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不全21例临床分析

肖前峰;吕岩

关键词:
摘要:肾综合征出血热又名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该病在世界上以我国发病率高,流行广,特别在农村地区多见[1,2].现将我院1995~2002年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功能不全21例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ISO9000质量保证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护理质量越来越成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重要因素.

    作者:朱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放疗加化疗治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采用随机分组对126例食管癌放疗加化疗与126例单纯放疗治疗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两组照射方法相同,DT 50~70Gy/5~7周,化疗采用PFB方案3~5疗程.结果1、2、3、5、10年生存率,放化组为69.84%、48.41%、28.57%、14.29%、4.36%,单纯放射组为54.76%、34.92%、23.02%、15.89%、2.38%,其中1、2年生存率相对比放化组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中位生存期放化组高于单放组,局部未控率放化组低于单放组.结论放疗加化疗在食管癌的综合治疗中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聂武艺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对1236例体检结果的流行病学分析报告

    2002年6月25日~8月2日,神华准能职工总医院对公司副处级及副高职称以上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常规体格检查,血糖、血脂、肝功化验检查,胸部X线摄片及腹部肝、胆、胰、脾、双肾彩色超声等检查.实际体检1236例,其中男952例,女284例.

    作者:郝丽华;王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的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院自1996年至今共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乔石;杨崇格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原发性胸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

    原发性胸腺神经内分泌癌(以前称为胸腺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纵隔肿瘤.我院自1957~2002年胸外科治疗的纵隔肿瘤2980例,其中胸腺肿瘤1148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胸腺神经内分泌癌3例,本文报告这3例原发性胸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治情况,并复习文献就此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

    作者:林皓;赵珩;黄偶麟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硬膜外持续泵注芬太尼、布比卡因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术后镇痛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微泵术后镇痛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副作用少,现将持续微泵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古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假丝酵母真菌感染及其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假丝酵母真菌感染及其药敏情况.方法采集患者痰、血、尿、大便及其它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从2003年1~8月共分离106株假丝酵母真菌,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高为53.8%,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为23.6%;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假丝酵母真菌检出率高;106株假丝酵母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耐药率为0.9%、制霉菌素耐药率为90.6%、咪康唑为27.4%、益康唑为30.2%、酮康唑为49.1%、氟康唑为28.3%、伊曲康唑为40.6%.结论假丝酵母真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假丝酵母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严冰;徐小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老年糖尿病患者(92例)及正常老年人(86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有血管病变组和无血管病变组,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血管病变组其全血粘度等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与微血管并发症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及时作血液流变学检测及早治疗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宇;杨松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家庭药箱的合理应用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保健意识也随之增强.随着国家OTC制度的公布和进一步落实,很多家庭配备了药箱,当起了自己的保健医生.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拥有家庭药箱的人都能做好家庭的保健工作,问题在于家庭药箱的合理配备和应用.

    作者:张传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梗后左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梗后心衰经积极采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的效果.方法对74例患者其中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陈旧心肌梗死(OMI)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微量泵泵入硝普钠联合应用多巴胺1.0~3.0μg/(kg@min)小剂量滴注,维持血压在90~120/60~80mmHg之间,观察心率、血压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MI组有效率92.85%,OMI组有效率93.75%;总有效率93.24%.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梗后心衰,既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又增加心肌收缩力,协同增加心输出量,疗效满意.

    作者:董华;翟凤燕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硬膜外吗啡、东莨菪碱、氟哌啶复合液用于术后镇痛的体会

    吗啡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易发生尿潴留,且作用时间短.临床实践中我们试用硬膜外注入吗啡、东莨菪碱、氟哌啶复合液的方法与单用吗啡进行了比较观察,认为吗啡复合液不仅降低了尿潴留的发生率,而且延长了镇痛作用.

    作者:孙祥国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雷贝拉唑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2年9月~2003年10月46例经内镜证实的H.pylori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钠片(商品名:波利特)20mg,每日1次,共4次,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两种抗生素均为每日2次,共7天;(2)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20mg,每日1次,共4周,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第1天24h胃内pH值,腹痛缓解率,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按治疗方案用药后,雷贝拉唑组第1天平均24h胃内pH值高于奥美拉唑组(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雷贝拉唑组第1天腹痛缓解率(63%)高于奥美拉唑组(27%),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91.3%和87%(P>0.05),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和9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均少,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在抑制胃酸分泌的速度和强度以及缓解临床症状速度方面,雷贝拉唑优于奥美拉唑,在溃疡愈合率和抗H.pylori活性方面效果相当.

    作者:唐川康;邓明明;李昌平;彭燕;唐世孝;毛登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6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6~2002年采用骶管封闭、脱水药物输入,腰椎牵引按摩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震;王威;薛渊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内镜下大肠手术助手互配提高疗效的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时助手如何配合治疗.方法术前给患者心理指导,并准备各种治疗器械和进行肠道准备,术中配合术者操作,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1926例(2780颗)大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其中高频电切占67.31%,电凝烧灼占1.22%,活检钳钳除占30.80%,热活检钳钳除占0.67%.经高频电凝电切一次性切除者1857例,占99.25%,一次分块切除者11例,占0.59%,分次分块切除者3例,占0.16%.术后大出血4例,占0.14%,穿孔2例,占0.07%.结论助手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配合的好坏影响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效果.

    作者:傅嘉梅;刘舒颖;王菊岩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缺铁性贫血和热性惊厥的相关性分析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已知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1],与神经系统和免疫因素有关的报道越来越多,但缺铁性贫血和热性惊厥之间关系的报道甚少.

    作者:黄晓雅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并对可能预测中转开腹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研究1993年1月~2003年2月28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110例病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3.9%.110例中转开腹的原因主要为:局部炎症、粘连而致解剖结构不清楚(70%),出血8例(7.3%),胆道损伤或怀疑损伤7例(6.4%),胆囊癌或怀疑胆囊癌4例(3.6%),胆总管结石3例(2.7%),气腹失败及胆囊管残端漏各2例(1.8%).年龄>50岁者中转开腹率显著高于≤50岁者(P<0.01),男性病例显著高于女性(P<0.01),不同术者对中转开腹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1).110例中48例(43.6%)有明确胆囊炎病史,61例(55.5%)B超提示胆囊壁增厚或毛糙.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炎症、粘连而致解剖结构不清楚.术前可以根据病人年龄、性别、胆囊炎病史以及B超检查结果等因素对中转开腹进行预测.对高危病人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手术,并在术中必要的情况下适时中转开腹.

    作者:李小毅;郑朝纪;张建希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超短波配合推拿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36例疗效观察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是临床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五官超短波加电脑中频治疗此病,我科近2年来开始采用五官超短波配合推拿治疗本病36例,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敏;叶继英;黄幼平;陆桂林;姚其中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临床应用

    我科2001年2月~2003年6月采用美国加州大学Becker教授等主张采用的标准外伤大骨瓣(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ntomy)[1~3]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24例,取得较好疗效,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俞燕生;毛万能;左治强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的健康指导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主要表现为下腰痛伴或不伴一肢放射痛或下肢麻木感,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肌力减弱,马尾神经综合征等.

    作者:黄振梅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p27、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癌中p27蛋白、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中p27蛋白、PCNA表达情况.结果52例胃癌组织中p27蛋白、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5%、71.2%.p27蛋白的阳性表达随着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恶性程度的增高和浸润深度的加深,其表达的阳性率逐渐降低,而PCNA的表达则相反.p27蛋白、PCNA表达与胃癌预后有关.结论p27蛋白、PCNA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预测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赵树鹏;任喜悦;高志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