肿瘤以及在肿瘤放、化疗后的免疫调节作用仍在探讨中.
作者:欧英贤;白海;王存邦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并对可能预测中转开腹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研究1993年1月~2003年2月28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110例病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3.9%.110例中转开腹的原因主要为:局部炎症、粘连而致解剖结构不清楚(70%),出血8例(7.3%),胆道损伤或怀疑损伤7例(6.4%),胆囊癌或怀疑胆囊癌4例(3.6%),胆总管结石3例(2.7%),气腹失败及胆囊管残端漏各2例(1.8%).年龄>50岁者中转开腹率显著高于≤50岁者(P<0.01),男性病例显著高于女性(P<0.01),不同术者对中转开腹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1).110例中48例(43.6%)有明确胆囊炎病史,61例(55.5%)B超提示胆囊壁增厚或毛糙.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炎症、粘连而致解剖结构不清楚.术前可以根据病人年龄、性别、胆囊炎病史以及B超检查结果等因素对中转开腹进行预测.对高危病人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手术,并在术中必要的情况下适时中转开腹.
作者:李小毅;郑朝纪;张建希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应用消癌平、榄香烯对老年恶性胀瘤的介入治疗,并观察疗效.癌症的发病及死亡也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污染而有所增加,其死亡率占疾病死亡谱的顺位,也已自50年前的第9位,升至1957年的第7位,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2位,甚至在某些城市已居首位.主题:由于老年的生理特点,许多肿瘤患者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同时也不能忍受正规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方法肝癌、肺癌、胃癌、肾癌、盆腔肿瘤、胰腺癌、直肠癌共283例,其中≥60岁181例,占64%,男性101例,女性80例,全部病例均有组织学和细胞学诊断,按UICC分期标准,老年肿瘤181例,Ⅳ期28例,Ⅳ期153例.Selding技术,药物:消癌平、榄香烯.结果临床研究:181例病人中药介入治疗后临床疗效:无临床痊愈病例,有效病例48例,稳定63例,恶化70例,有效率(有效+稳定)为61%.按Karnofsky评分标准,介入治疗后评分提高10分60例,20分35例,不变21例,降低10分或10分以上65例,有效率(不变+大于10分)64%.按UICC标准评定:181例病人中药介入治疗后无CR病例,PR 19例,NC 134例,PD 28例,有效率(PD+NC)为84%.随机分组(消癌平组31例,化疗组22例)的结果:二组PR分别为5例和4例,NC为16例和10例,PD为10例和8例,有效率(PD+NC)为67.74%和63.64%(P>0.05);二组生存天数分别为226.27天和118.35天(P<0.01);而化疗组副作用明显大于消癌平组.基础研究:(1)SRC法,消癌平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2)体外法,消癌平对SGC-7901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3)体外法:消癌平对Bel-7404肝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4)消癌平对EC实体瘤免疫器官无影响;(5)消癌平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AFP分泌水平有明显抑制作用;(6)流式细胞仪检测,消癌平可使SGC-7901细胞阻断在G1期;(7)形态学检查细胞呈现分化趋势.结论中药介入治疗恶性肿瘤具有以下特点:(1)对肿瘤的疗效与化疗介入无明显差异;(2)毒副作用较化疗介入明显为少;(3)临床症状改变、生活质量提高优于化疗介入;(4)生存期较长.本文资料显示:中药介入治疗老年肿瘤更具有适应证,且有较好的疗效.基础研究为临床疗效提供了客观机理.
作者:范忠泽;孙珏;赵泽华;朱美华;李朝衡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我院自1996~2002年采用骶管封闭、脱水药物输入,腰椎牵引按摩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震;王威;薛渊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自2003年1月~2003年8月,笔者在临床观察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较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约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20%[1].为了提高治愈率,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的发生率,我科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对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患肢踝部以下静脉穿刺,大腿中上1/3处加压60mmHg,微泵注入较大剂量纤溶剂的溶栓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秋实;崔瑞敏;郭义贞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时助手如何配合治疗.方法术前给患者心理指导,并准备各种治疗器械和进行肠道准备,术中配合术者操作,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1926例(2780颗)大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其中高频电切占67.31%,电凝烧灼占1.22%,活检钳钳除占30.80%,热活检钳钳除占0.67%.经高频电凝电切一次性切除者1857例,占99.25%,一次分块切除者11例,占0.59%,分次分块切除者3例,占0.16%.术后大出血4例,占0.14%,穿孔2例,占0.07%.结论助手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配合的好坏影响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效果.
作者:傅嘉梅;刘舒颖;王菊岩 刊期: 200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