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前列腺炎主要病原体分布和细菌耐药性监测

林奇龙

关键词:前列腺炎, 支原体属, 抗药性, 细菌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主要病原体分布及其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性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地区312例 CP患者前列腺液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支原体、衣原体检测结果.结果:(1)312例 CP患者中193例(61.9%)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出细菌15种195株,以溶血葡萄球菌为主(102株,52.3%).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占优(14株,7.2%).(2)支原体或(和 )衣原体阳性74例,检出率23.7%(74/312),以混合感染类型多见,其中在119例细菌培养阴性标本中检出率为22.7%,其余193例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检出率为24.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 >0.05).(3)153株葡萄球菌中 MRS140株,占91.5%,对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等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呋喃妥因和利福平耐药率较低.12株粪肠球菌中检出 VRE3株、(HLGR + HLSR)6株,单 HLGR2株,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在58.3%~100.0%之间,对呋喃妥因和青霉素类较敏感.14株大肠埃希菌中 8株 ESBLs阳性,除了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外,对其它常用药物的耐药率在42.8%~ 85.7%之间.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分布复杂,各种细菌感染占主导地位,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不容忽视.分离菌株对常用药物的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予以准确诊治,避免经验用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乌拉地尔控制性降压在脑膜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控制性降压的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26例,ASAⅡ~Ⅳ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乌拉地尔控制性降压组.每组13例,A组不进行控制性降压,B组在颅骨打开至肿瘤切除期间控制性降压.降压方法用输液泵静脉输注乌拉地尔,控制 MAP在基础值的60%左右.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平均每小时尿量,记录降压前即刻(T0)、降压30 min(T1)、降压60 min(T2)、降压120 min(T3)、停降压时(T4)、停降压后30 min(T5)各时间点的 HR、MAP.同时测定动脉血 pHa、PaCO2、PaO2、ABL.结果:B组术中 T1 、T2 、T3、T4时的 MAP较 T0明显降低,T5时的 MAP较 T1 、T2 、T3、T4 明显回升,HR没有太大影响.pHa、PaCO2 、PaO2、ABL基本稳定在正常水平.B组比 A组手术过程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组生成尿量没有较大差异.结论:乌拉地尔用于脑膜瘤切除术中控制性降压期间,降压效果优良,控制性降压期间没有血流障碍,没有影响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也没有发生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的现象,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

    作者:付学明;肖航;熊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

    目的:探讨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1年12月至2003年9月,对32例39处掌指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根据术中固定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例出现钢板外露,待骨折基本稳定后,拆除内固定,后骨折及伤口均愈合.1例关节内骨折,钢板螺钉松脱,后改行关节融合术.1例出现关节僵硬经功能锻炼无好转.术后随访7~10个月,按自拟的疗效标准,优良率达到 84%.结论: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利于手功能的康复,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理想手段.

    作者:黄新宇;何伟东;许鸿灏;李松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减轻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吸痰时不适反应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减轻危重病人吸痰时的不适反应的有效方法,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120例危重病人进行临床实践操作和观察.结果:90%以上的病人的不适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或消失.结论:通过积极合理的护理,不仅有效清除了危重病人呼吸道的分泌物,还减轻了吸痰时引起的不适反应,提高了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刘美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76例诊治体会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提高,在使用降糖药物的过程中,糖尿病病人由于对控制血糖、饮食及监测等方面知识的欠缺,极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表现.当血糖低于2.8 mmol/L时,常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交感神经兴奋两方面症状,如神经错乱、行为异常和昏迷,少数重症病例可致死亡.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尤易引起误诊漏诊.本院自2002年 1月至2004年 12月,共收治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 76例,其中 60岁以上老人58例,占 76.3%.现将 76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罕见的宫内寄生胎1例

    患者,20岁,因停经 36周,腹部阵痛 8 h于2004年 9月 9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4年 1月 7日,早孕反应不明显,妊娠 4个月时感首次胎动,停经 6个月时 B超示:单胎妊娠存活.

    作者:黄丽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对0.7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0.7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下腹部以下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Ⅰ组(n=20)的蛛网膜下腔用药为罗哌卡因22.5 mg,Ⅱ组(n=20)为罗哌卡因22.5 mg+舒芬太尼5 μ g.分别观察两组的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及相关的副反应.结果:两组之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相关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大运动阻滞时间、大 Bromage分级、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向尾延伸时间、痛觉减退平面和痛觉消失平面均无明显差异(P >0.05).而镇痛向头延伸时间、镇痛减退至 T12时间、镇痛持续时间Ⅱ组均长于Ⅰ组(P<0.01).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可明显延长0.7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感觉阻滞时间,且无明显副反应,适合于时间较长的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

    作者:李建玉;辛博;曹云飞;吴新文;颜志伟;迮浩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吸引器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吸引器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前后两个阶段的病例分为 A组和 B组进行 LC.胆囊三角区的解剖分离,A组使用电凝钩和分离钳,而 B组则主要采用吸引器,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道损伤及中转开腹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 A组(74.59±16.32) min,B组(52.73±14.86) min;平均出血量分别为 A组(48.91±12.70) mL、B组(28.83±10.55) mL;胆道损伤分别为 A组3例,B组1例;中转开腹分别为 A组12例,B组3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吸引器在困难 LC术中适合用来骨骼化胆囊管及胆囊动脉,且十分安全.

    作者:陆昌友;黄君;但小红;李君南;王宗元;闫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接受无痛人流的早孕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2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丙泊酚2.5 mg/kg; B组为实验组,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l μ g/kg.静脉给药,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患者肢体扭动时追加丙泊酚0.6 mg/kg.记录注药开始至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总用药量.并分别记录术前、术中、术毕患者的血压、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和呼吸频率(RR).结果:B组患者收缩压(SBP)、HR术中术后比 A组平稳.两组术中 RR均有减慢,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术中 SpO2 与麻醉前相比降低明显(P<0.05).B组丙泊酚用药量明显少于 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伍用舒芬太尼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效果满意,丙泊酚用量减少,术中循环平稳,术后麻醉恢复迅速,此方法可以安全地用于妇科门诊人工流产手术.

    作者:李煜;梁淑屏;张永福;刘文兴;金宇林;赖国忠;陈金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改良法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长特点和在诱导条件下的成骨能力.方法:通过改良的骨髓培养法分离成年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应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 C的诱导分化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检测骨钙素的分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细胞矿化作用.结果:原代培养基质干细胞首先形成细胞集落,12 d时集落间接近融合;传代细胞体积变大,约5~7 d传代一次.诱导条件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出现了矿化结节.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易于分离培养及体外扩增,成骨能力肯定,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郭立达;王捷;夏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评估慢性咳嗽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在评估胸部 X线正常的慢性咳嗽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2004年行 FB检查的胸部 X线正常的26例慢性咳嗽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FB检查前,所有患者均行胸部正侧位摄片,18例曾接受胸部 CT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直视观察下,26例患者中,19例(73% )FB检查结果正常,5例(19% )符合支气管炎表现,2例(8% )局部色素沉着,8例患者在 FB检查同时进行微生物检测,1例存在潜在致病微生物,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抗菌治疗并不能改善咳嗽症状.对13例患者行细胞学检查,均未发现抗酸杆菌及癌细胞.结论:FB检查对胸部 X线正常的慢性咳嗽患者诊断和指导治疗意义不大.

    作者:鲁德玕;姬晓青;杨海涛;潘改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临床分析

    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临床上应用国内有所报告,近5年我科采用此方法治疗颅脑术后颅内严重感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根据临床治疗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卫东;钟建卫;王涛;袁俊;孙永峰;尚传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病理大体四类,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复发结节型分别有7、15、6、4例 ;临床 Ann Arbor分期1E~4E期分别有9、18、2、3例 ;组织学分类霍奇金氏病 8例,非霍奇金氏病24例 ;大体部位位于上半胃的9例,下半胃的23例,采用胃大部切除(毕Ⅰ、Ⅱ式)、全胃切除或胃肠吻合等手术方式,疗效较满意.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主要手段.

    作者:陈旭;游振辉;郑长森;黄良祥;何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垂体腺瘤的MRI影像特征

    目的:探讨 MRI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分析其 MRI表现.结果:25例微腺瘤中泌乳素腺瘤16例,生长激素腺瘤6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2例,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T1WI低信号及稍低信号18例,等信号7例; T2WI呈高信号及稍高信号18例,等信号7例.12例大腺瘤中泌乳素7例,生长激素腺瘤2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T1WI呈等信号9例,高信号2例,低信号1例,T2WI高信号10例,等信号2例.结论:MRI能准确反映垂体腺瘤的影像特征,对诊断和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易亚辉;张永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腿后部皮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

    自2000年 3月至2004年 6月,我们采用小腿后部皮瓣移位术 [1]加局部置管抗生素液冲洗治疗小腿前侧软组织及骨缺损合并骨折端外露伴感染共 1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力平;施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与CD8+CD28+T细胞钙离子浓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 CD8+ CD28+ T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的相关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 SD大鼠组(T0组 )、同种心脏移植组(T1 组)(Wistar→ SD大鼠)术后第1、3、5、7天 CD8+ CD28+ T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分析 CD8+ CD28+ T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与心脏移植 AR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CD8+ CD28+ T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与 AR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9,相关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脏移植后 CD8+ CD28+ T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 AR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作者:高旭辉;王武军;殷桂林;邹小明;王昊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在筛选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在筛选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中的作用.方法:以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试验为基础,同时应用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测定4例血友病患者标本,判断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在筛选凝血Ⅷ抑制物中的作用.结果:4例患者中,患者1和2的平行稀释试验结果呈递增趋势,说明存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而患者3、4的结果递增趋势不明显,可以认为无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结论:应用凝血因子Ⅷ平行稀释试验作为实验室筛选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方法,如实验结果呈递增趋势,则认为该患者存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可进一步作 Bethesda检测来对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准确定量.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快速、简便、敏感,适应急诊检验需要,对临床及实验室早期判断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Mainz膀胱Ⅱ式7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总结 Mainz膀胱Ⅱ式的手术效果.方法:膀胱全切术后采用 Mainz膀胱Ⅱ式替代,观察控尿状况、有无逆行感染,定期复查肾功能及电解质代谢情况.结果:观察6~48个月显示控尿2~4 h,7例中有1例发生逆行感染,肾功能及电解质代谢正常.结论:本组 Mainz膀胱Ⅱ式控尿作用良好,较少发生逆行感染,未发生高氯性酸中毒,生活质量较好.

    作者:王强;宣枫;严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丙泊酚恒速输注与靶控输注的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恒速输注和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对全麻诱导及维持的作用,探讨恒速输注丙泊酚是否能够替代其靶控输注.方法: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别使用丙泊酚恒速输注(A组)和靶控输注(B组)诱导并维持,监测麻醉中及结束后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合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及脑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BIS).结果:全麻诱导及维持中,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诱导期间 A组较 B组 BIS变化幅度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全麻手术丙泊酚恒速输注和靶控输注的麻醉深度均能满足手术要求,麻醉期间生命指征平稳,苏醒迅速.

    作者:丁倩;柴伟;赵晖;杨永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曲马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曲马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曲马多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手术患者60例,术毕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按用药剂量不同,将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成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例.自控镇痛持续药量为2 mL/h.比较各剂量组之间的镇痛效果并记录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不良反应及其程度.结果: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剂量组和低剂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24 mg/kg的曲马多剂量用于静脉镇痛较为适合.

    作者:丛海涛;丁进峰;曹东航;彭从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法乐四联症根治术80例分析

    目的:总结我院心外科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的经验.方法:80例法乐四联症患者,年龄0.5~52岁,平均(13.3±9.4)岁,合并房间隔缺损25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全部病人均施行根治手术,用 dacron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用自体心包外衬 dacron补片作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扩大,27例(34% )作了跨瓣环补片.结果: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8例(22.5%),手术死亡2例(2.5%),存活78例,经4个月至4年随访,恢复良好.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改进手术方法,彻底解除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远端梗阻,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早期的监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吴胜东;葛建军;张士兵;张飞;李峰;周正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