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膜活检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作用(附67例分析)

崔炳智

关键词:
摘要:笔者对在我科住院的67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评价胸膜活检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价值.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灯盏细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自2003年1月~2003年8月,笔者在临床观察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心脏临时起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心脏临时起搏技术是通过穿刺静脉,把电极导管放置在右心室,由体外的脉冲发生器发放刺激,引起心室收缩而代替窦房结的功能维持正常的心律,对一些因缓慢性心律失常引发的心脏事件具有可靠的疗效,特别是对一些继发的心动过缓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具有很好的疗效,如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Ⅲ°房室传导阻滞,通过药物治疗一部分患者不能恢复正常心律,心脏临时起搏稳定了心律,改善了心肌供血,可以促进疾病的治愈,恢复正常心律,对仍不能恢复正常心律的可以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

    作者:张爱果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因素及防治分析

    目的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常导致严重后果及医疗纠纷,通过总结经验以期引起手术医生的高度重视.方法介绍43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部位及治疗方法.结果桡神经牵拉伤病人经针灸等治疗有3例功能恢复,4例桡神经损伤病人采用腕伸指伸功能重建术,余36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经显微外科方法修复,优良率达86%.结论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应高度重视,正确使用止血带,熟悉解剖,杜绝粗暴手术,一旦发生,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补救,尤应尽早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

    作者:张祖根;张宏红;田晓滨;邱冰;李波;赵筑川;韩伟;周焯家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培养新护士对消化内科疾病的观察力

    护理工作的直接执行人就是护士,护士24h工作在患者周围.消化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多是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并伴有大量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对此的观察、记录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作者:赵晶;张芳信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转变服务观念做好体检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健康体格检查(简称体检)工作逐年上升.为了做好体检工作,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管理,由专家专职负责并做好体检的诊治和预防保健工作.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SEP在颈髓减压手术中的监测

    目的评价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术中监测在预测颈髓减压手术后神经功能的价值.方法22例颈髓减压手术患者,手术前、中、后监测SEP,根据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改变,将手术后的患者分为2组:1组好转,2组恶化.结果1组17例,2组5例,其中,1组4例、2组4例SEP手术中显著变化.SEP术中变化和术后神经功能改变存在显著相关.结论SEP在颈髓减压手术中的监测是有价值的.

    作者:程华怡;丁美修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体外循环手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CPB)手术后大出血是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而CPB出血又可导致急性心包填塞.如不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将延误抢救时机.现就临床特点及相关原因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唐正坤;李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硬膜外吗啡、东莨菪碱、氟哌啶复合液用于术后镇痛的体会

    吗啡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易发生尿潴留,且作用时间短.临床实践中我们试用硬膜外注入吗啡、东莨菪碱、氟哌啶复合液的方法与单用吗啡进行了比较观察,认为吗啡复合液不仅降低了尿潴留的发生率,而且延长了镇痛作用.

    作者:孙祥国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国产控释剂型的硝苯地平(欣然)与依那普利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Ⅰ~Ⅱ级高血压患者60例,停其他降压药1周,随机分为A组30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B组30例给予依那普利缓释片(10~30mg),治疗6周.观察血压、24h BP、心率、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总有效率90.0%,其中显效率73.3%;依那普利缓释片组总有效率为86.7%,其中显效率70.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硝苯地平控释片和依那普利缓释片均有明显降压作用,但硝苯地平控释片较依那普利缓释片能明显降低24h BP、dSBP、夜间血压(P<0.05),升高T/P比值,用药前后心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国产硝苯地平控释片是治疗Ⅰ~Ⅱ级高血压的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王玉华;鲜玉琼;居海宁;顾爱敏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胸腺肽α1在恶性血液病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胸腺肽α1临床应用中主要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抗肿瘤以及在肿瘤放、化疗后的免疫调节作用仍在探讨中.

    作者:欧英贤;白海;王存邦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妊娠的母儿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妊娠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妊娠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房间隔缺损是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类型.20例患者均曾经施行心脏手术,其中心功能Ⅰ~Ⅱ级者18例,占90%.20例患者的平均分娩孕周为38.9周,剖宫产17例,占85%.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7分者1例,与同期相同孕周、无合并症正常妊娠分娩的新生儿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曾经施行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较好,能胜任妊娠和分娩,剖宫产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作者:谢微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以突发晕厥后右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56岁,工人,因工作劳累,午睡后起床排尿时突发晕厥,自觉右胸闷痛而就诊.查体:T37℃,P72次/min,BP115/70mmHg,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R72次/min,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水肿,查心电图未见明显的STT改变,X线胸片未见明显的异常.

    作者:王秀杰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肢体长度的平衡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维持肢体长度平衡的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2年12月,对84例98个髋关节病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术前X线片测量股骨头中心点与股骨大粗隆高点的垂直距离;小粗隆尖部与双侧坐骨结节连线间的距离;同时测量双下肢髂前上棘至内踝的距离,术中以此为依据确定肢体长度.结果术前肢体短缩59例,短缩为1~5cm,平均2.6cm,术后肢体长度测量,双下肢肢体不等长为0~0.8cm,均在1cm之内,无明显跛行存在.结论该方法是一种较好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维持和恢复肢体长度的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保安;范清宇;张勇;周勇;杨彤涛;陈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除疡散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观察

    为发扬中医药特点,提高中医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我院消化科、中医科研制出了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中药制剂除疡散,共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人110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杨社培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对1236例体检结果的流行病学分析报告

    2002年6月25日~8月2日,神华准能职工总医院对公司副处级及副高职称以上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常规体格检查,血糖、血脂、肝功化验检查,胸部X线摄片及腹部肝、胆、胰、脾、双肾彩色超声等检查.实际体检1236例,其中男952例,女284例.

    作者:郝丽华;王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罕见的单克隆抗血清错定血型1例报告

    1献血者资料献血者,女,21岁,于2002年4月到我站流动献血车献血,无输血史,2次妊娠史,无疾病住院史,经我站初检人员鉴定血型,正定型为AB型,后于检验科复检时发现正反定型不合,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为B型.送我站血型血清学实验室做终鉴定,结果如下.

    作者:郭建生;邹文涛;刘赴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并发症(附4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窒息时的缺氧缺血对机体的损害是全身性和多脏器的,心、脑、肝、肾、胃肠道、肺等器官均可受累.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缺铁性贫血和热性惊厥的相关性分析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已知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1],与神经系统和免疫因素有关的报道越来越多,但缺铁性贫血和热性惊厥之间关系的报道甚少.

    作者:黄晓雅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6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6~2002年采用骶管封闭、脱水药物输入,腰椎牵引按摩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震;王威;薛渊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血管造影诊断小肠出血15例分析

    目前各医院普遍配备胃镜、结肠镜,对消化道出血诊断提供了很大帮助.但小肠出血在消化道出血中较难诊断.笔者对这类出血病例急性出血期做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了出血部位,提高了诊断水平,为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现报告如下.

    作者:卓振山;田秀丽;周晓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