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铁性贫血和热性惊厥的相关性分析

黄晓雅

关键词:
摘要: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已知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1],与神经系统和免疫因素有关的报道越来越多,但缺铁性贫血和热性惊厥之间关系的报道甚少.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药箱的合理应用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保健意识也随之增强.随着国家OTC制度的公布和进一步落实,很多家庭配备了药箱,当起了自己的保健医生.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拥有家庭药箱的人都能做好家庭的保健工作,问题在于家庭药箱的合理配备和应用.

    作者:张传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灯盏细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自2003年1月~2003年8月,笔者在临床观察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培养新护士对消化内科疾病的观察力

    护理工作的直接执行人就是护士,护士24h工作在患者周围.消化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多是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并伴有大量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对此的观察、记录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作者:赵晶;张芳信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的健康指导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主要表现为下腰痛伴或不伴一肢放射痛或下肢麻木感,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肌力减弱,马尾神经综合征等.

    作者:黄振梅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老年糖尿病患者(92例)及正常老年人(86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有血管病变组和无血管病变组,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血管病变组其全血粘度等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与微血管并发症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及时作血液流变学检测及早治疗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宇;杨松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6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6~2002年采用骶管封闭、脱水药物输入,腰椎牵引按摩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震;王威;薛渊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肿瘤基因放射疗法的研究与进展

    尽管现代外科技术不断改进,新的化疗药物不断问世以及更精确定位的放疗技术应用于临床,但许多恶性肿瘤的生存率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后的主要失败原因仍然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作者:廖遇平;周蓉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高功率微波治疗机胸部加温对心脏近期影响的初探

    目的了解高功率微波治疗机在大功率辐射胸部的状况下是否对心脏产生严重的损伤作用.方法从1997年10月~1998年5月对使用该机进行胸部微波热疗的14例病人进行了有关检查.所有病例在加温治疗前后监测心率、血压,查心电图,并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浓度.结果加温后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增快;血压无下降,且有不同程度的微升;心电图示热疗后心率较热疗前快,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及少数病例出现轻度ST-T改变,但未发现其他严重心律失常;血清肌酸激酶在热疗前、热疗后变化不大,且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使用UHR-915微波治疗机进行胸部加温时近期是比较安全的,是否存在晚期器质性改变,将继续进行追踪观察.

    作者:刘珈;胡自省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疗法,治疗组每日加用麝香保心丸,对照组每日加用消心痛,连用4周.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P<0.01);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可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并能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T段变化,疗效显著.

    作者:韦海潮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血清乙肝病毒DNA的快速提取及其在定量PCR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寻找简单、快速地提取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并能应用于定量RCR测定的方法.方法使用碱裂解法、酚氯仿法和煮沸裂解法同时提取血清HBV-DNA,比较荧光定量PCR测定的重复性和测定值的差异.结果碱裂解法所得HBV-DNA量高于酚氯仿法和煮沸裂解法(P<0.05),并且碱裂解法所得结果的重复性好于酚氯仿法和煮沸裂解法(CV分别为0.21,0.28和0.33).结论碱裂解法提取HBV-DNA简单、快速,适用于HBV-DNA荧光定量测定.

    作者:罗心静;徐克前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胆囊壁声像图改变在鉴别腹水性质中的价值探讨

    我们对64例腹水患者胆囊壁声像图改变进行了研究,发现良性腹水患者胆囊壁多增厚,呈双层或多层回声;恶性腹水患者胆囊壁往往呈单层回声,增厚或不增厚.这些特征对腹水性质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作者:杨亚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终末期肾脏病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疗法使终末期肾脏病(ESRD)治疗出现生机,但即使是充分透析,ESRD患者仍会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和继发性甲旁亢、心血管系统损害[1]等一系列并发症,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的不足,明显改善了并发症,我院采用CRRT治疗终末期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陈青苗;郭淑霞;郑香钦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内镜下大肠手术助手互配提高疗效的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时助手如何配合治疗.方法术前给患者心理指导,并准备各种治疗器械和进行肠道准备,术中配合术者操作,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1926例(2780颗)大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其中高频电切占67.31%,电凝烧灼占1.22%,活检钳钳除占30.80%,热活检钳钳除占0.67%.经高频电凝电切一次性切除者1857例,占99.25%,一次分块切除者11例,占0.59%,分次分块切除者3例,占0.16%.术后大出血4例,占0.14%,穿孔2例,占0.07%.结论助手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配合的好坏影响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效果.

    作者:傅嘉梅;刘舒颖;王菊岩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不同类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钙离子拮抗剂(CCB)降压治疗后,观察其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变化,以探讨ACEI、CCB降压治疗对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以及高危组极高危组,血栓前状态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D-聚体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ACET治疗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D-聚体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CB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表达与危险程度成正比,与正常组比较(P<0.05).结论ACEI类药物对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CMP-140、vWF、D二聚体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使治疗后的GMP-140、vWF、D二聚体明显下降.各类CCB无此作用.因此,高血压老年患者降压治疗中宜首选ACEI类药物,它可以干预患者血栓前状态物质,使其下降,具有防止血栓形成,防止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作用.

    作者:林闽溪;沈庆乐;李培英;郭益红;林美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梗后左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梗后心衰经积极采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的效果.方法对74例患者其中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陈旧心肌梗死(OMI)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微量泵泵入硝普钠联合应用多巴胺1.0~3.0μg/(kg@min)小剂量滴注,维持血压在90~120/60~80mmHg之间,观察心率、血压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MI组有效率92.85%,OMI组有效率93.75%;总有效率93.24%.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梗后心衰,既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又增加心肌收缩力,协同增加心输出量,疗效满意.

    作者:董华;翟凤燕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剖宫产手术对脐血白细胞DNA损伤及其凋亡的影响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对脐带血中白细胞的影响,以探索剖宫产对新生儿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配对设计,使用彗星试验和形态学观察法比较27对剖宫产和阴道顺产新生儿脐带静脉血中自细胞DNA损伤程度及其凋亡的比例.结果顺产组和剖宫产组脐带血中白细胞DNA损伤总比例分别为28.40%和36.96%,平均彗星尾长分别为2.16±0.78μm和2.83±0.99μm,凋亡的总比例分别为18.06%和20.07%,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没有严格临床指针的剖宫产手术也会损害脐血白细胞,从而影响新生儿出生时的免疫状态.

    作者:李兵;杜玉开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复方丹参辅助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临床观察

    2001年12月~2002年12月,我院儿内科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同时口服西药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40例,与单用西药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4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丽娟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的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院自1996年至今共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乔石;杨崇格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并发症(附4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窒息时的缺氧缺血对机体的损害是全身性和多脏器的,心、脑、肝、肾、胃肠道、肺等器官均可受累.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体会

    随着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量增加,以及护理内容的扩展,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责任心、同情心,还必须具备高素质的综合能力.

    作者:徐丽民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