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验时显微镜检查的意义

陈静;寇新明;梁英凤;王昱澍

关键词:尿分析, 自动分析, 显微镜检查, 尿沉渣
摘要:目的:强调在使用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验时显微镜检查的意义.方法:我们对439例尿液标本同时进行了 UF-100尿沉渣自动化分析(以后简称 UF-100)和显微镜检查(以后简称镜检),将白细胞、红细胞、管型用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分成3个部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 UF-100检测白细胞、红细胞、管型结果均阴性的尿标本236例.经镜检白细胞阳性1例,红细胞阳性1例,管型阳性2例,假阴性率分别为0.43%、0.43%、0.87%;使用 UF-100检测白细胞阳性的尿标本107例,而镜检白细胞阳性标本 86例,假阳性率为19.6%;使用 UF-100检测红细胞阳性的尿标本121例,而镜检红细胞阳性标本 83例,假阳性率为31.4%;使用 UF-100检测管型阳性的尿标本100例,镜检管型阳性标本11例,假阳性率为 89.0%.镜检发现这些假阳性标本中大多伴有上皮细胞、结晶、霉菌、黏液丝或其他有形成分的存在.结论:使用 UF-100检测管型阳性的尿标本,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都较高,我们参考干化学尿蛋白结果,主张除镜检 UF-100检测管型阳性的标本外,还应对管型阴性、尿蛋白阳性的尿标本进行镜检.原则上,每一个尿液标本都应进行尿沉渣镜检,在尿液常规检查自动化、规范化的基础上确保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鼻窥镜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1例老年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CT检查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具有不典型的临床表现,病变多发生于上颌窦,具有典型的 CT影像学特征,经鼻窥镜手术治疗后1年未见复发.结论:老年霉菌性鼻窦炎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CT诊断价值较高以及鼻窥镜手术治疗效果佳等特点.

    作者:阎志毓;叶星;纪维纲;曹燕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57例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完成肾上腺肿瘤切除术57例.结果:57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105 min;失血量30~100 mL,平均55 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住院6~12 d,平均9 d.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具有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肾上腺肿瘤首选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碧君;胡卫列;曹启友;杨菁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改良法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长特点和在诱导条件下的成骨能力.方法:通过改良的骨髓培养法分离成年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应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 C的诱导分化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检测骨钙素的分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细胞矿化作用.结果:原代培养基质干细胞首先形成细胞集落,12 d时集落间接近融合;传代细胞体积变大,约5~7 d传代一次.诱导条件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出现了矿化结节.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易于分离培养及体外扩增,成骨能力肯定,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郭立达;王捷;夏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鼻窦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52例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5年1月间实行内镜下鼻窦手术并完成术后随访的5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老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年龄65~ 84岁,Ⅰ型12例,Ⅱ型34例,Ⅲ型6 例.52例全部在全身麻醉下完成,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6例,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7例,中鼻甲成型术5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Ⅰ型治愈率91.7%,Ⅱ型治愈率79.4%,Ⅲ型治愈率66.7%.发生手术并发症2 例,发生率3.8%.结论:鼻内镜下手术用于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有效且安全.

    作者:王天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亚低温和高压氧联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体会

    目的:探讨亚低温和高压氧联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是否优于单一亚低温或高压氧治疗.方法:对157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即联合治疗组),对照组1(即单一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2(即单一高压氧治疗组),对照组3(即非亚低温治疗及非高压氧治疗组),将4组病人的疗效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基本病愈疗程短;对照组1、对照组2有效率均为 81%,基本病愈疗程较长;对照组3有效率58%,基本病愈疗程长.结论:针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联合治疗相对于单一治疗的疗效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罗勇;林少华;黄汉添;陈信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以多发性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患者女,59岁,1年前因胸闷、气短在外院接受治疗,胸片检查示左侧胸腔积液并心包积液,考虑结核性浆膜腔积液,抽取胸腔积液后,给予抗痨治疗(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并强的松治疗,治疗后胸腔、心包积液逐渐消退,强的松逐渐减量至停药.

    作者:黄建国;贺江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腿后部皮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

    自2000年 3月至2004年 6月,我们采用小腿后部皮瓣移位术 [1]加局部置管抗生素液冲洗治疗小腿前侧软组织及骨缺损合并骨折端外露伴感染共 1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力平;施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多发性骨质破坏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1岁,因右颈部淋巴结肿大2年余于2005年 6月 14日入院.患者缘于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颈中上部2枚肿大淋巴结,大一枚约 0.5 cm直径大小,质中,无压痛,活动度中等,当时无回吸性血涕、耳鸣,无牙龈肿痛,无吞咽困难或咳嗽、咳痰,无发热、盗汗或关节疼痛症状,未予重视.

    作者:褚晓源;陈龙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蟾蜍中毒致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66岁.吞食蟾蜍胆2个及吃蟾蜍肉、喝蟾蜍汤后,出现头晕、胸闷、呕吐2 h,步行入院.体查: T 38°C,P 35次 /min,R24次 /min,BP 90/60 mmHg,神清、合作,听诊心率 35次 /min,律不整,未闻及心脏杂音,双肺呼吸音粗及较多哮鸣音、少许湿音,心界不大,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 CO2CP 17 mmol/L,BUN 4.98 mmol/L,GLU 6.57 mmol/L,K+ 7.85 mmol/L,Na+ 134 mmol/L,Ca2+2.58 mmol/L;自诉哮喘病史20多年,无高血压病史,以往心电图正常.临床诊断: (1)蟾蜍中毒; (2)支气管哮喘.

    作者:蔡晓虹;王金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

    目的:探讨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1年12月至2003年9月,对32例39处掌指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根据术中固定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例出现钢板外露,待骨折基本稳定后,拆除内固定,后骨折及伤口均愈合.1例关节内骨折,钢板螺钉松脱,后改行关节融合术.1例出现关节僵硬经功能锻炼无好转.术后随访7~10个月,按自拟的疗效标准,优良率达到 84%.结论: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利于手功能的康复,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理想手段.

    作者:黄新宇;何伟东;许鸿灏;李松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76例诊治体会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提高,在使用降糖药物的过程中,糖尿病病人由于对控制血糖、饮食及监测等方面知识的欠缺,极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表现.当血糖低于2.8 mmol/L时,常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交感神经兴奋两方面症状,如神经错乱、行为异常和昏迷,少数重症病例可致死亡.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尤易引起误诊漏诊.本院自2002年 1月至2004年 12月,共收治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 76例,其中 60岁以上老人58例,占 76.3%.现将 76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对0.7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0.7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下腹部以下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Ⅰ组(n=20)的蛛网膜下腔用药为罗哌卡因22.5 mg,Ⅱ组(n=20)为罗哌卡因22.5 mg+舒芬太尼5 μ g.分别观察两组的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及相关的副反应.结果:两组之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相关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大运动阻滞时间、大 Bromage分级、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向尾延伸时间、痛觉减退平面和痛觉消失平面均无明显差异(P >0.05).而镇痛向头延伸时间、镇痛减退至 T12时间、镇痛持续时间Ⅱ组均长于Ⅰ组(P<0.01).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可明显延长0.7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感觉阻滞时间,且无明显副反应,适合于时间较长的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

    作者:李建玉;辛博;曹云飞;吴新文;颜志伟;迮浩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吸引器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吸引器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前后两个阶段的病例分为 A组和 B组进行 LC.胆囊三角区的解剖分离,A组使用电凝钩和分离钳,而 B组则主要采用吸引器,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道损伤及中转开腹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 A组(74.59±16.32) min,B组(52.73±14.86) min;平均出血量分别为 A组(48.91±12.70) mL、B组(28.83±10.55) mL;胆道损伤分别为 A组3例,B组1例;中转开腹分别为 A组12例,B组3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吸引器在困难 LC术中适合用来骨骼化胆囊管及胆囊动脉,且十分安全.

    作者:陆昌友;黄君;但小红;李君南;王宗元;闫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尿道损伤6例患者行膀胱镜下插入尿管的治疗体会

    尿道损伤是泌尿外科常见急诊.对于尿道损伤的治疗,在试插尿管失败后,过去多采用开放手术的方法.近年来,我科对收治的 6例尿道损伤患者,采取在膀胱镜下插入导尿管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孝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一步法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术中管理

    目的:探讨一步法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术中管理.方法:物品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加强护患沟通,促进相互交流;加强监测,防治并发症.结果:86例经皮球囊扩张成功 84例,成功率97.7%.2例出现心脏压塞,经及时抢救,转危为安.结论:高质量的术中管理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徐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二步法替代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测阴道分泌物结果分析

    对于阴道分泌物的检查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国内实验室大多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我们采用生理盐水稀碱二步法与生理盐水涂片法进行比较 ,并对霉菌、滴虫、炎症的检出情况进行统计.

    作者:张玉蓉;张小丽;王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在喉内镜检查中的应用

    喉内镜已广泛应用于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诊治,但检查过程有一定的痛苦,易导致病人恶心、呕吐、咳嗽、窒息等不适,影响操作的顺利进行.随着人们需求和护理理念的改变,如何增进病人的舒适程度是护理学面临的重大课题.我院对喉内镜检查病人实施检查前、中、后的舒适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应爱武;沈惠萍;胡桂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骨肉瘤HER2基因表达增加肺转移发生危险度

    目的:研究骨肉瘤中 HER2基因表达与骨肉瘤患者发生肺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3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 HER2单克隆抗体对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将上述资料与随访患者发生肺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肉瘤患者 HER2表达与患者发生肺转移相关(P<0.05), HER2高表达的骨肉瘤患者发生肺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HER2检测是判断骨肉瘤发生肺转移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同时, HER2基因为骨肉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一种可能的靶点.

    作者:裘秀春;单乐群;许彦鸣;杨彤涛;张殿忠;文艳华;刘云燕;杨连甲;杨安钢;范清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垂体腺瘤的MRI影像特征

    目的:探讨 MRI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分析其 MRI表现.结果:25例微腺瘤中泌乳素腺瘤16例,生长激素腺瘤6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2例,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T1WI低信号及稍低信号18例,等信号7例; T2WI呈高信号及稍高信号18例,等信号7例.12例大腺瘤中泌乳素7例,生长激素腺瘤2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T1WI呈等信号9例,高信号2例,低信号1例,T2WI高信号10例,等信号2例.结论:MRI能准确反映垂体腺瘤的影像特征,对诊断和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易亚辉;张永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全麻术后躁动225例分析

    目的:分析225例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原因,提出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000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连续监测术中血压、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 CO2;观察拔管前后各种不良刺激,不同性别、麻醉方法、手术类型发生术后躁动的比例;观察催醒药、术后镇痛的应用与术后躁动的关系.结果:225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术后躁动,发生率22.50%.各种不良刺激所致术后躁动的发生比例,疼痛占92.44%、气管导管的刺激占65.77%、尿管刺激占11.11%、心理应激占15.55%、制动不当占4.44%.术后躁动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静吸复合全麻比全凭静脉麻醉发生率高;五官科手术发生率高;术毕使用催醒药易发生术后躁动;术后镇痛可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结论:导致术后躁动的因素较多,疼痛刺激是主要的原因.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应用充分的术后镇痛,把握合适的拔管时机及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等,可明显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作者:邓立琴;丁风兰;刘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