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基因放射疗法的研究与进展

廖遇平;周蓉蓉

关键词:
摘要:尽管现代外科技术不断改进,新的化疗药物不断问世以及更精确定位的放疗技术应用于临床,但许多恶性肿瘤的生存率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后的主要失败原因仍然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效果、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2年期间血透治疗的20例老年ARF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ARF常见病因是感染,20例患者11例存活,9例死亡,病死率5%,预后与器官衰竭数目及透析时机的选择有关.结论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急性肾衰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承松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DHS与髓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的作用

    目的研究DHS与髓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及佳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7例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其中行DHS内固定68例,行Gamma钉内固定47例,行PFN内固定12例.结果127例均获随访,随访期平均13.6月(5~21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5月(3~4月),DHS与Gamma钉及PFN在骨愈合时间上无明显差异.对疗效完全满意者105例(82.7%),满意者21例(16.5%),不满意者1例(0.8%),原因为术后感染.无其它并发症.结论作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DHS与髓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各有自身的优缺点,在优缺点上两者均可补,关键在于对两者技术的熟悉程度,是否能掌握好两者的手术适应证.

    作者:傅一山;凌立省;金东旭;眭述平;曾炳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血管造影诊断小肠出血15例分析

    目前各医院普遍配备胃镜、结肠镜,对消化道出血诊断提供了很大帮助.但小肠出血在消化道出血中较难诊断.笔者对这类出血病例急性出血期做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了出血部位,提高了诊断水平,为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现报告如下.

    作者:卓振山;田秀丽;周晓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不同类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钙离子拮抗剂(CCB)降压治疗后,观察其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变化,以探讨ACEI、CCB降压治疗对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以及高危组极高危组,血栓前状态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D-聚体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ACET治疗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D-聚体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CB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表达与危险程度成正比,与正常组比较(P<0.05).结论ACEI类药物对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CMP-140、vWF、D二聚体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使治疗后的GMP-140、vWF、D二聚体明显下降.各类CCB无此作用.因此,高血压老年患者降压治疗中宜首选ACEI类药物,它可以干预患者血栓前状态物质,使其下降,具有防止血栓形成,防止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作用.

    作者:林闽溪;沈庆乐;李培英;郭益红;林美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终末期肾脏病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疗法使终末期肾脏病(ESRD)治疗出现生机,但即使是充分透析,ESRD患者仍会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和继发性甲旁亢、心血管系统损害[1]等一系列并发症,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的不足,明显改善了并发症,我院采用CRRT治疗终末期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陈青苗;郭淑霞;郑香钦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368例晚期肿瘤患者死因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死亡原因.方法收集本院368例晚期肿瘤死亡患者,分别从肿瘤病理类型、转移情况、并发症及治疗情况来分析死因.结果368例死亡患者在病理类型中以肺癌高为18.48%(68/368),在肿瘤转移中以肺转移高为23.37%(86/368),在并发症中以肺部感染高为27.99%(103/368).结论癌症死亡率节节上升,肿瘤的死亡不得不引起重视,控制死亡率已显得非常重要,除积极的治疗,控制转移,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外,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我们重视.

    作者:黄文金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除疡散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观察

    为发扬中医药特点,提高中医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我院消化科、中医科研制出了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中药制剂除疡散,共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人110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杨社培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雷贝拉唑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2年9月~2003年10月46例经内镜证实的H.pylori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钠片(商品名:波利特)20mg,每日1次,共4次,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两种抗生素均为每日2次,共7天;(2)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20mg,每日1次,共4周,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第1天24h胃内pH值,腹痛缓解率,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按治疗方案用药后,雷贝拉唑组第1天平均24h胃内pH值高于奥美拉唑组(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雷贝拉唑组第1天腹痛缓解率(63%)高于奥美拉唑组(27%),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91.3%和87%(P>0.05),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和9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均少,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在抑制胃酸分泌的速度和强度以及缓解临床症状速度方面,雷贝拉唑优于奥美拉唑,在溃疡愈合率和抗H.pylori活性方面效果相当.

    作者:唐川康;邓明明;李昌平;彭燕;唐世孝;毛登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硬膜外持续泵注芬太尼、布比卡因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术后镇痛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微泵术后镇痛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副作用少,现将持续微泵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古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内镜下大肠手术助手互配提高疗效的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时助手如何配合治疗.方法术前给患者心理指导,并准备各种治疗器械和进行肠道准备,术中配合术者操作,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1926例(2780颗)大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其中高频电切占67.31%,电凝烧灼占1.22%,活检钳钳除占30.80%,热活检钳钳除占0.67%.经高频电凝电切一次性切除者1857例,占99.25%,一次分块切除者11例,占0.59%,分次分块切除者3例,占0.16%.术后大出血4例,占0.14%,穿孔2例,占0.07%.结论助手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配合的好坏影响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效果.

    作者:傅嘉梅;刘舒颖;王菊岩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胸膜活检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作用(附67例分析)

    笔者对在我科住院的67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评价胸膜活检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价值.

    作者:崔炳智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妊娠的母儿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妊娠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妊娠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房间隔缺损是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类型.20例患者均曾经施行心脏手术,其中心功能Ⅰ~Ⅱ级者18例,占90%.20例患者的平均分娩孕周为38.9周,剖宫产17例,占85%.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7分者1例,与同期相同孕周、无合并症正常妊娠分娩的新生儿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曾经施行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较好,能胜任妊娠和分娩,剖宫产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作者:谢微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

    目的从生活质量的角度对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评价,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指导更为准确地掌握适应证.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对我院3年来经肝动脉灌注化疗的肝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2周、1月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原发性肝癌中肝癌结节相对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肝功能越好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肝癌不合并肝硬化的患者较合并肝硬化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好.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能够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程度与肝癌分期、肝功能分级密切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肝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的判定指标.

    作者:刘丽华;武芝郁;刘鑫;张方信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对1236例体检结果的流行病学分析报告

    2002年6月25日~8月2日,神华准能职工总医院对公司副处级及副高职称以上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常规体格检查,血糖、血脂、肝功化验检查,胸部X线摄片及腹部肝、胆、胰、脾、双肾彩色超声等检查.实际体检1236例,其中男952例,女284例.

    作者:郝丽华;王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MSCT)和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EBCT)是目前定量、定性研究冠状动脉钙化的佳无创方式并逐渐成为临床评估冠心病的参考标准之一而愈受关注.

    作者:毛青;包颜明;杨亚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并对可能预测中转开腹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研究1993年1月~2003年2月28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110例病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3.9%.110例中转开腹的原因主要为:局部炎症、粘连而致解剖结构不清楚(70%),出血8例(7.3%),胆道损伤或怀疑损伤7例(6.4%),胆囊癌或怀疑胆囊癌4例(3.6%),胆总管结石3例(2.7%),气腹失败及胆囊管残端漏各2例(1.8%).年龄>50岁者中转开腹率显著高于≤50岁者(P<0.01),男性病例显著高于女性(P<0.01),不同术者对中转开腹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1).110例中48例(43.6%)有明确胆囊炎病史,61例(55.5%)B超提示胆囊壁增厚或毛糙.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炎症、粘连而致解剖结构不清楚.术前可以根据病人年龄、性别、胆囊炎病史以及B超检查结果等因素对中转开腹进行预测.对高危病人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手术,并在术中必要的情况下适时中转开腹.

    作者:李小毅;郑朝纪;张建希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复方丹参辅助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临床观察

    2001年12月~2002年12月,我院儿内科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同时口服西药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40例,与单用西药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4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丽娟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疗法,治疗组每日加用麝香保心丸,对照组每日加用消心痛,连用4周.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P<0.01);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可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并能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T段变化,疗效显著.

    作者:韦海潮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妊娠合并淋病10例临床分析

    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高的性传播疾病,是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传染病.孕期淋病对母婴危害极大.笔者2002年4月~2003年6月共收治10例妊娠合并淋病患者,现把这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旨在探讨其妊娠期的防治和分娩期的处理.

    作者:万红敏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持续静脉滴注速尿的合理性及临床研究进展

    近20年以来,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但利尿剂仍是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速尿是一种高效利尿剂,其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对氯离子的重吸收,继发性抑制钠离子的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

    作者:陈兵阳;曾朝荣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